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392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392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给你们胆子敢抓我们的。我们是天子门生,天子门生!”

    “你们这些粗鄙不堪的家伙,上不了台面的粗胚,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李定国,你个狗娘养的东西,老子日你先人。”

    “凭什么这么对我们。我们是陛下派来的!我们是陛下派来的!”

    “晋王如此跋扈,就不怕消息传到陛下那里吗?”

    李来亨却是跟没有听到一样,大手一挥道:“带走。”

    很快几十个书生就被拖了出去。

    如狼似虎的卫士们拿起板子就打。

    顿时鬼哭狼嚎,斥骂哀嚎声一片。

    这些读书人平日里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哪里挨过这么毒的打。

    才打了十几板子,就有人背过气晕了过去。

    只是李来亨才不会这么轻松的放过他们,命人用冷水把这些晕倒的书生泼醒,随后接着打。

    可怜那些书生以为自己逃过了一劫,实际上才是苦难的开始。

    每一板子都是用了十足的力气,直是把臀腿打的皮开肉绽。

    “给我狠狠的打,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你们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五十板子打了很长一段时间,全部打完他们已经是奄奄一息。

    还有几个身板脆的直接一命呜呼。

    李来亨下令把打死的那几个书生直接拿席子一卷扔到乱坟岗埋了。

    至于那些受了伤的则拉走给他们治疗。

    毕竟晋王殿下只是想要惩戒他们一番,如果死的人太多无论如何有些说不过去。

    “唉,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李来亨摇了摇头拂袖而去。

    …

    …

    “都打完了?”

    李定国见到李来亨沉声发问道。

    “回禀殿下,都打完了。打死了几个,剩下的都找人给他们看伤了。这帮臭读书的真的是一身的臭毛病。不给他们松一松皮子他们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李来亨十分的过瘾,李定国也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还是得打啊,不打不成器。”

    说罢他背负双手开始踱步。

    “人也打了,威也立了。接下来恐怕消息也压不住了。压不住也好,本王倒要看看京师那些言官能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李定国也想通了,这些文人都是贱皮子,你越是忍让他们越会蹬鼻子上脸。

    反倒是你狠下心来树立威信,他们会心中有顾忌。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定国也没什么可怕的。

    …

    …

    京师,紫禁城。

    噶尔丹被押送到京师后先是押送到皇城献俘阙下。

    朱由榔御承天门,亲自见证了这一环节。

    之后朱由榔下令把噶尔丹游街示众。

    一时间军民山呼万岁。

    朱由榔的个人威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峰值,正好借着献俘把威望再树立一番。

    “陛下,这个贼人该如何处置?”

    张煌言在暖阁之中和天子朱由榔商议如何处置噶尔丹。

    在张煌言看来,不如将噶尔丹明正典刑直接处死。

    如此非但可以警示世人,还能树立皇威,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朱由榔不这么看。

    他当然知道噶尔丹是心腹大患。

    但那是全盛时机的准噶尔的可汗噶尔丹,而不是如今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何况这个毛头小子还被关在大牢之中。

    基本上噶尔丹对大明是不会有什么威胁的。

    而且噶尔丹现在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

    只要把噶尔丹攥在手里,僧格就会心有余悸。

    虽然僧格表现出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他肯定是有顾忌的。

    只要朱由榔拿着噶尔丹做挡枪牌,就一定会稳如泰山。

    “朕觉得先留着噶尔丹不要处置吧。”

    朱由榔顿了顿道:“朕要留着他要挟僧格。不榨取干他的价值,朕是不会处死噶尔丹的。西域难平啊,为了平定西域朕愿意做任何事情。”

    “陛下英明。”

    张煌言送上一记马屁,随即道:“有如此忠臣,西域是迟早是能够平定的。陛下可以提前考虑一下如何进攻河中了。若是能够越过葱岭,率部一举拿下大马士革,也算是洗刷了盛唐时期汉人败给大食人之耻了。”

    …

    …

 第八百六十章 朱由榔的决策(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大约在同样的时间,朱由榔一先一后接到了两份奏疏。

