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564章

原始文明成长记-第564章

小说: 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能把桥墩一根根的立起来,还怕看不见上面的桥面吗?

    罗冲作为跨海大桥项目的提议者,他虽然不知道工程进度的快慢,但也知道绝不能断了工地上的材料供应,所以他已经下令给汉部落目前所有能够动用的运输船只,全力向大桥工地输送钢筋和水泥。

    好在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卫线铁路的南线工程也已经全部竣工,不过火车目前还是只有那一列,工业县的火车生产基地也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制着第二列的火车,而且还要一边干活一边培养新的工人。

    好在那些新调来的工人也明白这火车对于汉部落的重要性,知道了学会这门手艺,就相当于混了个永远不会失业的铁饭碗,而且还是相当高薪的工作,所以都学的很认真。

    目前汉部落唯一的一列火车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运力,一天沿着新卫线全线跑两个来回,单程就是四趟,不停的往卫山郡的码头运输着钢筋和水泥这些东西,然后回来的时候再拉满从东薪郡和湖心岛炼焦厂弄来的煤炭和焦炭,以保持新钢郡能够发挥更大的产能。

    而那些铺设完了新卫线的鑫部落战俘们,如今也已经脱离了奴籍,罗冲按照之前的承诺给了他们一个汉部落公民的身份,并且给他们分了房子和田地,至于入籍的地方,则是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么就在他们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的琼州岛,要么就得服从部落的安排,部落会挑选郡县给他们分开入籍。

    如果有同意部落分配户籍的,部落愿意给他们一次和家里书信联系的机会,要是他们还能联系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部落就出钱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接过来。

    如果是不服从部落分配,还打算将来回老家找亲人的,那部落就不管接人,什么时候能回去就得看他们的命了。

    他们虽然现在入了汉部落的户籍,但工作依然没有改变,仍然在给汉部落修建铁路,如今刚刚修完了新卫线的铁路,就被全体调往了新钢郡的铁矿上,去修铁矿里专门使用的矿用铁路。

    只不过和原来不同的是,如今他们的待遇提高了很多,原来干活的时候,那就真的和奴隶一样,吃的是最差的,干的是最多的,衣服更是破烂不堪。

    可是如今成为汉部落的公民后,虽然他们仍然要修铁路,但是部落却给他们发工钱,而且还是比平均水平略高的薪资,一个月的工钱能够达到四十块银元。

    四十块银元对于修铁路这样的重体力活来说确实不算多高,但是汉部落方面给出的各种实物补贴可不少。

    这些人刚一办完入籍手续,部落就给这些铁路工人每人发了两件无袖的白色背心,一个遮阳用的竹编斗笠,还有短裤和布鞋,算是夏季的工作服。

    听说以后等天冷了还会发秋装和冬天的棉衣,还有里面带毛的那种靴子,这在他们去年刚刚被抓回来的时候,哪敢想象这种待遇?!

    而且如今的伙食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善,以前吃玉米饼,玉米面馒头的时候总是多一些,现在他们也能每天最少吃上一次大米饭了,而且是实打实的干饭,菜里的蔬菜和肉食也多了起来,虽然都是咸鱼什么的肉食比较多,可那至少也是肉不是?!

    或许是因为进入盛夏季节的关系,他们现在每天还有喝不完的绿豆汤供应,豆子确实是少了些,但里面却放了些红糖,这以前哪是他们敢奢望的,还吃糖?能给你吃饱就不错了。

    最最关键的还是,这些食物全都是工程队提供的免费工作餐。

    也就是说,他们来这里干活,给汉部落铺铁路,每个月拿着四十块银元的工资,但是却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吃饭,就连衣服鞋子也都是工程队统一配发的,再加上他们的家人现在不在这里,也没有其他的花销,每个月赚多少工资,基本就能攒下多少工资。

    因此别看他们每个月只有四十块银元,却连一些汉部落的老人都羡慕了,他们有的工作岗位工资确实也不少,但是要自己承担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到头来剩下的却没有多少钱,这样一对比,自然会有人羡慕。

    这样的现象也是罗冲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修铁路这个工作很苦,但又是汉部落以后数百年都需要大力发展的项目,他必须给铁路工人创造更好的福利制度,才能吸引到部落大量的劳动力加入到这个事业当中,而不是一味的用强,去强迫百姓们出徭役给部落修大动脉,那样有点不现实,只会造成官逼民反的下场。

    现在这些刚刚升级为汉部落公民的战俘们也想开了,他们现如今成了汉部落唯一一批熟练的铁路工人,汉首领绝对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的。

