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160章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160章

小说: 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一种就和游伏带来的原种看起来差不多,金黄色的麦穗上长着长长的麦芒,每一根都有半截小指的长度,一整个麦穗如果算上麦芒的话,直径都要在八厘米左右,总之就是麦芒特别长就对了。

    而另外的两种,麦芒的长度都比较短,一种麦芒只有不到两厘米长,另一种干脆就没长麦芒,只有光秃秃的麦穗。

    不过既然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品种,以后当然不能继续混合种植了,所以罗冲就开始独自为下一批的小麦选种。

    想要高产,自然不能傻不愣登的拿镰刀去割,而是要用剪刀去剪,这是一个细活儿,要挑选单株结穗最多,长的最健壮的麦子为母本,这样繁育出来的后代才能像他们的母本一样优秀,说白了就是种好,爹娘长的不赖,孩子自然也不会差,除非爹娘都是整容的。

    把三种麦子都分别挑选出长的最好的用来留种,剩下的就可以快速收割了,不过还是要把三个品种分开来放,因为罗冲还要做个小实验,看看这三种麦子里有没有小麦或者大麦,也就是青稞。

    前世的罗冲见过麦田,可也仅仅是见过,你要真让他区分大小麦的区别,他还真认不出来,以前只从课本上知道大麦不容易发酵,所以一般都用来做死面的食物,或者被藏区的牧民拿来做酥油茶,而小麦便于发酵,所以经常用来发酵做馒头,包子,面包之类的发面食物。

    想要区分青稞和小麦也很容易,把这三个品种全都磨成面粉,分别发酵,然后放到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老子不认识还不会比吗,笨人自然有笨人的办法。

    罗冲亲自挑选完优良的种子之后,剩下的就让族人直接把麦穗用剪子减下来,然后把三种麦子分开放置,全都收获完毕之后,再把剩下的秸秆用镰刀割下来,然后罗冲就跟他们交代,把这五亩地重新翻耕之后当作菜地,他在从菜地里挑选地段种植下一批的麦子。

    农作物最好不要在一块地上连作,这个常识罗冲还是知道的,以前水稻田一直种水稻,那也是没办法,因为汉部落目前只有一种粮食种子,只能通过多加肥料来补偿土地肥力的损失。

    新收获的麦子被平摊到广场上晾晒,然后用小推车碾压麦穗使其脱粒,等全部脱粒之后,再用铁锨铲起来扬一扬,铲一锨麦子,然后高高的抛洒到空中,已经脱离的麦子皮因为比较轻,就会被风吹走,而质量更重的麦粒则会就近落到地上,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完成麦子的脱粒工作,之后就是晾晒了。

 第342章 制作发面(求票票求订阅)

    麦子最好反复晒上几天的时间,让种子彻底干透,一是为了减少水份的含量,便于存储,省的在仓库里发霉,同时也是为了给那些没有熟透的种子催熟,而且晒麦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主意,那就是一定要找几个孩子看着麦子,不要让小鸟过来偷吃( ̄▽ ̄)“。

    就这样反复晒了三天的时间,三种麦粒也晒得很干了,现在正值夏中时节,天气热得很,这几天又没有雨,所以粮食干燥的非常快。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也是时候开始做实验区分大麦和小麦了,罗冲让人把每样麦子取了三斤重,并专门标记区分,然后依次送到磨坊磨成面粉。

    汉部落目前虽然还没有专门用来磨麦子的磨坊,但之前已经建造了一个带风车的油坊,油坊榨油的时候,也需要先把原料磨成粉状,然后放在大锅里炒熟,之后才能拿来榨油,不过暂时拿来磨一下麦子自然也没问题。

    三种麦子交给了油坊的人磨制面粉,罗冲则是去准备能让面粉发酵的东西,酵母粉自然是没有的,不过世界上第一块发面也不可能是用酵母粉制作的,发面这个东西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个为主人用蜂蜜水和上面粉做烤饼的埃及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子也灭了,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大了,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时,生面饼已经比昨晚大了一倍,他连忙把面饼又塞回炉子里去,他想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他偷懒,活儿还没干完就大大咧咧睡着了。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张发面饼烤好了,奴隶本以为这块坏掉的面饼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结果确实异常了,这张发面饼烤的又松又软,居然异常的好吃,比平时用死面做的烤饼要松软的多,而且还比较大,相同的面粉重量,做成发面的食物能让面团体积增加好几倍,于是慢慢的,这种烤发面团做成的食物也开始流行开来,最后还被人取了个名字叫做面包。

