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73章

春秋大领主-第573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则是高层鼓励黎庶跟异族通婚,男子可以娶异族女人,女子也能嫁给异族男人,算是某种层次上的平等。

    就燕国那种跟异族的不平等结合,后来还给燕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就是出现了歧视混血儿的情况,倒是秦国根本没有因为血缘混杂的情况出现什么波澜。

    只是吧?秦国太后都能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还大摇大摆养在秦宫,甚至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的孩子能在秦国当封君,民间的血缘混杂又算得上什么。

    那是秦穆公对戎狄展开兼并遗留给秦人的观念,只要愿意生活在秦国治下,并且为秦国效力,什么血缘根本无关紧要。

    至于说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这种事情,秦人很愿意相信那是秦太后一种“为国奉献”的付出。

    有了秦宣太后的榜样,轮到赵姬在丈夫死后找情哥哥,其实还真不算什么事,并且秦国不独秦宣太后和赵姬干出那种事,相关的例子还有几个。之所以赵姬会被拿出来大讲特书,无非是秦二世玩崩了,有那么些人拿出来强调针对始皇帝而已。

    吕武心想:“儿子去跟楼烦玩耍,是不是也该趁着还没有正式东出让孙子去找绵诸试一试锋芒?”

    数年前,吕政得了出使的任务,与齐国、鲁国的邦交成绩已经显现,对吴僚那边的邦交成绩则是一时半会看不见。

    齐国和鲁国没有与荀国合流就是吕政的成绩,吴僚会不会在得到汉国物资帮助下对钟吾或徐国动手,估计也是近期就能得知的事情了。

    曾经的阴氏能够壮大和崛起,依靠的不止是吕武很会交朋友,没有相关的战功根本不具备基础。

    第二代之中,吕阳一再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几位坐镇边疆的公子对上外部威胁也能一一自己解决。

    到了第三代?吕武最为关注的只有吕政,其余三代有自己的父亲去操心。而子孙一多的话,吕武能记住所有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名字就很不容易了,哪有可能每一个都关心到位。

    “长渠”顺利通水,一国之君和太子露面收获人望,后继的狂欢则是属于黎庶。

    该参加的政治活动完毕,吕武带着吕阳又在附近逛了一圈,回到“长安”已经是秋季上旬。

    而他们回到“长安”等来的是诸侯派人前来恭贺,还是那种一国不落的盛况。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无不证明诸侯很清楚“长渠”对汉国意味着什么,没有进行各种阻扰和破坏要感谢春秋时期的时代特殊性了。

    进行完一系列社交活动的吕武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惫,回到“未央宫”招来了吕政这位宝贝孙子。

    “绵诸屡屡犯我,不可不伐。寡人予你‘将’兵一万骑、一‘军’之数,可有一战而灭之志?”吕武问道。

    绵诸的总人口才多少?绝对不会超过五万!

    吕政还没有回答。

    同样在场的吕阳从里到外的哪哪哪都感觉酸溜溜……

 第834章 公孙初领兵

    驻扎“长安”的常备军有三个“旅”得到通知,他们将在吕政的统率下前往与绵诸交战。

    得到点名的人,其中地位和爵位最高的是上邪,他是吕武努力了三四十年中以原先非贵族身份爬到中郎将和获得第十等爵的唯一人。

    上邪的奋进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励志,一度也是各种险象环生,没有吕武在汉国执行新制度的话,其实上邪到死也就从普通社会地位进阶到“士”的阶层,不会有更高的成就了。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得进为“士”之后,他们很难再有寸进,随后就是看子孙后代能不能保住“士”的地位,再抓住机会更进一步成为“大夫”,到了“大夫”这个阶层才是真正的贵族。

    当然了,汉国已经没有“大夫”这个爵位,换成了自己的二十等爵。

    那么,在汉国到了第几级爵位才能算是贵族呢?根据吕武新颁布的爵位补充,增加了关内侯和彻侯两级,也就等于到了关内侯才能算是汉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了。

    “上‘上尉’,今次劳烦上尉助我。”吕政初次统军出征,老实说除了兴奋之外就是紧张。

    上邪虽然以“上”为前缀,然而这个“上”不是姓也不是氏,是他在上进阶段给自己的励志,后来没有打算再改了。

    另外,春秋有氏不一定有姓,有氏可能是个贵族,有姓才是祖上真正阔过。

    上邪对于自己被点名出征也感到意外,内心的紧张不比吕政少多少,有些拘束地应道:“职唯用命耳。”

