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77章

我在诏狱看大门-第77章

小说: 我在诏狱看大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深叹了口气,抬起头,无奈地说道。

    “过完年万侍长应该生了。”

    “是!”

    怀恩欣慰地不住点头。

    一会儿他就让覃昌,把这个好消息给小万大人递过去。

    堂堂一个锦衣卫镇抚,被关在诏狱里,像个什么样子嘛!

    ————————————————

    “大人,覃公公来了。”

    诏狱大门内侧,万达眯着眼睛,正躺在铺好了棉花的躺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和暖的阳光晒在身上,又干燥又暖和,让他一身的骨头都要酥了。

    “小万大人,你这真是休闲的很啊。”

    看到眼线这一幕,覃昌公公顿时无言以对。

    “啊,覃公公来了啊。”

    万达一咕噜坐了起来,对着外头招了招手,“高会,来,给公公泡壶茶。”

    说完,又坐没坐相地躺了下来。

    “陛下让您蹲诏狱,您就这么‘蹲’这?”

    接过高会泡来的茶水,覃昌哭笑不得。

    “对啊,陛下让我蹲诏狱,我这不是就在诏狱门口‘蹲着’么?”

    万达嬉皮笑脸地说道。

    “怎么样?我姐还好么?”

    “娘娘好得很。”

    覃昌放下茶杯,“小汪直也好的很。他们都很想你。”

    “我也在等‘出狱’呢。”

    别看他现在这么快乐似神仙,刚被打入诏狱那天他可是吓死了。这个地方阴冷又潮湿,就算站在门口也都是阴风阵阵的。

    关键时刻还是小邱有脑子,说陛下只是让他下狱,又没有说是什么罪名。

    “蹲大牢”嘛,那就“蹲”呗。

    于是第二天,杨休羡和高会就带着一群力士们,在诏狱进门的地方,给他搭了这个遮风挡雨的小棚子,又抬来一张竹制的床榻,铺上丝绵的被子和脚蹬。

    小火炉,痰盂什么,一应俱全不说。

    万达想要上个厕所方便方便,还能大摇大摆地回办公衙门那边去解手。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会真的为难他。

    比较为难的就是伙房那群人。万达回来之后,发现他们手艺退步的厉害,忍不住想要训人,将他们重新调…教一遍。

    于是每天一清早,阴风阵阵的诏狱门口都能见到一群满脸苦涩的锦衣卫伙头兵们,拿着盛满了黄沙的锅子,面对这诏狱里传出的阵阵鬼哭狼嚎,“刷刷刷”地练习颠锅。

    里面那群一无所知的人犯们,还以为北镇抚司又发明了什么折磨人的刑罚呢,听着声音,难道是在用钢刷刮人肉?

    袁指挥使和王喜大人一开始也来看过两次,见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真是怪事年年有。谁能想到堂堂诏狱到了小万大人手里,居然成了现在这副样子,哪里还有半点威严……

    哎,世风日下啊。

    “覃公公找我有什么事儿?”

    万达倒是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反正姐夫当初让他来“看门”。他现在坐在这个仿佛小区门卫室的鸽笼里,觉得自己这个“门”看得好得很呢。

    “娘娘很喜欢阿直那孩子,看来大人的计策奏效了。”

    覃昌给万达报了个喜。

    “韩大人进献的那群广西来的孩子们,不日就要进宫了。到时候,杂家想个办法,把阿直的名字也弄进去。算起来,他也算是同他们一起入宫服役了。”

    他压低声音,凑到万达的耳边说道。

    万达喜得拍了一下手掌。

    “不过那孩子毕竟没有经过宫刑,不能在宫内待太大的时间。之后他的命运如何,就要看他自己怎么挣了。”

    覃昌表情严肃地说道。

    万达心想这个你尽管放心,所有的电影电视都显示,他会成为史上混的最好的“公公”之一。

    不过他记得历史上,汪直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被朱见深放到宫外“养老”去了。

    好像才二十多岁的年纪而已,哪里就需要养老了呢?

    宫里七老八十的内侍多的很,死在宫里也不少。

    难道历史上的“汪直”,也存在什么猫腻不成?

    万达拧着眉头思考了半天,不得其解。

    “对了,关于梅兄弟……”

    覃昌顿了顿,“而今而后,这世上已经没有‘梅千张’这个人了。”

    万达脸色凝重地叹了一口气。

    “蓝娘子以自己的性命为他求来了一线生机,希望他这次真的能够彻底大彻大悟,将功赎罪。”

    他们在准备离开广西之前,蓝娘子闻讯而来。

    在得知自己的这个不孝子居然又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和大人们的苦心后,蓝娘子对着当时

 53、第53章 小万下聘

    第53章 小万下聘

    这边刚被杨休羡告白还未回应; 那边就突然见到了对方的嫡母大人,让万达很是尴尬。

    更加尴尬的是,此刻他正坐在正堂上首; 接受杨冯氏的跪拜大礼。

    先不说他和杨休羡之后的关系将会如何。

    按照六百年后的眼光看; 这完全就是你周末到同事家里串门子; 她妈看到了你,啥都不说; “库查”一下; 先跪下来磕个头。

    “杨大人; 这,这位毕竟是长辈。是不是不太好?”