    至于生面团为什么会发酵膨大,也许是生面饼里的面粉、水或是蜂蜜暴露在空气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细菌下,当它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温暖后,酵母菌生长并传遍了整个面饼。

    当然这个自然发酵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不可能随便一块生面团放在那里就会被细菌感染发酵,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加蜂蜜,当然也可以是别的东西,只要是甜的就行,因为面粉发酵非常需要糖份,如果面团没有加糖,放在温暖的地方只会长毛变馊,根本不会产生气体膨大。

    第二种发面的由来是在中国,《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

    这个故事的真假就不得而知了,而且那个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个小说,另外文中也没有提及发面的制作过程,只说了诸葛亮做馒头,哦,对了,那个时候的馒头其实就是包子,里面是要包肉馅的。

    两个来源,两个故事,但罗冲现在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勺糖而已,去年秋天集市的时候,罗冲曾经从别的部落手里收购过野生蜂蜜,不过就那点玩意儿早就被分干净了,当时刚得到的时候,就被罗冲当作赏赐奖励给了汉部落那些有功的人,或是干活儿比较勤快的人。

    不过这没关系,想要天然的糖份还有另外一个来源,那就是汉阳城北边后山山谷中的那棵吊刺食人树,食人树的根瘤中就有天然的糖浆,那是它为了引诱猎物自投罗网的诱饵,但是在罗冲看来,那只是自家后院的糖罐子而已。

    等罗冲专门派人去后山采来了糖浆根瘤的时候,油坊磨制的面粉也已经做好了,把面粉送回来的人是小蝶,直接被她拿到了和罗冲的家里。

    “夫君,这个麦子为什么要磨成粉,不能像大米一样煮着吃吗,还要磨成粉,感觉好麻烦啊,而且长的也很慢,比水稻要慢上一个半月,我们为什么要种这种粮食?”小蝶把三盆面粉放在正屋的桌子上,不解的对罗冲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麦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水少,可以不用种在水田里,虽然长的慢一些,但是可以在水少的地方种植,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费心思去推广。”

    罗冲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忙活起来,把三个写着不同汉字的陶盆依次摆好,然后就开始加水和面,小蝶则是在一旁帮忙,还时不时的点点头,认真听罗冲讲那些道理。

    “另外,麦子除了可以在旱地上种植,而且长的比较慢,但是它特别好吃,尤其是磨成面粉,就能够变成无数种食物,不像是大米,只能煮稀饭或者拿来蒸米饭。”罗冲揉着面团继续说道。

    “真的吗,你总说麦子特别好吃,能做那么多好东西,那以后你也要教我做,我就天天做给你吃。”小蝶帮罗冲倒完水,也在旁边拿起了另一个面盆跟罗冲学习和面。

    “放心吧,只要这次能够成功,我们就开始大面积的种植麦子,那样等到今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就能天天吃上面做的东西了。”

    罗冲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往里面掺着食人树的糖浆,然后慢慢的把糖浆揉匀,使其充分渗透到面团的每一个位置,等把三个面团全部掺上糖浆揉匀,之后就要准备个温暖的地方发酵了。

    现在是仲夏,外界的自然气温就有三十多度,而且温度均衡,面团发酵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最多半天就能发好,所以依靠自然温度就没问题。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罗冲还特意给三个陶盆全都盖上了兽皮,这样既能避免太阳直晒,导致面团变干变硬,还能给三个陶盆增加一些额外的温度。

 第343章 高/低筋面粉(求票票求订阅)

    等待是无聊而又漫长的,罗冲根本无法确定这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小麦,如果全是大麦的话,怕不是以后只能吃死面烧饼了,也不知道青稞能不能做面条,要是能做面条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起大吃货民族发明的无数种面条,罗冲就忍不住的流口水,哈哈,即便没有小麦,这波也不算亏,以后能天天吃上面条,想来也是不错的。

    掺了糖浆的面团从上午一直放到下午三点左右,罗冲终于走过去掀开了兽皮,观察里面的面团发酵情况。

    这类似买刮刮乐抽奖的情景,着实让罗冲紧张不已,青稞?还是小麦?不管了,刮。。。。。。咳,掀开看看再说。

    第一个面盆被掀开,只见里面原本只有不到三斤重的面粉,现在居然膨胀到了两三倍的大小,而且圆形的面团外表上,仔细看不难发现有一层用来排气的小孔,那是面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向外排出时产生的气体通道。

