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孤才不要做太子 >

第37章

孤才不要做太子-第37章

小说: 孤才不要做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无可奈何道:“罗艺谋反,我哪知道他什么时候造反。正月十四问您出兵事宜,只是凑巧。至于这二位出征,也不难猜。父皇即位后,原本属于天策府的老班底,都得到了提携。骤升高位,他们的能力肯定会被朝臣怀疑,身上也印上了幸进的标签。

    去年突厥犯边,就算鄂国公和卢国公没有主动请缨,我猜父皇也会主动点将。这一次依旧是如此,罗艺是郡王,平叛郡王必定不会派遣一般将领,一般的文臣。想来想去,也只有卢国公、鄂国公、赵国公、莱国公合适。

    然而莱国公现在是兵部尚书,等闲不能离职,赵国公跟父皇又是旧交,自然有极大的可能。而卢国公,去年虽然没有受到大惩,但败兵就是败兵,想要再度领兵出征,还得过一段时间。所以,我就认定,出征的会是鄂国公了。

    这些都是猜想,但是事实证明,我的猜想并没有错。”

    说完,李承乾无语的看向李靖。

    咱能编的就这么多,你要是再不信,咱也没办法了。

    李靖并没有注意到李承乾的神色,而是低头沉思。

    太子的这番说辞,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觉得有问题。

    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方胜已经将膳食端来了一份。

    李纲咳嗽了一下,将李靖唤醒,道:“想那么多干嘛,老夫跟太子朝夕相处,可没见过他摆弄龟壳什么的。天底下总有一些人,比别人的心多几个窍。太子,就是老夫一生见过最七窍玲珑的一个。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吃饭打紧。”

    想不通的话,李靖干脆就不去想了。施礼谢过老先生的点醒后,他便端起饭碗吃起饭来。

    跟正式任职的将军相比,李靖更像是一个闲散官员。如果不是到了东宫,皇城甚至不会管他的饭。

    见李靖乖乖吃饭了,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李纲放下筷子,示意李承乾把他推出去。

    师徒俩人离开书房,到了外面。

    虽然今年下了一场大雪,但是勤劳的东宫宦官宫女,早就将东宫内清理的一干二净。

    站起来,挪到轮椅后面,将轮椅当成助行器,李纲慢慢的走了起来。

    虽然有腿疾,可是一味依靠轮椅,人就废了。所以,老先生偶尔也会站起来,缓步的走动。

    走了大约三四米,李纲才问李承乾:“你偷偷告诉老夫,你真的只是猜的?老夫见李靖这样子,这事儿绝对不简单!”

    李承乾笑道:“自然是猜的,难道您相信这个世间有鬼神?”

    李纲呵呵一笑:“老夫自然是不信的,可是见了你,却迷茫了。难道你忘了在秦王府时,神仙点化之言了?”

    旧事重提,李承乾也只能露出苦笑。

    当初刚清醒过来的时候,他生怕被发现是假冒的,所以情急之下信口胡诌了这么一句。

    但是转眼一想,却也是大大的不妥。

    按照历史的描述来看,自家的老爹在求仙问道上明显也不输秦王汉武,到了晚年,一旦脑子一抽让他这个儿子上船去寻找神仙呢?

    看着老先生那好奇的神色,李承乾坚定道:“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弟子只是信口说说而已。咱们师徒也相处半年多了,您可见过弟子耍出过什么仙家手段?”

    听到这话,李纲脸上的好奇直接烟消云散。

    人老了,求知心却没有消失,虽然明知道鬼神之说不靠谱,但是李纲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正如李承乾所说,师徒俩也相处半年了,对于李承乾的一些习惯,老先生看的很通透。比如,今天他就发现,李承乾不管说什么,都有一股子心虚的味道。

    他在心虚个啥?

    明明好奇,但老先生还是选择了不问,这是他对这个弟子的信任。

    跟着老先生溜了一圈儿,直到方胜出现报告说卫国公走了,李承乾才敢回书房。

    回到书房后,李承乾哥三个依旧是练字,老先生依旧是看书。

    但是练字之余,李承乾也不自觉的稍稍溜号了。

    来自后世的他,因为知晓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在大唐确实如同一个预言家。

    像这次的事情,他做的就很不对。仓促之间,表现的实在是过于明显。别说李靖怀疑了,李承乾敢肯定,坐在轮椅上的那一位估计也好奇起来了。

    夭寿啊!

    把脑子里记住的、近期的一些历史事件过了一遍,生怕下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长乐王幼良谋反,李孝常谋反,羌人叛乱,岭南冯盎遣子入朝,还有啥来着?

