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85章

春秋大领主-第585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范鞅开出的条件中,他们想拿回范氏的祖地,再来就是享有“新郑”以及周边三十来个城邑的治理权。

    同时,范鞅还提出参与到汉国新法的制定,希望汉氏能够足够重视范氏在制定律法上的专业性。

    什么情况?范氏要爵位和封邑倒是能够理解,他们又不像荀氏是战败被兼并,愿意主动依附不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吗?

    范氏在晋国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立法专业户,长久以来把持“士师”这个职位。

    他们太清楚为一个国家制定律法的重要性了,仅仅是某些律法条款留下后门,能够帮助范氏快速补血不提,某个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呢。

    吕武连给范氏太多封地都不乐意,怎么可能让范氏对汉国的律法制定有关键建议权和否决权?

    当然,面对范氏识相想要去国为臣,吕武又不能当场一下子全部拒绝士瑕提出来的交换条件。

    最为重要的一点,范国现如今的境遇比较不好,汉国马上和平兼并范国,也就等于接收了原本属于范氏的一大堆麻烦。

    汉国还没有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其它方向的事情也基本留有尾巴,制定的计划是在至少三年后才兼并范国。

    到那个时候汉国应该已经完成对荀国从里到外的兼并,其余方向的麻烦也该处理完毕,吞了范国直面发了疯崛起的郑国以及仍然有很强底蕴的楚国,似乎是问题不大。

    即便是同样有三年能用来消化兼并小国的齐国和鲁国,他们跟楚国、郑国以及其它国家结盟来针对汉国,汉国应对起来可能会有点艰难,但是遭到针对立刻被压制的情况概率不会太高。

    这么说吧,汉国兼并了荀国之后,汉国的总人口应该能增加到七百万以上,拥有的疆域面积不会比诸侯的总合少多少。

    在资源方面,汉国拥有的资源可能比不上全部的诸侯,单独跟一个诸侯相比则是会形成绝对的优势。

    再则说了,诸侯进行联合,他们毕竟都有自己的国。这种联合模式不可能存在不设防的精诚合作,只能说不要给同盟制造难题就算是好盟友了。

    诸侯为什么要联合?当然是兼并了荀国和范国之后的汉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就算汉国不对他们之中一国表现出敌意,他们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忌惮。

    吕武一点都不担忧自己的后继之君不思进取,有诸侯联合针对,不是绝对的傻子来当汉国的王,还不懂得进行反制吗?

    他怕的是继任的汉国之王太过于迫切,行事手段也过于酷烈,并且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

    真的只是完成疆域大一统,他们这一代人就能完成,只是汉国的“硬件”和“软件”本身不具备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罢了。

    回到“长安”的吕武没有开什么大朝会,更没有撤掉吕政的监国权柄。

    “将公孙处理文公搬来予我。”吕武当然是住进未央宫,公文的存放地点则是在建章宫。

    吕政肯定要迎接吕武的归来,再祝贺出征大军凯旋归来。

    出征的大军只是回来其中一部分,绝大部分开进了荀境,一部分则是去了“虎牢”那边。

    战后赏罚的事情,需要的是完成对荀国的兼并,到时候除开一些获得驻守任务的将校,其余人都会回到“长安”接受军功评定。

    当然,吕武可以将国家交给吕阳或吕政来监管,赏罚这种权力则是不可能下放。

    一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换作是以前贵族自治,会报到中央朝廷的事情一般都挺大,几乎也是全跟军事有关。

    事实也是那样,贵族的封地自己全权做主,哪里用得着中枢来指手画脚?

    然而,汉国不是执行了新制度吗?各地贵族要种什么粮食无法干涉,他们想要在封地内搭桥铺路也能自己做主,但是对黎庶没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连带执法权也没有了。

    从中央集权来说,吕武只是进行到收归执法权当然不够,然而做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吕武花了七天才将吕政监国的这几个月政务处理看完,心中自然是有一杆秤秤,拿孙子监国来跟儿子监国进行对比,心态不由变得老复杂了。

    “太子的军事能力遗传了我,用三千骑兵就能跟楼烦两万人马周旋,设下口袋一举消灭楼烦万余人……”吕武说的是一个月前‘吕梁’那边传回的战报。

    而在那之前,吕阳已经率领骑兵先后消灭了楼烦大大小小部落十多个。

    “如果太子能把将军当成主业,国君看成副业,再让公孙长久监国,不失是一种解决我全部顾虑的办法。”吕武觉得自己也就是想一想而已。

    毕竟,吕阳又不是永乐帝,吕政估计也不情愿当仁宗。

    在吕武回到“长安”之后,像是要给自己放假一段时间那般,久久没有收归吕政的监国权柄,弄得汉国上下有点懵逼,知道了消息的列国诸侯也是陷入困惑。

    不是吕武觉得累了,兴致来了还能一夜御三女。

    他纯粹是需要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著书……

 第860章 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疆域方面的扩张需要一个循环渐进,不是光占领就算完事,还需要能够形成稳固并且有效的统治。

