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214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214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明军自上至下恐怕都会生出一些想法。

    李定国本人倒是一个武痴 站在他的角度哪怕连着打再久都无所谓。

    可是其他人不行啊。还是歇一歇缓一缓吧。

    中兴大明也不急这一年半载啊。

    南京,监国太子朱慈煊接到天子从扬州发来的圣旨,要求他命令忠王郑成功率部从四个方向对苏松、常州发起攻势。

    朱慈煊不敢怠慢立即将旨意抄送了一份 命人前去浙江传旨。

    除此之外 朱慈煊还召见了安之和张煌言 商讨南京城外灾民安置的事宜。

    如今南京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 事先划分的区域已经不够用了。

    灾民们自发的搭起窝棚 只是整洁度和卫生程度都不能让人满意。

    南京城前不久才爆发了鼠疫 朝廷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控制住了疫情。

    朱慈煊自然不希望因为灾民聚集不注意卫生导致疫情再次反复。

    他希望安之和张煌言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他处理好灾民安置的事宜。

    “先生,张先生,孤请二位来是商议南京城外灾民该如何安置的。”

    朱慈煊态度十分恭敬,毕竟安之是他的老师 张煌言也是兵部尚书 内阁成员。

    他虽然是太子但毕竟理政经验欠缺 很需要二人的辅佐。

    把姿态摆低一些 并没有什么问题。

    “太子殿下,老臣觉得该由朝廷拨出一些银子来给灾民修建住宿区域,而不能任由他们随意搭建。”

    安之率先说道:“而且还需要对搭建的临时住宿区域进行管理 类似于城中坊市那样。”

    张煌言微微颔首道:“阁老说的不错。要想彻底控制住这片区域,必须像坊市那样管理,夜里实行宵禁,白天敲钟开坊。”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太子的施政举措 (第二更 求订阅求月票)

    朱慈煊点了点头道:“具体的章程两位先生可以先安之对太子的态度很满意。

    虽说个人能力上平庸了一些,但太子为人谦虚懂得用人,这便够了。

    “老臣定会悉心安排,请殿下放心。”

    张煌言也抱拳道:“请殿下放心。”

    二人相继离开,刚刚出大殿张煌言便沉声道:“文阁老,事不宜迟我这便安排人手前去城外划分区域,搭建坊区吧。”

    文安之点了点头道:“可。”

    文安之年纪大了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年轻一辈的臣子中他最欣赏的就是张煌言。

    张煌言毕竟独当一面的在舟山主政过,各方面能力都不差。

    现在无非是把他发挥的空间扩大了而已。

    由舟山一岛变成大明一国。

    不知道张煌言能否适应,能不能快速上手?

    “沧水,那就辛苦你了。”

    文安之微微笑道。

    “文阁老这说的是哪里话,这都是我该做的。”

    张煌言抱了抱拳道:“文阁老先回去休息吧,等我的好消息。”

    …

    张煌言出宫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拿着太子的令旨直接来到了锦衣卫衙署。

    天子亲征只带走了虎贲军而把锦衣卫留下来就是为了防止类似的突发事件。

    当然张煌言承认因为这件事动用锦衣卫有些小题大做了。

    不过不过他也确实想不到什么别的选项。

    却说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正是王贺年。

    因为担任锦衣卫暗卫时期表现出色屡次立下大功,王贺年的官职一路高升。

    但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只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而已。

    当时的指挥使正是黔国公沐天波。

    只不过因为沐天波远在成都,这个职位只是遥领。锦衣卫内的一应事务基本上都是王贺年在打理。

    沐天波也清楚这点,故而他写了一封奏疏主动请辞,并将奏疏交给了文安之请文安之呈给天子。

    沐天波主动找台阶下,朱由榔自然乐的见到。

    他早有提拔王贺年之意,如此便就坡下驴直接免了沐天波的锦衣卫指挥使之职,由王贺年接任。

    如此一来锦衣卫指挥使和虎贲军总兵都成了天子简拔的心腹,可谓是相当顺手了。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张煌言带着太子令旨找到王贺年后,王贺年连忙跪下领旨。

    太子是半君是监国,天子不在王贺年便应该直接对太子负责。

    “张本兵,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在城外划分坊市管理?”