    思前想后,李承乾总觉得自己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好像还是至关重要的那一种。

    但人就是这样,一时想不起来的事情,越是钻牛角尖,就越是想不起来。

 第八十三章 战损

    想不起来的事情就不想,看着自己有些改善了的字,李承乾全神贯注的练习起来。

    年纪小就这点好处,时间总是够用。以往,重回小时候,只有午夜梦回之际才敢想想。真的实现了,那种强烈的幸福感比幻想的时候还要强烈。

    老先生的书,只用了五天就全看完了。

    看完第一本后,老先生在拿起第二本之余,把第一本交给了李承乾,让他看。

    石溪杂记,并不是多有名的书。与其说是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日记,是一个名为“石溪先生”的文人,隐居时写的日记。

    可能这一位不怎么会挑选隐居的地方,三天两头就能看到大战,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被战火驱赶、流落无居的民众。

    看了开头几篇后,李承乾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不知道这位石溪先生是不是心理阴暗,明明是日记,他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血雨纷飞的战场、病重枯槁的流民。连“伤口生蛆”这样重口味的片段,他都记录了下来。

    见兄长脑门冒汗,几欲呕吐的样子,李泰李恪都好奇无比,但不敢靠近偷看。

    天知道这书里到底记载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终于捱到了中午,看完这本重口味书的李承乾,连食欲都没了。

    强顶着吃了几口饭,为了下午做打算,李承乾硬是没再多吃。

    午饭结束后,老先生把李承乾单独叫了出去散步。

    一步一步的走着,见李承乾还是那副难看的样子,李纲笑了:“怎么,老夫以为你会忍不了,不再看这本书呢。”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无奈道:“虽然这书看的弟子恶心,但是弟子知道,您这么做一定是有道理的。”

    李纲点了点头,小声说:“老夫既然为太子太师,除了教导你识字写字外,还要教导你各种道理。各种先贤的典籍,你总能很快的接受。但是啊,做太子,跟做皇帝还是不同的。老夫让你看的这本杂记,其实是最真实记录了隋末乱世场景的书。你深居东宫,就算能在言语中体会到乱世的残酷,也是有好处的。

    盛世不兴兵,不论是政权的更替,还是某些人的叛乱,深受伤害的,终究是百姓啊。况且,只要出兵,就会有人死去。这个世界上哪来的无敌军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常态。老夫叫你看这个,就是让你心中警钟长鸣,不能什么时候都想着用出兵来解决事情。”

    听完老先生的教导,李承乾试探着问:“您也觉得父皇的举措,有问题?”

    很明显,老先生的教导,有几分影射罗艺事件的意思。

    李纲没想到李承乾这么聪明的发现了他的意图,只能苦笑道:“老夫不是皇帝,所以揣摩不了皇帝的心思,也教导不了你什么是帝王学。只是这次无端的出兵,连你都看出了皇帝的做法,老夫又如何看不出来?”

    看着老先生感慨的样子,李承乾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次的事情,说怪皇帝也对,说不怪皇帝吧,也对。

    罗艺这个外姓郡王的存在,的确是大唐的一个隐患。只是,这样明面上催长他的野心,诱导他反叛的所为,文人所不耻。但不声不响的用莫须有的罪名干掉他,也不妥。

    所以啊,当皇帝,还真不是一个轻快活儿,总是容易成为矛盾的中心。

    见李承乾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样子,李纲叹了一口气:“好了,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只要记住,不要随随便便出兵就是了,至于其他的,你就当老夫是在无病呻吟吧。”

    皇帝所为的对错,大概也只有私下里能自己评判一下了。史书上,只会记载着燕郡王谋反、皇帝李世民平叛的事实。

    至于罗艺奉的密诏,再蠢的人都知道那是假的。李渊再不满皇帝的所为,也不会引导外人参与,一个弄不好,皇位就要改姓。

    顶着恶心,李承乾也用了十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

    影视剧里看到的战场,都是演出来的,只有石溪先生这种“战地记者”,记录的才是真实。

    冷兵器的战斗,反而比枪械战争残酷多了。在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伤兵营跟死神营差不多。挨了一小刀还没什么,要是受了重伤,哪怕人活的好好的,也被钉上了一半的死亡标签。

    看完这本书,李承乾不由自主的担心起自己的亲率士兵来。

    有他的嘱咐在,尉迟恭既然答应了,断然不可能让太子亲率当后卫。只有先锋营一样的机构,才能真的获得历练。而先锋营,恰恰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

