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末世录 >

第214章

三国末世录-第214章

小说: 三国末世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襄阳城外这座坞堡不仅藏有骑兵,而且藏的是隶属于典青兵团最为精锐的两队重骑。当刘备大军向南阳开进时,典青就悄悄做了这个部署。

    典青的考虑是若临江军先攻坞堡,两百重骑的骑手也可以当步卒协助守城,若临江军绕过坞堡,直接对襄阳发起攻击,那么这两队重骑就会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的突袭他们的背后。

    当这两百重骑冲出突然大开的坞堡大门时,那些在坞堡外巡弋警戒的临江军游骑根本不是对手。有不自量力者还准备上前阻拦,被对方一枪就挑落马下,而后乱蹄踩踏成肉酱。

    现在这支无坚不摧的铁骑马队,排成一线,从临江军军阵后横扫而来。

    刘备的骑兵全部撒在襄阳城外围四周,以此来围困监视襄阳,摆在襄阳南城门正面战场的几乎全是步卒,而且这些步卒经过持久鏖战已是身心俱疲。这些高达仗余的铁甲重骑瞬间就轻易从背后切入了临江军军阵。

    临江军阵的后方基本上都是弓弩手,本就无法对付骑兵。现在又因为适才梁军火爆弹的来袭,变的松散无比。他们如何能对抗的了这样的铁骑冲击。

    梁军铁骑都不用骑枪捅刺和狼牙大棒挥抡击打,只借用马匹的冲撞,便能将这些弓弩手冲的东倒西歪。

    在惨烈的呼号声中,一具具躯体腾空而起,而后又重重落下,飞奔的铁蹄从这些躯体上奔踏过去。冲散这些弓弩手后,梁军铁骑的骑枪便对准了临江军的那些正在攻城的步卒。

    当这些临江步卒发现情况不对,纷纷扭头侧目观察本方阵后情况时。梁军的重装骑队已在如奔雷般的轰鸣声中,压到他们面前。每个临江军兵士的脸色都变的煞白。

    一名反应快的临江兵士刚刚转过身,将盾牌提到自己腹胸之前,一支锋利的骑枪就洞穿了他的脑袋,而后那骑枪和尸体一起倒落在地上。马上骑士又取下狼牙大棒…

    马队呼啸而过的地方,皆是刘备军的兵卒尸体。有人身上还插着来不及取下的骑枪,有的人颅骨被狼牙大棒击碎。更多的是倒地后被马蹄踩踏而亡。

    此时魏延再怎么声竭力嘶的督战,砍掉再多人的脑袋也不起什么作用了。临江军开始一层接一层的奔溃逃散。由于事情太过突然,那些聚集在城门前,列阵防止城内骑兵冲出的临江军长矛手,来不及反应和调转方向,就被梁军铁骑从侧面冲散。这些长矛兵一但被冲散,应对骑兵还不如持短兵刃的步卒。

    刘备脸色阴沉。打过几十年仗的他清楚,此战大局已定,他短时间内夺取襄阳的计划已经失败了,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减少损失。

    “传我军令,全军收兵,撤退,按原路撤回沔水东北岸的樊城!”他话音刚落,身边的令骑就策马而出,向各部传令。

 第489章 无信无义

    随着刘备撤军军令的送达,临江军陆陆续续成股成队的向沔水岸边撤去,最后汇集成密密麻麻一大片人海,如潮般向那三道浮桥涌来。

    典青已从热气球飞艇上下来,此时他策马扬鞭,带着城中所有剩余骑兵,从襄阳城中杀出。与那两百铁甲重骑会合在一起,再次向临江军横扫而去。

    刘备已经策马渡过沔水,整个临江军也有一小半人跟着他撤回了沔水东北岸。剩余的临江军兵士在三道浮桥一端,乱糟糟拥挤成一团。这种状况下,当梁军铁骑袭来时,其后果可想而知。

    当轻骑飞羽的箭矢攒射而来时,他们就开始争相夺路,不少人被挤落到江水之中。轻骑飞羽中,部分继续围着人群反复兜着圈子,箭矢一刻也没停歇射击,其余则分成若干股向四周散开,截击那些殿后的临江军游骑。

    箭矢继续如雨点般射来,重骑也从四面八方策马奔冲而来,借着马势将骑枪捅入敌方的身体,接着拨马返回,而后再次策马奔来,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捅杀着最外围的临江兵士,驱赶着他们向浮桥上涌去。

    临江军人群中突然成片成片的倒下,他们开始互相踩踏起来。人和人之间挤的都挪不开脚步,动弹不得。

    那些靠近江面的人眼看无处可逃,索性主动跳入冰冷的江水之中。突然,几十发火球划过天空,向临江军的人山人海砸来。烈焰特空而起,许多人都没火海所吞没。原来是梁军车载弩炮出了城门,已在浮桥附近架设起来向临江军轰击…

    站立在江边眺望战局的刘备见此情景,脸色变得煞白,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就要晕倒在地,却被身旁的亲兵发现异常,连忙扶住。

    片刻后,三道浮桥都熊熊燃烧起来,空气中弥漫着黑烟和皮肉焦糊令人作呕的气味。

    所辛,魏延和黄忠二人及时退回了沔水东北岸,他们护送着刘备狼狈不堪的缩回了樊城。清点人数,一万五千大军只剩六千不到,可谓惨败来形容。

    “王上,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黄忠刚开口发问。就有令兵来报:“禀报王上,沔水上游有大批船只顺水而下,向襄阳,樊城而来。”

    刘备立刻应道:“快,快将张飞,关羽二将召回。事到如今,我们只能转攻为守了。我们一定要守住樊城和宜城,否则我们的根基休矣!”