    万达如坐针毡,看着在随身丫头的服侍下,整理好衣服头面的杨冯氏对自己行跪拜大礼。

    “我爹不是官身,冯氏连个孺人都不算; 只是一介民妇。当然应该跪您。”

    杨休羡抬着下巴,冷眼看着杨冯氏虽然满脸不甘心; 却又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年轻的锦衣卫高管行礼。

    万达无奈,坐着插了插手,算是执了个晚辈礼。

    “万大人; 虽然唐突了些; 不过民妇有话同儿子讲; 不知道大人是否可以回避一下?”

    杨冯氏年纪不到五十岁; 虽然不是正经官家太太,但也是养尊处优,面容保养得宜; 看上去甚至比万达的嫂子张氏更加年轻些。

    只是她可能向来威严跋扈惯了; 说话的时候动辄竖眉抬眼; 就万达看来,这个阿婆真是一脸凶相。

    “我和万大人携手办案,情同‘手足’。从来都是共同进退,无事需要对他隐瞒。嫡母大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杨休羡将“兄弟”二字咬的特别重,在讽刺什么不言而喻。

    他平日一贯沉稳,只是面对人犯时候才会用尽手段,锦衣卫上下也因此都感佩他。

    没想到面对嫡母,居然是这样的姿态,倒让万达吃了一惊。

    万达哪里知道,这位杨冯氏在杨休羡回京的半年后,不知道来杨家闹了多少回,每回不弄得鸡飞狗跳绝不罢休。

    要不是她碍于北镇抚司的威严,简直想要来锦衣卫衙门闹一闹了。

    杨休羡忍她已经足足忍了半年有余,最近两个月,已经到了连休沐都不想回家的地步。

    这事情,说来话长,就是他们一行人从广西回来后,朝廷按例就要论功行赏了。

    虽然我们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这位万大人,一回京城就捅了一个天大的篓子,还没进家门就把自己搞牢里去了。

    但是参加此次平叛情报收集活动的其他人,还是得到了正常的封赏。

    邱子晋这次因为引兵有功,加上他的那封建议盐引制度改革的折子,在朝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据说吏部,户部的大人们,在参照了这份折子后,对照辽东,漠北以及河套边境的“开中法”实施情况,发现北面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经过调查,曾经有商人押运粮草到建州等地,结果等了七八年,都迟迟等不到“守支”,竟有人因此客死他乡的恶劣情况。

    这些商人多是徽州、两淮的南方盐商,在北面陪得血本无归,家人回去后痛诉乡里。结果造成南人无意继续北上开中,浙江两淮盐场配额不敷,但是朝廷却依然在滥发盐引的恶劣景象。

    除了部分皇亲贵戚和私盐贩子,竟然无人得利,朝廷反倒还背上了骂名。

    要知道比起西南,北面才是大明的真正“心腹之患”,从北方草场骑马之下京师,不过数日即可到达。

    朱见深因为西南大捷而兴奋不已的心情,在看到这个折子后,一点点地熄灭了下去。

    这几日朝臣们都在讨论《开中法》。

    保守派提出了温和的建议,只是提议将押送到边境的粮草改为银两和铜钱,这样就可以杜绝出现商屯的问题。

    激进派则认为此法还是彻底取消了比较好,本来历代盐务都是由官府控制,《开中法》却让只会逐利的商人加入了进来。商人逐利乃是天性,他们才是一切败坏的根本。强烈要求禁止此法,永绝后患。

    两派人物为了各自的观点每天在朝堂上吵吵嚷嚷,朱见深批阅奏折的心情一落千丈。

    虽然至今吵了半年多,还没有吵出一个结果,不过邱子晋的功劳,小皇帝还是看得见的。

    小皇帝认为小邱的巡检工作干的很不错,可以再接再厉。

    不过皇帝暂时还想不到下个让他巡检的地方。就暂时先授予他“从侍郎”的官职,还是在刑部上值。

    一下子从九品升到了从七品。目前看来虽然还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这位高中探花郎还只是今年年初时候的事情,短短一年之内就两升两级,已经算是深得圣心了。