    大约是在公元前56x年阶段,成功稳固自己地位的吕武就开始举办各种“学前班”了,目的是教导一些因功上进的人。

    上邪有幸参与了三次“学前班”培训,那也是后来他能够一再上进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是参与培训就等于镀了层金,成为谁谁谁夹袋中的钦定人物,培训期间能不能学习到知识并消化为己用才是最主要。

    吕政率军离开“长安”已经半个月,他们将要前往“吴阳”与当地集结起来的骑兵部队会合,再前去“冀”与其余的部队会师。

    为什么是用“会师”的字眼?当然是因为早有汉军在跟绵诸交战,只是汉国先前对绵诸的用兵数量不多罢了。

    那个绵诸跟秦国的关系真的很好,好到那种几乎跟穿同一条裤子差不多的程度。

    如果能给秦国更多的时间,秦国也许能够做到和平兼并绵诸?

    绵诸的活动范围在渭水周边,以势力范围定论的话,其实绵诸算是秦国的国中之国。

    算地理位置,“冀”还在绵诸诸部落的西边,绵诸则是在“邽”的东北边,绵诸各部落的放牧区域也就一度成为秦国跟乌氏诸部落的缓冲区。

    来到“吴阳”的吕政接见了部队的各级军官,得知绵诸已经退往了曾经乌氏的活动区域。

    “公孙,当是国中有人透露我军将剿消息,使绵诸逃奔。”汪进说道。

    他是之前率军跟绵诸诸部落交战的主将,以官职来论是“都尉”,也就是某个地方驻军的最高长官,品阶方面仅是低于中郎将。

    所以了,吕武一再抄老刘家的作业,越抄越过分啦。

    汉国毕竟是消灭且兼并了秦国,哪怕花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清除掉露出反意的那批人,肯定会有一些人藏得很隐蔽。

    “缇骑已在搜捕。”吕政说道。

    缇骑是什么玩意?他们是汉国直属君王的特务机构,职权相当于大怂的皇城司以及大萌的锦衣卫。

    吕武虽然弄了特殊机构,针对的却不是百官,主要用来针对被并国的冥顽不灵份子,还有对外进行情报刺探。

    不是吕武有多么信任百官,事实上是现在能获得高位的人,他们远比后世的权贵更有节操,并且他们懂得的花样着实也是太少,干点什么总是能够很轻易被吕武窥探出意图。

    吕政没有带过兵,带兵是怎么样则是有专门接受过教育,到了“吴阳”首先视察全军,接见军官的同时,阅读一些之前留下来的文牍。

    讲人话就是,因为吕政没有实际上带过兵,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能不能将所学变成实际的能力,看接下来的实际行动了。

    “绵诸向大河逃窜?”吕政能够得到关于乌氏原有活动范围的山川地理情报。

    怎么这边也有大河?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事实上,狄戎的西北面也有大河,河水从高原上流下,形成一个很大的弯曲幅度往东奔流,“长安”以北大约两千六百里就是所谓的河套了。

    吕政看了一会沙盘,走到放着文牍的架子抽出一本记录,看了一小会,问道:“绵诸可有与狄戎汇流可能?”

    绵诸的活动区域除了北边之外,西、东、南被汉国几个城邑包起来,他们逃窜肯定是选择往北边逃窜。

    只是往北边的话,在乌氏和空同氏被汉国消灭之后,不存在什么势力了。

    已知范围内的北边没有其它势力,那里不过大河就不算安全,过了大河则是算未知范围。

    之所以是未知范围,不是汉人没有前往探索过。汉人前往深入两百余里探索,游弋了比较大的区域,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显示出了极度的荒凉。

    而事实上,算作是后世银川市的那片区域,它在当前还真处于势力空白,没有任何有史记载的民族在栖息,有没有什么未开化的野人在生存,未能找到也就等于没有。

    上邪细细思考了一番,说道:“公孙,绵诸能战不过数千,必寻求狄戎庇护。”

    吕政本来就觉得有很大可能性,得到附和就更觉得会是那样,问道:“如我军先往于‘豲’,可会惊动狄戎?”

