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403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403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中只要拿下,奥斯曼帝国东征的成功性就会大增。

    僧格现如今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杀回去复仇了,只要能够击败明军,僧格就将成为准噶尔的骄傲。

    “大汗,宫里来人了。”

    便在僧格望着海面之时,心腹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身旁禀报道。

    “嗯?”

    僧格吃了一惊。

    这么快?

    看来他的钱没有白花,这个近侍果然很有能量。

    “走,随我去见见。”

    僧格迫不及待的一甩朝流水花园走去。

    伊兹罕马坐在流水花园的葡萄架下,一口一口的吃着瓜果。

    还有泡好的热茶,据说是从遥远的东方运输来的。

    伊兹罕马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

    作为苏丹陛下最为信任的近侍,伊兹罕马是满朝官员争相巴结的对象。

    这自然也引起来僧格的注意。

    僧格通过关系第一时间接触到了伊兹罕马,并且表示愿意献出重礼。

    伊兹罕马本就是十分贪财,自然是照单全收。

    有道是拿人钱财,替人做事。

    伊兹罕马这方面还是很地道的,当即就在苏丹身旁说起了僧格的好话。

    原本苏丹对这个僧格没有太多好的印象,但经由伊兹罕马这么一说,瞬时有了不少好感。

    伊兹罕马建情况差不多了,就第一时间提议东征。

    他舌灿莲花,极言东征的好处。

    在伊兹罕马的描述中,遥远的东方大明帝国就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国度。

    随便在地上一捡就能捡到金子,这让苏丹十分眼馋。

    他是个好财如命的人,且对伊兹罕马的话深信不疑。

    这使得他的胃口大增,暂时放下了远征欧洲的打算,改而想要向东方的大明进军。

 第八百八十四章 沐天波发兵平剿(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经过十数日的长途跋涉,刘兴明终于率部穿过茫茫大漠,抵达了布哈拉汗国王都。

    作为大明如今名义上的藩属国,布哈拉汗国自然对大明特使十分的恭敬。

    刘兴明一行得到了极大的礼遇与尊重。

    布哈拉汗国的大汗甚至亲自来到王都外迎接。

    毕竟刘兴明是代表了大明朝廷和皇帝的,布哈拉大汗对刘兴明尊敬其实就是对大明朝廷尊敬。

    他命人收拾了一处城中最好的宅院来给刘兴明住,至于刘兴明的手下,也都住上了最好的营房,吃穿用度丝毫不愁。

    这座王都和刘兴明想象中差不多,甚至要更好一些。

    刘兴明第一时间就命人准备了热水,风餐露宿这么多天,刘兴明很想要洗上一个热水澡解一解乏。

    布哈拉汗国的仆人们也很给力,直接准备了一个木桶,把热水倒进去还撒了一些花瓣和香料。

    刘兴明猜测这应该是布哈拉的传统,所以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一下子跳入桶中,感受到了许久没有感受到的舒爽。

    热水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舒爽,还可以令人感受到清醒。

    刘兴明打算在布哈拉汗国停留五六日,随后立即前往萨非帝国。

    当然刘兴明也想从布哈拉可汗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萨非帝国的东西。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布哈拉汗国距离萨非帝国更近一些,肯定会有第一手的资料。

    这一次他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有丝毫的失误。

    …

    …

    望着茫茫的海面,甘辉一阵怅然。

    越往南走越陌生,海浪一阵一阵的拍过来,打在甲板上溅起一阵水雾。

    “忠王殿下命我一直南下,遇到国度就记录下来,且绘制到地图之上。”

    甘辉喃喃自语道。

    但是在海面之上漂浮的时间久了,人的状态真的会发生变化。

    此刻甘辉就十分的思乡。

    他是福建人,但此刻距离福建已经很远了。

    甘辉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重新返回福建,但在此之前他得完成忠王殿下交给他的任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切还算顺利。

    即便是偶然遇到一些阻力,也能很快的解决。

    只要他把大明的威名在南洋诸国全部传颂开来,接下来就可以坐收渔利。

    皇帝陛下明显是要让晋王殿下和忠王殿下进行比较,一个人负责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一个负责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谁要是能先完成这项壮举,谁就能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获得更加重要的位置。

    以后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国度被作为封国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忠王系的干将,甘辉深知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只要郑成功得利,甘辉是少不了会得利的。

    “甘将军快看,前面有陆地!”