    不但如此,小邱家世代行商,啥都不缺,就缺点“官威荣耀”,妆点门楣。

    皇帝还特意封了小邱的母亲一个七品敕命夫人的头衔,赐造恩荣牌坊一座,以表彰其育子有方。

    邱子晋本来就是“榜下捉婿”的热门人选,如今又得到了如此的恩宠,教朝中大佬和有女儿的皇亲国戚们都眼热不已,都想将他招为女婿。

    不过在听从江西颁指回来的人说,原来邱老爷和邱夫人早就为儿子定下亲事,就等着邱子晋回乡成亲,不由得扼腕不已。

    高会依然是小旗一个,不过禄米增加了。现在每个月交了房钱,不但可以随时上街打打牙祭,还能存下不少私房钱,攒点老婆本。整个人都美滋滋的,木讷的脸上时不时扬起笑容。

    杨大人这边吧,被加了一级禄米不算,皇帝还给了他一个“寄禄”的名额。让他考虑好由家中哪位男丁受封后,上报给礼部和兵部就可以。

    这乱发“寄禄官”也算是锦衣卫特产之一了,乃是皇帝笼络人心的不二手段。

    这回朱见深给杨休羡的是一个“修武校尉”的散官名额。说是说从七品,但是只有俸禄,不掌职权,只是个头衔。

    冯氏就是为了这个“寄禄官”的头衔而来的。

    一切都要从她的亲生儿子,杨休羡的弟弟杨牧说起。

    这位嫡子,大小伙子二十多岁的人了,文不成武不就。虽然长得还行,不过整日里吊儿郎当的,加上被他爹妈宠的无法无天,不说横行乡里吧,总归也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米虫一个,活成了小万大人曾经最羡慕的样子。

    杨家在西山那边大小算个地主,倒是不缺一个人来挣钱养家。

    但是杨牧这个样子,媒人见了都要绕路走,压根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导致他一个家世还过得去的健康男青年,凭着自己的一身本事,二十多“高龄”了还单着呢。

    虽然作为长子的杨休羡也还单着,照理说也应该先解决了大哥的婚事,才轮得到弟弟。

    不过杨冯氏可管不了那么多,她自己的儿子的婚姻大事才是最重要的。

    天日可鉴,这个小蹄子生的自己说的:这辈子都不会成亲,以后世袭锦衣卫的职位会传给杨牧的儿子。

    那前提也是杨牧得有个“儿子”啊!

    他现在名气臭大街了,莫说西山那边,就京里的媒人提到了也是直皱眉头,没人愿意给他保媒拉纤。

    其实杨牧也不是没有孩子。

    他十五岁的时候,为了防止儿子出去瞎胡闹,乱找女人,杨冯氏就往他房里放了几个

    第53章 小万下聘

    丫头。

    如今通房丫头也有两三个了,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统统都是庶出,不被杨冯氏待见。

    自己的儿子明明是嫡出的儿子,却无法继承叔父的锦衣卫之职,便宜了那个蹄子养的。等到她有了孙子,那也必须当嫡出的孙子继承,才算了却杨冯氏的这桩心事。

    杨冯氏为了嫡出孙子的事儿,这两年都几近魔怔了。她不能折磨亲儿子,就来折磨杨休羡。所以每年过年,杨家都会闹的不欢而散。

    好不容易吧,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个外地客商的女儿,听说才貌还过得去,也不介意杨牧在房里已经有了一堆女人孩子,愿意嫁过来。

    但是那家人家跟邱子晋他们家一样,什么都不缺,就缺个当官的名头。

    那个客商对杨牧的要求是——当官的。

    别管什么官,也别管品级,有没有权利都无所谓。

    什么“从九品”,“不入流”都行,只要捧上官家饭。让他女儿至少有个“孺人”的封号。

    可以说,某个位面上,这两个未来亲家想到一起去了——此生所求,就是一个字——官。

    明朝这个时候,商人的地位还依然低下。也没有到达到后期只要掏钱就能随便买个官职的程度。

    所以这位客商的要求还真的让杨冯氏颇为难做。

    但是她一向以杨家乃是世家而自矜,好不容易遇到个对了脾胃的亲家,不肯轻易放过这次机会,只是让他家先让女儿等等,他们想办法去京里“运作运作”。

    两家约定了以一年为期,一年内,杨牧必须混上个官职,他们才会嫁女。不然的话,姑娘家家的,可耽误不起。

    七月,杨休羡回到北镇抚司述职。

    八月,皇帝颁下了赏赐,给了杨家一个“恩功寄禄”的名额。

    这边消息刚传回西山,杨冯氏第二天就带着丫头,亲自上门来“探访”自己这个上回见面还是过年时候的儿子了。

    这一闹,就是几个月。

    “休羡,这是皇帝赐给咱们杨家的荣耀。你只有阿牧一个弟弟,你说,你不把这个官职给他,你还能给谁?”

    杨冯氏坐了下来,接过丫头奉上的香茶,“苦口婆心”地劝解道。

    她今天来,可是下定决心的,一定要替儿子把这个官职挣到手,也就不管这里是不是坐着外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