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228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228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他们对百姓秋毫无犯。

    这些山贼土匪却完 全反了过来,鞑子他们不敢去打,却对老百姓们下手。

    没有丝毫的人性可言。

    这种人不杀留着过年吗?

    冯双礼当即下令把这些山贼全部斩首以告慰被杀百姓的亡魂。

    那些山贼们原本以为可以活命,可得知还是难逃一死拼命想要反抗挣扎。

    但他们如何是大明军人的对手,没几下就被制服。

    几百个山贼被五花大绑按在地上,一排排的拉出来砍头。

    明军老兵的刀很快,嗖嗖的手起刀落,很快就把一排山贼杀光。

    鲜血染红了泥土,一颗颗人头轱辘到地上,十分可怖。

    剩下来的那些山贼都吓尿了,他们拼命磕头求饶。

    但是明军丝毫不理会,拖过一排山贼便杀。

    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那些山贼见求情没用也放弃挣扎了,瘫倒如同一滩烂泥,丝毫没有挣扎的欲望。

    明军杀贼如屠狗,一排排的山贼被悉数斩杀。

    冯双礼下令把山贼的首级堆积在一起,筑成京观警示震慑其余山贼。

    至于那些妇人则一一松绑放她们回家。

    虽然冯双礼对这些寡妇很同情,但他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带这些妇人一同行军。

    不近女色乃是军中铁律。

    哪怕是当初他们跟着八大王张献忠走南闯北四处迁移时也是把老幼单独编作一营,以防止影响行军速度。

    故而不管这些妇人如何哀求带她们一起走冯双礼也没有心软。

    至于她们能否活下去就看造化了。

    本来冯双礼是想在这个村子里驻扎的,但是考虑到杀了不少人煞气太重就选择继续向前推进十里。

    李国英一口气逃回了汉中,直是害怕明军的追兵追了上来。

    不过好在他跑的够快,明军似乎没有追上。

    但是李国英还是心有余悸。

    明军也太能打了。

    白文选和冯双礼二人都如此能打,那调去湖广南直隶的明军主力该是怎样的战力?

    怪不得五省经略洪承畴都败下阵来,实在是打不过啊。

    李国英吃了一次大亏自然是吸取了教训。以后他只会死守陕西,劫掠四川的主意是万万不会打了。

    …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国英的噩梦(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李国英这场仗打的可谓十分憋屈。

    本来在保宁府劫掠一番赚的盆满钵满,偏偏要去什么成都。

    这下倒好被冯双礼和白文选伏击一番非但把吃进来的全部吐了出去,还赔了不少兵力。

    据李国英的估算,此次战死的绿营兵在两万左右,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清军元气大伤,没有个半年时间是恢复不过来了。

    更要命的是此战没有带回来多少粮食,下半年军队吃饭的问题便没了着落。

    几万人就是几万张嘴,要是断了粮后果直是不堪设想。

    李国英甚至能够想到愤怒的清兵们炸营哗变的情景。

    那时士兵们肯定不会再顾忌什么尊卑,甚至将李国英生吞活剥了也说不定。

    所以无论如何李国英也不能熬到断粮。

    从明军那里抢不到就去抢大户。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种话他是不相信的,只要肯掘地三尺就一定能够挖出粮食来。

    不是李国英不想抢普通百姓,而是普通百姓家实在抢不到什么粮食了。

    与其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对大户动刀子。

    这些大户虽然看起来铁板一块,但只要李国英狠下心来还是能够刮出东西的。

    至于朝廷那边捷报还是要报的。

    顺治驾崩,新帝康熙即位。

    这种情况下清廷乃至整个大清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士气并冲喜。

    虽然李国英这次攻打四川以惨败收场,但毕竟保宁府是实打实抢到东西的。

    这么说他也不是欺君。

    而且报了捷朝廷多多少少得给些封赏吧?

    哪怕是意思意思也能够缓解一下李国英的压力。

    有银子虽然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但总比连银子也没有要好。

    此刻的李国英能够体会到当初夔东十三家的痛苦。

    原本一边倒的局势变成了僵持,短时间内清军是不可能将明军消灭了。

    刨除粮食紧缺的问题,这种僵持战对李国英来说也不全是坏事。

    若是大清一鼓作气灭了明军,他这个川陕总督肯定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了。

    养寇自重这个道理李国英还是懂得。

    只不过人家都是主动的养寇自重,他是被动的。

    他即便不想养也做不到啊,实力实在差的太多。

    其实李国英觉得继续拖下去他的羽翼会渐渐丰满,且会朝着唐末节度使的方向发展。

    节度使不就是军政一把抓的吗?

