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22章

春秋大领主-第522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前怎么都要有驿馆,再来就是提供过往行人暂时休息的场所,囤放商品的仓库等等。

    同时,驻军的永固式营盘不能少的吧?山体之上的工事,诸如驻兵点、烽燧等等,肯定也是不能缺的。

    再来就是,山脉有一些地方存在上山的小道,要么是改造山体,不然就是修建屯兵堡垒,有太多的永固式工事需要完成了。

    所以,函谷关只是主体,不管是只有耸立在山谷口的城关,还有零零散散很多的配套。

    入秋之前,吕武收到了来自士匄的邀请,说是前往“虞”那边一趟。

    目前“虞”是阴氏的封邑,士匄并不是进驻城内,选在“虞”附近辟耳山的山脚下。

    在那边等候吕武的不止士匄,还有中行吴、解朔、彘裘和先屏、孙林父、崔杼、张老、韩起。

    这样一来的话,等于是晋国有数的大人物都在那边,必定是有大事亟待商议。

    吕武不可能没有在事先收到消息,除非是范氏或荀氏想搞什么幺蛾子,要不然对将要发生什么事一清二楚。

    说起来,吕武一消失就是三年之久,也就是目前是春秋时代,换作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不要说是三年,消失三天都算不得了啦。

    那些在辟耳山等候吕武的人并没有携带大批人马,必要的护卫力量则是肯定要有,一个带上几百或数千,合起来总数也超过了万人。

    没办法的事情,当前的贵族出门原本就会显得很是浩浩荡荡,再来是晋国的内战结束不久,太多家族失去封邑,保不准会有漏网之鱼想搞点什么,像智瑩和中行偃死于刺杀不但会是悲剧,还会成为笑话的。

    吕武在一个树叶变得枯黄的时间来到辟耳山。

    秋风的吹动之下,落叶和枯草随风而舞,人鼻子会闻到属于尘土的味道。

    “阿武,任是清闲啊?”士匄看到吕武先是一阵“哈哈”大笑,随后讲了那么一句话。

    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尽管是有督造建城的任务,比起以往还真让吕武难得有更多休息的时间。

    其余人一一见礼,不免会用探寻的目光打量好久不见的吕武神态怎么样,想要看出一点点什么。

    附近有属于阴氏的城邑,按照目前的规格旷野则是属于无主之地,所以吕武也就不是什么东道主。

    在吕武来之前,各家分开设立营地,谈事的地点则是在辟耳山的半山腰处。

    众人先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寒暄话,少不得又会东拉西扯那么一阵子。

    待在半山腰可以眺望很远的所在,只是时节进入秋季,一眼看去大片地面不是绿就是黄,看向北面那边有晋国的一座盐池,南边则是水流清澈的大河。

    估计是闲谈够了,众人安静了下来,大多数人将视线落在士匄身上。

    这一次见面就是由士匄提议,要讲什么事也在事前透露。

    还能是什么事呢?不就是获得爵位的几个人什么时候去“洛邑”接受周天子的敕封嘛。

    不能说士匄心急,获得爵位有立国的资格,换做谁都会恨不得马上飞奔“洛邑”接受封赏,再赶紧地立国享受一国之君的待遇。

    士匄轻咳了几声,有那么点不好意思,又是难掩迫不及待,说道:“天子酬谢我等之功,不可怠慢啊。”

    哈!

    多少还留了点颜面,没有将话说得那么直白。

    已经决定留在晋国的韩氏之主韩起看上去脸色平静。

    获得爵位有立国资格的几个人都是神色一动。

    吕武主要观察解朔和彘裘,很想看出两个人是什么想法。

    也许是察觉到了吕武的观察,解朔目光移动到吕武身上。

    “我仅微末之功……”解朔一边说,一边抽搐着脸颊,有惶恐,更多的是纠结,继续说道:“恐难接受天子美意。”

    子爵?好吧,尽管是排行老末,但也是有立国资格的爵位。

    解朔很清楚解氏有多少斤两,真的建国也会是一个不入流的诸侯国,现在并不是西周刚刚分封的时代,不要搞得第一天建国,到了第二天亡国的局面才好。

    这件事情解朔私下跟吕武沟通过,不会接受周天子的封赏,也不会继续待在晋国,毅然决然选择投奔到阴氏所建立的国家。

    吕武其实倾向于解氏自己建立国家,怎么都让世人看看阴氏对解氏的优渥,至于说解氏建立的国家能存在多久,有点那么不好说了。

    另外一件事情,吕武已经想明白韩氏为什么选择继续待在晋国了。

    韩氏能拉出约一个“军”的兵力,比起很多的诸侯国在武力上并不差劲。

    在软实力方面,韩氏的总人口应该是有个三四十万,大小城池七八座,“邑”级别的约是四十左右,“邦”就很难计算了。

    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韩氏就会成为晋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佬。

