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312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312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开始只能看到皇榜的末尾,进而一点一点的往前挪。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别人踩到你的脚上时,那酸爽别提了。

    抛开这些,其实倒还好。

    赵务本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为了当官受这点苦还是值得的。

    在榜尾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赵务本一点也不慌张。

    因为这他看来他的名次怎么也应该在中上。

    但到了中段仍然没有找到姓名,赵务本渐渐有些慌了。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说他已经保底二甲了?

    虽然赵务本很自信,但也没有到这种地步。

    当然,如果能够考取靠前的功名自然是最好的。

    接着一百个名字扫过去,依然没有他。

    这下赵务本彻底慌了。

    就剩下一百人了,他能保证自己出现在这一百人之中吗?

    便是神仙老子也保证不了啊。

    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赵务本只能咬紧牙关继续看下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有甚可怕的。

    一百、五十、三十。

    直到三十赵务本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啊,难道说他落榜了?

    不,不会的。

    赵务本深吸了一口气,强自使得自己镇静下来,继而继续向下看去。

    十、五、三

    最终赵务本在第一名也就是榜首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赵务本觉得有些眩晕。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他得了状元?

    …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召见状元郎(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我中状元了!我中状元了!”

    赵务本一阵狂喜,兴奋的挥舞着手臂。

    在这一刻赵务本难以抑制内心的本能,也顾及不到读书人的斯文。

    宣泄,他此刻只想疯狂的宣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登科天下知。

    他真的太不容易了。

    在这个时代进士本就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而状元更是独一档的存在。

    得中状元基本上意味着可以在朝中横着走。

    今后的仕途发展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肯定能够平步青云。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哦不,是陛下英明,是陛下英明!”

    其他名次赵务本不敢说,但状元这个名次肯定是天子亲自点选的。

    这么说来,他也算是简在帝心了。

    此刻的赵务本仿佛是置身幻梦之中,已然对今后的生活做了一系列的畅想。

    当然皇帝陛下是肯定要感谢的。

    天子既是君父,更是他的再生父母。

    赵务本现在恨不得将自己的命卖给天子。

    “哪位是赵务本赵状元?”

    恍惚之间赵务本仿佛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

    嗯?

    他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很快就在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太监。

    “我是,我是赵务本。”

    赵务本有些急切的喊道。

    “恭喜赵状元,贺喜赵状元。陛下有旨,请赵状元速速入宫面圣。”

    啊!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赵务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就入宫了?会不会有些太快了。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下了旨意,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他有机会一睹天颜了。

    虽然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赵务本还是觉得兴奋不已。

    “咳咳,敢问中使可否容我前去换一身衣裳。如此面君,有失仪之嫌啊。”

    那太监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我说赵状元啊,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啊。陛下现在最关心的是你的人,你穿什么衣裳陛下才不关心呢。你就快点随我入宫吧,难不成赵状元还想让皇帝陛下等着?”

    赵务本连忙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中使那我们快走吧。”

    “这就对了。”

    太监满意的点了点头。

    皇城距离贡院颇有一段距离,宫城就更不用说了。

    但那太监竟然备了马车,不由分说的拉着赵务本上了马车。

    赵务本坐在马车里动也不敢动,过了良久才试探性的问道:“敢问公公,陛下这么急着召见我是为何事啊。”

    “哎呦赵状元,这就是不懂规矩了不是?且不说咱家并不知道陛下为何召见您,便是咱家知道也不能说啊。”

    “是这个道理,我莽撞了。”

    赵务本连声认错道。

    “不过有一句话咱家可以给赵状元透个底。陛下对您的文章那是十分的满意啊。赵状元得了圣眷,平步青云还不是轻松的事情。”

    “啊,陛下如此厚爱,我承受不起啊。”

    “赵状元面了圣,要自称臣才是。”

    “多谢公公提点。”

    赵务本感激的回应道。

    “谢就不必了。以后咱家还少不了和赵状元打交道呢。”