    其中之一是刚刚抵达不久国子监监生的联名奏疏。其二是李定国呈递的请罪奏疏。

    两者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听起来完全不同。

    国子监监生们联名弹劾李定国嚣张跋扈,目无王法。

    而李定国在请罪奏疏之中说明了自己直接拿下这些国子监监生打他们板子的事实。

    虽然如此,李定国还是让这份联名弹劾奏疏安然的送到了京师,完全像是在赌气。

    不得不说李定国的这个处置让朱由榔哭笑不得。

    你说不爽吧,多少还是会有的。

    毕竟李定国打的是朱由榔派去西域的读书人,但是李定国又没有遮掩这件事,而是大大方方的表示我就是做了,而且我是受害者。

    朱由榔仔细一想似乎李定国做的也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

    确实是这些国子监监生犯贱挑衅李定国在先的。

    如果李定国一点也不反抗,而是认怂装傻,那朱由榔反倒是要有些瞧不起他了。

    综合来看李定国这次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他错的理由,那怕就是先斩后奏打了一众国子监监生板子了。

    但这最多只是小错,朱由榔下旨申斥一番就罢了,绝对不值得小题大做。

    通过这件事倒是让朱由榔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一定不能飘飘然。

    如今大明虽然富有四海,甚至将势力延伸到了西域,但归根到底也就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这些读书人觉得可以卸磨杀驴,可以重新骑在武夫的头上,朱由榔却一定不能这么想。

    如果连他这个做君王的都这么想了,那才真的是可怕至极。

    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但朱由榔毕竟有超脱这个时代的认知,如果连他也陷入到这个怪圈之中,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李定国的能力,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李定国的忠心。

    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谁不会反他永历的话,那一定就是晋王李定国。

    如果李定国要造反的话,他有无数的机会造反,完全没有必要等到现在。

    如果李定国要造反的话,朱由榔的皇位完全不会坐的这么稳。

    如果李定国要造反的话,大明不可能重新光复天下。

    所以天下人都可以不信任李定国,唯独朱由榔不能不信任他。

    如果朱由榔这个时候猜忌李定国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朱由榔没有良心。

    虽说良心对君王并不是一个必须品,可朱由榔还是不希望自己陷入到一个冤杀忠臣的怪圈中。

    大明要想继续前行,少不了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这样的忠臣良将一齐用力。所以他必须给到李定国等人足够的信任,赋予他们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

    只有如此,李定国等人才能够帮助朱由榔拿下西域,才能帮助大明完成汉唐未能完成的基业。

    对此朱由榔很有信心,所以这件事朱由榔不会再做太多的裁夺,而是会尽可能的冷处理。

    不偏不倚,既不再责斥那些上书的读书人,也不过于苛责李定国。

    这件事只要没人提起,用不了多久就不会有人记得了。

    唉,都说做皇帝的很爽,可以随心所欲。

    但朱由榔通过这五六年的试验,感触着实良多。

    君王完全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畅快,反倒是得平衡各方势力,让所有人感到受到重视,不能让他们委屈。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啊。

    但一想到大明的前途,朱由榔也只能忍下来。

    就算他是一个裱糊匠,他也要竭尽所能的把大明裱糊好。

    源源不断的白银从马尼拉经由海路运送回了京师。

    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白银紧张的糟糕局面。

    朱由榔当然是感到欣喜的,不过他也在给郑成功的圣旨中指明不可过于竭泽而渔,以免引发当地的矛盾。

    毕竟他想要经略南洋,想要重建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保持大明一个十分良好的天朝上国的形象。

    决不能让番邦小民看来认为大明是粗暴无礼的。

    如此只会对朱由榔的大政方针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马尼拉是南洋之路十分重要的中转站,但并不是全部。

    朱由榔也在圣旨中十分明确的要求郑成功尽可能多的探索港口。

    毕竟这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如果可能的话,郑成功甚至可以去探寻美洲。

    这个时代若是淘金,可以淘到大量的金子,所带来的巨额收益是白银所比不了的。

    大明朝廷在历史上之所以步履维艰,就是陷入到了一个怪圈之中,就是只敢加征收农税,而且是主要对贫民农户收税。

    如此一来自然是恶性循环。

    所谓收入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就不说了,开源才是最重要的。

    但若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那不管接下来作何努力都是白费了。

    朱由榔如今就是想要大明少走弯路,这样哪怕他的继承人资质愚钝平庸了一些也不打紧,大明仍然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从整体趋势上来说,大航海是一定需要的。