    实际上,前来的船队只是支援襄阳军需补给的船只,刘备毋须如此紧张。只是他大败之后已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魏延拱手问道:“王上,将关羽张飞将军调回来后,我们在宛城和南阳其余各城如何部署防御?”

    刘备苦笑道:“此战我们伤了些元气,也证明了梁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悍。南阳平原易攻难守,乃四战之地,梁军若真来攻,我们硬扛,实际是当魏国的盾牌,挡在他们前面。若魏国真能与我们一条心也好说,可惜实际不是这样。孤甚至都不能肯定曹魏已按约定在潼关一带和梁军开打了。所以若是我们独自在这和梁军虎狼之师硬耗,无论最后输赢,我们都可能得不偿失,反而可能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

    “王上的意思是要放弃南阳?”

    刘备点点头说道:“若我们这次能攻取襄阳,孤就不会放弃南阳。但现在我们已不可能短期内攻下襄阳。所以我们不能在南阳做重点防御。我们的兵力要投放到夷陵,宜城,樊城这些要冲所在,拱卫我们自己的腹地,这是我们的根基所在。而不是给魏国当盾牌,守着南阳,护住他们的中原之地的西大门。”

    说完,刘备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补充道:“当然,孤也不会将南阳白白送给冯贼。孤将给魏王修书一封…”

    此时又有令兵来报:“启禀王上,宜城的简雍大人来信了,说是我们在洛阳长安的探子带回了情报。”

    刘备接过令兵呈上来的信笺,打开扫了几眼便气哼哼的说道:“果然不出孤所料,这情报上说,从长安洛阳两地的近况看,无魏国没有向潼关调兵的迹象。只是梁国加强了长安,上洛还有潼关三地的戒备。看来,曹魏压根就没有出兵潼关。曹操此贼真乃无信无义之人。孤以后一句话也不会信他了!”

    魏延小心翼翼的在旁问道:“那王上还要给曹操修书吗?”

    “当然要,他能利用孤,孤为何不能利用他一回。”刘备说罢,便即刻令人准备文房四宝。

    不过这一次确实是刘备冤枉曹操了。曹操此次确实是出于自己利益,诚心诚意邀刘备,孙策共击冯宇。只是因为曹仁在辽东西北方林海雪原中意外战死,打破了曹操的全部计划。

    鲸海海滨的那次大战后,曹操知道夏侯渊报上来的战果有水份,到底谁胜谁败可说不清。但他能肯定即使是曹军败了,梁国的北府军也必定元气大伤。况且天气已进入秋季,接踵而来的冬季将是在辽东漠北地区无法动兵的恶劣季节。所以魏国的北部后患短时期内不存在了。如此曹操可以集中兵力进行潼关战役。

    但是曹仁却意外的战死了,而且是死于袭击归附北府军的一个小部落的战斗中。五百虎豹骑,两千扶余仆从军几乎全军覆灭。据逃回来的兵士所报,北府军和归附其的部落军在雪地上,用一种大型麋鹿拉着雪橇做战,很轻易的就歼灭了大部分魏军。

    曹操一琢磨,若这些幸存者所言非虚。那么此战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是梁军北府军元气还在,必然还有大量兵力,否则不可能在茫茫雪原松林中,将曹仁这么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发现和咬住。二是梁军北府军以及归附其的部落,还有雪原上运输做战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他能在严寒的冬季发起攻击。

    基于这个考虑,曹操只能暂时搁置的发兵潼关,向西进取长安的打算,重新做起了部署。

 第490章 二选一

    邺城,魏王宫中。

    曹操的头疼病又发作了,他在寝宫卧榻上翻来倒去的直哼哼,宫中的医士给他又是扎针,又是敷药,才算减缓了他的一点病痛。一名负责通传的内侍从外面小步快行走来,见到这般场景,露出欲言又止的样子。

    曹操抬起手无力的招了招说道:“是不是有要事要禀报?速速道来,休要拖拉敷衍。”

    那王宫内侍连忙行个礼,开口说道:“正是,前方有南阳的战况传来。刘备军攻襄阳,筑阳,丹江口三地皆不克,且在襄阳损失惨重。如今临江军在南阳的主力已退守樊城,宜城一线。而且临江王刘备还亲自修书一封,给王上送来。”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激动的头疼症状似乎一下全没了,一骨碌从床榻上坐将起来,口中还以不敢相信的语气说道:“什么?刘备军这么快就在南阳被冯宇击败了?是不是刘备只是做个样子给天下人看?或是冯宇这厮将梁军主力都调到了南阳郡?”

