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251章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第251章

小说: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帐军是刘渊、刘和父子最为器重的一支精骑,整整三千匈奴部落的适龄勇士,年纪都在十五至三十五之间,再小或再大都经受不住残酷的战斗。

    有这一支王帐军在,刘渊父子就不惧匈奴内部的叛乱,比如刘灵,手底下的轻骑总数有六千人,但碰上王帐军,也只能溃逃一个结果。

    “守住渡口,别让汉人冲过去。”刘灵厉声大喊,指挥着本部将卒拼死抵抗。

    一名匈奴溃卒惊惶的冲入漳水,想要依靠战马的浮力泅渡过河,却不想他的前进方向正是深水大坑区,战马与人仅一小会儿,就不见了身影。

    刘灵看着不见踪迹的胡骑,心中郁闷之极。

    刘和跑得快,他却只能断后。

    这亲儿子和部下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但这又能怪谁,只怪爹娘不争气,只怪他刘灵投胎没投对地方。

    。

 第四百零七章 轻骑重骑哪个强

    赵广纵马挺枪,杀散围攻的胡骑。

    胡虏已呈溃败之势,刘渊让刘灵断后的小伎俩骗骗别人还行,在统帅术满级的赵广面前,就是皇帝的新装,纯摆设。

    刘灵负责断后,可他那六千不到的乌合之众,又如何是赵广麾下诸路勇将的对手,在艰难的左支右绌了一个时辰后,刘灵全军崩溃。

    “杀胡,杀胡!”

    在赵广的大喝声下,汉军各路人马向北岸之敌发动了最后的总攻,亲卫营薛季一部更是紧咬住刘灵不松手。

    薛季这一仗打得郁闷无比。

    柳初抢了个先锋头功,汉中营的斩获不下千人,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头一份。

    张瑛紧随其后,无当营机弩大发神威,让慕容鲜卑的突袭变成了一次死亡行军。要不是有弩箭的杀伤,慕容廆也不会虎头蛇尾。

    没什么大收获的唯有薛季,没办法他要保护赵广,但实际上,赵广哪里要他来保护,这龙胆亮银枪下,死伤的胡虏虽没有千人,上百人绝对是有的。

    ——

    汉胡漳水一场激战,在夕阳西下时分,落下帷幕。

    余辉在漳水上照过,留下一叠叠的亮丽波纹,哗哗的水流声将刘灵从昏迷中拉扯了回来。

    被多路汉军围攻的酸爽滋味,让刘灵痛不欲生,一个又一个的亲信将领派出去堵枪眼,然后一去无回,他的心快要被撕裂了。

    到了最后关头,刘灵本想着战死了事,还是身边的胡骑猛的一刀刺入刘灵马臀,战马吃痛后直冲入漳水。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漳水是条死路,但也是一条生活。

    好在刘灵运气不错,等他苏醒过来时,已是身处在漳水下游的大陆泽畔,救了他一命的是被遗弃的木杆匈奴狼旗,刘灵在昏迷之中抱着这根木头捡回了一条命。

    完了!

    什么都完了。

    弃胡投汉,这个想法刘灵倒是有想过,但只一瞬间,他便放弃了。

    原因无它。

    这诸胡之中,数哪一支胡兵最为残暴,掳掠汉人坞堡的次数最多,杀死的两脚羊数量最多,不是刘渊本部的王帐军,而恰恰是刘灵所部。

    不受刘渊的器重,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刘灵心里发急,给下面的部众命令就发了狠,这些胡虏在执行定点清除时,奉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凡他们所经之路,赤地千里,只有白骨,无有人烟。

    汉军诸部在面对这样一个残暴的对手时,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六千刘灵部杂胡,除了他一人幸运的逃脱外,其余胡虏悉数被围歼,最为倒霉的是一队百余人的胡骑,他们好不容易逃出包围圈,却又迎头撞上刘景、呼延衍的增援军队。

    这些逃命的胡卒惶恐中,也没有细分对面是何方兵马,只听到叫唤的声音是匈奴人的口音,就心想遇上友军了。

    岂料想,等他们跑到刘景跟前,刚刚下马想要喘息一会,就被急于表功的刘景不客气的砍了头颅。

    呼延衍在稍后赶到前面,看到的是一个个冒着腾腾热气的血腥人头,心里一阵犯恶心,好半天才算缓过劲来。

    “胡蛮就是不开化?”呼延衍低嚷了一句,浑不去想在两年前,他和刘景一样,都是匈奴胡人中的一个酋豪,两脚羊他虽然没吃过,但杀汉人也没落下。

    当然,现在再让呼延衍无故屠杀汉人,是绝不可能了。

    汉军军纪严厉,要是让赵广得知呼延衍老毛病又犯,那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严重的是,要被逐出汉军队伍中,这让呼延衍如何能承受。

