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孤才不要做太子 >

第204章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204章

小说: 孤才不要做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亮担忧道:“这可如何是好,殿下也真是的,大可以取消今日的约定,或者睡足了再过来嘛。”

    邱海清拱拱手道:“您是殿下敬重的重臣,殿下岂能失礼,不如这样,张公不妨让马车直进府邸,让殿下多睡一会儿?”

    张亮自然答应,还吩咐锯断了府邸的门槛,免得会颠簸。

    到了正午,李承乾才睡醒,看了一眼身边的邱海清,就问:“还没到?”

    邱海清难为情道:“已经到了,属下见您困倦至极,就没叫您,现在咱们已经在张公府邸里了,为了避免打搅您睡觉,张公可是把府门的门槛都锯了。”

    敲敲脑袋,李承乾只能起身。

    穿上外套,才出,马车,就见张氏父子等候在马车边,围着一个炉子烤手。

    不等张氏父子行礼,李承乾先拱手道:“本来约好了上午拜访,不曾想因为睡觉误了事,连累您锯了门槛,还逼得您等候在马车前,真是失礼了啊,稍后孤会自罚三杯酒,以惩失礼之举。”

    虽说不喜欢喝酒,可是这是最合适的应对方法了。人家都做到了这种地步,再不喝酒的人,也得给足对方面子。武将最喜欢酒桌子上的礼仪,就算因为一件小事儿俩人打起来,过后酒坛子一碰,也就没事儿了。

    果然,听到太子这话,张亮顿时笑了,行礼道:“不妨事,不妨事,不过是一个门槛而已,微臣正想换了它呢!既然殿下醒了,不如就直接入席吧,有什么话,在酒席上说也是一样的。”

    互相礼让着进了大堂,果然宴席已经准备好了。不同于别人家的宴席,张亮准备的是海鲜宴。毕竟是在东海,海里的好东西张亮自然要运到长安来。话说,东宫采购的产品也是借了张亮的光,才能快速的运进长安。

    邱海清祖籍虽然是扬州,但是从没吃过海鲜,坐在案子后有些手足无措。

    看着面前俩盆大的蒸螃蟹,李承乾都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后世阳澄湖大闸蟹就已经是他能想象的顶级鲜类食材了,谁成想如今见到了这个。跟这个比,什么大闸蟹,简直就是小不点。

    见桌子上没有趁手的东西,李承乾就对身边张府管家模样的仆人说:“给孤弄个剪子和小刀子,厨房有黄酒也拿来一点。”

    张亮兴致勃勃的看着太子安排,等太子说完了才说:“殿下常住皇宫,也知道这东西怎么吃?”

    李承乾笑了笑:“照葫芦画瓢罢了,这样的食材,孤还是头一回见到。”

    说完,李承乾倒了三杯酒,再倒进碗里,又斟了第四杯说:“这杯酒,算是感谢张公出手帮着东宫运货,孤欠你一个人情啊!”

    说完,李承乾把第四杯酒也倒进了碗里,然后端起来一饮而尽。还好,是黄醅酒,不是烈酒,否则一碗下去,恐怕就要醉了。

    见太子真的自罚了,张亮顿时把不快忘了个一干二净,只觉得太子并不倚势欺人,相当和武人的脾气。

    同样干了一碗酒后,张亮大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殿下若是喜欢,今后大可直接遣人到微臣府上要,只要是海里的东西,殿下想运回长安来,都能找张家代运。”

    长安到东海这段的河运,就是张家的产业。

    见张亮说得豪迈,李承乾也就含笑答应了。代运东西而已,没几个钱,既然张亮有意靠这个跟东宫拉近点儿关系,谈钱,可就丢人了。

    管家拿来了剪子和小刀,拿剪子剪下一个螃蟹钳子后,李承乾就把小刀递给张赟,让他把外壳切开。张赟的力气其实很大,切螃蟹壳儿不是问题。况且,除了他,还真没人敢在这个屋子里动刀子剪子,就连张顗,也只能苦着脸用牙直接咬螃蟹。

    吃了一只大钳子后,李承乾才长舒一口气。另一边,张亮也放下了筷子。

    现在,是说正事的时候了。

    拍拍手,就有两个军士将一个船模抬了进来。

    张亮是东海水军将领,只是一眼扫过去,就看出了船模的厉害之处,不由得直接站起来,靠近了看。

    擦干净了手,李承乾也走到船模旁,问:“张公是水上的行家,对于这艘船,可有什么建议吗?”

    为了让他看的明白些,邱海清专门拆开了几处,让张亮能够看到全部。

    围着船模研究许久以后,张亮才拍拍手:“真是一艘好船啊!特别是船板之间的榫卯,特别的考究,比起微臣的船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只是,船舷上准备的箭垛,就有些儿戏了,要知道海里不是河里,波浪起伏中,没准儿什么时候人家的船就比你的高出一大截,居高临下之下,这个箭垛屁用不顶啊!”

