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16章

我在诏狱看大门-第16章

小说: 我在诏狱看大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这样……也不能阻止我们掌柜的偷偷藏私房钱。”

    万达一页一页地将这些牛皮纸归到手里,无不怀念地说道,“有一回我在舀米的时候,突然发现米缸的缸沿上有一个缺口,就告诉掌柜,这米缸裂开了,快去找个人来补缸。谁知道……”

    万达拿起一块陶片,笑道,“掌柜的当下就给了二十个铜板,让我只当没看见。尤其不能告诉我们老板娘。”

    万达指了指手里中空的陶片。

    “那米缸是特制的,外头看着和普通的大缸没有区别,实际上这缸沿是内空的,这里有个缝儿可以把铜板扔进去。我们掌柜为了藏私房钱,特意找人烧了这么一口,每天都往里面偷偷扔铜板。经年累月下来,那口缸的夹缝里面不知道藏了多少铜钱了……老板娘就算天天往后厨跑,都没有发现这个眼皮子地下的秘密。”

    唯一的疑问就是他怎么瞒着老板娘把里面的钱拿出来。

    “哦~~”

    大家都是男人,瞬间就明白了。

    杨休羡上前,取过两张纸条打开。

    上面果然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堆数字。

    第15章 假银大案

    而且每一页的右下方都标着“甲一”、“丙十四”等编号,看来就是页码。

    这样的水缸在厨房里不止一个,有些里面已经空了,有些里面还盛着水。

    尉们把一口口大缸斜着推到厨房外的空地上。

    在把水全部倒干净后,学着高会刚才那样把缸砸碎。

    破陶片和牛皮纸片散了一地。

    “想不到吧,这马侍郎‘化整为零’,将牛皮纸做的账本一页页撕开后,折成纸条,扔进了水缸的缸沿里。牛皮纸防潮,放在水缸的夹缝中,哪怕着火都不怕。想要拿出来的时候,只要找个借口把缸砸碎就行了。关键是——根本没有人会想到水缸里另有乾坤!”

    万达捏着纸条,得意洋洋地挑了挑眉毛。

    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杨休羡不由得也跟着笑了起来。

    自从目睹了马家被抄家,万千户第一次去了诏狱后。虽然每天进进出出和往常一样和众人打成一片,但是眼睛中却少了过去的神采,就连脑袋上那根总是不服气的头发都支棱不起来了。

    现在这样笑起来眼睛有星星,活像是偷了腥的猫儿的万达,才是他熟悉的万大人。

    去时两手空空,回时满载而归。

    “就是这样,二公子这次,可以算得上是‘首功’了。另外锦衣卫派去保定府马大人老家的那批人,已经在其庄子上发现了制造假银锭的作坊。加上这几本整理好的账本,‘假银案’彻底告破,只是时间问题了。”

    新一代东厂的厂公怀恩,恭敬地对着朱见深说道。

    在锦衣卫的最高层目前还没有插入自己心腹的前提下,也只有让东厂来监督北镇抚司如何办事了。

    “如此看来,小郎舅倒算是朕的‘福将’了。”

    放下手中握着的笔,朱见深抬头,接过怀恩适时递上来的手炉,垂下眼睑,微微一笑。

    能在锦衣卫那些老手们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独辟蹊径,拔得头筹,不是“福将”是什么?

    说起来,上次能够如此顺利地废黜了吴皇后,里头也有小郎舅的一份功劳。

    朕不能决定自己娶谁做皇后,还不能决定谁不能做皇后么?

    废后一举,夺回牛玉手中的权利是一回事。

    更加重要的是,年轻的天子张开龙爪,露出牙齿,向他的母后,和那些觉得自己年轻,又常年被拘禁在宫内,就可以随意把控的朝臣们看看——真龙天子就是真龙天子,绝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把控操纵的木偶。

    “这件事情解决之后……让小郎舅去一去广西吧。哦,还有他之前说过的那个杨试千户,不是说挺能干的么?一块去吧。”

    朱见深轻轻地用食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淡淡的褐色眼珠里倒映着桌上琉璃盏内的烛光。

    “希望他能给广西的百姓,给大明也带来福气。”

    “是。”

    怀恩低下头。

    “怀恩伴伴,来看看,朕的这副新作如何?”

    朱见深对他招了招手,怀恩上前两步,看着案几上铺陈的书法。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陛下……这,这可是于尚书的《石灰吟》一诗?”

