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438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438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朱由榔不敢想不敢说的事情,经由张煌言这么一说,就显得十分的简单了。

    有的时候就是那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你不去捅破它就显得云山雾罩。

    但若是捅破了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

    “不过”

    “陛下还在担心什么?”

    张煌言见朱由榔面露难色,许是想到了什么难题,便在一旁问道。

    “朕在想的是,若是任命忠王世子前往闽地平倭会不会不合礼法。毕竟如今他是礼部的官员啊。”

    张煌言还以为是什么,见天子在为这件事忧心,便笑道:“这有什么不可。当初崇祯朝的时候,督师可都是官,唯有那些总兵才是武将。”

    朱由榔仔细一想,似乎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只是既然同时派三人前去平倭,名头品级也得定的一样,不然怕是其他人会有想法。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朱由榔只需要交代一声,自会有下面的人去办。

    接下来朱由榔突然发声,端是把张煌言吓了一跳。

    “朕想要去南边瞧瞧。”

    啊!

    张煌言着实被吓得不浅。

    听皇帝陛下这意思,是想要御驾亲征啊。

    这个时候御驾亲征也不是不可以,但意味着朝廷还得抽调出一支禁军来保护天子的安全。

    现在当然是有现成的禁军,不管是虎贲军还是锦衣卫都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若是两者同时出手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太子必须要留在京师监国了。

    “陛下若想南下亲征自无不可,但是太子殿下怕是得监国了。”

    张煌言和朱由榔之间知无不言,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

    说白了他就是挑明了,让天子权衡一下。

    毕竟近年来太子监国的次数着实不少,能力提升的同时威望也在急剧提升。

    对于皇帝来说,最害怕的威胁往往不是来自权臣,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毕竟皇子们拥有继承皇位的天然法理,一旦取而代之,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不然当年永乐皇帝朱棣靖难,为何成功之后皇位坐的那么稳呢。

    说白了,只要这江山是朱家人坐,臣子们就没有什么可反对的。

    那么当今天子会不会猜忌太子呢?

    张煌言不敢肯定。

    “太子多处理处理政务对大明来说是好事情。”

    朱由榔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径直点道。

    “朕也会时常对太子耳提面命,让他决断国事。这一点,张阁老不必担心。”

    朱由榔这么说,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十分的自信。

    太子威望如今虽然高,但是和朱由榔比起来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由榔可是汉光武帝刘秀一样的中兴之主,怎么能是区区一个太子比拟的。

    可以说只要朱由榔愿意,他的皇位可以坐的稳如泰山,任何人都威胁不到他。

    张煌言听到这里心里自然是十分舒服的。

    天子能够这么想,实在是大明幸事啊。

    太子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刷刷声望,提升一下能力,将来接班也没有任何障碍了。

    张煌言突然觉得自己能够生活在如此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和谐的朝代实在是太幸福了。

    他还有什么理由不替皇帝陛下治理好大明呢?

    便是粉身碎骨,也是义不容辞。

 第九百六十一章 前往平倭(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圣旨一下,包括于七、何守义、郑经在内的众人皆是感到欣喜若狂。

    许久没有仗打,他们的刀子已经生锈了,此番倭寇不知死活的犯我大明海疆。

    他们若是不好好的教训一番倭寇,真对不起自己手中的那把刀。

    何况皇帝陛下如此信任他们,他们更是要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三人在兵部办理了相关手续,随后就相继动身。

    郑经走的最急,因为他要去福建、广东,距离最远。

    其次是何守义,最后则是于七。

    照理说山东一代的倭患最轻,于七多多少少心里会觉得有些难受。

    毕竟他是戚继光的外孙,好歹血管里流淌着戚继光的部分血脉,却不能发挥到极致。

    好在皇帝陛下允诺若是山东倭寇剿灭,他可以去浙江等地帮助剿倭。

    如此一来到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心结。

    三人之中,唯有郑经是以官身份出师的。

    但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何不妥。

    毕竟他好歹也是郑成功的嫡长子,在闽地素有威望。

    即便是官那又如何,只要他郑经的名号放出去,闽地官员百姓还不都是争相迎接。

    自然还有一点,那就是郑经也想向父王证明他有单独领兵平定一方的能力。

    所以郑经可谓是三个人中最想表现的。

    从一开始他就筹划的十分仔细,端是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

    当然,像倭寇来了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据守还是得等到了当地再做计量。

    三人前去平倭所走路线也大不相同。

    其中于七走的是陆路。

    这也正常,从京畿到山东走陆路不比海路慢多少。

    何守义走的是京杭大运河。

    毕竟他要平倭的主战场乃是浙江。

    从京畿到杭州这条大运河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唯有郑经是走海路前往福建的。

    毕竟京畿到福建距离太远,走陆路太耽搁时间,又没有运河这样直达的路线,走海路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三人心中都十分期待与倭寇的这一战,在心中暗暗道倭寇洗干净了脖子等死吧。