    太平年景军和政肯定是分开的,只有乱世才会给总督巡抚掌兵的机会。

    这么看来倒也是一种安慰。

    在这陕西地界他就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弄不好还能混个土皇帝当当。

    只是李国英的春秋大梦还没有做多久,就有心腹来报说明军的追兵追来了。

    李国英直是吓了一跳。

    明军这是打上瘾了吧?

    在四川地界打一打还不过瘾,竟然一路追到了汉中!

    李国英本想着靠着地形险要的优势死守,但现在心里还是有些发虚。

    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在气势上清军是完 败的。

    这种时候再打一场仗,天知道能不能赢。

    但人家都打上门来了,便是李国英想躲也躲不了了。

    汉中若是有失那关中也保不住了。

    自古进攻关中就是两条路。

    一是从陕南汉中从南往北打。

    二是经潼关从东往西打。

    前者的成功率远远大于后者。

    因为潼关是天下闻名的雄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想拿下潼关是很难的。

    能够拿下潼关兵力基本都是碾压优势接下来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李国英可不认为自己在丢掉汉中的情况下能够守住关中。

    所以汉中是他拼死也要守的。

    明贼实在是欺人太甚!

    李国英咬牙切齿的想道。

    你既然想要逼死老子,老子就跟你拼命,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传令下去,调集全城兵力备战。全城老少皆需要协助守城。”

    李国英心道这反倒是给了他向陕地土豪乡绅施压的机会。

    面临着灭顶之灾,这些土豪乡绅当然应该尽一分力。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既有钱又有力的就都出。

    若是汉中守不住,这些土豪乡绅就是明贼眼中的肥羊,砧板上的鱼肉。

    还不是被人随意拿捏。

    现如今李国英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已经把陕地视作自己的财产,那自然要拼了命的守护,绝不能轻易的被人夺了去。

    不管是明军还是其他人要想动他的利益,他就会拼死抵抗。

    大不了就是两败俱伤,李国英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听说了吗,明贼要打汉中了。”

    汉中城的一间茶馆里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聚拢在一起十分惊恐的讨论着。

    若说读书人最怕什么,恐怕就是打仗了。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真要是打起仗来自然是当兵的说了算。

    这倒还不是他们最怕的,他们最怕的是把拉去打仗。

    他们的手是握笔杆子的,不是握刀柄的。

    就他们这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是真的握不住刀啊。

    “明贼要来打汉中,他们得来多少人啊。汉中可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

    “那谁能说得准,但怎么也应该有五万吧。没有五万人就想攻打汉中,实在是难以想象。”

    “听说总督大人刚刚打了一场败仗,这就被人追着屁股打了过来,这城可不好守啊。”

    “嘿嘿,守城那是总督大人该考虑的事情,咱们便是操心也没用啊。”

    “要我说咱们还是躲在家里,大战在即,指不定要出什么事情呢。万一被官兵抓了去,咱可找谁说理去?”

    这人刚刚一说完 ,便见一队绿营兵冲进了茶馆。

    他们见人就抓,不由分说的用绳索套在人的脖子上,就像是牵牲口一样。

    读书人们都被吓傻了,端上一句话也不敢说。

    直到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他们才如梦方醒。

    “你们你们要做什么,我们是读书人。我们是有功名的!”

    “你们不能这么对我,这是有辱斯文,这是有辱斯文啊!”

    …

    …

 第五百章 冯双礼的用兵之道(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汉中因为地形的原因其实并不是那么好攻打的。这一点其实冯双礼心知肚明。

    不管是当年追随八大王张献忠辗转多地时还是后来入川占山为王,汉中一直都是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冯双礼十分清楚要想拿下汉中最重要的不是最后攻城的那一战,而是尽可能的把环绕在汉中城附近的戍堡全部拔除。

    只有如此汉中城才会像被砍掉手脚的人丝毫没有反抗能力。

    凭借着多年的领兵经验,冯双礼派出斥候进行侦查。

    他麾下的士兵在四川、云南待了多年早就适应了这种山地环境,侦查起来可谓是游刃有余。

    冯双礼虽然立誓要拿下汉中,但并没有表现的很着急,而是一步接着一步稳扎稳打。这一点和当年的张献忠很是相似。

    张献忠看似勇猛,实则不打无准备的仗。

    凡是当年西军打的大战稍稍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西军都是占据了不少优势的。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得其二者西军才会出战。