    而且听说汉部落将来还要修建很多的铁路,可能到他们这一代人全都死了也修不完,所以与其想办法回老家,还不如听从部落的分配,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接过来一起住。

    虽然这样也不可能天天见面,但最少知道自己在这边还有个家,每个月休沐的时候还能回家看看,自己在工地上赚的钱,也能有个女人替自己花,不然他们这群老爷儿们真的拿着这么多的工资也没用,根本就没机会花出去。

    工程队这边也比较重视这个事情,立刻就把这个事情报了上去,罗冲看到之后只是批复了一句按原计划进行。

    所谓的原计划,就是让南下送水泥钢筋的货船,顺便把他们的书信还有他们家人的调令顺路捎带过去,等找到了他们的家人,再让琼州岛当地的官府配合,把他们的家人放到回程的船上捎带回来。

    现在汉部落往南方发货的帆船是每天都有,全是运送钢筋水泥的船只,还有一些运送民用钢铁的船只,每天发船,从来就没断过。

    目前的汉部落正在执行罗冲的大命积贮计划,整个汉部落各地都在玩命种粮食,积攒各种物资,再加上各地都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并没有多少东西需要调配,因此之前汉部落造的那数百上千艘的帆船就空闲了下来,这些帆船除了少数还在为部落调运着各种紧俏物资之外,其他的帆船全都投入到了运送钢筋水泥的队伍当中。

    一船一船的往跨海大桥的工地上运去,虽然一次到达的数量不多,但是却从来没断过工地的供应,有时候运送水泥的帆船虽然每天只有一艘,但是却接连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都有这样的一艘帆船。

    每次到了工地以为水泥钢筋马上就要断货的时候,第二天必定有一船的建材运过来。

    如此恐怖而又变态的运送方式,也让跨海大桥的建设团队压力倍增,焦策和筑平等人也是从中看出了首领的态度。

    首领这是要玩命啊,居然调动了整个汉部落所有的机动运输力量用在他们的这个工程上面,汉部落现有的数百艘帆船日夜不停的往来于浏阳河上,只为了给他们源源不断的提供建材,让他们想停下休息一下都不敢。

    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任何人都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恐怖实力。

    大命元年的七月,汉部落的第二列奋进型蒸汽机车走下生产线,正式投入到新卫线的运营当中,奋进二号机车的加入,顿时让新卫线的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更多的材料开始向卫山郡的码头输送。

    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浏阳郡造船场同时开工的三艘小飞鱼快船也接连下水,将卫山郡码头堆积如山的建材快速的向跨海大桥的工地输送过去,给卫山郡码头的货栈,堆场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跨海大桥这里由于有了充足的材料供应,再加上很多的自动化机械的投入,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不少。

    到了当年十月份的时候,整个工程已经浇筑完了四百五十一个桥墩的预置井,也就是桥墩的地下部分,上面的桥墩还没开始浇筑。

    整个大桥两端的位置,如今都已经各自矗立起来了十二根桥墩,也就是两头每侧六组桥墩,而且这六组桥墩上面也已经按照设计要求架设好了双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拱,以及桥面。

    按照每组桥墩中间跨度五十米的距离,这座大桥已经从两端各自向中间延伸了三百米,这样的工程进度顿时让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对于那些大桥的建设者来说,他们终于看到大桥有个样子立起来了。

    前来运送钢筋水泥的船队偶尔也会给罗冲带回去一些工程近况的照片,让他虽然没有亲自过来,但也能随时了解到工程的进度。

 第949章 到底要不要加入汉部落

    汉部落的北方八郡不停的向南方输送着各种资源,运送铁料和建材的船队来来往往,每天最少都有一艘驶过拓海郡和汤部落的码头,然后继续向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如此情况,让每一个生活在浏阳河沿岸的汤部落百姓都心驰神往,汉部落实在太富裕了,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产出的话,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运输船队呢?!

    “汤瑶,你知道那些船是去哪的吗?看他们前赴后继的奔向外海,难道是汉部落在给那个新占领的岛屿输送生产工具。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觉得汉部落就太不值了,占领了这么一个十万人的部落,不光得不到任何好处不说,还要拿出那么多的东西来养着他们。

    “就算将来真的能得到回报,但是前期的付出实在太过巨大了,如果是我们汤部落,就算能打赢对方,恐怕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和物资,占领了一个人口规模那么大的部落,只会把自己拖垮掉。”

