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130章

我在诏狱看大门-第130章

小说: 我在诏狱看大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急。”

    汪直从怀中掏出一块丝绢,擦了擦指尖,“跟往日一样就行,不用特别盯着。”

    说着,汪直走出奉天殿。

    他站在殿前的丹陛上,望了望皇城的东北角,接着带人往内染织局方向行去。

    ————————————

    穿着一套小小的儒生服,万澜牵着唐主簿的手,来到了一排看起来像是寮舍的屋子前。

    “爷爷这是哪里?”

    万澜乖巧地睁大眼睛,天真地问道,“我爹就在里头么?”

    “阿兰啊,找爹的事儿不急。爷爷和叔叔们会尽快将你爹爹找寻出来的。”

    唐主簿慈祥地半蹲下来,摸了摸万澜的脑袋。

    “这段时间,你就先住在这里吧。我看你也是读过书的,不妨也跟着监里的生员们一起学习。边学边等你爹的消息,你看如何?”

    今日他们已经将监内的杂役伙夫盘查了一遍,还要做些收尾工作。

    从明天开始,就要对生员们下手了。毕竟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比起常年都呆在京师的老师们,他们的“作案”的嫌弃比较大。

    哪怕排除掉域外的学生,整个京师国子监内,能够当这孩子爹的人也有上百名,实在是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的完的。

    这孩子说他和他娘带着家仆来到京城寻亲后不久,他就在庙会上家人走散了。客栈在哪里他没有丁点印象,只记得他娘说过,爹在国子监。所以他一路问人,以为来到国子监就能找到父母。

    再多的,只知道他娘姓朱,籍贯山东。朱家是中等人家,家里有田有地,也有下人伺候,此外便没有更多的线索了。

    唐主簿觉得有些头大。

    “住在这里?”

    万澜指了指房门,又指了指自己,“阿兰一个人住么?”

    “当然不是……”

    唐主簿话音未落,就见房门从里面被人打开。

    “唐主簿,房间已经整理好了。”

    万达和杨休羡站在门口,两人低头,看着万澜浅琥珀色的眼珠在一刹那瞪得宛如小铃铛。

    “这孩子就是要和我们一起住的‘阿兰’啊。”

    万达自来熟地将呆若木鸡的万澜牵到面前,“和蔼”地揉了揉他面团似得的脸颊,将他挤成了嘟嘟嘴。

    “真是个漂亮孩子。听说你会背书?你还识字?”

    万达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呵呵臭小子,你刚才说对了——“爹在里面”——一点没错。

    “唐主簿,您放心,这孩子就交给我们来照顾吧。”

    万达直起身子,对着唐主簿笑道,“我在老家就有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儿子。不过可比不上‘阿兰少爷’,一点都不懂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阿兰那么乖,一定很好带。我们会看顾好他的。”

    “是啊,是啊。”

    嘴唇上打了一簇小胡子的杨休羡将万澜揽在身前,好笑地看着这孩子哭丧着脸的表情。

    “那就这样吧。一会儿收拾好了,记得去准备晚膳啊。今天下午的绿豆汤好极了,大家都赞不绝口的。晚餐也好好发挥吧!哦,还有明天的早饭,记得多做些花样哦。”

    唐主簿虽然不像季司业是个十足的老饕,不过对于伙食水平突然被提高的事情,也是喜闻乐见的。

    下午在喝绿豆汤的时候,听说他们两人在京内都没有住所,联想到那个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的阿兰,他就顺水推舟拨给他们一家空着的寮舍。

    这样能干的厨子能落脚,阿兰这孩子也有人照顾,不至于到处乱跑,简直一举两得。

    “我在这里做厨子,一来是为了查案。二来能看着你这个臭小子,免得你当真烧了人家国子监。”

    关了房门,万达转身就让万澜跪在地上反省。

    他自己坐在炕上,接过杨休羡递来的茶水,美滋滋地喝了一口。

    “这就叫‘一举两得’。懂么?”

    “嗯……”

    因为吃了太多零食,被罚不准吃晚饭的万澜哼哼两声,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

 第87章 特效大师

    京西蓝靛厂;  又叫做靛园厂,位于西山碧霞元君祠脚下的一块洼地附近。

    这天邱子晋孑然一身,雇了一顶小车,就往京西那边去了。

    “这位少爷;  您是去娘娘庙上香么?”

    因为邱子晋是徒步走到离邱府有段距离的西单牌楼那边雇的车;  所以赶车的把式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唔。”

    邱子晋踏上马车;  就坐在外头的辕架上,对着车把式笑道;  “听说那里风景不错;  香火极盛,我去给家人求求平安。”

    “那您去上香怎么不带上香烛纸钱呢?”