    王贺年虽然已经看过了令旨,还是再次跟张煌言确认道。

    张煌言点了点头道:“不错,殿下的意思是加强对城外灾民的管理,以防止有宵小趁机作乱。”

    王贺年连忙道:“太子殿下英明,实乃吾等之福。”

    张煌言和声道:“不知王指挥使现在能够调用多少军队?”

    “两三千还是没问题的。”

    锦衣卫如今虽然已经扩编,但有部分文职和必要的岗位不能轻易调用。

    王贺年能够直接调用的军队也只有两三千人。

    “够用了。”

    张煌言点了点头。

    虽然城外灾民数万,但基本都是聚集在一片固定的区域。

    有两三千人进行划分,多则数日,少则一两日就能划出个大概来。

    其实张煌言也不觉得城外的这些灾民真能闹出什么乱子来。

    但正所谓防患于未然,早做准备总没有错。

    “张本兵想要什么时候开始?”

    张煌言淡淡道:“自然是越快越好。”

    王贺年和声道:“好,某这便点兵,张本兵要不要一同前往。”

    张煌言点了点头:“可。”

    却说二人点齐兵马之后离开了皇城,直朝城外而去。

    锦衣卫办差自然没有人敢阻挡,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的人都躲得远远的。

    张煌言和王贺年带着一干人等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见到眼前的景象直是惊呆了。

    只见南京城墙外放眼望去是浩浩荡荡一片棚户区。

    举目所见几乎看不到边。

    张煌言感慨道:“民生多艰啊,想来一个月前城外的灾民还没有这么多,才过了一个月就成了这个样子。确实得好好管管了。”

    “这倒也正常,遇到了灾年百姓们没饭吃都是往大城走的。县城、府城、省城。南京如今有朝廷开仓赈济,灾民们口耳相传,自然都愿意来了。”

    在乱世只要能够活命就是最好的事情了,还要什么其他的要求。

    “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煌言感慨一句,随即道:“希望我们能够稍稍帮到他们一些。”

    王贺年连声道:“一定会的。”

    二人越往棚户区里走越能感受到这种凄惨。

    许多灾民只是利用不知从哪里扯开的一些破布搭着树枝扎成了一个简易的窝棚。

    这窝棚看起来和狗窝也没有太大的分别,实在是太简陋了。

    灾民们大多面黄肌瘦,眼中布满了血丝。

    他们双目无神,见锦衣卫从身边走过也没有任何反应。

    对他们来说过了今天没明天,怕是已经不敢有任何期望了吧。

    这一刻张煌言其实是动了恻隐之心的。

    他在想能不能把这些灾民接到城中居住,这样他们的居住条件可以更好一些。

    但这个想法刚刚生出就被张煌言否掉了。

    若是如此做确实可以救几万人。但若是各地的灾民听到后争相涌来呢,来了几十万人呢?

    张煌言还能把几十万人都放到城中吗?

    这个口子不能开啊。

    而且南京城是国都,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万万不能有任何意外的。

    还是把他们安置在城外吧。

    “大人救救我儿吧,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张煌言走在泥泞的小路上,突然间从一个窝棚里扑出来一个骨瘦嶙峋的妇人,嚎啕大哭道:“大人你行行善吧。”

    张煌言皱眉道:“朝廷不是定时在城外放粮放粥吗?”

    “大人,那些身强体壮的男人能够挤过去。像我们这些妇孺老幼怎么挤得进去啊!”

    “运气好些能捞到一些粥喝,运气不好只能饿肚子。再没饭吃我儿要饿死了啊!”

    …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哀民生之多艰 (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张煌言本就不是铁石心肠之人,见到此情此景直是被震惊到了。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张煌言愤慨道:“某若不是亲眼所见还不敢相信天子脚下,南京城外会有如此景象!”

    “王指挥使你来说说看,该怎么办!”

    张煌言十分愤慨。

    在他看来,大明治下的百姓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当今天子仁德爱民,百姓们应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对啊。

    “这”

    王贺年显得有些为难,若是承认了这点岂不是往陛下脸上抹黑。

    但若是不承认,这又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不是睁眼瞎吗?

