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孤才不要做太子 >

第216章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216章

小说: 孤才不要做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这就是动心了,跟学院渭水岐州不同,这一次皇帝想要去洛阳。

    其实去东都看看也不错的,不过,前提是这一次不要让太子再监国。

    拿起言官弹劾皇帝的奏折,李承乾随手就扔到了垃圾桶里。这也是朝堂上的惯例,除非是上奏的官员不想活了,坚定的要上奏,否则,遇到这样有风险的奏折,中书省的房玄龄就会偷偷的打回甚至直接处理掉。

    打开第四封奏折,李承乾就傻眼了。因为奏折的署名是杜如晦,跟前一封一样,也是阻止皇帝出行的。

    看完杜如晦的奏折后,再看看后续的几封奏折,李承乾顿时苦笑。这个时候他在想不明白老房在盘算什么,就是傻子了。

    一连几封奏折,都是朝中重臣的。弹劾阻止皇帝的奏折,按理说用不着送到东宫来,那么它们出现在东宫案头的原因就只有一个—房玄龄希望太子也跟着他们一起劝阻皇帝。

    “张赟,去叫孔老先生过来。”

    抓紧时间把寥寥几封商业奏折处理完毕以后,李承乾就等着孔颖达过来。

    左春坊就在东宫正对面,所以孔颖达没多久就进了东宫。

    “殿下,您急召微臣过来,可有要事?”

    “孔先生做,你先看看这些奏折。”

    孔颖达找了个椅子坐下,拿起奏折看了起来,没一会儿就眉头紧缩。

    “房玄龄这是要让殿下也上奏啊,这老混蛋,真是越来越胆小了。”

    李承乾苦笑道:“他这是准备让东宫挑起大头啊,毫无疑问,孤作为太子弹劾父皇,首先就是不孝,父皇暴怒的话,首先要收拾的就是孤,之后才是他们。再说,孤的奏折跟他们的奏折一起出现,父皇肯定会以为串联这些大臣上奏的,就是孤。”

    孔颖达笑着捋捋胡须说:“看样子殿下也看透这些计谋了,这很好啊,不过您既然看明白了,为何还要叫微臣过来?”

    李承乾还是苦笑:“这不是拿不定主意嘛,您说说,这个黑锅又大又黑,背上就是不孝,不背就是不忠不义,不管怎么选择都是不对。”

    这就是这件事上最难的一点了,上奏,就是子言父过,是不孝,视而不见,就是不关心国家社稷,是不忠不义。两头都堵的路,怎么走?

    令李承乾意外的是,孔颖达大笑了起来。

    “殿下,您的聪明才智去哪儿了?这道难题,看似只有两个选择,您就不能想出第三个来?”

    “第三个?”

    看孔颖达肯定,李承乾立刻苦思起来。

    想了一会儿,一道灵光就出现在脑海。抬头看到孔颖达探究的神色,李承乾毫不犹豫的拿起房玄龄的奏折,在上面盖上了太子的玺印。

    看到太子这个动作,孔颖达点点头,起身就走。

    这就是第三个选择,说到底就是第一个选择的变化版。上奏是一定要上奏的,但是,也要给皇帝说明自己的苦衷。按理说,这些奏折不在东宫的职权范围内,是应该送回中书省,由中书省直接交到皇帝手里的。但是,如果是东宫送上去,再出现太子阻止皇帝的奏折,那就是无可奈何才上奏的了。

    皇帝就算恼火,也不会把火气撒在东宫头上。毕竟,东宫是被胁迫着上奏的,罪魁祸首还是朝臣们。

    不过三言两语的点拨而已,就直接知晓了答案,在孔颖达看来,太子的智慧虽然还在“人”的范畴内,但是依旧令人叹为观止。

    这边,李承乾才让张赟把奏折送去皇宫,回来的时候,就带来了皇帝的召见。

    很多时候,甘露殿外值守宦官的脸色,就能表明皇帝的心情。要是这个宦官一脸的恐惧,就说明皇帝在暴怒,要是一脸的开心,就说明皇帝的心情极其不错。如常的话,那就啥事儿都没有。

    再三确定李涧的脸色很平常后,李承乾才在李涧疑惑的注视下走进了甘露殿。

    皇帝独自一人住在甘露殿的时候很少,可以说是很稀奇。

    见太子进来了,李世民就放下手头的笔,说:“难得啊,你竟然能看透房玄龄的想法,还找到了破局的方法。”

    “其实是孔庶子的点拨,要不然儿臣现在还在为难呢。”

    见皇帝老爹果然没有生气,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坐到了桌子的对面。

    现在皇帝处理政务已经不用案子了,而是书桌。不过作为皇帝,自然什么都要用最好的。东宫书房的书桌也不过两米长,一米宽,而甘露殿里的这一个,足足六七米米长,还集成了书桌、柜子、书架。用的料子,也是檀木,满是各种飞龙的浮雕,怎么看怎么像后世霸道总裁的桌子。

    这样的桌子是不可能抬进来的,只能是工匠带着材料进甘露殿,现场制作的。

    “既然你是被房玄龄他们催着上奏的,朕也就不生气,叫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真正的看法,你觉得朕去洛阳,是好是坏?”

