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516章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516章

小说: 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认为自己能满足其中一种条件的百姓,都可以到官府去报名,但是报名之后,官府要派人去这个人所在的村子调查情况。

    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种地特别好,但是谁来证明?

    罗冲的办法就是,官府必须派人到其家乡调查,只少需要当地同一个什的九家百姓担保,还要有里正的担保,才可以将其纳入移民名单之中。

    这个时候也就体现出什伍制度的好处了,你有没有问题,直接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出了事谁也跑不了,自然就没人敢说瞎话。

    公告在身份证事件和照片事件之后再次引发了民间的广泛热议,上面除了列举了移民的福利之外,还有移民的具体时间。

    报名在正旦节后十天内完成,然后开始组织拍纪念照,制作纪念照的相册,正旦月的最后十天各家开始走亲戚,收拾个人物品,然后到浏阳郡集合,来年开春正式登船出发,路上一个多月的航程,最终将在来年二月底抵达他们将要移民的村落。

    公告发出之后,各地报名的人不少,主要还是爵位和福利太诱人,直接升两级爵位,还能世袭三代,要知道汉部落的爵位基本上是不能世袭的,即便是世袭也要降级世袭,比如第一代是三级爵位,传给第二代之后就成了二级爵位,再传一代就成一级了,第四代后直接变成庶民。

    福利方面更是夸张,连猫狗都发,难道是那边没有猫狗吗?

    其实还真是,琼州岛有狗,和汉部落的情况差不多,也是从草原地区引进的,草原上的牧民驯化狗的历史确实比汉部落和鑫部落要长,而鑫部落又长期和草原地区有交流,引进牧羊犬自然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是经过人工驯养的猫,目前还真的只有汉部落才有,猫是捕鼠利器,自然是要往琼州岛引进的。

    另外一点,对于那些已经上了些年纪的,例如三十岁左右的人,本身不会什么木工或者铁匠的技术,又不会读书写字,只会种地生孩子的老实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晋升爵位了,但是这一次就不同,哪怕是会做菜,都能捞到一个名额。

    门槛定的低,福利还那么高,再加上名额有限,因此报名的人极多,从下发通告开始宣传,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有上千户家庭报名,其中更是不乏刚刚定亲的小年轻,他们所谓的家庭,只有区区两个人,到新的地方正好开始打拼。

    而且要是能够成功被选中,就等于两人的生活起步就是二级爵位,而且家里什么牲畜都有,还有织布机,还给一百块安家费,这不要白不要啊,反正像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就算不移民到琼州岛,如果罗冲要继续在周边建新城的话,他们也是要被移民过去的。

    。

    。

    。

    鸽了,本来答应还有两章的,结果突然停电,笔记本还有50%的电力,估计撑不到一小时,没有网络,用手机开热点才能同步保存,没有空调电扇,码一章出三斤汗,我实在受不了了。

    鸽了,咕咕咕,明天看看能不能补回来。

    求打赏。

    (这段吐槽不要钱!)

 第872章 来自首领的正旦节福利

    一千八百多户报名的家庭,经过各地官员的走访审核之后,符合标准的还剩一千四百多户,这些人的名单送到了罗冲的案头上,不过罗冲还是觉得有点多。

    琼州岛大约十万人口,经过薛青窑的统计,共有村庄142个,几百人的小村占大多数,人口上千的大村也就十来个,所以按照罗冲小村移民五户,大村移民十户的标准,差不多平均每个村放七户移民就足够用了,因此有一千户移民就足够用了。

    这一千四百多户符合标准的家庭,还要淘汰四百多才行。

    罗冲想了一下,这些人的技能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技能方面不在淘汰的范围内,他主要考虑的是年龄,还有家庭人口。

    首先移民归移民,但不能让汉部落本身的人口流失太多,所以家庭成员凡是超过五口人的优先淘汰。

    刚刚成亲的小年轻,家里只有两口人的率先录用,这样的家庭就算凑一千户,也只需要移民两千人,当然了,一千多户肯定不可能都是这样的组合。

    然后就是户主年龄在二十七八岁的,率先录用,这个年龄的户主正值壮年,各种生活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懂得为人处世,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孩子大多都在十二三岁左右,已经可以帮忙做各种活儿了,而且最多再过两年就能成年,这样等他们移民两年之后,和当地人处好了关系,还能和当地人联姻一波,更快的融合两地人的关系。