    看到书桌上这一副笔势凌厉的书法,怀恩立即猜到了朱见深正在烦心的事情。

    “据说这首诗,被于尚书亲笔提在于府墙壁上。日夜吟诵,以铭心志。”

    说起这位前朝老臣,朱见深感慨不已。

    要说这几天,朝堂上发生的最激烈的争斗,莫过于是否要为景泰帝时期的兵部尚书于谦于大人平反了。

    当年“土木堡之变”后,先帝英宗被迫“北狩”,滞留北地不归。也先更是三番四次以先帝为质,向朝廷索要大量珍宝钱财。

    朝内一片人心惶惶,大臣们多次上书,请求当时的孙太后下旨南迁。

    于大人力排众议,坚守京师,誓与北京共存亡。又将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当时的郕王

    第15章 假银大案

    ,后来的景泰帝朱祁钰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原兵部尚书邝埜战死,被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的于大人,亲自率军二十余万,击退瓦剌大军,成功保卫了北京,并且严词拒绝了也先的敲诈。

    也先无奈,只得放回父皇英宗。

    在回到北京后,英宗被弟弟景泰帝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之内足足八年,朱见深不久后也被剥夺了太子之位。

    八年前的“夺门之变”后,父皇夺回了皇位,于谦就成为了被清算的对象之一,被构陷下狱。

    朱见深清楚地记得,父皇复辟后的第二天,就传来于尚书被杀的消息。当时的他依偎在万侍长的身侧,听见这消息,亲身经历了北京保卫战的两人,皆是无法接受。

    除了于谦,当年在国家危亡之际,拥立景泰帝登基的朝臣和官宦们,也都被严酷清洗,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年上城杀敌,守卫北京的功臣。

    父皇不是不知道于谦于国有功,但是不杀于谦,他“夺门之变”的复辟之举就师出无名。

    这位慷慨激昂,血荐轩辕,为国为民付出一生的士大夫,一生两袖清风,无愧天地人间。

    他死后,抄家的锦衣卫们去到东仁寿坊,发现家徒四壁,无物可抄。

    当年景泰帝赐给他的袍服、银锭等物件,都完整地封在箱子内,供在专门的房间里,从不取用。

    只有这一首充满了浩然正气的《石灰吟》,被写在空荡荡的墙壁上,映着惨淡的白月光,让人敬佩不已。

    其实英宗何尝不知道于谦是个亘古未有的大忠臣,揽大厦于将倾之际,但是承认于谦,便是否定自己。

    父皇弥留之际,命太监牛玉,将已经监国一段时间的朱见深召到榻前,要口传遗诏。

    牛玉奉旨在旁记录。

    这个大明帝国的主人,两次登基的男人,瞪大了眼睛,对着泣不成声的皇太子说道。

    “儿即位后,永当铭记。景泰之案,千秋万世,决不可翻!”

    只有三十八岁的朱祁镇不甘心地望着龙榻上金色的帷幔,在说出压在心头八年的一句话后,闭上了眼睛。

    床头边,雕刻的栩栩如生的飞龙,承载这位还在盛年天子的灵魂,飞出紫禁城,飞到他曾经那么向往的山河。

    那里他有凤阳的老家,有作为一个汉人皇帝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的河套,还有他每每梦魇时都会梦到的,“北狩”了一年的那块草原……

    “是的,父皇,千秋万世,决不可翻!”

    皇天在上,厚土为证,牛玉在旁执笔记录。

    他曾经亲口承诺过他的父皇,永远不为景泰帝的那些英灵洗冤。

    但是现在,他决定不遵守这个承诺了。

    “朕,要为于尚书雪冤,要为他立祠,要向整个大明的人表彰他的功绩。”

    朱见深说道。

    哪怕那些朝臣们,说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对先帝的背叛。

    圣人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先帝过世还不满一年,尸骨未寒,作为儿子的他这样做,是在鞭自己父皇的尸!

    但是他必须做!

    他是父皇的儿子,更是大明的天子,天下的主人。

    他不能凉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他不能凉了愿意为国请命的忠臣的心!

    他们才是大明朝的脊梁,是他们撑起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陛下圣明!”

    怀恩双眼含泪,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对明宪宗的评价不怎么高,好像他除了搞姐弟恋没什么大事可以名垂千古。

    但是就冲着明宪宗为景泰帝和于谦翻案,我觉得也值得大书特书吧。。。

    感谢在2021…02…02 17:51:21~2021…02…03 18:15: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杨动动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6、第16章 除夕之夜 上