    车把式看了看邱子晋手里除了一把潇…湘纸扇;  别无他物;  不由得好笑:这个少爷还真是不通俗物的。怎么也不带个机灵点的小厮在身边伺候呢?

    “无妨。”

    邱子晋打开扇子,潇洒地摇了摇,“到了地方;  麻烦您帮我置办起来就行。左右不过小钱。”

    那车把式一听,顿时喜笑颜开。

    眼前这位少爷气度不凡;  身上穿的戴的都是好东西。听口音又带着些南方人软软的味道;  八成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外地富商家的公子哥儿。

    这要是把他伺候好了,那赏银还不是手到擒来?

    “少爷您坐好了;  咱们这就出发啦!”

    车把式单手一撑;  跳上辕架;  把上头结着红色缨子的长马鞭轻轻一晃,小马晃了晃脑袋,撒开步子“哒哒”就走了起来。

    车子过了西单牌楼;  出了西直门门;  一路往玉泉山方向而去。

    这车把式还真的把邱子晋当成了初来乍到京城的外乡人;  一路上介绍起了沿路的风景名胜。

    什么妙应白塔寺的塔原来差点裂开,被切面铺锔补缸的老头用锯碗的家伙什给锔好了,这叫做“锔白塔”。

    还有那京西朝天宫,原来是元代的天师府。据说这朝天宫乃是天界和人间的分界线,进了朝天宫等于是一只脚踏进天界啦。

    邱子晋摇着扇子,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

    车子行到一半,邱子晋觉得口干舌燥,掏出一块碎银让车把式下去买些凉水果子来,好一路上带着吃。

    不一会儿,车把式将新鲜的大水梨和林檎果买了来,正要将找剩下的银子和铜钱还给他,邱少爷小手一晃,说不乐意带散钱,就赏给你吧。

    这下把车把式乐的是见眉不见眼的,接下去的路上那牛逼吹的更加厉害了。恨不得前说三百年,后说三百年,好把这个大方的土豪少爷给哄得再高兴些,给的赏银也更多些。

    到了娘娘庙前,只见庙前游人如织,士人妇女,儿童耆老,都鲜衣华服,手捧各种香烛符纸,绕着娘娘庙的山门祈祷。

    邱子晋注意到他们很多人的手里都带着一个布袋子,而很多人身后或有人担箩筐,或有小车运,都驮着一个个布带,不知道里面是何物。

    “里面装的是土。”

    车把式看邱子晋好奇的眼神,解惑道,“这叫做‘进土’,是在给自己和家人积福呢。”

    邱子晋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不知何时开始,此处的碧霞元君祠在又被称为“后土娘娘庙”。

    “后土”与“皇天”相对,乃是掌管阴阳生育的大母神,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百姓们称为“地母娘娘”。

    但是此地明明是东岳泰山的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全称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是掌管生育和阴阳的女神。

    虽然此“娘娘”不同与彼“娘娘”,不过职责类似,反正都是“娘娘”。

    所以百姓们以“土”为祭品,来此地供奉碧霞元君娘娘……真是比绕口令还要绕口令啊。

    “少爷,要不要我去给您买点土,您也带上一捧去烧香?”

    车把式殷勤地问道。

    “大可不必,大可不必。”

    邱子晋急忙拒绝。

    心想:害,这不是瞎拜么……

    停好了车,车把式将邱子晋搀扶了下来,两人一路往里走。

    庙门附近的商铺更是鳞次栉比,一铺挨着一铺,一间挨着一间,除了香烛元宝,还有卖芦苇草席,珠翠头面,鲜花果子,古玩字画的。

    山门前一块大广场内,还有人在表演杂技,跳火圈,抡水缸,扯大旗,间或穿杂着古彩戏法和训狗训鸟的,看的人目不暇接。

    “少爷,您这是有福气啊。赶上‘婆婆神会’啦。”

    车把式指着人群笑道,“从七月下旬到八月初,西顶娘娘庙,还有京内外好几个娘娘庙都要办赛神会。附近十里八乡的信众都会来赶会,看社火,比过年都热闹。”

    车把式说完,转身去给邱子晋请香和元宝蜡烛。

    邱子晋“故意”忘记自己刚才给的果子钱还剩余好多,又给了他一块碎银子。

    车把式乐得几乎发癫,这阔气少爷今天给的赏钱,都够他全家好几个月的嚼谷了。

    进了庙,邱子晋在车把式的带领下一路上香,礼拜,供香火钱。看到功德箱就往里头扔钱,做了一回名副其实的“散财童子”。

    终于,两人走到后山一座缠着白藤的凉亭里,坐了下来。

    邱子晋靠着凉亭的柱子坐下,不住地扇着扇子。

    车把式也累得蹲了下来,用衣服的下摆给自己扇风。

    “把式,那是什么地方?”