    什么叫稳固?就是当地人起码愿意接受统治,不是三天两天玩造反。

    有效的统治则是要有所产出,并且还向中央进行纳赋和交税。

    当前汉国占领了巴蜀,要说什么稳固是没有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深山老林土著出来袭击汉人村落的事情,从而蜀地的汉人和军队需要时不时合作对某处进行围剿。

    蜀地的乱局不知道会维持多久,没有一个稳固的环境,中枢非但无法从蜀地获得产出,甚至可能需要由中枢支援地方。这就是一种占领了土地还需要持续投入的情况,能解决当然对长久有利,要是某天受不了放弃,不光是白忙活,投入的损失也产生了。

    开疆扩土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那样,中枢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又要有那个耐心去等待,想要短时间能看到成果的话,通常是在打内战中才能看到。

    不同种族的战争除非是打下来就往死里盘削,要不然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就能看到效益。即便当地有再多的资源也要有那个环境去开采,或是开采的成本着实高昂。

    吕武有做过相关的盘算,得出的结论是蜀地想平稳下来,首先移民要能够扛住,国家对蜀地的小规模用兵也会很频繁,再加上适当的招抚政策,依然需要花费至少十五年才能达成有效统治。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蜀国毕竟不是曾经晋国的一部分,也不像郑国遭受过范国的统治和卫国遭受过荀国的统治。

    汉国兼并荀国花最多三年就能形成有效统治,那是因为本身就有人心基础,想要蜀人接受汉氏子姓的统治则是一切从零做起。

    前置条件的不同,花费的时间当然也就不一样。这是肯定的事情。

    “卫国不复有,此是荀氏功劳,我家需得酬谢。”吕武正在跟吕政讲话。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吕武一直在写书,当然也不是埋头写书不关注其它。

    吕武先行将自己穿越过来之后干的事情用文字写出来,过后会进行一些摘要,比如是怎么来发展阴氏,里面包含了军事与民政;后面又是带着什么样的想法向北和向西开拓;少不得还有零零碎碎的一些思想感悟之类。

    那不能说是著书,应该说是写私人手札吧?

    至于著书,吕武打算从再研究一遍汉律开始,之后可能会修改和细化一下汉律,衍生出著作一本法家学术书籍。

    吕政经常会过来对吕武进行汇报,再像个孙子那样跟自己的爷爷聊一聊。

    “智盈在长狄,探子回报有迁徙再向北迹象。”吕政想到了赵氏,不免又想起了自己那位死于郁郁寡欢的奶奶。

    赵氏也是向北转移,赵武一开始有什么图谋随着他的死去变得不再重要,赵氏也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泛起一丝丝的涟漪就消失不见了。

    赵武死亡的消息传到当时还是阴氏的这边,?嬴就开始进入到抑郁时刻,硬撑了三年就病逝了。

    阴氏当时还不是汉氏,也就是没有立国,作为主母的?嬴病逝,自然也就不会将丧礼办得怎么样,谥号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嬴病逝,夫人之位被谁得去了?没有的事。那些媵还是媵,嬖人也继续当她们的嬖人,不想死就别想着在正牌妇人死后搞东搞西,吕武不会允许,吕阳就更不会了。

    什么叫嫡出?就是正牌夫人生出来的孩子。

    在正牌夫人死了之后,递补上来的继妇,哪怕是递补的,她也还是夫人。这么一搞,这位继位的夫人有孩子,该是成为嫡出,还是继续作为庶出?

    关乎到继承权这种事情,贵族都不会瞎胡搞,何况是已经成了一国之君的吕武呢。

    “中行寅流亡楚国,得楚王围敕封为蒲骚大夫。”吕政说的‘蒲骚’可不是骂人。

    这个“蒲骚”在楚国中部,它在清发水的边上。清发水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陌生,知道是在云梦泽附近就行了。

    然后,云梦泽对现在的楚国来说真不是什么穷乡僻壤的所在,相反那边的物产非常丰富,绝对能算是楚国比较肥美的封地之一了。

    云梦泽变成一个穷山僻壤,主要是从开始盘踞大量的匪盗开始,而那是在楚国灭亡之后的事情啦。

    吕政说道:“祖父,可需遣使追回中行寅?”