    稍顿了顿,传旨太监清了清嗓子道:“对了,一会入了宫赵状元要紧紧跟着咱家,千万不要乱看乱走。若是去到不该去的地方,冲撞了宫中贵人,可不要怪咱家没有提醒你。”

    赵务本连声称是。

    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宫中女眷众多,这些女眷有的是妃子有的是宫女。别管是哪种,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的。

    连侍卫都不能接触,更不用说外臣了。

    不管怎么说,一定不能冲撞了贵人,不然连怎么死都都不知道。

    马车停在了午门前,太监和赵务本相继下了马车。

    看到巍峨的午门时,赵务本直是惊呆了。

    他听过一首诗,叫做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据说还是大明万历显皇帝的手笔。

    此时此刻赵务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妈呀,跟皇家比起来他们简直都是土包子啊。

    “赵状元,走吧。”

    见赵务本还愣在那里,太监连忙提醒道。

    赵务本连忙示意致歉,紧随跟上。

    皇宫实在太大了,要不也不会叫做紫禁城。

    好歹也是一座城,能小到哪里去。

    宫中又是不能坐马车坐轿子的,只能靠双腿去走,赵务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走上一个时辰呗。

    事实证明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走了一段时间后太监的步子停了下来。

    “赵状元我们到了,这是乾清宫,天子寝宫。咱家先去通报一声,你站在这里千万不要乱动。”

    “有劳公公了。”

    赵务本利用这难得的时间整理着袍服,力求给天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太监去而复返,和声道:“赵状元请吧,天子宣召。”

    赵务本拱了拱手,躬身跟着进了殿。

    乾清宫的正殿很大,朱由榔是在乾清宫的暖阁中召见的赵务本。

    他今日一身十二章衮服,头戴双龙戏珠翼善冠,显得是英武无比。

    “臣新科状元赵务本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榔心道好嘛,这个赵务本进入状态还挺快!

    这才刚刚中了状元就已经自称臣了,可以可以,有前途。

    “平身吧。”

    朱由榔和声说道。

    “赵务本,朕今日召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关于平辽的看法。朕很欣赏你的那篇平辽策论,想听你仔细讲讲。”

    “臣遵旨。”

    赵务本仔细整理了一番情绪,继而沉声道:“以臣之见欲平辽东,必须要稳准狠。”

    “所谓稳指的是粮草辎重等后勤事宜必须要稳。所谓准是指攻打的城池必须要准。所谓狠指的是没一战都必须拿出一股狠劲来,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赵务本侃侃而谈道:“士气这种东西讲究的是一鼓作气,陛下应该尽快派大军征伐辽东,当然是等来年开春后。”

    赵务本的策略基本上和朱由榔的认知是吻合的,他听了十分舒服,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六百八十五章 问策赵务本(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话不投机半句多。

    相反若是聊的投机了,那可以聊上一天一夜。

    朱由榔和赵务本就是如此。

    他们聊了大半日,已经是午膳时分了,朱由榔索性留了赵务本在宫中用午膳。

    难得觅到一知音,朱由榔自然得好好畅聊一番。

    午膳后,朱由榔与赵务本又聊了起来。

    “赵爱卿觉得朝中由谁领兵征伐辽东最合适?”

    聊的熟了,朱由榔连称谓也改了。

    “回禀陛下,臣觉得唯有晋王殿下最合适。”

    赵务本仔细思忖了一番后答道:“晋王资历最深,经历最丰富,最重要的是战斗力在诸军之中战斗力最强。”

    稍顿了顿,赵务本接道:“除了晋王之外,夔东军诸将也可以一用。毕竟他们和东虏曾经有血海深仇,不担心他们不拼命。”

    “没了?忠王呢?”

    “回禀陛下,国姓爷哪里都好,就是不适合征讨辽东。”

    “这是为何?”