    赵广的新汉,是在蜀汉危亡的最后关头重建起来的。

    一路艰辛走来,牺牲的将校不计其数,就连皇帝刘谌也阵亡了,老刘家更是只剩下了刘衡一根独苗,这样一个浴血重生的新汉王朝,军队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汉军在漳水畔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一仗整整歼灭匈奴及杂胡一万二千人,其中慕容鲜卑部落损失了二千精骑,刘灵所部折损了六千骑,刘渊的王帐军损失一千人不到,其余的杂胡三千人。

    汉军的损失主要是柳初的汉中营,一早就投入战场和诸胡撕杀,加上柳初又想给柳隐报仇,完本不顾及自身的伤亡,七百人的伤亡数目,已经让汉中营无法再战,无奈之下,柳初只能听从赵广的命令,先回邯郸暂时休整。

    独孤胜靠着柳初的大意冲动,意外的归附到赵广的麾下,老兄弟的到来,让作壁上观多日的北宫纯大喜过望。

    凉州大马是重骑兵,总数只有八百,再多了赵广也养不起,太费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重骑作战的限制太多。

    北宫纯最为夸耀的一次胜利,是在平阳以北、汾水畔的特殊狭长地形条件下取得的,可惜,本想着在冀州大显身手,却不想重骑连用武之地都没有。

    在广阔的大平原上作战,重骑兵冲锋虽然威猛,但却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敌人不可能傻愣愣的站在对面等你冲上来,也不会找死一样和武装到牙齿的重骑对冲,最大的可能是敌方轻骑在你的周围游走,一直到重骑气喘吁吁,再不能战为止。

    孤独胜的斥候游骑是轻骑兵,有他们在重骑的外围保护,北宫纯的重骑就不用惧怕敌方轻骑的袭扰。

    两个骑兵兵种的相互配合默契,才能使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漳水渡口。

    寇林率部在偷袭铜雀台未果后,引军前来与赵广会合。

    瞧见渡口处匈奴胡骑尸横遍野的场面,寇林军将士的眼睛里俱是羡慕之情。

    这跟着主力部队就是好,总能捞得到大仗打,不像他们这一支偏师,一路东躲西藏,便宜没占到多少,腿却要快跑断了。

    这能怪谁?

    自然就要怪领军将领没本事,寇林虽然名气大,但名声却不怎么得,汉国几次的败仗都有他的份。

    “都抬起头来,瞧好了,这一场大胜,也有我们这些蝼蚁的功劳,没有我们打铜雀台,这里的胡虏会撤退,会逃跑?”

    寇林大大咧咧,黑着一张脸喝斥道。

    其他人碰到人家吃肉,自家连汤都喝不到的情形,都会默默的低头躲开,寇林则不然,他资格老,又脾气臭,军中唯有魏容与其臭味相投。

    更让人没话说的是,这家伙的眼光不差,知晓奇袭铜雀台起到的作用,不比在正面战场上恶战少多少。

    。

 第四百零八章 毒士张宾来投

    打了大胜仗,自然要论功行赏。

    赵广不是吝啬的人,柳初、张瑛、寇林、独孤胜还有呼延衍等有功之将,在北参军司郭正、祖纳等谋士叙功之后,分别得到了封赏。

    以赵广的战略眼光,自然不会埋没了寇林的功劳。

    这个老兄弟打硬仗不行,打打这种灵活机动的战事倒是屡屡出人意料之外。

    若是没有寇林奇袭铜雀台这一个变数,北宫纯的凉州大马将负责最后的一记重击,至于说效果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漳水畔的地势地形条件,属于河湾与沼泽相间的地段,轻骑作战问题不大,重骑的话,极有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脱身。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派出合适的军队,是评判一个将领是否优秀的标准。

    赵广在这方面,早已尽得精髓。

    漳水大战后,汉国朝堂上下如何收拾胜利成果,宣传汉胡大战功绩,这些自有句安的博闻司、祖该、祖纳等北参军司官员负责,赵广不需要去过多操心。

    刘渊已经南逃。

    从斥候探知的情报来看,应该是往开封方向去了,崔游和朱纪早一步在开封活动的消息,韩寿已在逃出城之前送到了赵广这里。

    冀州的民心已经因汉军抗虏、晋军溃逃而转向,而在争取士子之心方面,汉胡大战的影响力也在日渐扩大。

    读书人心思活络,在汉胡未分胜负之前,他们一个个不作声的观望,赵广虽然在对晋、对吴作战时屡战屡胜,但那只是听说,他们并没有亲眼所见。

    这一回,战事就发生在漳水,从漳水、浊水飘浮到下游大陆泽的胡虏尸体已经开始发臭,为了防止发生瘟疫,这些士子的所在家族、坞堡已经连夜动员,命仆从清理河道,掩埋死尸。

    从发现的汉胡两军的数量,他们也能判断出,汉军是实实在在的大胜,而不是像以往晋军击胡一样,说是破虏多少级,实际上是杀良冒功,虚假的很。

    汉贞观三年(公元279年),七月至十月,汉军攻略冀州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清河郡、魏郡、渤海郡、中山国、赵国等地的驻守官员,在听闻了刘渊大败后,与胡人牵扯深的立马卷了铺盖南逃,期盼跑到晋国的地盘上谋一个官职,与胡人没什么联系,依旧扛着晋国旗帜的,这一次也很干脆的决定弃晋投汉了。

