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45章

春秋大领主-第545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一算的话,范国占夺郑国那些城邑也才过去五年,他们还没有怎么用心去经营让郑人产生爱戴,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歧视。

    要是范国一直强势,郑人迟早有一天会忘记身份,老老实实从此当一名范人。

    现在子产带着各国联军重新夺回二十多座城邑,不但增强了解放区郑人的自信,明摆着也会让范国统治区的郑人心里有想法。

    梁兴说道:“子产学我,比之齐国更甚。”

    早先郑国就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变法,只是当时郑国的变法是剥夺贵族的利益,狠狠地肥了郑国公族。

    现在子产不搞以前那一套了,一方面顾及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给黎庶更多的甜头。

    吕武心想:“子产现在只差大喊‘迎郑君,盼郑君,郑君来了不纳粮’了。”

    先不管口号什么的,这是诸夏历史上有一国之君首次放下身段讨好黎庶,为的当然是号召黎庶站起来反抗,再将自己迎接进去。

    当然,真的信了脑袋上换人作威作福能不交税、纳粮,脑子一定是坏掉了。

    真的不用交税或纳粮,国家哪来的钱维持国家统治,有敌人入侵了又该咋整?

    不管怎么说,子产开了历史先河,很难令人搞明白的是楚王以及其他诸侯怎么能同意。

    子产为了收复失地,能够放下身段,并且什么承诺都敢开口,肯定是对郑国的事业有帮助。

    关键点是什么?是子产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

    解朔皱眉说道:“子产现有八万之众。”

    连“军队”这种字眼都不提起?足以说明解朔一点不拿子产麾下大军放在眼里,并且心里对子产无比鄙视,可能还充满了愤怒。

    八万之众,经过正儿八经训练的有多少?里面多少人有武器,又有多少人披甲?

    只是能够确定一点,加入子产麾下的那些人,他们绝对会被子产忽悠得找不着北。

    解朔继续说道:“子产放言,如能收复城邑,麾下之人必得封赏,如胜得田不下一‘井’之数。”

    现在的一“井”是多少亩?就是九百亩。

    好家伙,那可是九百亩土地,有这种奖赏,谁不是卯足了劲,卖命也要把战争打赢了。

    吕武摇头说道:“倾尽原郑国之土,未有七千二百万亩农田。”

    七千两百万亩是按子产现在只有八万之众来算,到底是需要更多,还是更少,有点不好说了。

    汉国也有自己的功勋田,依照汉律功勋田在前三年是不需要交税的。

    子产简直太牛逼了,画了一个人获得九百亩的大饼,要不要交税的事一点都没有提及。

    事实上,哪怕后面跟着子产干的人能够获得九百亩土地,没有数量足够的亲戚或奴隶,得到土地又怎么耕作来着?

    汉国这边就人性多了,爵位会获得什么奖励都写的清清楚楚,外加派人念的明明白白,土地、奴隶、财帛……物资类,乡里特权、县特权、郡特权和去都城谒见君王的权利,每级有什么递增,几乎是人们所有想要的,国家基本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缺的只是人们立下功劳去换了。

    付出有收获,获得了收获又有其它义务和责任,挺正常的一个流程,缺了这些玩意,说破了天就是一场骗局。

    他们人在后殿进行小朝会,隐隐约约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哭嚎声。

    刘明是谁?他们是范氏的小宗刘氏呀。而刘明是刘邦的祖宗之一来着。

    现在,刘明知道吕武回到“长安”了,哪能不扯着嗓子努力大声嚎呢?

    刘明这么干,一来是向汉国祈兵,再来就是表演给各诸侯看了。

    信不信走近了瞧,嚎得撕心裂肺的刘明脸上没有半点湿润,只光出声了。

    刘明嚎一会就抬头看向未央宫,只看到了宏伟壮观的宫阙,还有那些像雕塑一般的站岗卫士,偶尔会报时走过的队伍,一点看不出有召见的迹象。

    算一算时间,刘明已经在这边待了两天一夜,人来“长安”却是有两个月之久。

    刘明之前不叩阙,不是知道吕武不在嘛。

    后面,刘明得知吕武在回来“长安”的路上,才有了先在宫城外哭嚎,又请求入宫死皮赖脸“钉”在未央宫外面干嚎的事情。

    宫殿里面出现了一些人影?刘明看到后赶紧用更大的声音哭嚎,眼角余光发现是带着案几、圃团和食盒的宫女,心里真的是无比失望。

    “大夫,王后赐食。”不知名的女官说了这么一句。

    自然有宫女赶紧地案几和圃团弄好,再摆上各种食物。

    汉国的王后是谁?还能是谁,当然是吕阳的生母?嬴啦。

    这种事情在这两天一夜已经发生了七次,算起了除了第一天刘明来得比较晚没赶上早饭,其余到了用餐时间都有这么一出。

    刘明吃了没有?听一听刚才的干嚎,再看看除了被日晒得浑身汗水,没看到身子骨变得虚弱,肯定是吃了的嘛。

    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要不然时日短还没什么,几天不吃食物没事,超过四天或七天滴水未进的话,人绝对会是凉透了。