    得,到底还是逃不过这一关。

    想了一会儿以后,李承乾才说:“儿臣还是觉得您不应该出行洛阳。”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的脸色顿时有点不善:“说说理由,为什么不能?莫非是你觉得监国太累?”

    那是自然啊!能不累吗?

    虽然这么想,李承乾还是站起身拱手说:“儿臣不愿意隐瞒您,虽说监国很累,但是您能借着这个机会散散心,儿臣认为这是孝道,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父亲的散心,还是值得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您想要出行去洛阳,这是大大的不妥。

    首先就是关于帝王德行的问题,虽说您之前出行渭水、岐州,都是内务府出资,不占国库一点钱粮。可是,在群臣的眼中,皇帝不在京都统筹天下大局,就是一种不务正业。魏征当初就跟儿臣说过,您出行习惯了,有第一次就有第二第三第四次。如今您临幸岐州刚满一年,就又想出行,岂不是正中了魏征的猜测?

    再说,自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炀帝从大兴迁都洛阳以来,洛阳就一直是一个微妙的地方。长安的百姓官员商人等,其实都很抗拒迁都的行为。虽说您没有迁都洛阳的想法,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巡视,势必会导致一些迁都的言论出现,弄得民心慌慌。

    所以,不管是从这两点哪一点来看,儿臣都不建议父皇出行洛阳。”

    说完,李承乾拱手弯腰,等着皇帝的回答。

 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丽的选择

    抉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多读点书还是有用处的,遇到像这样临时需要应答的情况,只要借古喻今,就能直接阐述清楚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也没想到太子会看得这么深入,说实话同样的顾虑他也有,迁都洛阳这样的谣言,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这实际上跟长安尴尬的地理位置有关。首先,在东突厥破灭以前,长安作为一国之都,实在是太靠近边境了,像颉利那般叩关直驱长安的忧虑,自从大唐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而颉利真的将这个担忧变成了现实,顿时给了那些支持迁都的人无比的助力。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出身关陇集团的李家想要获得关陇集团的支持,就不能迁都,只有以长安为都城,才能保证关陇集团所有人的利益。

    虽说李家现在并不用受制于关陇集团,但是出身于关陇集团,跟其余各家都是盟友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就像是被聚光灯照射的存在,不管做什么,走到哪里都会变成全场的焦点。

    这样的道理李世民也明白,如今细细想想,此次去洛阳,恐怕还真的是个昏招。

    “既如此,那朕就不去了。”

    说完,李世民将桌子上的奏折一起扔到了地上。这些奏折将不会送去门下省备案,而是直接焚毁。

    这是皇帝的一种妥协,偷偷处理掉奏折,就是说明他愿意改变主意了,否则,这些奏折将会走正常的流程,直至发展成在朝堂争论。

    见皇帝老爹打消了去洛阳的心思,李承乾顿时松了一口气,立刻就准备溜走。

    “回来!朕让你走了嘛!”

    才转身,就又被叫了回来。

    李承乾无奈,只能重新走到桌子边坐下。

    喝了一口茶,李世民踌躇半天才说:“既然洛阳去不得,短时间里也不能随便出行,那你跟朕说说,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比较好?”

    从这句话里,李承乾听出了皇帝老爹那不甘于宅着的心。

    “父皇明鉴,想要不给大臣们攻击的口实,三年是一个很不错的时间间隔。而且,为了不产生多余的影响,洛阳江南山东这些敏感的地方不能去。其实就儿臣看来,父皇想要散心的话,草原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啊!用巡查大唐新疆域的借口,魏征等人就算想要劝阻,也找不出太好的理由。因为,对大唐来说,草原的大片土地能够跟中原紧密的联系起来,本来就是千古功业。”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是转眼就怒道:“什么叫借口,这叫正当的理由!”

    “是是是,父皇说的对。”

    “”

    父子之间像现在这般一起商量做坏事的时候很少,哪怕威严如李世民,也时不时的露出奸笑。

    商量做坏事,总是会让时间的流逝变快,等父子俩都满足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

    心满意足的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案头还有没处理完的奏折,看了一下天色,就说:“既然已经这么晚了,就别回东宫了,去你母后那里安寝吧。其实你母后的气疾又犯了,怕让你担心,才没有通知东宫。朕没有时间,你去看护一段时间吧。”

    “气疾?”

