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9章

春秋大领主-第59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只是厕所而已,该安排在哪里都存在讲究,最起码不能被放在上风处,不然偌大个营区就要被味道笼罩了。

    另外一个特别有讲究的是物资囤房地点,却不是集中起来管理,只是将物资集中起来,管理的还是各贵族的家臣。

    灶台不需要吕武去操心,那是军团高层该去烦恼的事情。

    到了地方,吕武第一时间就派出足够的人手前往伐木。

    安营扎寨需要木头,煮饭烧水一样需要柴薪,甚至其它事项也缺不了木材。

    所以了,每每大军到了一处,那里的树木肯定是要倒了血霉。

    光是扎营就需要大量的木头,几万、十几万、数十万人需要的柴薪又是多少,想想一天需要消耗多少木头,长时间下来会成为什么样。

    吕武的这一个“旅”在极短的时间内满员。

    来的贵族,要么是跟吕武有过合作,不然就是以前在吕武麾下。

    他们对吕武将自己纳入麾下,发自内心地充满了感激。

    “此次三军齐出,听闻还将广邀列国?”黄召是另外一个旅的旅帅,跟范氏封地相邻,封地在少水边上。他也不知道是八卦,还是纯粹的感到好奇,说道:“君上慎重对应,秦国出兵几何?”

    几个旅长是被程滑召唤过来,主要是让他们至少认识一下。

    现在虽然是服役的时间,没有进入作战状态,军中禁止饮酒的规定还没有下达。

    程滑设下了酒宴,庖丁却是向吕武借的。

    至于让吕武亲自下厨这种事情?

    以前吕武还不是大夫阶级,他现在已经是下大夫,除非他自己乐意,要不然国君让他下厨都算是在侮辱贵族这个阶层。

    五名“旅帅”中只有一人没吃过新式的菜色,吃得狼吞虎咽的同时,憋得很辛苦还是问了新式菜色的不少问题。

    坐在他旁边的另一名“旅帅”就说,新式菜色是从新田开始流行,已经被众多贵族所接受,好些大贵族一日两餐都是吃新式菜色了,并且扩散到周边列国贵族的食谱上。

    程滑知道新式菜色是由吕武“发明”,他却是没讲出来。

    话题从吃喝转到了这一次战事。

    他们其实都知道国君被秦国的不讲信用气得暴跳如雷,不顾“下军”和“新军”今年已经完成纳赋,再一次进行了征召。

    甚至连“中军”都拉到了西北边的战场。

    “听闻秦君亦是出动三军,已至高陵。”杨度的封地在杨,却不是整个杨地的主人,只是也有块封地的贵族。他一脸好笑地说:“秦君广邀列国,无一响应。复邀白翟狄人。”

    这个消息只要来“交刚”会合,身份不是太低的话,该知道都已经知道了。

    对于秦国再一次被列国无视,广派使者却只有白翟响应,知道消息的晋国人都是发自内心地进行了嘲笑。

    上一次秦君也邀请列国,还没有与晋军开打,许多列国的使者当场跳反,另外那些则是纷纷离去。

    响应秦国邀请的白狄,四万狄人大军还没有靠近晋国魏氏封地就被击溃,已经成为列国贵族茶余饭后最常讲的笑话。

    “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已经响应君上号召。”程滑知道的消息比较多,面无表情地说:“今岁未必可至。”

    那些国家中,鲁、卫、曹、邾都是晋国的铁杆,其中曹国和邾国最为忠心耿耿。

    齐国却是一个很顽皮的小弟弟,一般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指召唤,磨蹭到最后的期限才会抵达,并且不乐意完全服从晋国的安排,不止一次总要自己搞些花样。

    郑国刚刚投靠晋国,他们的国君在晋国接受了教育,推翻了儿子再次臣服楚国的操作,多少算是相对靠谱的时刻,只是这种靠谱只能维持到楚军没进逼到郑国疆域之前。

    鲁国因为有齐国的威胁,一直很用心在服侍晋国这位老大,只是他们一方面又觉得要保住“礼乐之国”的面子,晋国要求派多少军队,永远只会少一个人。

    没看错,一支数千名士兵组成的军队,鲁国就是独独少了一个士兵的编制。

    至于宋国?这个殷商后裔统治的国家,他们虽然被认为为华夏明圈的一份子,却是长期受到排斥。

    为了减少那种排斥和抹黑,宋国奉行的国策就是伺候好晋国。

    很多次晋国用兵,每每少不了宋队的参与,偏偏宋国在中等国家梯次中算是属于很能打的一个,以至于列国各种酸,该排斥继续排斥,少不了还会继续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李代桃僵,地抹黑。