    稍微喘…息了一会儿,邱子晋指着山下东北处的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问道。

    “种的似乎不是庄稼。”

    车把式歇得差不多了,站了起来,顺着邱子晋手指指向的方位望了过去。

    “啊,少爷果然好眼光。”

    答话也不忘记拍马屁。

    “那是蓝草田。”

    “蓝草?”

    邱子晋故作不解。

    “少爷不知道了吧。蓝草就是靛青,又叫做蓼蓝、菘蓝,是一种染料,也是一种草药。”

    车把式说着,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蓝色粗布衫,“我这身上的衣服的颜色,就是用这蓝草染出来。”

    “哦~~”

    邱子晋大惊小怪地说道,“《荀子》的《劝学篇》里说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这个吧。”

    “寻子?谁儿子没了?”

    车把式被他说的一愣,“哎,反正那下面几千亩土地,种的都是蓝草。”

    “我们下去看看吧。”

    邱子晋用扇子轻轻敲打了一下自己的左手,“正所谓‘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为详’。这蓝草我只在古书里头读到过,完全不知道它实际长什么样子。今天既然遇到了,不如下山一窥究竟,也不算白走这一遭了。”

    “这个……”

    车把式一脸为难,“不瞒少爷,这下面的蓝草田并不是随意可以进出的地方,那是皇家禁地。下面除了有蓝草田,还有一个蓝靛厂,是皇城内的内染织局在京郊的衙署。里面都是太监,外头也有士兵把守,并非平民可以随意进出的地方。”

    “这样啊……哎……”

    邱子晋故作惋惜地叹了口气,“好不容易出趟城,本来以为吃了斋饭,下午还能找个地方游玩一番呢。没想到城西也不过如此嘛……”

    听这位“财神爷”话里的意思居然是想要就此打道回府了,车把式眼珠子一转,急忙道,“少爷,其实也不是完全进不去。小人我有个亲戚,就住在城西,平日里受雇在蓝靛厂,帮忙割草,浸草和做一些杂活。要不我帮您去问问,想个办法,让您进去逛逛。”

    这种大方的财神爷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今天把他伺候好了,明天说不定少爷想去城南玩,城北玩,到时候还是雇他的车子,还是让他引路,那说不定这一年的吃穿用度都有了啊。

    “就是,你给我想个办法。”

    邱子晋笑着扇了扇扇子,“不过一个蓝靛厂而已,又不涉及什么皇家机密,怎么就不能去了呢?”

    ———————————

    国子监的“自查”行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同样高涨的还有全体师生们“干饭”的热情。

    经过昨日的午膳和晚膳,国子监内人人都知道了他们原来后厨主管老李“从北镇抚司高价挖来了神厨包司务,为国子监谋福利”的壮举。老李和包司务就此成为国子监师生心目中的两位“男神”。

    今天一早,膳堂里飘出的蒸包子的麦香,油炸果子的香味和豆浆的浓浓香味,更是让这群多少还有些赖床习性的年轻人,天还不亮都纷纷起床,直奔膳堂。唯恐去晚了,早饭都被同窗给抢光。

    连带着,连早读的时间都提早了不少,简直就是“闻鸡起舞”了。

    “好,好啊。”

    季司业手捧着热气腾腾的豆浆,咬了一口蹦脆的焦圈。

    “这下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北镇抚司那些粗人了。果然是‘民以食为天’,早膳吃得好,这一天才有干劲啊。”

    大明的文官也是骑马上值的,今天季司业头顶着星星从家门出来,往国子监赶路的时候。

    见到那些为了在锦衣卫衙门蹭饭,一早就在门口排队的武将们,头一回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笑容。

    本官不用排队。

    本官自己的衙门里啥都有!

    “包司务呢?快给我去问问,今天的午膳吃什么。”

    “包司务和昨天新来的杂役,准备好午膳的食材后就带着阿兰出门玩去了。说要带着孩子在京内到处走走,不能总把孩子拘束在房里。”

    低头喝豆花的唐主簿,指了指膳堂门口,“今天午膳的菜单老李一早就挂在门口了。他说这个是锦衣卫衙门那边就有的规矩。不但如此,今天的晚膳和明日早膳的菜单也都写好了。”

    “对对,带着阿兰出去走走。说不定他娘也在外头找他。他们要是在外面遇到了,让包司务他们把孩子的娘也带回国子监来。这孩子太小,没见过自己的爹,做娘的总该认识自己的相公吧。”

    季司业深以为然。

    “爹,杨伯伯,我们是要去哪里啊?”

    万澜一手牵着万达,一手牵着杨休羡,一家三口走出了国子监。他们没有往南边热闹处走,反而越走越远,沿着国子监的后院往北边走去了。

    “昨天你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