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135章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135章

小说: 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罗冲前世毕竟也没有种过地,对于种植方面还真没有研究过,所以现在也只能靠自己多摸索。

 第284章 制式皮甲(求票票求订阅)

    虽然不太了解麦子的种植方法,但是麦子是直接开沟撒播这一点罗冲还是知道的,毕竟虽然没种过,但是罗冲见过麦田啊,那一行行的小麦排的整整齐齐,这个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这些野生的麦种并没有全部种下,只是弄了几块试验田,因为害怕种子不够多,到时候长不出来就麻烦了,所以罗冲这次就留下了三分之一,种出去的只有五亩地而已。

    看着族人们都在努力耕田,罗冲这个首领自然也没闲着,带头耕了五亩地,就去做别的事情了,那就是为开发新城做准备。

    新城开发肯定是要先派出去一批人的,最好全是战士,他们的任务就是肃清新城周围的野兽,然后建立一个驻扎点,为后期的集市进驻打下基础,而汉部落目前还没有职业士兵,所以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装备,所以罗冲就打算先制作一些武器装备,来给这些士兵使用。

    作为脱产的职业军人,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统一性,而统一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在军服上面。

    得益于飞梭织布机的研发,汉部落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麻布,虽然还不能满足全族的需要,但是装备一百多人是没有问题的,罗冲马上就命令族人开始染布,军服的颜色直接定成了铁红色,染料就直接用红颜草的汁液,这方面纹部落是行家,罗冲也专门指派了一个人负责,以后专门管理染坊。

    军服是分里外两层,里面是纯白色的交领长袖衫,下面是白色的四角短裤,外衣是红色的交领短袍,衣摆长度可以盖住臀部,到大腿根那么长,下面是红色的长裤。

    军靴全是牛皮的,材料来自去年草原的那次交易,不过这次不是用胶粘的了,而是缝制而成,以前汉部落没有铁,所以也没有锥子这种工具,现在汉部落钢锥,钢针都有了,缝制皮革也就没问题了。

    靴子的样式就是黑色的短筒靴,靴筒高度正好到小腿腓肠肌的下面,不过和古代靴子不同的是,这种靴子有鞋带。

    众所周知,想要穿靴子,要么就是靴筒有弹力或者靴筒够大,可以直接把脚伸进去,要么就得留出口子,现代一般都是安装拉链,但是那玩意儿罗冲可造不出来,所以只能用系鞋带这种方法开口子了,鞋带全用剑麻纤维编制成三股的麻花辫,那个是扁的,编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鞋底的材料的也不是纯牛皮,而是以两层牛皮为基础,在前脚掌和后脚跟的地方还缝制了三块黑铁木制成的木板,前面两块,鞋跟一块,上面刻有防滑的纹路,而在纹路的缝隙里还会打上孔,便于和牛皮缝制在一起,另外中间也会涂上一层胶,使其更加牢固。

    靴子按照不同的尺码做出几个型号的木头样板,然后分给不同的部门分别加工,最后在拿到一起组装。

    有了军靴以后,护甲自然也是不能缺的,不过考虑到铁甲的生产周期,无法满足快速装备的需要,所以罗冲决定装备制作较为简单的皮甲,得益于去年在草原交易的大量兽皮,牛皮的材料还是不缺的。

    把没有经过硝制的生牛皮用铡刀切成小方块,然后在四个角打上孔,上面再刷上六层黑漆,这些小的甲块就会坚硬异常,硬度甚至超过木头,但是比木头又有韧性。

    这只是制作护甲的第一步,算是材料准备阶段,之后就是根据不同的兵种编制不同的护甲。

    普通步兵的护甲类似于现代的防弹背心,圆领,宽肩,无袖,不过下摆比较长,长至膝盖,臀围以下分为四片,方便腿脚活动。

    穿戴方法是套头加开襟,这么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实就和防弹背心的穿戴方法类似,前面分为两层,外面一层是整块的胸甲,宽度和人的身宽相同,在肩膀的位置和后身连接在一起,下摆比全身甲略短,可以护住裆部。

    后面的则是全身甲,然后是在的前中线开襟,用绳子绑定,穿的时候先把脑袋钻进去,然后把胸甲掀起来,再向裹浴巾那样,把两边的甲衣从腋下拉到身前的正中心,用四个绳扣系牢,再把整块的胸甲盖下来,最后用宽腰带束紧。

    这样从外表上看根本找不到缝隙,开襟的位置全被前面的胸甲挡住了,而且如此一来,正面的防护就会加倍,有两层皮甲,一层扎甲,一层皮板甲,后面和侧面则是一层扎甲。

    这样不止是增加了正面的防护能力,同时也是暗示士兵,把自己的正面面对敌人,活下来的机率还大点,如果转身逃跑,后背的防御直接减半,死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为了增加威严和美观,并且增加更强的防护力,前面的整块板甲胸口的位置,还镶嵌了一个巴掌大的青铜片,当做护心镜使用。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皮制的护臂,圆筒形,可以包住整个小臂,前面还有一个外伸的半圆,可以盖住手背。