    这不仅仅是帮助大明积累更多的财富,完成科技树的攀升,更是要让大明的百姓能够开眼看世界。

    毕竟这个时期是世界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还是抱残守缺,用迂腐的思想看待这个世界,是一定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的。

    远的不说,就说百十年后会发生的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如果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大明不能加入进去,反而被狠狠的甩在了身后,就意味着很难再追赶上了。

    有的时候当权者的一个决定真的影响的不只是一家一姓,甚至不只是一个王朝,而是整个国家。

    所以朱由榔愈发觉得自己双肩上的责任之重,所以他在做决定的时候也愈发谨慎,绝对不会轻易的一拍脑袋就做出决定。

    李定国也好郑成功也罢,都是朱由榔十分重要的助力。

    身为君王,就要把手中能够打的牌都尽可能的打好,至于剩下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李定国点将(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僧格在噶尔丹被押解到京师之后已经听从巴图姆尔的建议,第一时间调遣兵力向明军发起了攻势。

    这一次进攻不再只是试探性的,而是几乎倾尽举国之力。

    僧格把准噶尔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征募,然后将所有的储备粮食都拿了出来。

    这一次僧格的态度很明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绝对不会再做任何的妥协,他要取下李定国的人头洗刷耻辱,替噶尔丹报仇。

    噶尔丹被押送到京师后基本上九死一生,而这一切都是李定国造成的。

    僧格要把一切怨气都发泄到战争中,所以这场战斗要想分出胜负,只有一方彻底的失败。

    如此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明军的注意。

    之前李定国向准噶尔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他们第一时间将这个变动带回了明军大营。

    李定国得知后也是吃了一惊。

    他料到了僧格会有所举动,但没想到僧格的反应如此激烈。

    难道说僧格和噶尔丹兄弟二人的关系感情真的那么好,僧格肯为噶尔丹赌上一把?

    不管怎样,僧格确实是这么做的。

    所以李定国必须及时做好应对。

    这次可是丝毫大意不得的。

    准噶尔控弦之士二十万,即便有水分,僧格动员个十几万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再加上僧格此刻被怒火攻心,准噶尔军队的士气肯定是一等一的。

    李定国第一时间召集了心腹商谈,以李来亨为首的夔东诸将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晋王殿下,依末将之见,我们现在最先要做的就是把兵力集中北上,堵住几处要津。准噶尔蛮子分兵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多半还是会从这些要津进攻。只要我们守住这几处,就能让准噶尔蛮子碰的一鼻子的灰。”

    李来亨毫不犹豫的说道。

    来到西域后他一直在分析西域的地形地势。

    他发现除了西域北部的伊犁地区和准噶尔盆地,基本上偏南的区域都是大平原。

    这种地形下基本上是无险可守的。

    准噶尔人一路平推过来,绕道走的可能性不大,肯定会主动进攻几座大城。

    这种情况下明军一定不能有丝毫的退让,必须死死的把守住这些要津。

    这些地方如果丢失了,再想夺回来,就得耗费十倍、百倍的气力。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临国公说的不错,本王也有此意。像乌尔城、赫米尔城、艾米城等几座要津是必须要守的。这些城池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卡在准噶尔人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只是不知有哪位愿意领兵前往。”

    这一次李定国没有直接指派人选,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一众将领的积极性和血性。

    毕竟明军如今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虽然他们仍然有一定优势,但如果不能以战养战,将士们就会陷入一种疲态中。

    这是李定国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会竭尽所能让明军在与准噶尔的对决中释放出血性。

    只要明军杀出血性,所谓的疲态就绝不会出现。

    “末将请前往!”

    这一次袁宗第主动请缨道。

    这是李定国没想到的。

    在他的印象中,袁宗第属于典型的老油条,就是那种凡事都不挑头,但也绝不拖后腿的类型。

    说白了这种人就是随大流,基本上不会犯错,但也不会有太惊艳的表现。

    像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