    李承乾心里一惊讶,顿时想起长孙确实有气疾,还有风疾,再联想一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顿时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想必,就是因为忙于东宫的婚礼,才把她累坏了的。否则,如今正值盛夏,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犯了气疾?

    一想到是自己的原因,李承乾立刻就起身,朝两仪殿跑去。

    明明已经是晚上了,可是两仪殿还是一片漆黑,只有很微弱的灯火。节省宫内的用度,可不只是说说,在这一点上,长孙以身作则,可以说是整个后宫的典范。

    第一次没报名就进了两仪殿,大殿很空旷,所以长孙的咳嗽声也就格外的清楚。

    看到李承乾来了,头上还全是汗水,长孙立刻笑了:“就知道不该让你知道,放心吧,母后没事,就是旧疾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见长孙虽然咳嗽,但是精神却很好,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历史上长孙就是因为患病在贞观十年就去世了,如今自己这个后世人介入进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样的遗憾出现。

    坐到长孙身边,李承乾叹息道:“您也真是的,怎么就下令瞒着东宫了呢?您生病着,儿臣却在东宫享受齐人之福,岂不是彻头彻尾的不孝?”

    长孙敏锐的捕捉到了“齐人之福”这个词,就问:“你把那个突厥公主和那个宫女也收了?”

    李承乾点点头:“已经在礼部备案了,她们不够资格入宗正府族册,儿臣也就没想着告诉您。”

    “那就好,现在东宫算起来也有三个女人了,可惜你还要听从孙道长的话,不然本宫做主,给你再纳一些良娣。”

    “啧,还是算了吧母后,人一多,您让我以后顾政事还是顾女人?”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哪有大男人在女人身上花心思的?多关心关心正妃得了,管那些良娣做什么。”

    “”

    对长孙的话,李承乾无言以对。这就是这个时代良娣,也就是妾的现状。这一点,哪怕在宫里也是一样。除了皇后嫔妃等,美人之类的,有些就是病死了,估计皇帝都不会知情。

    说了几句话,长孙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李承乾赶紧小心的帮着她拍后背,知道这么做没什么卵用,其实管用的是来自亲人的关心。

    好半天之后,长孙才缓过劲儿来,说:“好了好了,母后无碍,已经夜了,你就回去吧,这病怪麻烦的,过继给你就不好了。”

    这也是两仪殿内空无一人的原因,皇帝就算想要陪着皇后,都会被人劝阻。

    “没关系,母后,就儿臣看来,您的这个病不会过继给别人,明日不如儿臣带您去孙神医那里看看?杜尚书的肺疾就是孙神医治好的,往常冬天的时候恨不得把肺咳出来,现在龙精虎猛的能打死老虎。您的气疾虽然跟他不同,但是想来孙道长还是有办法的。”

    “那好吧,本宫就去孙神医那里住一段时间,宫内事务暂时交给杨妃就是。”

    在李承乾的规劝下,长孙总算是答应了。

    夜深了,所以李承乾干脆就在两仪殿打了地铺。

    第二天一早,两仪殿周边就已经有仪仗准备好。皇帝也起了个大早,看样子是锻炼到一半赶过来,很是担心的样子。

    “陛下,臣妾跟太子去孙道长那里看病,估计要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后宫的事务就先交给杨妃妹妹处理吧。”

    李承乾也拱拱手说:“父皇,儿臣也要跟随母后,服侍左右,商业之类的奏折,就先往学院那边送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叮嘱道:“奏折少处理些也不是问题,看顾好你母后就行。”

    一直送到了宫门口,在皇帝担忧的视线中,皇后和太子的队伍离开了皇宫。

    才出皇宫,长孙的脸色就好了很多。当然,只是心理层面的表现。在皇宫里锁着透不过气来的,可不只是皇帝一个。

    知道老娘的想法,李承乾就命队伍放缓速度,先在长安逛一圈儿再出城。

    这一路上,长孙时不时的会发出感慨:“这就是平康坊?比起以前来装饰好了不知道多少。不过承乾,你是太子,可不能出入这样的地方,就算进去,也不能沾染这里的女人!”

    “这就是程咬金的醉风楼了?呵,人家都是一栋楼,现在他都嚣张的连开三栋楼了,看样子还是挣钱啊。”

    “这是西市?繁荣了这么多啊!”

    这一路上,皇后的仪仗起到了清街的效果,否则的话,她看到的远远超过现在的规模。现如今长安本来贫瘠的地价,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