    汤姬和汤瑶站在汤城郡的码头上,看着汉部落来来往往的船只说道。

    “姬娘娘,你在想什么呢?一个小小的琼州岛而已,十万人口根本不能给汉部落造成任何影响。

    “现在的汉部落,或者说罗冲,他想的和我们不一样,咱们如果突然暴增十万人口,肯定消化困难,就像姬娘娘说的那样,反而会把我们拖垮,但是罗冲现在发愁的是没有人,如果有足够的人口,就算立刻把汉部落的人口翻上一翻,罗冲也不会嫌多的。

    “而且你说的那些船队,他们并不是在给琼州岛运物资。”汤瑶听到汤姬自以为是的猜测和分析,立刻哭笑不得的解释了起来。

    “嗯?不是给琼州岛运送物资?那汉部落在大海上还有什么别的领地吗?这么多的船,还天天运送,这得多少东西啊,什么样的领地需要那么多的物资?”汤姬听了汤瑶的解释不禁好奇的问道。

    “哎呀,都说了那不是生产物资啦,其实那些船上运输的都是建筑材料。

    “罗冲想要在琼州岛和草原那边修一座跨海大桥,将琼州岛和大陆连在一起,等这座桥修好之后,以后琼州岛的人再想来汉部落这边,就可以从桥上赶着马车过来了。

    “对了,我听罗冲说那还是一座铁路桥,将来是要修建琼州岛直通汉部落都城的铁路的。”汤瑶见自己姑姑仍在胡乱猜测,马上再次解释说道。

    “铁路桥?那是什么东西?用铁造出一座大桥吗?难道这些帆船每天运送的都是他们生产的钢铁?”汤姬听到这个新名词后,有些惊讶的问道。

    “嗯,差不多吧,我听说那座桥要先用钢筋制做骨架,再用水泥制作桥身,唔,水泥就是一种有粘性的石头粉,这种东西一旦干燥之后就会变得如同石头一样坚硬,姬娘娘看到的这些帆船,实际上都是运送水泥和钢筋的。”

    汤姬:“。。。。。。”

    “怪不得汉部落要运这么多东西过去,天啊,用钢铁制作一座跨海大桥,真不知道罗冲是怎么想的,难道汉部落的钢铁多的用不完吗?”

    这,其实汤瑶真的很想告诉自己的姑姑,汉部落的钢铁真的是多到用不完,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弄出铁路和火车这种东西。

    “姬娘娘,我们回去吧,这次我从汉部落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照片,我们一起回去看看?”汤瑶立刻对自己的姑姑发出了邀请,她决定给自己姑姑好好长长见识,然后她才好提传位的事情。

    “嗯,好吧,那我们就回去。”汤姬点了点头,两人很快就上了马车赶回了汤城郡的家中。

    还是汤瑶的那个花园,虽然她最近两年一直都在汉部落,但是花园依然被打理的很好,许多的药草都在茁壮的成长,还有一些汤部落这里特有的植物和花卉,也在这仲夏的时节里娇艳的绽放着。

    凉亭下的木桌旁,汤瑶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将里面厚厚的一摞照片都拿了出来,摊在桌子上给汤姬观看。

    “姬娘娘,你看,这是就是汉部落的铁路,这两根在地上会反光的东西,就是铁轨,一种专门供火车在上面跑的路。

    “这张是火车,最前面的这个就是车头,这一个车头能拉的动二十节车厢,后面的每一节车厢都要比双桅帆船装的还要多,那一节车厢就有十二米长。

    “还有这张我们在火车车厢里拍的照片,这一节车厢两边坐满的话能坐五十个人,挤一挤上七八十个人也是能塞下的。”

    汤瑶拿出一张张的照片给汤姬介绍着上面的内容,把汤姬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铁路?汉部落已经有这种神奇的东西了吗?这个车头是用什么做的,里面放了几头牛,拉这么多东西,它还走的动吗?”汤姬看着照片上的火车心中惊疑的问道。

    “里面一头牛都没有啊,牛怎么可能拉的动这么重的车,这里面其实是一个烧火的炉子,我也不是特别懂,但是听汉部落的人说,这东西只要不停的烧水,就能让火车跑起来。”汤瑶有些无语的解释道,她这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姑姑有些老土的感觉,什么东西都不认识。

    “哦,这个我知道,蒸汽机嘛,只要烧水就能转圈,我在咱们的造船场里见过了,之前你没回来的时候,汉部落那边给造船场进行了什么设备改造,就弄来了几台你说的那种机器,只要烧水,就能带动锯子转圈切割木头什么的,我见过。”一说起蒸汽机,汤姬就有印象了,火车她虽然不知道,但是并不妨碍她认识蒸汽机。

    “原来这个叫作火车的东西,是用蒸汽机来拉的,原来如此,怪不得那么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