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242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242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榔可不会做亏待亲生儿子的事。

    抛开给太子选妃这件事不谈,眼下朱由榔最看重的自然就是北伐的准备事宜了。

    目前来看户部和兵部配合的还算不错,粮草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士兵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也恢复了不少活力,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不过朱由榔却并没有心急。

    一来是肯定要等到春耕播种之后才会发兵。

    二来他也要等一等尚可喜、耿继茂的反应。

    消息锦衣卫是已经散步出去了,就看尚可喜、耿继茂会不会上钩了。

    若是二人真的心怀不轨,想要趁着这个机会阴上朱由榔一次,朱由榔也会毫不犹豫的直接调兵南下荡平闽粤。

    总得来说打闽粤还是要比北伐的难度低的。

    但拿下二地的收益却丝毫不比北伐的收益低。

    朱由榔现在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能发兵南下。

    广州平南王府,尚可喜坐在花园的亭子里望着池塘里的锦鲤出神。

    自打就藩广东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穿过太厚的衣裳,哪怕是冬日里一件轻便的袍衫便也足矣。

    不像当年在辽东的时候,得裹着一件厚厚的毡衣,生怕寒气钻进骨髓。

    南国的阳光温暖的让人昏昏欲睡。

    当然尚可喜现在却没有什么心情睡觉,他一心只想把尚之信救出来。

    自打尚之信被明军俘虏,永历皇帝便以此为要挟命令尚可喜出钱出粮甚至出火器、出匠人买儿子平安。

    尚可喜虽然心里很是不爽,但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也只能遵命照做。

    只是如此一来,永历皇帝的胃口越来越大,尚可喜渐渐觉得有些支撑不住了。

    毕竟他也有十万大军要养活,一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便在这时他得到了明军即将北伐的消息。

    消息是他派去南京城中作细作的心腹直接传回来的,应该是准确无误。

    尚可喜不禁有些心动了。

    照理说明军若是北伐肯定不会把尚之信带在身边。

    因为尚之信对清军没有任何的价值,起不到要挟的作用。

    如果尚可喜这个时候率部北上,是很可能把儿子救出来的。

    只是这就需要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必须等到明军主力已经出城的那一刻。

    就在尚可喜犹豫不决的时候,耿继茂派人给他送来了信,怂恿他一起趁着明军北伐的空当率部北上捞上一笔。

    尚可喜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感慨,原来耿继茂这厮也是打着南京的主意。

    自打江西之战二人分道扬镳以来一直没有什么交集。

    这还是耿继茂第一次主动写信给尚可喜。

    二人其实也算是老相识了,只是这些年来的关系一直很淡。

    但要说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说不上。

    有道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要耿继茂能够助他成事,便是之前有些小的不愉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拿到那封信的时候尚可喜确实心动了。

    对他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了。

    他年纪也大了,必须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尚之信总不能一辈子被关押在南京城做质子吧?

    要想救出尚之信就必须赌上一赌,搏上一把!

    爱子心切的尚可喜最终还是决定给耿继茂写了回信,约定了等到明军北伐便合兵出击,狠狠捅大明一刀。

 第五百三十章 引蛇出洞(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朱由榔想要放长线钓大鱼,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锦衣卫线人从闽粤传回的信息来看不论是尚可喜还是耿继茂都动了心思想要趁着明军北伐的时机北上偷袭。

    毕竟不光是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南京城有细作,明军在福州、广州也有探子。

    朱由榔故意放出去的消息显然起到了作用,二人按捺不住诱惑要动手了。

    这其实反倒是朱由榔想要看到的情景。

    毕竟明军的绝对实力可以碾压二人。便是二人合力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朱由榔怕的就是前方与清军交战,老家被偷袭。

    所以如果能够先一步解决这个隐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他也很清楚尚可喜跟耿继茂这两只老狐狸都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若想让他们真的动手,朱由榔至少要露出一些破绽来。

    在卖破绽这件事上,朱由榔若说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靠着这招朱由榔攻克了不知多少城池。

    南京城中潜藏的清军细作朱由榔很清楚,他便刻意下令命令兵部调动军队移防,其实只是把南京的军队调去镇江,再把镇江的军队调回南京。

    诸如此类。

    但看在那些细作眼中,显然这是北伐的前兆啊。

    明军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手握铁证,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立刻飞鸽传书把消息送回福州和广州去。

    现在已经是二月末,估计明军再有最多半个月就要彻底出征了!