    晋国失去冀州,就相当于没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剩下的就只有青州、兖州一半郡县、徐州和扬州的江北地带。

    从地域范围来看,晋国从一个占据整个北方的大国沦落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相比而言,汉国幅员辽阔,南至南中,北至河套,西至河西,东面也推进到了渤海郡,这样一个强大、自信的大国如果还不能吸引有才能的人的投奔,那只能说,那些死抱着晋国大腿的人,愚忠之极不值得期待。

    邯郸。

    汉军北伐军,大将军赵广驻节之地。

    城门口,汉国张榜招贤的榜文下,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士子正伸颈观望,其中一人,瘦高的个子,面颊尖秃,眼睛里白多黑少,正站在最前面逐字逐句的默读着。

    “张孟孙,你在前面可驻足了半个时辰了,且与我等说说,你这个自诩张良的大智者,这次遇上的是否是汉高祖?”

    人群之中,一个士子认识这瘦高年轻士子,连忙叫喊起来。

    张宾听到有人叫自己表字,回头看去,却是旧日在中山国时就读的同窗。

    “大将军不是高祖皇帝,但大将军却比高祖皇帝还要厉害,宾服了。”张宾微微一笑,撩起袍子下摆,第一个朝着署阁而去。

    “孟孙,你这是要投汉?”有犹豫不决的士子没想到眼高过顶的张宾这么说,遂用惊异的目光投向张宾。

    “这天下九州,汉国已占其六,吾等若还是观望,那岂不是坐失良机,宾先行一步,在大将军府上等着诸位。”

    张宾说罢,也不停留,即快步向署阁,也就是赵广大将军府所在而去。

    张宾是冀州少有才名的智士,其父是晋国中山太守张瑶,在汉国占领了冀州之后,张瑶这个晋国任命的太守也没有了继续留任的底气,只能辞官先回赵郡南和县故里。

    没了父亲的蔽护,张宾便想着,投奔赵广试试运气。

    从他打探到的消息来看,这位雄才伟略的汉国大将军经历甚是传奇,区区一个军侯,居然逆势而上,一路搏杀成为了大将军,这还在其次,更让张宾惊讶的是,赵广并不只是一个军中猛将,而且更颇有权谋。

    刘谌的继位和随后的战死,在旁人看来,再是正常不过,抵抗魏军最后兵败被杀,但在饱读过经书史籍,又崇拜张良、陈平这等谋士的张宾看来,赵广虽然没有什么异常动作,但却客观上漠视了刘谌败亡的结果。

    要是赵广不起意北伐关中,留在刘谌身边,会是什么结果?

    以赵广的本事,如果一直留在巴蜀的话,恢复蜀汉三分天下的局面应当没有问题,至于如现在这样开创新汉的基业,张宾认为,蜀汉要谋取关中的机会,就只有钟会兵发成都那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魏军内讧,正好给了赵广以可乘之机。

    而等到如历史上那样,司马炎整合完入蜀魏军诸部,那赵广再想孤军北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赵广不知道,他的经历和事迹已经在冀州传开,张宾这样喜好权谋的读书士子更是把其中的细节分析又分析,解码又解码,恨不得把赵广没有考虑到的细节都计算进去。

    “张宾,张孟孙,冀州赵郡南和县人,是他?”赵广听到守门小校禀报有一群士子投来拜贴,为首之人姓名为张宾时,心中一时觉得这名字熟悉的很。

    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人不就是石勒身边的智囊,后赵国的右侯,人称张相的张宾吗?

    石勒能够在诸胡争雄的乱局中,建立后赵国,张宾功不可没。

    从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真正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汉之张良、陈平的谋士,以赵广的眼光来评判,只有两位:后赵张宾,前秦王猛。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四百零九章 大将军欲效曹公乎

    张宾在冀州士子中号召力很大。

    不仅仅是因为他智略出众,更是因为他出身寒门,张宾的身后,站着的是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一群读书人。

    “诸位,且听我一言,看今日之晋国,如坟中枯骨,腐朽不堪;看未来之汉国,如初生朝阳,光芒万丈!”

    “愿意随张某投汉的,且来。。。。。。。。”张宾朗声一笑,眼白一翻,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即一马当先的进城而去。

    晋国那边,张宾不是没有出仕过。

    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张宾张孟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