    这一块面团发酵的很成功,罗冲十分激动的看了下面盆上做的记号,发现这就是三种麦子之中麦芒不长不短的那个,原来那个就是小麦?!罗冲现在也算是终于搞懂一样了。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当第一种被鉴定是小麦的时候,罗冲心里顿时就有了底,接下来的两种,不管是不是小麦,都对大局没什么影响,现在汉部落只需要开始大面积推广小麦种植就好了。

    第二个陶盆被打开后,里面的面团并不是发面,根本就没有增加体积,也或许真的膨大了一点,但是十分不明显,罗冲特意找了面盆上的标记看了一眼,居然是那种麦芒长的最长的麦子,看来这一种绝对就是青稞无疑了。

    三种麦子,一种青稞,一种小麦,那剩下的这一种没有麦芒的秃子会是什么呢,罗冲的好奇心突然暴涨起来。

    哗——

    掀开了第三个盆上的兽皮,眼前立刻出现一团和小麦一样的发酵面团,这个面团发酵的也很好,相同的时间里,膨胀的最起码也有两倍,倒是和第一种差不太多,不过毕竟这是两个品种,虽然都是小麦,都能够发酵起来,但终归还是会有不同的地方。

    这个不同之处,在罗冲第二次揉制面团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两种小麦虽然都能发酵,但是却一个比较松散,一个比较紧实,如果按照面粉行业的行话来说,那就是一个是高筋面粉,一个是低筋面粉。

    高筋面粉顾名思义,那就是制作的面团弹性好,筋道,有嚼劲,最适合拿来制作饺子皮,馄饨皮,或者面条一类的食物;而低筋面粉正好相反,用这种面粉制作的食物一般都比较松软,非常适合制作软一点的糕点,比如蛋糕,或者面包。

    当然并不是只有老外会用低筋面粉,我国的超级吃货们也很擅长利用低筋面粉制作糕点,就比如罗冲最爱吃的鸡蛋糕还有枣糕,那就是罗冲最喜欢的两种面食糕点。

    。。。。。。。。。。。。。。。。。

    (书友们对不起啦,白天有事太忙,时间来不及了,下面这一段是凑字数复制的,为了赶时间,不然全勤就没有了,卿书稍后会做修改,建议明天更新一下再看,实在不好意思,谢谢大家支持。重点,订阅的不会重复收款,修改不需要付费)

    等待是无聊而又漫长的,罗冲根本无法确定这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小麦,如果全是大麦的话,怕不是以后只能吃死面烧饼了,也不知道青稞能不能做面条,要是能做面条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起大吃货民族发明的无数种面条,罗冲就忍不住的流口水,哈哈,即便没有小麦,这波也不算亏,以后能天天吃上面条,想来也是不错的。

    掺了糖浆的面团从上午一直放到下午三点左右,罗冲终于走过去掀开了兽皮,观察里面的面团发酵情况。

    这类似买刮刮乐抽奖的情景,着实让罗冲紧张不已,青稞?还是小麦?不管了,刮。。。。。。咳,掀开看看再说。

    第一个面盆被掀开,只见里面原本只有不到三斤重的面粉,现在居然膨胀到了两三倍的大小,而且圆形的面团外表上,仔细看不难发现有一层用来排气的小孔,那是面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向外排出时产生的气体通道。

    这一块面团发酵的很成功,罗冲十分激动的看了下面盆上做的记号,发现这就是三种麦子之中麦芒不长不短的那个,原来那个就是小麦?!罗冲现在也算是终于搞懂一样了。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当第一种被鉴定是小麦的时候,罗冲心里顿时就有了底,接下来的两种,不管是不是小麦,都对大局没什么影响,现在汉部落只需要开始大面积推广小麦种植就好了。

    第二个陶盆被打开后,里面的面团并不是发面,根本就没有增加体积,也或许真的膨大了一点,但是十分不明显,罗冲特意找了面盆上的标记看了一眼,居然是那种麦芒长的最长的麦子,看来这一种绝对就是青稞无疑了。

    三种麦子,一种青稞,一种小麦,那剩下的这一种没有麦芒的秃子会是什么呢,罗冲的好奇心突然暴涨起来。

    哗——

    掀开了第三个盆上的兽皮,眼前立刻出现一团和小麦一样的发酵面团,这个面团发酵的也很好,相同的时间里,膨胀的最起码也有两倍,倒是和第一种差不太多,不过毕竟这是两个品种,虽然都是小麦,都能够发酵起来,但终归还是会有不同的地方。

    这个不同之处,在罗冲第二次揉制面团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两种小麦虽然都能发酵,但是却一个比较松散,一个比较紧实,如果按照面粉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