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158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158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他们一有动作,这些炮手便会对着一通轰射。

    对清军来说,现在哪方面都不能犯错误。

    只要有一点没做好,结果就是万劫不复。

    洪承畴觉得自己头上仿佛悬着一把刀,这刀随时可能掉下来。

    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真是太糟糕了。

    双方斗智斗勇,见招拆招都打的十分谨慎。

    因为不论是朱由榔还是洪承畴都清楚这一战或许会起到改变明清格局的作用。

    见到地道迟迟挖不出来,朱由榔也及时调整策略。

    你洪承畴不是什么都要防吗?那好,我便叫你什么都防不住。

    朱由榔命令工兵营的士兵开始分散挖掘地道,并不局限于几个固定的点位,而是四散开花。

    这种情况下最终选择挖成功的几条运送棺材炸城就是了。

    反正明军工兵营的士兵很多,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而清军火炮有限,用来压制明军抢搭高台已经很勉强。剩下的火炮最多封住几个挖掘地道的口子。不可能实现全面覆盖的。

    你洪承畴不是贪多嚼不烂吗?

    朕便叫你尝尝苦果。

    朱由榔的果决让虎贲军士兵们为之一振。

    皇帝陛下整个过程反应都很迅速,且能根据对手的布置做出针对性的变化,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这让将士们更加确信最终的胜利会属于大明。

    比起刚刚与清军交战的时候,此刻明军将士们已经完全没有心理压力。

    在他们看来清军也不过如此,甚至有的部分战斗力远不如他们。

    既然已经打出了自信便要趁着这股势头乘胜追击,不给清军喘息的时间。

    这一通战役打下来,怕是北边还没反应过来呢吧?

    时间飞速流逝着,眼瞅着明军的高台起来地道挖成,洪承畴的心凉了半截。

    没办法清军只要放过一个口子犯了一次错误人就没了。

    而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洪经略现在该怎么办?”

    “只有在明军挖掘地道的位置提前做好准备。他们一旦炸开城墙就派人把准备好的石料木料堵上。”

    思量再三洪承畴也只想出了这个办法。

    毫无疑问明军接下来就要炸城墙了。

    可悲的是洪承畴明知道如此却没有什么太好的法子,只能先做好准备工作,一旦事情真的朝这个方向发展就立刻补救。

    耿继茂的脸色铁青,喉咙微微耸动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还是被他咽了下去。

    罢了,既然已经到了这步再争吵也没有什么意义。还是先扛过这段再说吧。

    “陛下地道已经挖好,就等您下令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明军终于挖好的地道,而且不只一条足足有两条!

    要知道这可是在清军的十足火力压制下完成的。

    也难怪赵旭这么兴奋了。

    朱由榔点了点头。

    这次工兵营的表现他很满意,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出挑的那一拨。

    挖出两条地道自然也好。这样可以同时进攻让洪承畴首尾不能兼顾。

    “开炸吧!”

    “遵旨!”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的等着这一刻,当天子真的开了金口时相关人员纷纷提了一口气。

    一切都是照着流程走,无需多言。

    引线早已布好,除了点燃引线的士兵所有人都退到了安全区域。

    负责引燃的士兵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保持镇静,随后打开火折子。

    但听刺啦一声脆响,引线被引燃,士兵飞速朝外跑去。

    虽然引线足够长,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尽快跑到安全区域为妥。

    所有人包括朱由榔都屏住呼吸等着城墙炸裂坍塌的那一刻。

    快了,快了!他们亲眼看着火星四溅着朝地下部分引线烧去。

    但等了良久他们也没有等到巨响。

    反倒是对面响起了一声闷响。

    这应该是从另一侧地道传来的。

    但看起来城墙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损伤更不要说坍圮了。

    所有人都紧紧盯着朱由榔,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变成这样?

    以往这招不是屡试不爽的吗?

    朱由榔不停的自问,突然恍然大悟。

    一定是最近接连数日暴雨,导致火药受潮。

    这种情况下棺材里的火药性能受到极大影响,根本不适合爆破。

    他竟然忽略了这点!

    城头之上,洪承畴脸上终于出现了笑意。

    看到明军引燃引线时他已经做好了城墙被炸塌的准备,可现在一切完好无损,甚至都不像发生过爆炸。

    真是老天助我呀。

    耿继茂的面色也和缓了不少。

    只要城墙没事,他还是很有信心守住南昌的。

    明军人多?