    弓兵的护甲就比较简单了,他们不需要冲到前面杀敌,只要在后面放箭就行,而且过重的护甲会影响他们拉弓射箭,所以弓箭手的护甲都是单层的皮板甲,前后各一块,两侧开口,直接用腰带束缚,下摆也没有分成四片,前后两片刚刚盖住臀部,没有步兵的那么长。

    骑兵护甲的样式和步兵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下摆略长一点,而且只有两片,不过这个可不是前后两片,而是分成了左右两片,便于跨坐在马背上。

    骑兵着甲坐在马背上的时候,因为双腿是弯着的,所以左右两片的下摆就可以把腿整个盖起来,基本上不会露出一点儿身体。

    除了这些不同的护甲之外,还有全都一样的皮盔,头盔为尖顶的圆形,比较高,可以容纳头顶的发髻,用六瓣皮片缝制而成,前面有一个青铜浇铸的护额,就像火影的护额那种样子,直接缝制在皮盔上。

    盔顶还有一根箭矢形状的短棍,上面还有一束向下垂的红色盔缨,用马尾染色制成。

 第285章 制式武器(求票票求订阅)

    皮甲设计完成之后,制式的武器也要换装了,之前汉部落用的大多都是铜矛,但是也非常的简陋,并不适合军队装备。

    军用的长枪,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要加枪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缨枪那个红缨,加在枪头下面的那撮毛。

    可千万不要认为那只是装饰那么简单,红缨的作用其实是很大的,第一,在挥动长枪的时候,枪缨会随风摆动,而持枪者就可以通过观察枪缨的摆动幅度判断施力的大小。

    第二,当你拿着长枪对着敌人晃动的时候,枪缨会吸引走敌人的注意力,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猛地一枪刺出,一击必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来吸血,众所周知,枪这种兵器是通过刺击杀伤敌人的,一枪把敌人戳个洞,但是等你拔枪的时候,敌人的伤口就会喷溅出鲜血,如果没有枪缨,很容易被喷到身上。

    但是有了枪缨时候,大部分的血都会被挡住,然后被枪缨吸收,血水也会汇聚在枪缨上,最后从枪缨上流下去,不然的话,持枪者先会被敌人喷一身血,然后枪头上的血还会顺着枪杆向下流,弄得整个枪杆上都是血,会让持枪的人手滑。

    战场上手滑可是大忌,抓不住自己的兵器是要死人的,由此可见,枪缨的实战用途多么巨大。

    新的制式长枪为钢铁打制,枪头是四棱的扁锥状,刃长30厘米,然后末端有一个10厘米长的套管,用来安插枪杆。

    枪杆的材料还是用的食人树的树苗,不过更长一点,足有三米二长,这样再插上枪头之后,净长度就有三米五,不过这在冷兵器里也只能算短枪,真正的长枪那都是五米打底的,六七米长的也不少见,比如马其顿长枪,比如张飞的丈八蛇矛,欧洲的骑枪,都是恨天高的长兵器。

    枪缨还是用的马尾,染色之后粘在枪柄的头上,然后再套上枪头。

    枪兵也是比例最大的一个兵种,同时枪兵还配有第二装备,就是一个钢制多功能兵工铲,木柄,铲头是钢铁打制的扁弧形,弧度很小,近似于平板,铲头为圆头,两侧平直,还开了刃,既能用来挖土,还能用来当作斧子砍树,当然砍人也是没问题的,弥补了枪兵不能砍人的缺点。

    而且还能用来煎烤食物,或者当作菜刀切菜,功能十分强大,平时就直接横挂在后腰上,一伸手就能抄起来。

    刀盾兵的武器也有自己的特色,盾牌是木板做成的长方形,表面呈浅弧形,略向外突,盾牌由坚硬的橡木板组合而成,厚度有两公分,外面有两个横着的铜条作为加强筋固定。

    盾牌高一米,宽半米,跟现在的军用防爆盾一个尺寸,也是罗冲亲眼见过的东西,所以比较熟悉,不过这个盾牌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在盾牌的两侧,每侧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当刀盾兵组成盾墙的时候,两块盾牌的缺口就会组成一个圆形的孔,盾兵就可以侧身单手持盾抵御敌人的进攻,另一只手从圆形缺口处往外捅刀子,给予敌人杀伤。

    同时,盾牌也有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盾牌的内侧还加装了两个肩带,行军的时候可以直接把盾牌背在身后,解放双手,可以大大的节省臂力,毕竟那么大的实木盾牌,一直拿在手里还是很累的。