    “正应了张本兵那句话,我们应该早些在城外划分坊市,增派人手巡查的。”

    王贺年只能点到为止,再往深了说就不合适了。

    张煌言点了点头,他似乎也意识到了王贺年在担心什么。

    “你放心,有本官在就不会饿死一个百姓。”

    张煌言信誓旦旦的保证道:“来人啊,多增设一些粥点分粥,一定要保证每一个灾民都有的吃。”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啊!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妇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连连冲张煌言磕头致谢。

    “快起来,这些都是本官该做的。”

    张煌言把那妇人扶了起来,继而对一旁王贺年道:“王指挥使我们开始吧。”

    划分坊区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尤其是在聚集灾民如此密集的情况下。

    灾民们聚拢在一起,很难把他们的生活区域区分开。

    不过这却是必须要做的,哪怕是耗费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是应该的。

    一开始或许会有些痛苦,但只要适应了便能受益良多。

    张煌言跟着王贺年在棚户区走了一遭感触颇深。

    他发现自己经历过得苦难不及这些百姓万一。

    大明朝最可怜的人怕是就是这些百姓了。

    只要遇到灾年就可能出现自耕农崩溃的情况,如此朝廷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如果不能及时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朝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除此之外张煌言对何为仁政又有了新的理解。

    并不是说免了几年赋税,开仓赈济就是施行仁政了。

    这只是最基本的。

    要让百姓们真真切切的过上好日子感受到幸福这才是仁政。

    当然张煌言承认皇帝陛下已经做的很好了。

    天子日理万机,只能关注到大面上的事情。

    至于个中细节则需要臣下们替他分忧。

    若是事事都要天子操心亲力亲为,那天子还不得累死了?

    张煌言感受到双肩上的压力陡增,在乱世能够让百姓活命便是大功绩大功德了吧。

    还是应该尽快的北定中原光复天下才是。

    没有了战乱纷争,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而距离做到这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希望陛下尽快拿下南直隶,给军队百姓们休养生息,这样也好为将来的北伐做好准备。

    身在杭州的郑成功接到圣旨命他四面行军进攻苏松。

    郑成功直是大喜。

    陛下心里还是有他的啊。

    这才刚刚拿下浙江,陛下就命他马不停蹄的进攻苏松。

    原本郑成功还担心会被李来亨和李定国甩开一个身位,现在看来却是他想多了。

    他非但没有被甩开,甚至还隐隐领先了半个身位。

    如果能够拿下苏松,他的功劳肯定稳稳压过二李一头。

    中兴大明固然重要,但李定国也不能不为自己和家族的未来考虑。

    将来定鼎天下,陛下论功行赏,郑成功希望自己能够排在头名。

    攻打浙江的顺利给了郑成功很大的信心。

    他叫来儿子郑经一起商议发兵苏松的事宜。

    “父王,儿子觉得湖州、嘉兴与镇江方面的军队可以作为主力。至于崇明岛的水师可以作为辅助,封住鞑子的退路即可。”

    郑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一战郑家一定要打的漂亮,在陛下面前露个脸。

    “我儿觉得由谁统兵合适呢。”

    “父王可以统兵一路,从湖州嘉兴进攻。”

    郑经顿了顿道:“儿子返回镇江从镇江方面进攻。”

    “至于崇明岛方面自然是由甘辉甘将军统领最为合适。”

    郑成功大体认可了郑经的分析,他点了点头道:“可,我儿便赶快回到镇江点兵吧。苏松十分重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拿下苏松后我们就可以歇上一阵了。”

    “父王放心好了,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郑经已经成长了不少。虽然还做不到像郑成功那样在战场之上独当一面,但打打下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就好。”

    郑成功满意的点了点头。

    …

    …

    “太子殿下,不好了!”

    张煌言急匆匆的赶到宫中,见到朱慈煊后立刻激动的说道:“城外灾民聚集的坊区刚刚失火了!”

    “什么!”

    朱慈煊骇了一跳,身子下意识的朝后退去。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虽然在人前装的很成熟,但内心其实很脆弱。

    “怎么会突然失火呢?”

    朱慈煊十分惊慌,发生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民怨的啊。

    “不排除有人故意纵火。”

    张煌言皱着眉说道。

    他也觉得起火的这个时机十分古怪。

    以前好好的,他们才刚刚划分坊区后脚便起了火,这也太离谱了吧?

    “火势可控制住了?”

    朱慈煊心急如焚,连忙追问道。

    “大火已经被扑灭了,只是百姓伤亡有些惨重。”

    “烧死多少人?”

    “直接烧死的有上千人,被烧伤的足足有几千人。”

    张煌言十分悲痛的说道。

    “嘶!”

    朱慈煊闻言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么多?”

    “大火是夜里突然烧起来的。不少百姓尚在睡梦之中,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