    他们人也不少!

    而清军在粮草方面的优势是明军万万比不了的。

    城中的粮食足够大军吃半年。

    跟老子耗?哼,你耗得起吗?

    耿继茂越发觉得他们可以坚持到援军赶到的时候。

    或者明军自己断粮就会撤军了。

    “洪经略看来这是天意啊。咱们有救了!”

    一旁的张朝璘抓住时机拍起马屁道:“洪经略高瞻远瞩处变不惊,下官佩服。”

    洪承畴捋着胡子十分受用的点了点头。

    这个张朝璘别的本事没有,但拍马屁的工夫确实是一绝。

    不得不说洪承畴被拍的很舒服。如今的形势对清军来说可以算是很不错了。

    明军既然无法炸开城墙就得正面攻城。

    而这恰恰是洪承畴不怕的。

    “传令下去,命令将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明军正面攻城,不得有丝毫懈怠!”

    南昌城是一等一的大城,又有瓮城的存在,明军要想攻城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洪承畴现在倒想看看这位永历皇帝会有什么后手。

 第三百四十八章 离间计(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火药受潮导致不能爆炸或者威力减弱确实是朱由榔始料未及的。

    之前的攻城战中一直没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故而也没有暴露出问题。

    现在问题出现,朱由榔就必须思考该如何解决。

    若是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南昌之战的走向。

    毕竟明军随军携带的粮草不多,继续耗下去对明军是十分不利的。

    将火药重新晾干?

    从理论上讲这样说可行的。

    不过这也需要时间。而且万一晾干之后的火药威力还是打折扣,那可有些致命了。

    所以朱由榔不能把宝全部压在这上面,必须想出一个更好的攻城策略。

    李定国提议不妨索性将计就计把地道挖进城中,然后输送兵员进城。

    对此刘体纯、袁宗第等人皆是表示赞同。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他们当年还是起义军时就经常这么干。

    攻城的时候如果正面打不进去,他们就会选择挖地道。

    虽然洞口有可能会被堵死,但只要成功就会瞬间改变战场局势。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偷的打法,虽然会被人骂钻狗洞,但胜者为王,只要能够取胜还会有谁计较这许多?

    但是朱由榔却并不太想这么做。

    主要是要把地道挖进城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没有个十天半个月基本上不可能挖的通。

    而现在明军最缺的就是时间。

    郑成功则建议直接令铁人兵冲锋。

    铁人兵全副甲胄,铠甲包裹到了牙齿,基本上寻常的守城器械根本伤不到他们分毫。

    郑成功此举基本算是向天子示好。

    毕竟铁人军是他的精锐心腹。

    郑成功肯把铁人军拿出来足以表明忠心。

    朱由榔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不过也不能只靠郑成功。

    各个将领都表明了态度,赵旭自然不能不发声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或许可以声东击西,佯装要攻打一面城墙,主力却打另一面。另外可以驱赶那些俘虏填沟以减少我军伤亡。”

    赵旭说的就是很实际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了。

    有一点朱由榔是比较认同的,那就是驱赶俘虏冲锋。

    之前明军俘虏了几千尚家本家兵,现在看来留下来要消耗粮食太亏,若是杀了又有些麻烦,倒不如驱赶他们冲锋填沟,倒也可以发挥出一些价值。

    反正尚可喜已经退兵,只要朱由榔手中攥着尚之信这张王牌,尚可喜就不敢轻举妄动。

    “你说的不错,继续说下去。”

    朱由榔和声道。

    “陛下,如果必要我们还可以用离间计。”

    赵旭思考了一番沉声道:“如今南昌城中虏兵并非铁板一块,耿继茂和洪承畴看似关系不错实则貌合神离。若是陛下能够离间二人,破城指日可待矣。”

    “然也!”

    一直沉默的张煌言也发声了。

    “赵总兵说的不错。离间计自古便是最容易出效果的计谋。要说起来,鞑子最是擅长使用离间计。我军没少在这方面吃过亏,若能对他们使此计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是要让耿继茂和洪承畴离心离德,必须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赵旭咽了一口吐沫道:“不如陛下写一封亲笔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

    “只要让他们其中一方相信另一方已经有了后路此计就成功一半了。”

    “那朕该亲近谁呢?”