    所以,韩氏在未来把控晋国会成为一个事实。

    吕武现在就盯着韩起在看,心想:“韩起的野心一点不输于我,想要把整个晋国吞了啊。”

    就是那么一个事实,等待几个家族脱离晋国,不等于晋国就没有城邑了,怎么都还会保留约两三成的城邑的。

    韩氏这一波跟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自行立国,他们仅是那么点软硬实力怎么可能满足,留在晋国等着将整个国家都吞了才香嘛。

    韩起发现吕武一直盯着自己看,心里不由很是发毛,艰难地给了一个笑脸。

    吕武回给韩起一个微笑,目光转到士匄身上。

    而士匄则是有点惊疑地在死死盯着解朔看。

    能够获得爵位,还能立国,偏偏解朔坚决放弃了!?

    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范氏的谋划吗?

    “为人不可知恩不报。我家有今日皆赖于阴氏,愿长随阴氏为臣。”解朔说道。

    士匄露出了恍然的表情,却是扫了一眼彘裘,再将视线转到吕武那边,说道:“又是一段佳话。”

    为什么有个“又”字?

    这是士匄在提醒吕武,之所以吕武能当上晋国的元戎,是他让贤的呀。

    吕武则是注意到士匄刚才目光停留在彘裘身上,心想:“果然,彘裘还是有点想法,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明晃晃跟士匄提起。”

    “诸侯可有表态?”吕武问道。

 第766章 可算盼到这一天啦

    诸侯需要表态吗?那是肯定的呀。

    就说了,周朝是宗法社会,也就是家族管理模式,周天子是宗主,各个诸侯是小宗之主,极少数的异姓诸侯算是家仆。

    现在某一“房”要闹分家,多少会提一嘴意见。

    “除却楚国,其余诸侯接连反对。”士匄脸上充满了不屑。

    楚国是服软了,但是他们仍然拒绝作为周天子的臣子。

    吕武玩味地问道:“几人叛逆亦是如此?”

    周王室不是宣布齐国、卫国、郑国、宋国是逆臣吗?

    有了周王室的背书,晋国灭了郑国和卫国,还对两国的城邑进行了吞并,引起的反响却依然很大。

    士匄说道:“宋国并未表态。”

    彘裘凑趣似得补了一句:“宋国如今仰仗于我,何敢如此。”

    是啊,宋国又到了需要晋国保护的时刻,惹毛了范氏就是一种自绝的做法。

    一定范氏建国,吞并了郑国的范氏会是宋国的邻居,毛病了才去招惹范氏。

    中行吴先嗤笑了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才说道:“鲁国反对最烈。”

    咋?那帮嘴炮是收不住嘴,还是怎么了。

    鲁国不是很讨厌晋国一直干涉自己的内外事务吗?一边接受保护,另一边不但一直嘴炮,还玩笔锋搞小手段。

    现在,鲁国讨厌的晋国要被分家了,不是应该兴高采烈吗?

    吕武说道:“鲁国仰仗于我,然口诛笔伐不断。现如今齐国有中兴之势,鲁国忧虑失去我等保护,将有国祚倾覆之危。”

    这简直就是掀开了鲁国所有的遮羞布,直接定义是心口不一,外加极容易忘恩负义的国家。

    崔杼本来只想带耳朵来听,不打算讲点什么,忍不住说道:“鲁人之无耻,举世罕见。”

    齐国一直是鲁国的敌人,崔杼当过齐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执政。

    如果说谁对谁最了解,无疑是互相为敌了。

    作为敌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对方,搞到远比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程度就算成功,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战而胜之。

    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声一直不怎么样,他们将双标玩得太溜,并且还搞出了“只能我欺负你,你不能欺负我”的那一套。

    现在那位夫子的爹被吕武拐走,没有了夫子那些徒子徒孙洗地,不被洗白的鲁国在后世绝对会是臭大街的存在。

    真实情况是什么?是鲁国那块土地玩笔的人,他们从春秋到战国,一直到西汉、东汉,名声从来都是臭大街,还是到了两宋才被洗白的。

    而到了两宋,想一想当时谁变得牛逼哄哄,是不是立刻就想起“洗地”、“洗白”、“操控舆论”等等的字眼了?

    吕武听了一小会,没有掩饰自己的快意,说道:“诸侯仅有言语,我原以为必起大军来攻。”

    士匄和中行吴配合着发出一阵“哈哈哈”的大笑。

    其余人当然也要给面子,跟着笑就对了。

    韩起一边笑,一边想道:“诸侯巴不得晋国衰弱,不怂恿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阻止的嘛。”

    在大体上,诸侯是一种嘴巴里反对,内心里盼着晋国赶紧分崩离析,心口不一的态度。

    他们当然要提出反对意见,要不然国内也有大臣那么玩,岂不是要国将不国啦?