    朱由榔大为不解道。

    “陛下想想,郑成功麾下的兵都是闽地之兵,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到了京畿地区他们尚且可以接受,可一旦到了辽东,那等严寒他们势必接受不了。”

    赵务本思考的很仔细,他继而说道:“相比国姓爷自己也不希望领兵去辽东。”

    朱由榔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要不然,当时朱由榔要复建东江镇的时候,郑成功为何推荐于七、王二麻子、何守义等水师将领前往,而不是派自己的嫡系呢。

    连水师方面郑成功都不打算主动出击,更不用说正面出山海关进攻了。

    仔细想一想,这些就都串起来了。

    看来进攻辽东,朱由榔能够仰仗的主力便是李定国何李来亨等人了。

    辽东,宁远。

    作为最接近山海关的一座大城,宁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清军能够守住宁远,则面对明军的进攻,有着充分的示警。

    而如果明军夺取了宁远,则相当于拿下了一座桥头堡,可以凭借此作为跳板进一步进攻沈阳等地。

    双方对宁远都势在必得。但显然清军更加不容有失。

    失去山海关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主动,如果连宁远也丢了,这仗也真的不用再打了。

    孝庄对宁远十分重视,第一时间派遏必隆领精兵三万前往宁远驻扎。

    不同于一般的城池,宁远是一座典型的戍堡,三万军队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算人塞的下粮仓也放不下足够的粮食了。

    遏必隆一开始是不想来宁远的,毕竟明军只要派兵出关,宁远是首当其冲的。

    但是太皇太后的旨意不可违背,遏必隆可不想被太皇太后骂个狗血淋头。

    来就来吧,大不了打不过再跑嘛。

    反正清军一路跑路早就是习惯了,遏必隆也有了足够的经验。

    来到宁远之后遏必隆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四处劫掠粮食。

    毕竟宁远本身的存粮很少,虽然遏必隆从沈阳带来了不少粮食,但也不一定能够用。

    未雨绸缪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如此一来苦了的是宁远一代的百姓。

    他们本就生活艰难,这过冬的口粮被夺了后更是举步维艰,能否撑过这个冬天都是两说。

    无奈之下不少百姓以村子为单位开始向山海关方向迁移。

    如果能够在入冬内逃到山海关内应该是可以活命的。

    听说朱皇帝对待百姓很好,不仅免除赋税还会给灾民赈济。

    相比之下遏必隆简直不是人啊。

    活命,他们只要活命。

    近日京师爆发了一个不小的轰动事件。

    当今天子将部分皇庄土地分给了贫苦的佃农。

    此举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那些佃农们自然对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至于朝臣、读书人们则纷纷直呼天子内行。

    看似牺牲了一些皇庄的利益,收获的可是民心啊。

    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百姓们的土地就是皇帝的土地,百姓们的钱就是皇帝的钱。

    身为天子岂能与百姓争利,那也格局太低了吧。

    如今正是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只要举措得当,百姓们肯定会山呼皇帝陛下万岁。

    让利于民,这传出去怎么看都是一桩美谈。

    朱由榔自然也在关心着舆论,锦衣卫一直在搜集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奏报给朱由榔。

    “陛下,此举不仅仅在民间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官场亦是如此。”

    王贺年十分恭敬的对朱由榔奏报道。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王贺年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自然要将这些反应如实禀报天子。

    “嗯,朕其实早就有这种想法了,并非是一时兴起才做出的决定。”

    朱由榔背负双手和声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朕不求能够名垂青史,但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吃的饱饭穿的起衣裳。”

    “陛下英明神武,必定能够名垂青史。”

    王贺年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就你会说话。”

    朱由榔走至窗边,望着已经开始凋零的树木怅然道:“三年,朕用了三年时间平定了中原,收复了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朕希望再用三年的时间把大明恢复到盛世时的状态。”

    其实朱由榔很清楚,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不饿死人。

    但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能让一人不饿死是善人。

    能够不让百万人千万人饿死就是大善人。

    朱由榔现在要做的就是大善人。

    抛开这些不提,朱由榔这么做也是职责所在。

    毕竟他是大明的皇帝,所有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

    哪有身为君父看着百姓们挨饿的道理。

    朱由榔只希望看到乱世早些结束,百姓们早些步入正轨,过上温饱生活。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是期望得到什么越是得不到什么。

    朱由榔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让百姓们可以看到希望,不对生活失去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