    像是那些只有两口人的小年轻,十四五岁的年纪,过去之后其实也是可以和当地人联姻的。

    就这样,再次经过一轮筛选之后,最终才将移民的名单定了下来,总共是一千户人家,共计人口3402人,这些人全都收到了当地官府出具的移民调令。

    不过现在正旦佳节在即,想准备什么是来不及了,所有移民都开始珍惜最后在老家的时光,走亲戚,和家人一起过个好年才是最重要的。

    移民开始做着最后的团聚,但是汉部落官方的准备是不可能停下的,首先是在罗冲的命令下,四个照相馆提前开始针对移民营业,每户移民赠送六十张照片,这六十张照片他们想在哪拍,想跟谁拍,汉部落一律满足,另外还赠送四十张官方统一的照片,主要是各地的特色景致,这个主要是为了向邛州百姓做宣传用的。

    移民过去后免不了要和当地百姓分享这些照片,正好也可以让那些没来过汉部落的琼州百姓通过照片看看汉部落的样子。

    最终这六十张私照和四十张官方照将会制作成一个相册,每户移民各一份,算作对故乡的一种精神寄托吧。

    奔走在各地的摄影人员主要由照相馆还有罗冲的亲卫组成,罗冲的亲卫有不少人都学会了拍照片的技术,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当然,虽然过节的时候还在到处奔走,罗冲也不会让他们白干的,该给的加班费肯定少不了,新年红包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同时收到红包的还有汉部落的众多官吏,算是辛苦一年的年终奖,像是郡守一级的,分发大米两千斤,白面五百斤,糯米两百斤,汉部落糯米产量不高,种植比例也少,正旦节发的糯米主要是让他们打年糕用的。

    肉食方面还有肥猪一头,大角鹿两头,绵羊、山羊、羚羊各一对,一共六只。

    衣料方面有锦缎六匹,各色棉布共十匹,羊皮皮革十张,羊裘十张,赤狐皮两条,驼绒两匹。

    副食方面还有干枣二十斤,柿饼一百斤,茶叶十斤,红绵糖黄砂糖各二十斤,白盐一百斤,一斤装玻璃瓶白酒共六件,一件十二瓶。

    最后还有过节红包一千块银元。

    郡守以下官吏仍然按照这个礼单发放,只不过在数量上会依次降低标准。

    汉阳八郡地区的官员皆是如此,拓海郡的大树那里罗冲直接给他寄了一封问候信,然后还有同样的一份礼单,东西就不给置办,太远,反正你那边什么都有,你们自己按礼单去买,我这个首领给你们报销。

    草原地区的洪湖三郡同样如此,至于新拓的琼州六郡,现在当地的各类物资都比较紧张,即便他们想买也买不到罗冲赏赐的这些东西,因此罗冲直接给钱,按照礼单标准发放对应的大红包,让他们在当地想置办什么就置办什么,实在买不到自己跟拓海郡的大树联系,要么就自己把钱存起来,等以后有机会了再买。

    正旦节的前三天,发放礼物的队伍就开始行动起来,拉着车,赶着牲畜,往那些官员家挨个发放福利,这还是汉部落自建立以来,罗冲这个首领第一次那么正儿八经的赏赐年货。

    以前虽然过节的时候罗冲也会赏赐不少东西,但从来没有那么全面的,整个公务系统的人一块发放。

    当初汉部落连货币都没有,各种物资也没那么丰富,当然是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以前就算罗冲想送这些东西,他也拿不出来。

    但是现在不同了,货币系统已经良好运作了两三年的时间,各种物资也开始越来越丰富,就像茶叶,砂糖这类的东西,罗冲也可以大方的给官员们当年货送了,以前想拿出几千斤的糖这么送都没有。

    各地的官员们收到罗冲的赏赐之后也很高兴,说实话罗冲给的这些东西跟他们的工资相比起来并不多,首先他们自己家里就不缺粮食吃,给粮食只是图个好寓意,然后就是他们的工资,也比平均收入高的多,这些官员们根本不缺钱花。

    就拿郡守来说,他们的月俸加上各种福利都不止一千块,但是他们比较忙,现在汉部落的假期相对还是较少的,而且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汉部落确实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这些官员来办理,所以他们就算有钱也不可能把年货置办的那么全,那么丰富,因为根本没时间去买。

    现在罗冲直接把东西给他们置办好了送到家里来,虽然价值不算高吧,但这是首领的一份心意,这意义自然就不一样了。

    得到春节福利的官员们也纷纷给罗冲回信拜年问好,有的还搜罗了些自认为不错的好东西献给罗冲当作礼物,算是回礼。

    不过这样还是显得太过草率了些,要是按照古代正经的年节,皇帝不仅要在皇宫开办宴会大宴群臣,正旦节那天文武百官还要在大朝会上给皇帝拜年,那规模大了去了。

    但是汉部落现在连个皇宫都没有,罗冲就算想宴请群臣,估计也只能在露天广场上招待他们了,要不然连个那么大的建筑都没有,这大冬天的,总不能真的在露天广场上请百官吃饭吧?