    换句话说张献忠想打的时候他才会打,只要他不想打那这仗肯定就打不起来。

    官军们看似能够把张献忠包围,且占据了人数优势。但真的打起来却发现哪儿哪儿都不得劲,真的是太尴尬了。

    崇祯皇帝也是一头包。

    比起直来直去的闯王,张献忠这种狡兔三窟的打法更是令人头疼不已。

    换句话说崇祯是被拖死的。

    冯双礼在张献忠身边耳濡目染了多年,自然也学到了其中精髓。

    只是如今他攻打的对象从大明官军换成了鞑子。

    而他代表的却是大明官军,是正道。

    打仗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陷入到为战而战的怪圈中,各方面都会显得很难堪。

    冯双礼命令大军驻扎在一处山谷外。

    这里有着一条小河,水源不是问题。地形也相对开阔,不存在被伏击的可能。

    冯双礼十分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做好细节,大战便已经赢了三分。

    “王爷,喝点水吧。”

    亲兵将从河里打的水装进牛皮水囊恭敬的送到冯双礼的面前。

    之前他们带的水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好在这里有一条河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冯双礼点了点头,接过水壶轻轻点了点头。

    他呷了一口,继而将水壶又递给了亲兵。

    “下令埋锅造饭吧。”

    这个驻扎的地方不错,冯双礼决定在这里过夜了。

    “遵命!”

    亲兵抱拳领命传令而去。

    冯双礼盘腿坐了下来。

    多年的军旅行伍生涯使得他养成了盘腿坐的习惯。

    哪怕是被封王,待在王府时也是如此。

    冯双礼觉得这么坐很舒服,也就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了。

    不得不说这次主动出击进攻汉中让冯双礼又找回了当年跟随八大王南征北战时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久没有过了。

    或者说自从归顺明军后就没有过了。

    明军讲究的是规矩,是令行禁止。

    一步一步循规蹈矩,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

    冯双礼觉得这是没有灵气的。

    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若是事事都要请示,很难把握住机会。

    偏偏当今天子是一个喜欢总揽全局的人。

    以前冯双礼还不觉得。最近两年这种感觉是越来越明显。

    一直以来冯双礼对朱家天子都是不屑的。

    在他看来这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天潢贵胄除了血统高贵以为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优点,至于能力就更不用提了。

    也就是大西军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抗清,不然晋王怕是也不会支持当今天子的吧?

    偏偏当今天子还喜欢搞什么御驾亲征,偏偏还能一直赢,实在是太尴尬了。

    冯双礼没有办法去管这些,只能尽可能的做好自己。

    他要用行动证明离开了皇帝,西军余部也能够在战场之上发挥出色。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八大王已经死去十几年了。

    冯双礼清晰的记得当年八大王被鞑子射死前的遗命,那就是抗虏到底。

    这天下不管是谁做皇帝,一定不能是鞑子。

    若是要在鞑子和朱皇帝中间选一个,张献忠宁肯选住皇帝。

    冯双礼也会这么选。

    所以虽然他对永历很不屑,却还是会为之而战。

    “启禀王爷,抓到一个奸细!”

    冯双礼正在愣神,亲兵便来到了他的身边抱拳禀报道。

    冯双礼咳嗽了一声道:“把他带过来吧,本王要亲自审问。”

    很快一个被捆绑着双手的健壮男子便被押送过来。

    冯双礼仔细打量着这个男子,此人一身的腱子肉看起来十分精壮。年纪嘛应该是在二十上下。

    但最先引起冯双礼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他光秃秃的头顶和脑袋上那一撮丑陋的金钱鼠尾。

    “说,你是不是来刺探情报的。”

    冯双礼开门见山的质问道。

    那汉子连忙挣扎着解释道:“将军误会了,我不是奸细啊。”

    冯双礼冷冷道:“还说你不是奸细,你手上结着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常年握弓的。再看你的身形,不是当兵的又是什么。”

    那汉子连忙解释道:“将军误会了,我真的不是奸细啊。不过将军有一点是说对了。我是这山里的户,靠打为生。我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