    楚国会交出中行寅吗?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只是不那么大。

    看似进入衰弱期的楚国,他们只是内部的力量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并不是从硬实力上真的衰败不堪了。

    只是话又说回来,楚国除了有限的几位国君能有效整合大多数的力量之外,其余国君都没有那个能力。以至于看着很强大的楚国,展现出来的力量远远没有一个霸主国该有的样子。

    吕武点头,说道:“可。”

    甭管结果怎么样,试一试楚国对汉国的邦交态度也是极好的。

    吕政犹豫了一小会,说道:“祖父既在,孙儿如今以学业为重,是否……不再监国?”

    吕武在整理近期写的手札,挑挑拣拣看上去挺忙,一边说道:“治国便是学习。”

    他在挑选一些要给吕政看的手札,说治国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没有错,只是吕阳还健在,得到储君待遇的人不该是吕政啊。

    不就是因为这一点,吕政才多次请求吕武收回监国权力的吗?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又再一次被吕武拒绝了。

    “此些你得空可以读读。”吕武将挑选出来的手札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一介绍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吕政总觉得出征荀国归来的祖父有了一些变化,一开始还没有想明白,后来醒悟过来,那是祖父变得更像是一位老人了。

    这种变化不是体现在模样短时间内苍老了许多,完全就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

    以前的吕武恨不得三天能处理完的事情在一个时辰内做完,面对什么抉择也是一副一代人能解决就必定是一种锐意进取的表现。

    现在?吕武做事不但不急不缓,还在择决上少了锐利,多了许多的耐心。

    拿吕武对吕阳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以往谈起吕阳不是很快不耐烦,便是谈都不想谈,到后面愿意听吕阳在做什么,几次还表达想要吕阳尽快回到“长安”的情感。

    “需得让父亲快些回来……”吕政心想。

 第861章 爷、儿、孙

    吕阳是在公元前534年才返回“长安”,回去前已经在北方待了差不多三年。

    在所有国家的储君中,没有一个像吕阳长久待在都城之外,一般哪怕不是被锁在宫城,基本也没有多少能够离开都城的机会,出去很快也会回去了。

    好些诸侯一直在好奇吕武和吕阳的相处模式,又盼着这对父子什么时候能闹上一出,只是他们很清楚吕阳再挣扎也就那样,不挣扎还能把储君当下去,一旦挣扎很快就要“被”病逝了。

    开国之君能被自己儿子搞了这种事情,诸夏历史上就没有几例。这是因为开国之君的威望很惊人,没有能力也无法开创出那份基业。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开国之君的李渊怎么轻易就被李世民干挺了呢?里面的秘密绝对多到吓人的程度,少不了门阀与世家扮演着某些关键角色。

    然后,赵家两兄弟究竟是怎么回事?总不能是一个“烛光斧影”就完成了兄终弟及吧。

    吕阳回“长安”带上了一万四千军队,其中骑兵数量达到八千。他还带回了近万的俘虏,其余缴获多不胜数。

    楼烦被驱赶向北四百来里,汉国边境短期之内不再有忧患,便是吕阳主持下对楼烦发动战争交上来的答卷。

    吕阳就是想用行动告诉自己的父亲,他不光只会杀杀杀,更能对外取得胜利,还具有自己的战略眼光。

    得胜之师归来是吕政带领官员进行迎接,该有的排场肯定也有,甚至还举行了献俘仪式。

    整个过程吕武并没有露面,使得吕阳的心情不是那么美丽。

    吕阳来到未央宫见自己的父亲,走进室内被满屋的书籍或文牍惊到了。

    一个个架子上都是摆满了书盒,而室内的架子列得一排排,使人一看就会心想:“那该是多少书啊?”

    吕武头都没有抬,说道:“来了?”

    一时间没看到自己父亲的吕阳还是走了一段距离,才在一个书架后面看到手捧着书在看的父亲。

    光线并不昏暗,天上的阳光能够透过玻璃照射下来,使得吕武头上的华发看去更清楚了一些。

    吕阳看到自己的父亲,也看到了从来不会松拉肩膀的父亲微微有了一些驼背,一时间有再多想要说的话都说不出来,走过去行跪拜礼,说道:“父亲,孩儿回来了。”

    “楼烦远遁千里,寡人如何赏你?”吕武的视线总算落到了吕阳身上。

    跪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