    钟灵毓秀的双屿岛如今已经成为了倭寇据守的一大据点。

    这是因为郑成功为首的主力水师悉数被调去下南洋以及前往美洲大陆,驻防一度空虚。

    而何守义为首的四明山明军也悉数北上听调。

    仅仅剩下的千八百地方官军根本不是倭寇的对手,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浙江巡抚魏远勋可谓是急的焦头烂额。

    再怎么说他也是堂堂浙江巡抚,竟然拿区区一伙儿倭寇毫无办法,这不把他的无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吗?

    巡抚无能,这个位置还能坐稳吗?

    魏远勋时常做噩梦惊醒,梦到皇帝陛下罢免了他的巡抚之位,命令锦衣卫调查他尸位素餐,最终把他下到了诏狱中。

    虽然他已经第一时间向朝廷上了奏疏说明浙江的情况,并请求天子降职调集军队来平定倭患。但天知道天子是怎么想的,万一天子没有调集军队呢,万一调集军队调集的晚了呢,最后还不都是他这个浙江巡抚背锅。

    当然魏远勋也不是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

    剿倭他没这个能力,但可以谈判嘛。

    若是能够通过谈判先稳住这伙儿倭寇,也未尝不是个办法。

    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一步险棋。

    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一顶通倭的帽子。

    真要是被政敌抓住把柄一番弹劾,别说是乌纱帽了,他的项上人头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两说。

    可以说和倭寇谈判的风险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是以魏远勋没有选择这么做。

    还是老老实实的等着朝廷大军到吧。

    “巡抚大人,巡抚大人。”

    这日魏远勋正自在衙门后堂睡午觉,他的心腹随从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

    魏远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本抚午休的时候莫要打搅,便是有天塌了的事情也得等本抚午休好了再来禀报。”

    那随从苦笑一声,扇了自己两个耳光,随后舔着脸笑道:“小人跟了巡抚大人这么久,岂能不知巡抚大人这个规矩。只是今日确实是有要事禀报。”

    “哦?说说看。”

    魏远勋心道若是这厮拿他寻开心,他今日可得立威一番,下令把这厮的屁股打烂。

    “巡抚大人,是朝廷派大军来浙江平定倭患了。”

    “你说什么!”

    魏远勋闻言激动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他日也思夜也思的朝廷大军就要来了吗?

    “朝廷的邸报已经到了,大军应该是随后就到。”

    说罢那随从把邸报双手举过头顶。

    魏远勋一个箭步冲到近前,拿起邸报就展开来看。

    果不其然,真的如随从所说。

    “好,好啊。”

    这邸报中说,负责平定浙江一代倭患的乃是名将总兵何守义。

    这何守义的名号魏远勋是听说过的。

    据说何守义当年在四明山的时候组织抗清,靠着万把人硬是撑了十几年,也算是个狠人。

    有他在,魏远勋的心中就定了几分。

    不过既然他得到了消息,有些事情还是得提前准备。

    虽说他作为浙江巡抚官位比何守义要高,但是何守义毕竟还挂着个侯爵的爵位。

    而且现在是魏远勋有求于何守义,既然如此就得笑脸相迎,姿态做足。

    不然万一何守义甩个脸色给魏远勋看,或者是刻意刁难,最终难受的还是魏远勋。

    所以魏远勋准备提前筹划一次接风宴,届时大张旗鼓的摆起来给何守义接风洗尘。

    这人啊别管是官还是武将,都是要面子的。

    你把面子给他做足,他自然会给你好脸色看。

    这方面魏远勋浸淫官场多年,还是心里有数的。

    “吩咐下去,命令浙江各州府县官员都提前做好准备,何总兵到达之时务必来到杭州参见。不得有误,否则本抚定狠狠处置。”