    他也来不及想自己的这两个问题。因为他立刻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刘备将临江军主力全部撤至樊城,宜城一线。也就意味着包括宛都在内的南阳各城无人驻守。若是梁军乘虚而入,占据南阳,再从南阳越伏牛山北攻洛阳,或经方城直取许昌直插魏国腹心之地,那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又打开刘备的信笺一看,上面虽然没有明着指责曹操没有按约定一起攻打梁国,但却在陈述自己攻打襄阳失利时,称是梁军主力都云集南阳地区,兵力过多所致。并且还暗示这是因为曹操未能按约定同时攻伐潼关,导致梁军能将潼关长安一线的兵力调集到南阳做战。

    刘备在信中还声称,若曹操能攻破潼关,向长安方向进攻,掠取雍凉之地。占据雍凉,切断梁国的丝绸之路,那么他刘备也会从郁林郡向西南方向的牂柯郡向方向进军。与孙策一起切断梁国南方的商路。梁国南北两条商路被切断,将能大大削弱梁国的实力,只要三国持久西征,必定能最终攻灭冯贼和梁国。

    曹操看刘备的信,一挥袖袍吩咐道:“速速去召集群臣,商议军情大事”

    不一会,群臣就在魏王宫内聚齐。曹操将他们找来的用意一说。众人便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此时,曹操觉得什么地方不对,视线左扫右扫,发现原来是少了一个重要的人。

    他开口问道:“荀彧今日为何没来?难道没有通知到?”

    旁边的内侍连忙应答:“王上,荀彧大人告病,所以今日未来。”曹操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孤就知道…,不来也罢,他就算来了,也不过是个摆设。”

    曹操说此话自然是有原因的,原来自曹仁强行将汉帝刘彻绑至魏国后,荀攸便一改往日的态度。对曹操乃至整个魏国王庭都冷淡起来。除了日常参加些朝议,基本上不发一言片语。曹操心中自然知道怎么回事,这荀彧还心向汉室。曹仁强行将刘协绑架回魏国在他眼中无疑是叛贼之所为。曹操将此看在眼中,嘴里却没说什么。只要他荀彧不做谋反他曹操的事,对曹操尽不尽忠都无所谓了。曹操相信天长日久后,荀攸还是会回心转意。

    此时程昱已开口献策道:“王上,以刘备所言来看,冯宇此贼可是在南阳一线投入重兵了啊。而且我们虽不知孙吴从交趾向永昌郡进攻的方向上战局如何。但永昌郡是梁国南方海上商路的咽喉要冲所在,梁军不可能不在那里部署重兵防御。既这两处都有梁军重兵,臣断定在北线的潼关长安,梁军必定防守薄弱。我们何不就依刘备所言,攻破潼关,直捣长安,占据雍凉。”

    郭嘉在一旁笑道:“这刘备的话我们能信得吗?兴许,他有意诓骗我们说冯贼在南阳兵力雄厚,实际就是要我们以为潼关必然防守空虚,攻取潼关长安将是轻而易举的事。”

    程昱一愣,马上反驳道:“可他能在乱世群雄中生存到今日也并非完全靠运气和合纵连横之术。这刘备军也是骁勇擅战的虎狼之师。这样一支军队在短短几日之内就被南阳的梁军大败,若不是后者兵力雄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再说,刘备骗我们这个对他又有何益?”

    郭嘉还是固执己见的说:“不管刘备的话是不是真的,某都认为我们重点应该向南阳方向用兵。”

    武将徐晃听的不耐烦了,一摆脑袋说道:“二位都是善谋之人,可有时事情不用想那么复杂!我们也别管他梁军在哪里做了重点防御,我魏国拥兵二十万,完全可以兵分两路,齐攻南阳,潼关。这不就完事了吗?”

    郭嘉,程昱二人听了默然不语,只顾自的捋着须髯。曹操却笑骂道:“公明,孤知道汝在武将中颇有谋略,可是休要在二公面前班门弄斧。孤现在若能调齐二十万大军,早就发兵潼关了,也不用刘备在信中话里带刺的抱怨孤不讲信义了。汝难道不知道,梁国吕布的北府军在北方那荒莽苦凉之地,还实力犹存,而且具备在严寒冬日长距行军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孤不得不在辽东乃至长城一线部署大量兵力进行防御,哪有那么多兵力同时进行潼关和南阳战役啊?”

    徐晃这才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徒增别人的笑料,脸涨的通红,不敢再发一言。

    此时,郭嘉方才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娓娓道来:

    “王上,潼关和梁国在沔水的防线,一个有雄关高墙,一个是沔水天险。都是易守难攻之所在。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