    刀盾兵的刀,罗冲考虑了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装备带有弧形的雁翎刀,不是很长,只有70厘米。

    这种刀是明清时代的主要装备,从汉朝最先专备环首刀作为制式武器,发展到后来的直刃唐横刀,再到宋朝,最后到明清,刀的样式一直在进化,可最后进化成雁翎刀不是没有理由的。

    雁翎刀带有弧度,和直刃刀相比,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有弧度的刀刃更长,所以杀伤面积也就更大,其次,因为刀身向上弯曲,劈砍的时候阻力也会减小很多,更符合人机工效,砍起人来更加顺手。

    同时因为刀盾兵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刀,所以刀身也不宜过长,否则单手不易操作,作为单手刀而言,70厘米的刃长已经很长了。

    另外,刀盾兵也同样装备兵工铲作为副武器,这种铲子制作简单,功能强大,最起码比制作一把刀要省事儿的多。

    再有就是骑兵的装备,骑兵目前主武器是四米长的骑枪,样式和枪兵的一样,只不过要长出半米,副武器同样是兵工铲。

    本来应该装备马刀的,但是罗冲准备给骑兵装备的是尺寸较大的苗刀,因为制作不易,所以短时间无法满足装备需要,只能等以后攒够了再更新换代。

    苗刀是一种刀的统称,并没有固定的形制,而且也跟苗族没有任何关系,这个称呼完全是因为刀身形似禾苗,所以才取名叫苗刀。

    确切的说,凡是刃长在一米二到一米六的长刀,都能叫做苗刀。

    而罗冲装备的制式苗刀,刃长则是一米二五,刀身细长,略向上弯曲,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弧度,再加上一个35厘米的刀柄,整把刀的长度达到一米六,跟明代的御林军刀很相似。

    这种刀装备给骑兵当作马刀,和骑兵对冲的时候,只要把刀身平端着不动,仅仅依靠马匹的冲刺速度,就能把敌人一刀分尸,堪称人头收割机。

    而且用于下马步战威力同样不俗,长长的刀刃,再加上长长的刀柄,挥舞起来能运用全身的力气,别管刀法怎么样,只要冲到敌阵里乱劈一通,绝对杀伤力报表,根本无人能够近身,和欧洲的苏格兰大剑有的一拼,在人堆里抡起来就能抡死一大片。

    最后就是弓箭手的武器了,目前还是以长弓为主,因为制作简单,威力又很可观,便于快速装备,至于弓弩肯定是要发展的,不过短时间内肯定不行,因为弓弩结构复杂,而且上面的弓身也必须是复合材料,制作起来颇为麻烦。

    另外,为了增强弓箭手在乱阵之中的生存能力,他们也统一装备了兵工铲,用来关键的时刻拿来砍人。

 第286章 脱产的职业军队(求票票求订阅)

    【书友群公布了一张步兵全装甲具的造型图,感兴趣的到群相册查看】

    春季的第一月在忙碌中度过,自从罗冲出现在这里,汉部落似乎一直有干不完的活儿,不过只要肯劳动,就一定有收获。

    一个月过去,小河东西两岸的田地已经耕耘完毕,新长出的禾苗也插到了大田里,将近2500亩的稻田,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春耕,还多亏了那数百头牛马,和汉部落已经突破四千的人口。

    这一个月里,汉部落的军械制造也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第一批装备一个股的正规军编制,武器和装具即将完工,得益于风车自动锻锤的发明,打铁不再是体力劳动,而是转向了技术性的工作,批量加工一些一模一样的东西,工人的熟练度很快就能提高。

    准备工作完毕,春耕也已经结束,族人们大多都腾出手来,罗冲也开始在全族的青壮年中筛选士兵,组建汉部落第一支脱产的职业军队。

    全族4000多人口,10岁以下的孩子就差不多有1500,成年女性大约一千七八,成年男性只有七八百人,这么点的人口基数,组建完全脱产的军队,罗冲也只能先弄出来一个股的编制155人,其他的男人还要去干别的工作,这也差不多是汉部落的极限了。

    春季第二个月的集市刚刚结束,这天早上,所有的族人都接到了通知,首领召集全族的成年男性到城中广场集合。

    族人们没有意外,他们大多都猜出了首领要干嘛,毕竟这一个月以来,首领一直在让族人制作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各种流言,各种猜测,早就传遍全城了。

    族人们听到召唤,纷纷从家中赶往中心广场,来的不止有成年男性,那些暂时还没有分配工作的女人和没事干的小孩儿也都跑来围观,准备看看族中将要出现的大事。

    广场的旗台上,罗冲一身咖啡色的毛布袍子,腰里挂着长剑,身后站着四个模特,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