    何守义此次来浙江平倭那是奉了皇命的,说白了算是半个钦差。

    魏远勋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要把这位爷伺候好了,绝对不能让他觉得不舒服。

    只要何守义伺候的舒服了,魏远勋的日子就会舒服起来。

 第九百六十二章 狡诈的浙江巡抚(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何守义背负双手站在船头,望着茫茫江面慨然问道:“还有多久到啊。”

    “回禀大将军,大概还有半日的路程,今日天黑前肯定能够到达杭州。”

    嗯,这还算是不错。

    何守义点了点头,算是比较满意。

    他奉了天子圣旨,自然是希望能够早些抵达杭州开始剿灭倭寇。

    他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对浙江有着特殊的感情。

    眼瞅着看着浙江的父老乡亲们惨遭倭寇袭扰,何守义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可以说这次即便天子没有降旨,何守义也会主动上书请求前往的。

    这里有着他的太多回忆。

    他觉不容许区区一蛮夷小国的倭寇搅合了浙江百姓的好日子。

    这一次南下他带了三万人马。

    乍一听起来不多,但是其实足够了。

    因为这三万都是跟着何守义征战多年的老兵,战斗力极强,跟何守义也有足够多的默契。

    真的打起来,他们的配合会天衣无缝。

    至于倭寇,其实根本不足为惧。

    这些家伙都是一群散兵游勇,根本不成气候。

    无外乎是这里的官兵实在是太无能,才会衬托出他们的强势。

    等到何守义抵达浙江,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里的官员,责问他们为何会如此失职,连区区倭寇都解决不了。

    如今的武将早已不是崇祯时期的武将了,那个时候武将的身份地位极低,总兵见了知府都得下跪,可事实上总兵的品级明明比知府高。

    文官稍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可以下令把武将按倒在地扒了裤子打屁股。

    武将不但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灵上也是同理。

    那个时候武将的日子简直是生不如死。

    还好当今天子圣明,带着大伙儿打了个翻身仗。

    如今武将的身份地位也是直线上升。

    靠着定鼎天下的功劳,如今武将的地位和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时已经差不了多少了。

    这种时候只要何守义自己不露怯,那些文官们是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的。

    这做人啊就是这样,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和打仗是一个道理。

    却说何守义所率领的船队又走了几个时辰,竟然在岸边发现了好大的阵仗。

    一干穿着官袍的官员似乎在岸边等候迎接他们。

    何守义不禁皱眉,询问道:“这里应该还没有到杭州吧?”

    “回大将军的话,应该还差了十几里。”

    何守义心道好家伙,这些浙江文官们没有剿灭倭寇的本事,拍起马屁来倒是一个个很在行啊。

    若不是何守义是这个剿倭大将军,还真的见不到这样的阵仗了。

    “大将军,要不要下令船队停下来?”

    “嗯,先停靠在岸见一见他们吧。”

    虽然何守义心中十分的不情愿,但是他也知道此刻于情于理他都得命船靠岸,见一见这些官员。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都把姿态做到这个地步了,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啊。

    “遵命。”

    “大将军有令,所有船只靠岸。大将军有令,所有船只接到命令后立刻靠岸休息。”

    随着何守义的坐船靠岸,一应官员便在魏远勋的带领下簇拥了过来。

    魏远勋作为浙江巡抚,当仁不让的走在最前面。

    “哈哈,何大将军啊,咱们浙江父老总算是把您给盼来了。”

    魏远勋身着绯红色官袍,却是姿态摆的很低,可谓是给足了何守义面子。

    何守义也秉持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态度,给魏元勋还礼道:“哈哈,魏巡抚真是太客气了,其实大可不必出城迎接的。”

    “唉,这怎么行。再怎么说您也是陛下钦定的剿倭总兵,我们这些都是应该的。”

    好嘛,看来对方还是跟他不对付啊。

    不然也不会捏着总兵的名头不放了。

    要知道总兵这个词在崇祯朝的时候已经烂掉了,基本上人们提起总兵而色变。到了最后总兵甚至不如狗。

    也罢,既然你看轻咱,咱就要让你看看武夫的厉害。

    何守义隐而不发,暗暗忍下。

    在众人的簇拥下,何守义最终进入了杭州城。

    巡抚魏远勋给他安排的住处也是十分的考究,就在巡抚衙门附近,隔了一条街。

    这宅子是原先杭州最大的丝绸商王家的,后来王家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