    朱由榔笑道:“是洪承畴还是耿继茂?”

    “还是耿继茂更合适一些。”

    赵旭分析道:“耿继茂本身是虏廷封的藩王,有自己的封地。他并不完全依附于虏廷。他为什么要跟着洪承畴一起死?如果陛下给他机会,他选择活命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而洪承畴就不同了。他是虏廷封的官,一切荣华富贵都依赖于虏廷。他手中的兵将都是绿营兵,若是他叛变能够带走多人人?怕是没有几个肯跟他走吧?”

    “这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陛下即便写信拉拢洪承畴,故意让耿继茂知道,耿继茂也不会信以为真。反而会让二人明白陛下是在有意分化他们,抱团抱的更紧。”

    经由赵旭的一番分析,朱由榔的思路更为清晰了。

    首先耿继茂是唯一的突破口。

    如果能够分化清军那一定是从耿继茂下手。

    那么这封信要写成什么样才能让耿继茂心动,令洪承畴起疑呢?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似乎允诺耿继茂只要投诚,便让他保留福建封地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是画大饼,糊弄一下,又不打算真的如此,自然是怎么入戏怎么来。

    只要打开城门届时他还不是被朱由榔随意拿捏。

    呼,若是一封信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那这封信就太值了。

    “报!明贼射来一支箭,奴才在箭上找到了这个。”

    一名亲兵将一张纸条恭敬的呈递到洪承畴的面前。

    这种无非就是明军的劝降信,洪承畴本来没有什么兴趣看,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瞅上一眼。

    他接过纸条展开来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大明永历皇帝御笔。

    永历亲笔信?

    洪承畴顿时来了兴趣。

    只是他越读越惊,这永历分明是想离间他和耿继茂啊。

    不得不说永历给出的条件十分丰厚,若是耿继茂看到这封信会不会动心?

    洪承畴可不敢保证。

    若是换做他是耿继茂或许真的会动摇。

    呼,还好这封信没有落到耿继茂的手里,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万一耿继茂起了异心南昌城就危险了。

    现在的南昌城可真是一点岔子也不能出了。

    洪承畴却不知道与此同时耿继茂也在读一封一模一样的信。

    这不是永历会变戏法,而是同样一封信写了十几封。

    毕竟朱由榔的目的是离间洪承畴和耿继茂,而不是真的劝降耿继茂。

    如果只写一封信,那样不论是洪承畴还是耿继茂看到都不会有他想要的效果。

    而十几封就不一样了,会有极大可能二人都同时看到信!

 第三百四十九章 待价而沽的耿继茂(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就在洪承畴心中忐忑不已的时候,耿继茂也在读这封劝降信。

    毫无疑问这封信是永历亲笔写的,信中永历自称朕,俨然一副天下之主的口吻。

    若是放在几个月前,耿继茂看到这封信后会放声大笑,并嘲笑永历的自不量力。

    但现在时过境迁,明军兵临城下,他们被围困于南昌城中。

    怎么看,明军都是一副要逆袭的态势。

    现在耿继茂越发觉得尚可喜撤走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现在耿继茂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偏偏在这个时候永历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劝降他,这让耿继茂十分犹豫。

    不得不说,永历开出的条件十分丰厚。是以耿继茂真的有些心动。

    永历承诺他投降后福建封地保持不变,王爵头衔也可以继续享有。

    作为异姓王,其靖南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清廷给他的永历同样能给,只要耿继茂能够反正。

    莫非尚可喜也收到了类似的信?

    若是没有任何承诺,他怎么会这么干脆的退兵?

    耿继茂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心中暗暗盘算着利弊得失。

    从目前大的战局来看,明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争夺长江以南广大土地上。

    这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以供养大量的人口。

    明军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要扩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产出。

    所以明军必须夺下湖广、江西乃至南直隶、浙江等地。

    拿下这些地盘之后明军就有和清军叫板的资本。

    接下来就看两广、福建的态度。

    广西且不去说,广东和福建不就分兵是尚家和耿家说了算吗?

    所以永历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也就十分合理了。

    如果耿家、尚家同时反正,清廷在长江以南的地盘就几乎全部丧失。

    空有云贵之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等于明清换了波家。

    在某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