    正当甘辉神思之时,亲兵突然奏报道。

    “嗯?”

    甘辉愣了一愣,旋即扭头去看。

    果然他看到了雾气之中若隐若现的的陆地。

    甘辉直是一阵狂喜,连忙拿出单筒望远镜来观察。

    这是忠王殿下的赏赐,据说也是皇帝陛下赏赐给忠王殿下的。

    “快,满帆,加快航速!”

    甘辉沉声下令道。

    “得令。”

    亲兵们连忙抱拳领命而去。

    明军的航速瞬时就提了上来,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航去。

    他们在海上经历了极大的风暴,差一点就翻船了。

    现在没有人比他们更想感受到脚踏实地的感觉。

    …

    …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沐天波看来,云南一寸土地也不能让。

    这些土司毫无诚信可言,投降之后又反叛,端是让沐天波丢尽颜面。

    沐天波虽然没有遭到天子的责罚,但其实他很清楚天子是很失望的。

    这种情况下沐天波绝对不能再犯错了。

    否则非但可能圣眷不再,还很可能殃及到他的麾下心腹。

    沐天波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知道独自领兵的机会不多。既然碰到了就要牢牢的抓住,绝不能让机会从手头溜掉。

    “黔国公,将士们已经点齐了,您看看要不要训话。”

    赵旭集结了一众将士后来到了沐天波身旁抱拳禀报道。

    “好!”

    沐天波顿时豪气干云,他迈着方步来到阵营正中,朗声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铁血男儿,本国公以你们为豪。如今云南土司叛乱,本国公本着先抚后剿的思路进行,可惜这些土司无视朝廷恩典投降之后竟然又复反叛,真的是令人心寒。如今本国公决定犁庭扫穴,绝不能云南土司们任何机会。”

    沐天波说罢之后,一众将士们齐声道:“杀敌,杀敌!”

    “到了为大明尽忠的时候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不要有任何的惧怕,土司们不堪一击。你们只要尽心用命就好。”

    沐天波抓住一切机会给将士们打气,这极大的激发了将士们的积极性,赵旭和李石头也纷纷振臂高呼。

    此次出征明军准备的可谓十分充分,不仅有五万大军还有等同程度的民夫。

    这极大的保障了明军粮草的稳定程度。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旦粮草得到了保障,优势一方将可以持续性的保证优势。

    明军当然是优势一方,所以沐天波既不需要用阳谋更不需要用阴谋,只需要一路平推过去就是了。

    “出发!”

    随着沐天波一声令下,明军正式出发。

    一时间军队如同长龙一样蜿蜒向前。

    从昆明一路向南,皆是山路,十分难走。别说是粮草辎重了,光是人步行都很难了。

    但是沐天波手里有一只王牌军队也就是滇马。

    这种马虽然爆发性不强,但耐力很强,尤其是擅长在山路上进行驮运。

    有这样一支王牌助力,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民夫力量的损耗。

    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能减少民夫死伤还是很好的。

    沐天波也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叛乱土司便是他这次行动的终极目的。

    沐家世镇云南,若是连这点事情都搞不定,沐天波的这张老脸就真的没地方放了。

    这一次他就要毫不留情的清理门户。

    …

    …

 第八百八十五章 朱由榔的思考(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其实朱由榔一直都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维系一个王朝延续的关键是什么。

    是强大无敌的军队?

    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亦或是不断涌现的人才?

    还是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

    亦或是君主个人的素质和实力?