    打从真实的态度上来讲,他们又受到晋国的强压太久太久了,一直以来被压得喘不了气,眼见着晋国自己在闹分家,不由开始想象没有晋国压迫的日子会过得如何如何舒心。

    他们对周天子赏赐爵位很有意见,当下毕竟是“臣下之臣非我臣子”的时代,怎么能越过晋君姬彪去横加干涉呢?

    只是吧,获得爵位的那一批人保证了周王室仍为正朔,并且立下了捍卫文明得以延续的大功劳,不赏好像也说不过去。

    而晋国好像是对那一批人有那么点赏无可赏的样子?

    毕竟,吕武、士匄等人已经是地位超然的“卿”了,官职上没得升,财帛、土地、人口要赏应该赏多少才合适?

    当然,诸侯并没有讲太多,一来是担心治下臣子会学吕武等人,再来就是很想晋国自行土崩瓦解,劝谏的时候也就选择了嘴下留情。

    另有一点,谁都怕措词太过严厉,真把封赏给搅和没了,吕武等人会发狂地进行报复。

    所以了,周天子要赐爵位,诸侯一片反对之声,用词方面大抵上比较温和,行动方面则是一点都没有。

    本来要搞大动静的齐国甚至停下了下来,一点都不想刺激中行吴喊来阴氏和范氏合流,再集结大军出征齐国。

    现在的国际局势很诡异,不管之前要搞什么都停下动作,眼巴巴地等着事情能有个最终结果。

    吕武很满意那种现状。

    有功得赏是一种道理,要不然谁还愿意去立功?

    保证周王室仍然为正朔,捍卫了文明得以延续,办成一件都是天大的功劳,何况是两件事给一起办成了。

    以这种立功得赏的形式来获取建国的资格,不算是强行分裂晋国,自然也就不是什么乱臣贼子了。

    吕武处心积虑地操作了那么久,不就是不愿意戴上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嘛。

    等待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士匄和中行吴才算是恍然,他们忌惮吕武归于忌惮,欠下的人情不是一般的大,需要思考后继怎么还。

    士匄和中行吴要是不想还吕武的人情也可以,玩晋国卿位家族的那一套,恩情大到还不上就送人归西。

    走到当下局面的阴氏、范氏和荀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量士匄和中行吴有再大的胆子也不会马上跟吕武反目成仇,相反三家在建国之后还需要抱团迎接来自老牌诸侯国的挑战。

    一次会面将该谈的事情都聊了个遍,包括崔杼也想去吕武建立的国家,孙林父则是选择投奔了荀氏,韩起、先屏、张老则是继续留在晋国。

    “我归‘新田’便辞去元戎之职。”吕武说道。

    俺不待在晋国玩啦。

    你们想怎么折腾晋国,自个儿玩去。

    韩起立刻心情振奋,大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气神。

    先屏和张老对视了一眼,需要考虑要不要上了卿位。

    而在现实上,阴氏、范氏、荀氏和解氏脱离晋国,实力大损的晋国绝不可能再有以前的豪横了。

    吕武对士匄和中行吴说道:“明岁开春,我等一同往‘洛邑’而去。”

    士匄和中行吴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他们什么时候要去“洛邑”需要先知会周天子,而周天子必然会邀请诸侯前往观礼。

    到时候缺不了一场大戏。

 第767章 到来的战国时代

    在这一次盛宴之中,真心是除了晋国公室之外,谁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好处。

    阴氏、范氏和荀氏就不用说了,因功得赏可以立国,韩氏将重新成为晋国的扛把子,各个诸侯因为晋国衰弱失去头顶上的大山,周王室露了次脸还增加了直辖的疆土。

    作为受害者的晋国公室,一国之君姬彪年纪太小,公族经过一再削弱没有反抗的实力,他们很聪明地选择了闭嘴默默忍受。

    而在原历史上,晋国公族其实也没有多么激烈的反抗,他们忙于拉拢赵氏、魏氏和韩氏帮助己方进行内斗,一直到三家分晋之后也只是在嘴上咧咧就算完事。

    跟原版历史一样,诸侯很乐见晋国自我分裂,大家也就是嘴巴讲两句,看就看以后能不能逮住机会去占便宜。

    要说谁最开心的话,无疑是楚国了。

    其他诸侯国只是没有了头顶上的大山,楚国最大的对手一下子没了,等于说好像没有谁能来阻止楚国当老大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