    抓住这个时间差,他们大有可为!

    殊不知朱由榔让他们看到的是朱由榔想让他们看到的,朱由榔不想让他们看到的,他们根本就看不到!

    可怜那尚可喜和耿继茂还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已经上当,在接到消息后摩拳擦掌调兵遣将准备北上捞便宜。

    按照计划,尚可喜和耿继茂各自领兵北上,在江西一代汇合。

    这里虽然有他们惨痛的回忆,但却是北上南直隶的必经之路。

    要想攻打南京,江西是必经之路。

    不过他们却不打算在江西地界上多做停留,只是借个道而已。

    这有点像当年清军从蓟州破口入寇,并没有在京畿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南下山东劫掠。

    古代的这些城池其实彼此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紧致,城与城之间是大片的旷野,关系很是松散。

    但这种长驱深入的行军也是有很大风险的,首先需要确保行军速度够快,还要保证能够在战斗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不然敌军若是合围几乎没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尚可喜和耿继茂之所以会这么自信,就是因为他们确信明军主力已经北上。靠着这些守军根本威胁不到他们。

    他们即便不能够拿下南京震动天下,至少全身而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是他们却不料朱由榔已经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朱由榔对这场大战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因为他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不想再拖下去了。郑成功、李定国两部作为应战主力分别对上的是耿继茂和尚可喜。

    这当然不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因为二人对于福建和广东分别很是熟悉。

    郑成功就不用说了,当年郑芝龙是福建有名的大海贼,投诚之后被朝廷授予了总兵之职。

    之后郑家便在福建盘根错节下来。可以说郑成功从日本回到大明后整个少年、青年时期都是在福建度过的。

    虽然他后来去南京国子监做监生,但那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和在福建的时间是完全不能比的。

    在这支明军之中,若论对福建的熟悉程度,郑成功如果说第二,那么根本没人敢说第一。

    再加上施琅投靠了耿继茂,以郑成功跟施琅的深仇大恨,朱由榔根本不用担心郑成功不出力。

    至于李定国嘛,当年他进攻广东可谓是领兵历史上唯一的黑点了。

    当年明军势如破竹,李定国也率部攻打广东,当时他声名显赫可谓是战神附体,明军也很自信能够拿下广东。

    但在攻打肇庆时明军遭遇了惨败,李定国不得不狼狈撤回贵州。

    此战明军元气大伤,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此之后明军基本上丧失了主动出击的实力,只能被动的龟缩防守在西南,等着清军攻出来。

    但偏偏洪承畴这个老狐狸不攻,而是选择围和耗。

    这种情况下明军被逐渐消耗,要不是朱由榔穿越而来怕真是又要走上历史上的老路。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

    所谓知耻而后勇,李定国这么个性要强的人自然不会允许这个黑历史长期存在的。

    只要给他机会他是一定会竭尽全力证明自己的。

    朱由榔让李定国领兵对抗尚可喜就是想要让他顺势攻入广东找回自信。

    只要李定国打出了自信,在将来北伐的过程中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

    在朱由榔看来李定国的统兵能力绝对是第一,郑成功和李来亨等人虽然也很厉害却是将才不是帅才。

    他们给李定国做僚机很合适,挑大梁确是有些勉强了。

    耿继茂、尚可喜,你们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荡平二人之后明军北伐唯一的绊脚石就是吴三桂了。

    吴三桂这个搅屎棍确实是个不确定因素,但是攻打云南的收益实在太低,付出的代价又太大。

    朱由榔还是想北伐之后再解决吴三桂。

    不然拖得时间久了给清军恢复了元气到时消耗会更大。

    朱由榔还是想要在少流血的情况下光复大明的。

    此战朱由榔是肯定要御驾亲征的,太子嘛就留着监国好了。

    这对朱慈煊来说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朱由榔想要看看经过文安之这么长时间的悉心栽培朱慈煊现在的理政能力到底如何。

    他不需要朱慈煊有秦皇汉武那样的魄力能力,但至少要做到一个守成之君该做到的吧?