    这个取决的是狄戎,汉国无法控制狄戎会不会聚众来战。

    众军官可以从沙盘来思考吕政决定进军到“豲”有什么用意,不用过多猜测也知道是想截住绵诸。

    那是建立在笃定绵诸会前去找狄戎庇护为前提,一旦绵诸向北之后渡河迁徙往其它区域栖息,不但消灭绵诸的军事行动失败,源于判断错误导致更进一步刺激狄戎,局势的改变未必会对汉国造成太大困难,关乎吕政没有领兵才能则绝对会让吕武产生困扰。

    现在,看的是吕政愿不愿意赌一把了。

 第835章 大汉的好圣孙啊

    吕政对自己的爷爷一句话印象相当深刻,那一句话叫:关乎军事行动从来没有十足把握,准备再是充分也有出现意外的可能,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在赌博,有相关倾向且脉搏清晰,即便输也不会满盘皆输,便是值得赌一把。

    用文言文来概括,其实就是“未谋胜,先算败”罢了。

    而事实也是那样,哪有什么十拿九稳的军事行动,在军事行动上认为可以依靠精心算计来保证全在掌握之中,敢觉得自己能办到掌控全局的人,他们要么是自大狂,不然就是运气太好了。

    依靠运气来筹谋军事行动,一百次的好运气都不如一次输个精光。这是因为对自己产生了谜一般的自信,一次次都是拿出全部的身家在赌,输一次也就一无所有了。

    吕政第一次统兵作战,源于不自信会更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觉得可行也会一再重新审视。

    “出兵罢!”吕政还牢记自己爷爷的另一句话:当断则断。

    上位者一个命令,其余人就要忙死忙活。

    现如今“吴阳”拢共集结了两万骑兵和三万五千七百名战车兵以及步兵,后勤人员约有一万左右。

    由于汉国改了制度,要不然其实是战士自己携带仆众,战兵再加上辅兵的数量会显得更多。

    随军当后勤人员在汉国也记功劳,还算是履行了自己的徭役份额,以至于没有被选入军中当战兵的黎庶参与热情度非常高。

    这些后勤人员中,绝大多数并不是老肉病残,相反壮年的数量占了多数,他们还因为汉国每年会进行的夏季练兵而多少掌握一些杀人技巧,只是列阵没有长年累月训练下来的战兵熟练罢了。

    因为有组织度,得到命令之后骑兵最先行动起来,他们先进行集合再一共开往牧马场,找到自己的战马骑上去,成队列在小范围适应一下下,随后在苍凉的号角声中作为前导先行开拔了。

    汉军的骑兵确实是使用号角来传递声音上的指令,原因是战鼓这玩意着实太大不好携带。

    当然,其实也能做小腰鼓,只是腰鼓太小能传播的声音会比较有限,再也没有牛角做成的号角携带方便,声音大小上就更不能比了。

    第二批开拔的是为数两个“师”的战车兵以及步兵、为数一万的骑兵,同时吕政也在这一支部队中。用军事术语来说,他们就是所谓的中军。

    最后开拔的是三个“师”的传统部队以及五千骑兵,民伕和辎重。

    现在的汉国跟其余诸夏列国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国度,没有其它太玄乎的地方,光是汉国大肆使用骑兵就是最为明显的区别,其它列国还是在玩战车与步兵的协同作战。

    不能光从战车与步兵配合作战就觉得是一种落后,其实还是看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比较诡异的是战车与步兵协同在骑兵横行之后被淘汰,到了近现代有条件的各国又重新玩起了那一套,研究起来会发现战法大致相同,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轮回?

    汉国目前最为繁荣的当然是“长安”,哪怕郊外都是布满了村庄。而这是一种以国家意志建设起来的繁荣,并不是自然规律形成。

    在其它地方,作为汉氏子姓龙兴之地的“阴”,还有原先作为晋国都城的“新田”,两地的繁荣度相差无几。

    目前“虎牢”只是被汉国军事控制,不能算是汉国的疆域,否则那里的繁荣其实不输给“新田”。而“虎牢”之所以繁荣是占了地利优势,像“长安”、“新田”和“阴”都不处在什么道路交汇处,纯粹是政治意义给强撑了起来。

    现在汉国最为重视的是东出,对于西境置郡县委派官员,随后其实也就有点放任自流的意思了。

    以现在的年月而言,在“东方世界”这边越是离中原越远的地方就会显得越蛮荒。这个其实跟欧罗巴那边离希腊文化圈越远也野蛮一样,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欧亚交汇处,远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地方都叫“世界尽头”了。

    大军开拔之后的第六天,行军状态的吕政接到来自先导部队的报告,说是前锋骑兵发现并与绵诸某部落展开交战,随同而来的消息还有绵诸各部落正在向狄戎所在方位移动。

    “汪都尉禀告,敌军亦察觉我军到来,为不使求援狄戎,面而战之。”上邪觉得汪进做得很对。

    那边是一种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没有什么广袤的森林,只有数量多到吓人的杂草以及不高的灌木丛,人数少了还能躲藏,数量一多就是那种“我能看见你,你也能发现我”的情况。

    吕政只知道自己赌对了,精气神一下子就提振起来了。

    也就是现在不讲究,要不然一众属僚是不是该吼嗓子“恭喜太孙、贺喜太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