    其实很难一概而论。

    但就朱由榔个人而言,他是觉得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

    道理嘛其实也很简单。

    其他各项都是建立在一套完善政治制度基础上的。

    就像是盖房子,如果连地基都没有盖好其他的东西都是白搭的。

    当然了,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经济和军事。

    经济、政治、军事三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谓是缺一不可。

    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瘸腿,从而出现不可避免的王朝更替。

    要想把大明王朝更好的延续下去,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大明内阁三省六部制的制度其实已经很完善了,唯一缺乏的就是如何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而不至于让尸位素餐之辈占据如此高位。

    这样在皇帝出现平庸之辈的情况下,还可以依靠制度替大明挽回许多。

    如果连臣子都是混日子的,跟着皇帝一起混,不混出问题才是奇了怪呢。

    其实要想筛选有能力的官员,就得在科举上动刀子,不仅仅考儒家经典,还得考诸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这样朱由榔之前对这些学科的推广才有意义,不至于落为一纸空谈。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选取官员之后的考察。

    任何人失去制约都会变得不可想象,官员自然也是同理。

    大明本来就有着十分完善的京察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尽可能的将那些混日子的官员揪出来,通过考评,获得优等的官员可以获得晋升。获得一个尚可评价的维持原级保持不变。至于那些表现极差的官员则会遭到降级乃至罢官。

    这套流程可谓是十分的完备了,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仔细一想其实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发展到后期官官相护之风盛行,只要找对人就能够把考评维持到中上,那么大明朝政体系的换血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这也是为何明末时期官员能力急剧下降,都去把精力花在溜须拍马上了,皆是一群混日子的鼠辈,怎么可能能力不差。

    所以朱由榔决定对京察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保证大明朝政体系拥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要想改革自然就要对症下药。

    朱由榔很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了哪里。

    那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体系。

    大家都是读书人,彼此间的关系盘根错节。

    很可能你是他的老师,他是你的学生,即便没有这种直接关系的,只要经过熟人一番引荐便也都熟了。

    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到秉公处理,做出客观的考评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得重新挑选出一批人来做这个考评。

    这批人不能跟现有的官阶层有任何的利益瓜葛,这样才能不受到任何的影响,做出相对稳妥的判断。

    只是如何选取这批人呢。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有识之士应该都是奔着科举去的吧?

    要想剥离开科举体系选取出一系列可靠的人,谈何容易啊。

    除非朱由榔能够给到这些人等同于科举官的好处。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或许可以绕过科考,设立一套考试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为了选拔司法人才,将来替代那些只会嘴炮口嗨的御史言官。

    朱由榔本人是对这些御史言官没有任何的好感的。

    这些人为了自己能够留名青史,只管口嗨乱喷,完全不顾及事情的真相。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显出自己的重要性那就足够了。

    这样的人,满脑子都是自私自利,根本不能用。

    偏偏这些人还能在历史上博得一个好名声,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在朱由榔看来,身为监察人员,除了不能跟既得利益群体穿一条裤子,有太多的瓜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得有能力,遇到事情得有自己的见地。

    这当然不能靠个人的灵光一闪,而是得有一整套完备的培训体系。

    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朝廷输送人才,这样才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出现断档的尴尬情况。

    所以朱由榔决定由吏部出面,构建一个新的衙门。

    这个衙门直接对朱由榔负责,由专门的考试进行选拔。

    一整套的流程都得想好,这样才能在每一个细节处理的很好。

    朱由榔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但要想完全付诸于实施,还得反复的合计。

    这绝对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必须得慎之又慎啊。

    只有有了监察有了监管,将来大明的官阶层才能有所顾忌,不至于做出那种硕鼠才做的出来的目光短浅的行为。

    大明能够走到今天殊为不易,绝对不能再稀里糊涂的被人掘空了。

    对此,朱由榔还想和太子详细商议一番。

    如今太子已经从南京来到京师,日常接受朱由榔的耳提面命。

    朱由榔觉得比起让那些所谓的大儒来教太子如何做皇帝,还不如由朱由榔这个父皇来教。

    真要是任由那些腐儒来教,很容易就会把太子教偏了。这是朱由榔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朱由榔百年之后,这皇位是无论如何也要传到皇太子朱慈煊的手中的。

    有些不能对外人说的体己话,朱由榔完全可以对朱慈煊说。

    朱慈煊也还算是聪颖,有些话朱由榔点上一次,朱慈煊应该就明白了。

    当然,对于皇权如何交接朱由榔还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

    历朝历代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所谓的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