    朱由榔当然还有时间,但他希望太子成长的更快一些,这样他心里也能踏实不少。

    …

    …

 第五百三十一章 施琅的如意算盘(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福州靖南王府,耿继茂叫来了心腹大将施琅一起商议向江西进军的事宜。

    虽然施琅投靠耿继茂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彻底征服了耿继茂。

    不因为别的,因为实力摆在那里。

    跟施琅相比,耿继茂的其他手下简直就是废物。

    施琅不仅练兵很有一套,临场指挥的能力也很强大。

    耿继茂觉得有施琅在他能很安心的把一些具体事宜安排下去。

    刨除这些施琅拍马屁的本事也是一绝,直是把耿继茂拍的飘飘欲仙,舒服不已。

    不知不觉中施琅已经成了耿继茂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施将军,本王今日唤你来是为了商议进军江西的具体事宜。”

    耿继茂的心情很不错,微微用茶盖刮了刮茶沫,呷了一口道。

    “王爷客气了,有什么命令尽管吩咐就是。末将必定鞍前马后。”

    施琅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笑面虎,甭管对谁都是一团和气。更不必说上峰了。

    他当初替郑氏效力时便大表忠心,后来改换门庭又对清廷极尽跪舔。

    等到兵败浙江逃到福建,施琅又摇身一变成了靖南王耿继茂的忠实拥护者。

    说施琅是三姓家奴一点也不为过。

    这种人有奶便是娘,但往往能够混的很开。

    耿继茂显然对施琅的态度很是满意。

    他微微颔首,放下茶杯和声道:“话不是这么说的,本王很信任施将军。这用兵之事自然是本王和你商量着来。”

    耿继茂心道施琅给足了他面子,他也得礼贤下士一番啊。

    “是这样的,本王已经和平南王商量好一起进军。最终在江西汇合。不过从速度上来说本王可能会更快一些。”

    耿继茂意味深长的拖了一个长音,施琅闻弦音而知雅意,连忙接道:“那王爷可以把速度降下来一些,没必要急行军嘛。”

    施琅最是擅长忖度人心,他知道耿继茂是担心他行军速度太快导致独自面对江西明军,这样对于实力的消耗肯定比尚可喜要大。

    耿继茂的性格属于一点亏也不愿意吃的,既然是合兵出征,那绝不可能比尚可喜早去一天。

    二人计划在南昌合兵,但耿继茂的路途更近,所以可以适当的放慢速度。

    “反正明军北伐,江西也不会有太多守军。我们只要兵锋一至用不了几日就能拿下南昌。”

    在施琅眼中,拿下南昌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整个江西战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施琅的真正关注点在南直隶。

    毕竟当初他领了顺治皇帝的圣旨南下操练水师,配合总督郎廷佐、管效忠对抗明军。

    结果现在郎廷佐和管效忠都成了明军的刀下鬼,施琅因为跑的快捡回来一条小命。

    虽然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这份屈辱,并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明军加倍奉还。

    张煌言、郑成功、朱由榔,都被施琅列到了复仇的名单中。

    南直隶是施琅心中理想的复仇场地,一来是他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二来南京是明朝的都城,拿下南京可以狠狠打永历皇帝的脸,并且提振士气。

    据施琅的估算,南京城的守军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如果明军在南京留有重兵,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北伐。

    毕竟北伐要伐的不仅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北方啊!

    十万人不够看,二十万人勉强够用!

    比起一两年前,施琅现在对自己已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论用兵能力,论兵员质量,他都不是郑成功的对手。

    要想狠狠压上郑成功一头,施琅只能用巧力。

    说白了就是钻空子,趁明军防备空虚搞偷袭。

    其实施琅只是打算暂时寄居在福建。然后走一步,瞧一步。

    如果耿继茂真的运气很好能够拿下南京,肯定不会再甘心在广州做个王爷,或许会动了争霸天下的心思。

    真要是这样,施琅留下来辅佐耿继茂也未尝不可。

    如果不顺利,或者因为尚可喜的掣肘不能独断江南,那施琅或许会有其他的打算。

    便是回投清廷也不是不可能。

    清廷现在也是外强中干,身子已经被掏空了。

    如果施琅复投清廷肯定是感到满意的。

    关键是施琅能够拿出什么样的筹码。

    在乱世实力便是筹码。

    什么是实力?拳头就是实力,刀子就是实力,军队就是实力。

    所以自始至终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