    李承乾只是点点头,旁边邱海清幸福的都快抽过去了。

    他也是才知道张亮是吃海上饭的,这样一个海上将领提出的建议,有绝对权威的参考价值。

    告罪一声,邱海清立刻准备笔墨,开始记录起来。

    张亮也知道太子拿出这么一个船模来,是为了什么,干脆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始历点船模上的不足。不得不说,专业人士就是专业,只要指出的地方,就绝对是正确且关键的。

    将船模从头到尾的评判一遍以后,张亮才问道:“殿下今日拿这么一艘船过来,可是要造船?”

    李承乾点点头说:“没错,东宫准备在南海建造海港和造船厂,发展海上商贸。同时,这个造船厂也将给大唐生产战斗用的舰船,成立一支南海舰队。不过张公不用着急,东海舰队一样能到这个造船厂领船。”

    张亮摇摇头:“微臣在意的不是这个,只是,殿下东宫出资,是不是不合规矩?虽说东海舰队的好多船都是民船改造来的,已经破烂不堪,可是考虑到国库,微臣还是没敢跟户部开口啊!那长孙无忌,一根屌毛都很难”

    才要说几句长孙无忌的坏话,张亮才想起来人家是太子的舅舅,连忙住嘴告罪。

    李承乾大笑出声:“您说得没错,舅舅他就是铁公鸡,别说你要翻新战船,就是吏部要官员俸禄,他也拉着脸不痛快。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库空虚之下,只能紧着花钱。不过,孤出资,不会有人阻拦,正相反,估计,朝堂里的那些人会举双手双脚赞成!”

 第二百八十四章 毕业了

    有人在国库空虚的时候,主动承担起给海军翻新战船的任务,这个人如果是别人,势必会被他们大卸八块,可是如果是皇帝或者太子,那就没事儿了。天下都是他们家的,给自己家的兵花钱,没人说出不是来。再说,在这些内陆人的眼中,海军还真的没多大用处。

    想了一下,张亮发现这件事还真的有点可行性。

    至于南海建造海港

    张亮试探的问道:“殿下建造海港,可是要发展海贸?”

    李承乾点了点头,事关海上事宜,或许可以隐瞒别的勋贵,但是肯定瞒不了张亮。与其撒谎隐瞒,不如现在就说出来。

    “孤建造海港,发展海贸有三个目的,第一就是赚钱。钱是个好东西,没人会嫌多。这些年来,西方那些敢下海的海商,不知道在咱们大唐卷走了多少钱财,跟他们的利益比起来,那些海边的家族还在沾沾自喜,简直愚蠢。

    第二就是经略岭南,岭南虽然归属,但是跟中原没有太多的联系,而岭南的那些土家族顽固至极,想要渗透岭南,只能以利益为饵。

    第三,就是加深南北交流了。咱们大唐南方北方一直存在隔阂,而加深交流,商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要有了运货的商队往来,南北总能慢慢融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大集体的。”

    张亮也是农民出身,斗大字不认识一箩筐,虽说这些年在官场里转悠的懂了一些东西,可是听到太子讲这些,还是有点迷茫。

    只要看张亮一脸懵逼的样子,就知道他没有听明白。于是,李承乾只能改口说:“您只要知道孤这么做对很多人都有好处就行了,而且,父皇也支持孤这么做。”

    对张亮而言,只要有最后几句,甚至是只有最后一句就行了。只要皇帝同意,莫说是给太子的事情提供帮助?就是直接卖命也不是问题。否则的话?他还真就未必敢跟太子掺和太多。

    毕竟,他出身低微?能让皇帝满意甚至挂念的?只有“忠贞”而已。

    拱拱手,张亮笑道:“既然这样?殿下但有吩咐,可直接送信给微臣?微臣必定办到!”

    听到张亮言语里的坚定?李承乾点了点头,同时也察觉到张亮态度的转变是什么原因了。

    还是皇帝的同意啊!

    皇帝老爹能够征战四方,治国安民,甚至于夺取皇位?靠的就是自己网罗的各种肉人才?和张亮这样大字不认识一个,却忠贞无比的人啊!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侥幸。

    看完了船模,众人重新回到座位吃东西。酒宴结束,李承乾也不多留?带着邱海清离开。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李承乾拍了拍邱海清的肩膀说:“看到了?这就是空想和经验的差别?关于海船的建造,你现在有头绪了吧!”