    在李承乾的担心下,两个月后,太子亲率终于返回了长安。

    此次平叛,自然是大获全胜。

    事实上,朝廷大军还没抵达,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这两个家伙就谋议诛除罗艺。可还没动手呢,事情就泄露,赵慈皓被抓住,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只能匆忙间发起战斗。

    等朝廷大军抵达的时候,溃败了的残兵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的抵抗,就被彻底的碾压了。

    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想要投靠突厥,获得庇护。

    而奔逃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他的人有些不愿意投靠突厥,逐渐逃散。一直跟随他的左右副将干掉了他,并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在市集悬首示众。

    这是官方的说法,但是李承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对罗艺的两个副将好奇了起来。这两个副将既然能被提拔为心腹,怎么可能突然背叛?

    但凡参与谋反的,就算临时反悔,功过也不能相抵,像赵慈皓和杨岌,性命保住了,官职却也没了,全家还要发配岭南,跟死了其实差不了多少。

    但是这两个副将,除了罗艺死时出现过以外,就像蒸发了一般。这样的诡异,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百骑司这个秘密组织。

    看出来的肯定不止他一个,但是大家都对那两个副将选择性的遗忘了。

    没时间想这些没用的,太子亲率返回渭水军营后,战损报告也由兵部发到了李承乾的案头。

    “一百二十三”这个战损数字,让李承乾心都在滴血。

    一百二十三人啊,太子亲率一共才多少人?四个月的训练过后,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死掉。

 第八十四章 名单

    收到阵亡名单后,李承乾在名单上做了批复,并准备由东宫出一份抚恤金,分发给阵亡将士们的家人。虽然这份抚恤金让李承乾觉得格外的害臊,但是这已经是东宫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官面上给的抚恤金,简直少的可怜,算来算去也就是价值一头驴子的钱。

    因为太子亲率是李承乾亲兵的缘故,他虽然小,但是有资格在阵亡名单上进行批复。

    名单批复完成后,要先收回兵部,然后下发到户部,按照人名进行封赏。

    当今的兵部尚书不是哪个武将,而是莱国公杜如晦。

    豳州平叛的这场战斗,战死的士兵很多,名单也有好几份,别的名单都没出什么幺蛾子,唯独东宫的这一份,居然写上了东宫加抚恤金的批语。

    这怎么行?

    拿着笔,杜如晦苦笑出声:“太子啊太子,你到底还是年幼,这事儿怎么能这么干啊!来人,把东宫的折子送给赵国公过目。”

    随着杜如晦的喊声,立刻有小吏走来,接过名单,一路小跑的去了户部。

    跟忙碌的兵部一样,户部此刻也堪称脚不沾地。

    虽然长孙无忌不在的这段时间,户部有左侍郎坐镇,可是待他回来,所有的事情就都一下子井喷出来了。这也就是内部平叛,如果是灭国之战,户部还要更忙碌一些。

    官员之间私自传递公文,就是不想某些事闹大,这是一种官场上的潜规则。

    接到杜如晦打过来的名单后,只是看了一遍,长孙无忌就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收起名单后,长孙无忌对小吏说:“回去告诉你家大人,这份名单,最迟午时送回兵部,多谢了。”

    小吏都是人精,也不询问多余的事,抱了下拳就离开了。

    怀揣着名单,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抛下堆积如山的公文,直接去了东宫。

    李承乾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签署的名单,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又回到了东宫。

    进入书房,赶走李泰李恪后,长孙无忌掏出了名单,开门见山道:“承乾,这份名单确实是你签署的?”

    看了一遍名单上的批复,李承乾点了点头:“没错啊,舅舅,有什么不妥吗?”

    长孙无忌既然不称呼太子,就说明他是以“舅舅”这个身份登门的,李承乾自然不能称呼他“赵公”。

    把名单递给李纲看,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你还小,知不知道,你东宫单独抚恤阵亡将士的行为,大大的不妥啊!”

    李纲并没有干涉李承乾的政务,所以不知道他签署了这么个东西。看完后,老先生一言不发,把教育的机会让给了长孙无忌。

    “不妥?”

    拿过名单看了一遍,李承乾实在没找出什么不妥的地方。

    见李承乾迷惑的样子,长孙无忌直接说:“就是不妥。承乾啊,你要知道,朝廷的规章制度,都是死的,你太子亲率虽然不归兵部直接统辖,但是,战后抚恤之类的程序,还是不能游离规章制度之外。

    阵亡的将士,根据他生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