    吃完了的刘明等女官带着宫女收拾东西走人,像是形成惯例了那般,继续扯着嗓子干嚎起来。

    或许刘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失策了。

    这种有表演性质的戏码不应该进入宫城,应该在宫城门外的广场干。那边人来人往,能让在职百官或是其余贵族知道得更清楚一些,常驻汉国的各国使节以及探子之类也能看到演出。

    宫阙的某处拐角,吕阳就站在拐角处看着在不断哭嚎的刘明不断皱眉。

    汉国与范国是盟友关系,士匄之前只是通知性质的告诉吕武说会出兵继续跟楚国打,范国并没有要求汉国出兵一块打。

    各自归国之后,双方哪怕是有使节团往来,干的也是逢年过节互相问候。

    士匄开打之前那么信心满满,一副范国才是汉国、荀国和韩国的大哥作态。

    范国之所以明明内政还没有理顺就一直跟楚国过不去,哪怕是有楚国援助子产的关系,更多的可能性是想用打败楚国来将自己是四个国家中的老大哥地位坐实。

    现在好了,范国的损失达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还牵连到了韩国,求援就好好讲道理,再将付出和获得的事情谈清楚,嚎什么嚎嘛。

    吕阳在之前就已经多次回复刘明,汉国出不出兵需要国主做决定,没有太直接地表达不出兵相助的态度,语言艺术上暗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吕阳看来,范国属于是装逼不成反被艹,不说活不活该,一副汉国救范国是天经地义的嘴脸,着实是太可恶了。

    “殿下,王上有召。”霍兵尽量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他是霍擅的长子,目前在宫城担任郎官。

    所谓的郎官,其实就是宫城卫队的军官之一,管理着五百的“郎”。

    而“郎”说白了就是御林军的士兵,他们从各种功勋贵族的家庭中进行挑选,担任守卫宫城以及保护王室成员的重任。

    不一会儿,吕阳来到了开小朝会的后殿,先问候自己的父亲,再一一对各位大臣行礼。

    “范国受挫,太子以为我家需出兵襄助否?”吕武问道。

    吕阳看着自己这位满是威严的父亲,有些话本来要脱口而出,脑子自己让嘴巴把上门,拒绝的话变成了:“父上,臣以为当出兵援救于范。”

    吕武问道:“为何?”

    “楚乃两伯之一,尽管父亲率军削弱,楚仍是当世大国,其幅员辽阔,口众之多,冠绝诸侯。若使楚有喘息之机,楚再行变法,必成我家实现宇内混一之劲敌。”吕阳一开始说得比较慢,后来语速越来越快。

    是的,吕武已经将要一统天下对高层进行了宣示,一开始只在高层中流传,后来渐渐向贵族阶层扩散。

    对外,吕武使用“马甲”发表了关于天下一统的重要性,主要是阐述几百年来诸侯相争带来的战乱之苦,又提到近几年战争开始波及黎庶,认为应该有一个国家站起来承担消弭战乱的责任,使得天下之人得以享受和平。

    必须说的是,大一统理论传开之后,不但各国诸侯反应平平,连带大多数贵族听了都不当一回事。

    为什么这样?首先是分封早就深入人心,再来是当前的战争还不够残酷。

    春秋的战争跟平民无关,他们一来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再则根本没资格当兵,天下一统不一统关他们什么事?

    大一统理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一些历史记载是董仲舒首倡。而当时的历史书写权被儒家掌握在手里,就跟很多事情那样,儒家又将别人的功劳给放在自己脑袋上了。

    事实上,大一统理论出现在春秋中前期,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诸夏文明保护者、诸夏第一相的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首先提倡。

    管夷吾认为“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治之至也”。

    在这个基础上,管夷吾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治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治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治也。夫令不高不行,不专不听。尧舜之民非生而治也,桀纣之民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

    什么意思?也就是管夷吾阐述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大一统的思想和理论。

    那么问题来了,首倡大一统的管夷吾是儒家的人吗?肯定不是啊。

    后面倒是有孟子、荀子也先后提过大一统理论,但是有个排行也是老二、老三了,哪怕是吕不韦都排在董仲舒之前,什么时候轮到大一统理论是董仲舒首倡呢?