    邱海清点点头?抱着自己的笔记一脸的贪婪,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知识?需要他短时间里吃透。闭门造车只能造出四不像来?如今有了张亮这个海上将领的建议?他顿时重新有了干劲儿。

    见邱海清重新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李承乾也替他高兴。

    先把他送到家里后,太子的车驾才返回了东宫。

    后宫…两仪殿

    “承乾这小子,今天去拜访张亮了。”

    放下密报,皇帝就微笑着对皇后说。

    长孙正在刺绣,听到皇帝的声音就放下绷子说:“这不是您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吗?承乾想要组建船队,就需要有经验的人帮他,要不然,你让他怎么办?连船都没上过一次的孩子做这些,岂不是为难他?您啊,妾身估计您就是等着看承乾的笑场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就是想看看承乾这孩子究竟有多厉害,现在看来他也有需要向别人求援的时候啊。也罢,岭南的事情可不是他一个人能承担得了的,命内务府选拔一些人才,送到东宫去,朕再给张亮和工部下令,支持他一些水上将领和工匠吧,要不然,也不知道他得多艰难。”

    对于太子的积极行动,李世民终究还是忍不住关爱一下。

    当然,出于皇帝的控制欲,往南方海港派遣一些官员和百骑司的探子还是有必要的。虽然嘴上说将这些事情都交给了东宫,可是总得有视线安插着才行。

    很快,东宫就收到了消息。

    当看到皇帝老爹准备安插人手的时候,李承乾才长舒一口气。

    现在好了,皇帝的人手安插进来了,他才能放心的开始操作。以前皇帝只是撒手不管,真的不闻不问,让他安排事情都畏手畏脚的,如今皇帝的人手安插进来了,他才能大干特干而不用担心会引起不好的影响。没办法,现在的大唐,是皇帝的大唐,不是太子的,就算以后会继承。

    安排完岭南的事情,已经是傍晚了。吃完晚饭、再处理几封奏折以后,李承乾就进了被窝。

    上午的一段睡眠,很容易打乱他的生物钟,不想变成日夜颠倒,只能强迫自己睡着。

    于是,上元节之前,东宫侧门进进出出的马车络绎不绝,进来的都是空车,出去的时候都装满了铜钱银子。驾车的人没有一点遮掩的意思,就将这些财产暴露在外,任人观看。

    这还是东宫的财富第一次彻底的暴露在人前,以前只知道太子有钱,但是这一次才发现竟然有钱到了这个地步,连碎银子都用马车装了,至于绢布一类的东西,根本就见不到!御史言官很想揪住这件事情弹劾一下,可是提笔写奏折的时候,才发现不知道怎么写。

    这些钱也不是偷抢过来的,而是东宫凭自己的本事赚来的。只要有人弹劾,立刻就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因为这是典型的仇富或者是眼馋。

    无可奈何之下,好多写了开头的奏折,又焚毁了。

    东宫的动静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所以都忍不住打探太子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钱。

    南方的事情到现在还在保密,自然是刺探不出来,不过当得知太子是要把这些钱都花出去后,就算皇帝都倒吸一口冷气。

    一次性花掉这么多钱,就算是他都会心疼啊!

    不过李承乾没有心思理会市面上的各种言论,他正在为毕业典礼准备。

    朝廷的大考废除了,当有一个比考试更高效的评分制度出现以后,被替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李承乾也没想到皇帝老爹会这么坚决果断,所以只能无可奈何的加上了“答辩”制度,为的就是避免一些勋贵子弟找人润笔,甚至是抄袭。

    在贞观学院学习了这么久,最期盼的无非就是镀金而已。所以,毕业证书出现了。手持贞观学院毕业证书,毫无疑问会证明这个人是受过最顶级的教育。

    本来李承乾觉得这样的证书上面,有学院刻出来的公印,就很不错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得知这件事以后,也掺和了进来。

    于是,学院弟子的毕业证书上,又多了皇帝的印鉴

    文人墨客对此颔首不已,认为这是皇帝关心文林的表现,朝臣们虽然觉得皇帝小题大做,可是也说不出不是来。

    元月刚过,毕业仪式如期的举行,不过不是学院方面自己的庆祝,而是朝廷联合学院一起举行。毕业仪式完成以后,朝廷各部就要直接在学院招收自己中意的学生。

    一份论文,足矣让他们看出一个学子的潜力。虽不甘自己麾下的位置被自家人以外的人占据,可是若是能笼络到位,效果还是一样的。

    正月的冷风无法吹凉那些燥热的心,既然没有选择流入医学院地等方,说明这些学子都是有做官的目的。原本加入学院只是祈求上天能给予自身一份希望而已,但是谁成想,如今毕业了,竟然跟梦想只差咫尺。

    坐在主席台上,杨度捋着胡须对皇帝笑道:“您看看,都是好学生啊!您下手的时候可得轻着点儿,老臣还想多留点人,好开办学院下辖学堂呢。”

    对于杨度的凑趣,李世民自然笑了:“朕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