    这不是扯淡吗?

    看着手中厚厚一叠拜年的回信,罗冲暗自叹息一声,罢了罢了,谁让现在的汉部落还在初创阶段呢,连座皇宫都没有,还是先好好发展,等过两年有了皇宫,完善了所有的官僚体系,到时候再谈朝贺的事,现在还是务实求发展来的好。

    不过罗冲并不知道的是,他这个首领给百官准备正旦年节的福利,发了大红包,各地的官员其实也早就给罗冲这个首领准备了礼物,只不过罗冲自己还不知道罢了。

    。

    。

    。

    唔……今天大概还有三四章吧,保底是一万字,争取把昨天那章补上,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

 第873章 正旦佳节

    正旦节的前一天,罗冲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祭祖,和之前的盛大庆典不一样,现如今罗冲已经不再举行集体祭祀活动了,因为汉部落的郡太多了,百姓都十分分散,罗冲总不可能还带着所有百姓一起搞祭祀,所以大家干脆各自祭拜自己先祖就好了

    因为没有修建皇宫的原因,自然也就不可能修建太庙来供奉先人,罗冲目前的祭祀地点,实际上是汉阳城外最早居住过的那个山洞。

    汉部落的祖先不知道在那个山洞中居住了多少代人,勉强可以算个祭祀地点吧。

    罗冲领着家人到了山洞中,如今的山洞经过了一番改造,最里面有光线照下来的地方,被罗冲令人刻了石碑放在这里,算是给汉部落的祖先弄了个牌位。

    前来祭拜的不止有罗冲一家人,石碑的前面已经摆放了一些装在盘子里的食物,看起来应该有两三天了。

    罗冲不知道是谁那么早来祭拜过,但能来这里祭拜的总共就那么几个人而已,也许是瘸子,也许是大力,又或者是羽毛,反正都是当初生活在这里的那几个人而已。

    “爹,你小时候就是住在这个洞里的吗?”已经长到三岁的小罗成跟在罗冲的身边,环顾着这个山洞问道。

    “没错,爹以前就住在这,看见那块平地没有,以前爹天天晚上就在那睡,铺上草,睡在地上,看那边,那还有以前搭的兔子窝,我还在这里养过兔子呢。”罗冲指着山洞四处的陈设给儿子介绍起来。

    “爹爹我怕,爹爹抱抱。”罗澜看着有些阴森的山洞,还有那石碑,心里暗暗发毛,不想继续在这里多待,便从另一边扯着罗冲的裤腿嚷道。

    “乖,不怕,咱们先给祖先上供,再磕几个头,然后咱们就回家。”罗冲揉了揉两个孩子的脑袋,从小蝶手里接过食盒,将一盘盘的供品摆在石碑前,又接过詹荧手中的篮子,将干果之类的东西也放到前面。

    铜铸的香炉里塞满了香灰,经常来这里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初小小的汉部落那个长老,长老如今没什么职务,他本来年纪就大了,现在是颐养天年的时间,平时要么就是和鼠巫两人下棋聊天,要么就是回来这个山洞打扫卫生,然后祭拜一下汉部落的先祖,上几柱香,偶尔还会在这里睡觉。

    罗冲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把檀香出来,点着了山洞里的电石灯,用灯火引燃蜡烛,再用蜡烛燃香,给家人每人分上三根,一家五口跪在稻草做的蒲团上拜了三拜,将香插到香炉里,这简单的祭祀就算完成了。

    领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中,罗冲家里也开始准备年夜饭,中午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打年糕,晚上再吃饺子,打爆竹。

    不过这个爆竹并不是所谓的鞭炮,纯粹就是烧竹子而已,爆竹一词最早的由来就是除夕夜烧竹子而来的。

    竹子在燃烧时会发出噼啪的爆响,其实和烧木柴一个原理,木柴燃烧时也会发出噼啪的响声,但没有竹子的爆响声音大罢了,这便是所谓的打爆竹。

    至于用纸卷黑火药做鞭炮?对不起,这种奢侈的行为汉部落还做不出来,有那么多火药用来训练炮兵不好吗?有那么多纸用来擦屁股不行吗?为什么要浪费在一次性消耗的鞭炮上面呢?

    次日一早,正旦佳节,罗冲家早早的就做好了丰盛的饭菜,两个孩子也老早的从床上爬了起来,罗成和罗澜两人对于过节很积极,因为爹和娘都说今天有新衣服穿,还有各种好吃的,而且爹还给红包。

    虽然他们平时也没少穿新衣服,但这两个小家伙哪里操过衣服的心,于是就傻乎乎的被骗起来了。

    汤瑶也同样在罗冲家里过年,小蝶和詹荧两人都再次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