    卫国这一次最是小心翼翼,他们的国君特地派了使者去范氏那边询问意见,就想知道怎么做才能被晋君原谅。

    一切只因为卫国已经响应了秦国的两次会盟邀请,害怕晋国这位正在暴怒中的新君主找他们算旧账。

    这几个国家虽然响应了晋国的邀请,却是需要时间来做战争的准备。

    今年都已经快要秋季中旬,等他们的贵族集结好军队,行军也一样需要花时间。

    要是开始下雪,肯定是不想冒雪行军,免不了要在某个地方猫上一段时间,等春暖花开再继续赶路。

    所以了,除了个别几个离预定战场“交刚”比较近的国家,能及时来到“交刚”听从老大的安排,其余的国家军队只会等明年才会抵达。

    “秦军于高陵而不前?”黄召一阵“哈哈”大笑,嘲讽道:“如此鼠辈,安敢与我等对敌。”

    这个叫“高陵”的地方是在秦国境内,距离周王室境内有个两百多里。

    等于集结起来的秦军实际上没有踏出国土,停在了自家疆域的东面地带。

    他们要是真想今年就进犯晋国,其实不应该在“高陵”驻扎,应该像上次一样直接穿过白翟的地盘,渡过大河进入到东岸。

    而“高陵”距离“交刚”可是超过了千里。

    现在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要从某个地方抵达哪里也不可能是走直线。

    所以秦国集结起来的大军,他们距离“交刚”的实际路程远比一千里更远。

    军队一天走上个五十里,必定能够得到称赞;能一日行军百里以上,被喊一声神行军都不算是过分。

    等于说除非秦军能飞或是能瞬间移动,否则就算他们再怎么急着赶路,渡过大河进入晋国疆域都是下雪的季节了。

    吕武对众人的聊天内容进行了一下必要的删选,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今年跟秦军打不起来。

    晋国的“中军”、“上军”和“下军”集结地点就在交刚?

    这里也有一个结论,那就是秦军不会找周王室借道,通过周王室的地盘入侵晋国。

    吕武不太确定晋国的众卿为什么会那么笃定。

    只是,众卿都那么认为,肯定是有其道理。

    有一点吕武并不清楚,周王室固然不行了,却还是有足够的声望。

    同时,晋国与秦国的距离近的区域,城池是一座连着一座,排除掉秦君信心十足才会选那个进犯路线,要不就是秦君脑子坏掉去走那边。

    或许是这样,秦国每每发起挑战,战场都是选在晋国相对荒凉的西北部?

    这样算起来的话,秦国除非觉得真的能将晋国摁在地上暴揍,能选择就是通过白翟的领地。

    一顿酒宴,吕武少说多听。

    酒宴散了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驻区,下达了低强度的训练安排。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

    某天,国君的队伍来到“交刚”这个地方。

    军团并没有被要求列队欢迎,谁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这是姬寿曼成为国君之后的第一次亲征,他刚抵达“交刚”就立刻下命令。

    吕武听了不知道中转了几层的命令,内容是:“下军”从“屈”附近的大河前往西岸,将要对白翟进行战争行为。

    而“中军”也得到命令,他们将从“楼”那边渡过大河,进入白翟领地。

    至于“上军”当然是继续留在“交刚”,国君也是会留下。

    正式的命令通达全军。

    其他人因为猝不及防的关系,慌忙地进行出征准备。

    程滑这一个“师”因为有吕武早早提醒,得到命令只是花了少许的时间,就进入到可以开拔的状态。

    “武。”程滑一张脸木木的,眼眸里却是充满了惊奇,问道:“如何得知?”

    吕武看了看周边,没其余什么人,开口说道:“秦军今岁不至,白翟响应秦国相邀。君上怒火中烧,唯有近在咫尺之狄人可伐。”

    道理当然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能事先就做出判断的人很少,更多是听了理由才恍然大悟。

    程滑定定地看着吕武,想说点什么又没说出来,只是扯了扯嘴角。

    他已经在心中下了决定,刚晋升一“师”的“帅”,肯定不能出现差错,以后想干什么必须先问问吕武这个小伙子的意见。

    那啥,外站看书的亲,来支持一下作者菌吖!

 第110章:情况略显诡异

    兮兮秋风的吹拂之下,晋国的“下军”和“中军”拔营离开“交刚”,一支向南,一支向北,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因为程滑有意透露的关系,吕武知道了一些情报。

    他们过了大河就会被拆分,每一个“师”自己单独对白翟发起攻击行动,不是一整个“军”一直凑在一块。

    如果战事顺利的话,晋军还会再次进行拆分,以“旅”为单位四散而开,针对白翟进行地毯式的扫荡。

    吕武走了一段距离,发现“下军”的行军路线自己很熟。

    那就是他们上次的撤退路线!