    第16章 除夕之夜 上

    li style=le…height: 252x

    css=  在铁一般的证据之下,马侍郎不得不将一切和盘托出。

    马侍郎在他的老家,一个位于保定府新城县的庄子里,秘密派人建造了一个小型的作坊,生产注铅假银。

    邓翔带人前去查抄的时候,那边的人还没有收到风声,一群工人正干活干的热火朝天,被逮了个正着,人赃并获。

    一般小贼为了尽快把假银脱手,都不会制造完整的银锭,而是碎银居多。

    但是马侍郎的胆子特别的大,因为他压根不怕这些银子被使用出去——理论上,它们应该躺在内库的库房里很久很久,轻易不参与到流通环节中来。

    只要它们能够被顺利收进户部银藏,之后的事情,就容易的多了。

    户部是国家的银袋子没错,但是户部的银库实际上有“内”、“外”之分。除了银子,还有各色布料、粮草、珍宝等等,品种丰富,不一而足。

    “内库”全称“内府各库”,位于皇城内部,由宦官管理掌控,用于宫内供给,和皇帝御前赏赐之用。

    “外库”全称“太仓银库”,位于户部衙门后方,用于军备和全国物资调配,就是所谓的国库。

    其中的“内库”,基本上就是属于皇帝陛下的私产。

    而那些在马家庄园里制造出来的假银子,在户部被做了手脚调换后,堂而皇之地进了皇城。

    被马侍郎买通的内库司库太监,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他也压根不害怕会被发现。

    之前说过,内库的银子多用于皇帝赏赐。而这些被赏赐的官员,在得到银子之后,压根不会,也不敢使用。

    通常都是在家中筑起专门的院落、房间,将之高高供起,以感念皇帝的恩德。

    若涉及到后宫采买,宫廷翻修,需要花到真金白银的时候,被收买的司库自然会拿出内库内储存的真银锭,以供花费。

    明代前几任的皇帝还是节俭居多,内库至今还存有打着永乐年间标志的库银。而马侍郎也没有丧心病狂到将所有入库的银锭都换成假的,所以那么多年,出库的库银都没有被发现任何问题。

    这位马侍郎是在英宗晚期爬到现在这个位置,根据其口供,结合账簿,这一招“偷天换日”至少已经进行了三年,牵涉到的金额高达二百万两白银。

    二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今天新皇登基,又册封了两次皇后,整个内廷的用度加起来,不过也才两百万两而已,国家一整年的军饷不过三百万两!

    三年里,马侍郎用这种类似于“老鼠背米”的方法,一点点地蛀空了内库,蛀掉了一年整个皇宫的用度!

    这次之所以会事发,是因为人心不住蛇吞象,马伟的侄子王文宝虽然负责最重要的入库环节,但是在分赃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马家三人中最少的。

    不甘心的他,又买通了在保定庄子里的工人,私自夹带了一部分假银成品出来。然后自己通过关系,卖给京郊的地痞流氓——这件事就连马氏父子都不知道。

    若不是那个姓候的在临水居茅厕诈骗的时候,被万达和杨休羡逮住。这个迟许了已经三年的“狸猫换太子”之计,还不知道会继续多久,搬空多少内库银两。

    看到袁彬呈上来的奏折,朱见深简直是气笑了。

    户部的官吏,内库的太监,沆瀣一气,将皇帝的钱当做自己的钱,搬起来毫不手软。

    一想到父皇在最后两年封赏的那些功勋老臣,边军将领们手上拿的居然都是假银……身为皇帝竟然也不知道自己有何面目对他们吐出真相了。

    说不定人家早就发现了,只是碍于这是皇家赏赐不敢说吧。

    这还不是让朱见深最为愤怒的,最关键的是……

    这次被发现的假银案,已经影响到了他接下来预备对广西用兵的大事了。

    广西瑶乱,祸害已久,已经成为大明西南角的一根刺,扎的几代明朝帝王都心痛不已。

    从洪武年间开始,就有大藤峡的侗人不满朝廷对当地土人的压迫,聚众截杀县令,夺走官印和朝廷的诏书。接着又发生了宣化府的当地土人攻打南宁城事件。

    在洪武十九年,大藤

    第16章 除夕之夜 上

    峡的瑶民因为朝廷强征赋税,侵占山林。集体起义后,杀死了广西布政使司参议。

    不久之后,更是将朝廷前来平叛的壮族百户覃福,当众碎尸万段。

    据说覃家的家人前来收尸的时候,除了覃福的指甲,居然找不到半点剩下的骨血。

    到了永乐年间,永乐大帝朱棣又是围剿,又是诏安,却始终不能拿下大藤峡。

    经历了宣德朝后,大藤峡叛军的势力愈发做大。

    到了英宗的正统年间,更是出了一个瑶族枭雄,名叫做“侯大狗”。

    这位出生在大藤峡罗渌洞田头村的瑶民,拥兵数万。将原本散乱无秩序的瑶族、侗族和壮族组成的起义军,整合成了步兵、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