    大一统显现出威力,需要“东方世界”足够乱,并且还要祸害到起码一代人,使得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明白和平的可贵。

    当然了,哪怕真的完成大一统,和平什么的也不会有。

    内部是一统了,面对外部的压力难道就束手就死吗?

    吕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吕武的当即表态。

    吕武环视了参与小朝会的众臣一圈,说道:“众卿以为呢?”

    汉国的大臣和贵族,他们之中明白大一统意义的并不是太多,纯粹是身为一国之主的吕武想干什么,得到任务尽力去办成罢了。

    要不要支援范国?这件事情在将吕阳召唤来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决议。

    现在,大臣们看到的是吕阳能压下自己的好恶,选择对国家最有利的一面,先称颂了一下吕阳,再先后回复自己的意见。

    “如此,征召两万精骑,一‘军’之众。”吕武再次环视众人一圈,目光落到了吕阳身上,说道:“汉阳为‘将’,率军出征。”

    吕武已经在外面巡弋了三年,怎么可能刚回到都城就又马上出国的嘛。

    得到率军出征重任的吕阳一时间愣在原地,脸上有着掩盖不足的惊喜。

 第798章 给脸特么不要脸

    玛德呀!

    自从当上了太子,权力遭到了极大的压缩,人也没办法轻易再瞎胡逛,心情极度不美丽,人也快被关成傻子啦!

    能够率军出征?吕阳不止是心里惊喜那么简单,将狂喜都表现在了脸上。

    汉氏子姓立国了嘛,早起吕武一大帮子嗣待在“长安”不动弹,后来被安排出去一些“县”当封主。

    也就是说,吕武其实还是走了周王朝的老路,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分封,不但儿子有,女儿也有,一般就是一位子嗣一个“县”。

    要说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汉国这边的公室成员权力遭到压缩,每年不管要交税,能够组建的私军也有上限。

    那一些公室成员,他们每年都要到“长安”一趟,搞的是宗亲大会。

    这几年吕武长久不在“长安”,主持宗亲大会的人并不是吕阳这位太子,是担任宗正的吕去病。

    没办法的事情,吕去病跟吕阳是一母所出,两兄弟感情非常好,吕武选择吕去病担任宗正一来是历练,再来就是约束了。

    太子吕阳在浮想联翩,另一边会议还在进行。

    吕武又说道:“上将军为‘佐’,葛存为‘长史’,霍擅任‘中郎将’,卫睿为‘司马’。”

    点到名的人之中只有霍擅不在现场,其余人皆是站起来称:“诺!”

    这一套班子看上去很豪华,明眼人一看就是奔着“保驾护航”而去的。

    吕阳对此没有太大的意见,要说有意见仅仅是自己的东宫所属没有捞到出征大军中的一个高位显职了。

    不过吧,吕阳也清楚东宫所属只能算是国家的储备体系官员,等某一天他们真的站上前台,要等到太子成为国家的主人之后了。

    要是老君王仍在,给予太子体系的小伙伴高官职位,等于是君王在撬太子的墙角。

    吕武安排好了职位,让大部分人去偏殿商议出兵路线,再将维持后勤的体系搞起来。

    在外面干嚎的刘明得到吕武的召见。

    刘明看到吕武又是一阵子的干嚎,断断续续讲述范国的惨况。

    总的来说,范国在三年之中前前后后折进去了大约四万的战力,其余的损失有点不好进行计算。

    范国才多少人口?他们也没有学习汉国、齐国、郑国,对黎庶开放参军入伍的权利。

    损失四万?以前范氏能拉出多少军队来着?好像能够有个十三四万,真的伤筋动骨啦?

    吕武听得专注,只是刘明述说得有些颠三倒四,需要好好整理一番才能听明白。

    范国在兵力上的损失不是太大,考虑到化家为国之后需要驻兵的地方增多,损失了四万就需要从其它方向抽调,会搞得其余几个方向一旦出事没有可征召兵源,要么就是出兵时效过慢。

    真正让范国伤筋动骨的是生产方面,他们以低下的生产力支撑了连续三年的高烈度大战消耗,耗费的粮食以及其余各种物资太多太大,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国帑消空,库无存粮。

    吕武有点不明白地问道:“范国纳赋无需国库支应,因何如此?”

    刘明有点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