    没过大河之前,不存在什么危险性。

    大河东岸的狄人平时并不渡河。

    而这个并不是单纯地惧怕晋国,只因为狄人也分为很多支。

    大河西岸的狄人皆是白狄。

    大河东岸的敌人则是有白狄也有赤狄,只是赤狄基本上被晋国打残了。

    他们要是进入对方的场地等于是在抢牧场,也会爆发战争的。

    目前的赤狄与各种戎人进行混居,外人其实很难分辨他们的民族成分。

    “下军”是从一处浅滩来到大河东岸,一路上并没有遭遇任何的敌军,甚至连部落都没找到一个。

    霍迁笑嘻嘻地说:“此皆为我等之功。”

    好像,还真的是!

    他们上一次深入胡人地盘,一阵烧杀抢掠不说,消灭了不少胡人的武装力量,又迫使胡人的部落向更北的区域迁徙,导致大河东岸的胡人部落都迁徙走了。

    吕武不得不想道:“要是上报的话,能被当成功劳吗?”

    来到大河的西岸,晋军深入十里之后开始进行分队。

    作为“下军”军将的韩厥,他亲自统率两个“师”行走直线。

    吕武所在的这个“师”被委派了向西北的路线。

    另外两个“师”则是向南而去。

    等于说一个军团的五个“师”原本是捏成了拳头,变成了五指伸张出去的姿态。

    吕武上一次就沿着大河的河滩撤退,向北上百里的地图已经点“亮”了。

    只是,那么久的时间过去,地形改变也不会太大,但无法预测是不是有部落在放牧中迁徙过来。

    一个“师”向西行军十五里,停驻在一个山脚下休息。

    程滑按照惯例召集麾下的五名旅帅。

    “此地往前皆为高坡,树木密集,山涧交错。”吕武正在充当参谋角色,没有地图只能进行口述,说道:“若有敌必在山间平野,难以悄声无息侵入。”

    其实这里就是现代的陕西了。

    只是目前水土流失属于不存在,并不是光秃秃的黄土高坡。

    甚至,一眼看去到处充满植物,一些深山中多的是需要几人怀抱才能合拢的参天大树。

    要是在现代去过陕西,穿越过来再来看,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时过境迁。

    “山涧交错?”程滑觉得自己有些听不懂,问道:“山中有原,其间多存部落栖息?”

    吕武并没有用错词。

    山涧指的就是一些有潺潺流水的复杂山地,它们会进行汇流,形成山地内的一种溪流。

    而有山涧就有山,有水源就能栖息。

    这边也不全是山地,一些山地会包起了某块区域,使其形成盆地平原或幽长山谷。

    没有被破坏式的开发,以放牧和采集为主业的胡人,他们能放过这种物产丰富的宝地吗?

    听吕武的描述,程滑的脸色越来越发木,其余的几名旅帅脸色则是很不好看。

    说白了,他们真的不是要到一处旷阔无边的平原上寻找敌人,地形方面与晋国国内的区别并不是太大,有区别的是他们不熟悉这里。

    山体密集的区域非常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也就能证明韩厥为什么会拆分兵力,又吩咐那些“帅”说还能再次进一步拆分部队。

    因为对地形不熟悉,程滑需要等派出去侦查的人手回来,才能下达新的命令。

    一个“师”的战兵再加上辅兵,将近两万人,挤在距离大河二十里多处,有些营地都需要驻扎在小山坡上。

    这样一待就是四天。

    程滑归纳了侦查人手的情报,包括地形的描述,以及发现的一些狄人部落栖息地。

    他再一次召集五名旅帅,简单地介绍情况,用着木木的表情说道:“此间三十里狄人甚寡,多为老弱妇孺。”

    其余的旅帅露出了喜色,吕武却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有发现部落,可是里面的青壮不多?

    这就只有一个解释!

    他们的青壮被集中起来,可能是早已经开拔前往某处,也不排除藏在附近的哪里。

    黄召难掩兴奋地说:“此为胡,非列国也!”

    那是不是不用宣战,趁着他们内部空虚,进去杀一圈、烧一把、劫一波?

    程滑依然是那种木木的表情,用眼睛扫视众人,特别留意吕武是个什么表情。

    杨度问道:“三十里内无敌踪?”

    这个很不对劲。

    白翟不是响应了秦国的邀请,跟晋国已经实际上出于交战状态了吗?

    大河分东岸和西岸。

    东岸不属于晋国的疆域范围,已经开战了却还有狄人部落没有撤走,偏偏都还是老弱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