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末世录 >

第291章

三国末世录-第291章

小说: 三国末世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摆摆手道:“士载毋须如此大礼,快快请起。某向圣上推举汝,也是因为汝确实有统兵之才。当下邺城之中,也确实只有汝才可守住这城池,击退这股梁军的进攻。事不迟疑,汝现在即刻上城头指挥做战吧!”

    司马懿话音刚落,已有令兵进门道:“禀太师,禀将军,梁军铁骑已到城外。他们还没有任何举动,只是在几个城门前游弋。”邓艾这才抱拳告别司马懿,带着几个亲兵匆匆走上了城头。

    邓艾登上城头时,太阳已沉没到地平线上。大批辅兵役卒们正在一担担的向城头挑着物资。这些物资中有铺垫着防弩炮火爆弹的“缓冲垫”,有城防用的滚木擂石。这些自然是邓艾吩咐下去做的。

    邓艾对名负责此项活计的校尉问道:“还有多长时间能完工?”

    那校尉拱手自信满满的答道:“请将军放心,梁军步卒已不可能在日落之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必然明日拂晓后才会发动攻城。卑职已动员起所有辅兵役卒做这活计,料定半夜时分就能全部完工,绝对耽误不了。”

    邓艾脸色一变,冷声道:“不行!等到半夜才完工就来不及了。我们必须梁军步卒赶到之前就完工。梁军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谁能保证他们一定要在天亮时才会发起攻城?”

    “这…将军,我们人手…”

    邓艾此时厉声喝道“让所有兵士,包括调拨给某统领守城的羽林军在内,全部都上城头挑土运沙。有胆敢违抗军令者,杀无赦!另外,紧急征召城中所有能干活的人口,无论妇孺老幼,全都得来。”

    “诺!”令兵转身跑去后,邓艾又顺着城墙巡视起来,城外那一骑骑在荒野中游荡的梁军铁骑落入他的视线之中。这些梁骑中有重装骑兵也有轻骑飞羽,只是他还没发现长弓战车的影子。

    嗖,邓艾听到箭矢破空之声,下意识的屈膝蹲了一下,一支利箭从他头顶越过。那是名轻骑飞羽射出的箭矢,此人射完还连声说道:“可惜,可惜,若是长弓,便能取了这魏将的性命。”说罢,他和他的同伴吹着口哨策马而走,明显包含了对守城魏军的嘲讽之意。

    邓艾身旁的兵士面露忿忿之色,邓艾本人却轻蔑的一笑道:“等尔等攻城时,便叫尔等知道本将的厉害。”

    邓艾又巡视了一会,突然听到阵阵喧哗吵闹声从城下临时搭建的营帐中传来。邓艾面色一沉道:“何事如此喧哗?”

    早有人上前禀报道:“禀将军,是一名羽林郎校尉拒绝修筑城防的军令。与传令的将官发生争执。”

    邓艾历声道:“不是说违抗军令,格杀勿论吗?为何不动手!”

    “是…可是,这可是羽林军,这校尉也是…”这名魏兵未能继续说下去,因为邓艾早已转身离开,向城下疾走而去。

    邓艾进入这为守成而临时搭建的营帐时,两伙兵士正纠集在一起,互相推推嚷嚷的争吵着。

    “这是镇西将军,司隶校尉的军令。所有人必须上城出工。即使汝等羽林军也不例外!”

    “什么镇西将军,镇东将军的。我们可不是辅兵役卒,也不是普通战兵,我们是天子身边的羽林郎,只有拱卫天子周全之责,岂能做此等苦役。”

    “汝等是羽林郎不假,但是汝等已被调配给镇西将军统领,就应该服从军令!”

    “少他妈废话,我们羽林郎个个都是世家大族乃至魏室亲族出身,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这些贱民一起服苦役。他邓艾怎么不自己去挑土担粪啊!”

    此时,邓艾已拨开人群,行了进来。一些人已拱手向他致礼。即使一些羽林郎也拱手向邓艾心不在焉的道:“我等见过镇西将军。”

    只有那羽林军校尉还两手抱怀,傲然的站在那一动不动,满脸的骄横之色。邓艾冷声说道:“汝是何职,为何不执行本将军令!”

    那人呵呵也冷笑着说:“邓都尉,哦不,应该是邓将军,你别拿个鸡毛当令箭。按天子诏令,我们这些羽林郎只是暂时归你统领用于守城。汝要我们守城杀敌,某二话没有。但汝要我们干这辅兵役卒做的差事。不好意思,天子诏令里没这条内容。”

    邓艾继续沉声道:“挑土担沙也是守城,若汝等不执行军令,休怪本将无情。”

    那人嘿嘿一声冷笑:“邓艾,怕是汝还不知道某是谁。某乃仇昭仪的胞弟仇…”他的话还未说完,邓艾就已拔出了腰刀,刀光扫过后,他的人头已落地,无头尸身喷涌着数尺高的血泉扑倒在地上。在场的人无论是普通魏兵还是那些羽林郎皆是身躯一震。

    “违抗军令者,格杀勿论!”邓艾再次恶狠狠的将这句话重复了遍。那些面色煞白的羽林郎半天才回过神来,对邓艾抱拳道:“我等谨遵将军军令”…

    夜深时分,一条巨大的火龙向邺城行来。那是典青军团的步卒和长弓战车来了。典青策马来到邺城城下,抬头向城头望去,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城头看不见戍卒,确切说看不见一根照明之物。

    典青在马上静立默思了几秒,还是说道:“传令,全军准备攻城!”阵阵号角声随即在梁军人群中吹响,步卒开始列阵,弩炮手也将装载着弩炮的战车成行成列的排好。

    小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妥当。典青将手一挥道:“攻城!”

    一发发火球随即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道道弧线,向漆黑一片的邺城城头和城中落去。典青睁大眼睛盯着城头,在火球掠过的光照下,他还是未能发现守军的踪影。在轰轰声中,击中城墙的火爆弹在墙壁上燃起大片大片的火焰。只是城头却少见到腾空而起的烈焰。这出乎典青意料之外,让他咦了一声…

 第672章 集天下兵

    尽管弩炮火爆弹的效果让典青有点出乎意料,可他最终还是下达了攻城的命令。结果蚁附而上的梁军兵士在城头果然遭遇到魏军的顽强反击。大多数人还未登上城头垛墙就被魏军所击杀。登上城头的梁军方才发现城墙甬道上早有大批蹲伏着的魏军正等着他们。

    当梁军折损差不多超过两百人时,典青知道不能再如此送人头下去,黯然道:“传某军令,速速收兵”。城头,魏军兵卒看着如海潮般退去的梁军,欢呼雀跃起来。有的将官建议邓艾打开城门,乘胜追击,却被邓艾否决了。

    因为补给告急,典青与三千多兵马原路退回到黄河岸边的白马渡。这里做为典青军团的补给点,云集着大量梁军维京战船,船上满载着包括粮草在内的各种做战物资。

    典青刚刚下马,一名头戴斗笠,身穿常服,并且有数十名亲卫簇拥的人就向他行来。典青身边的侍卫顿时紧张起来,手都不约而同的按在刀柄上,口中正要呵斥对方止住脚步。

    对方身边亲卫中为首之人却将一块玉制佩符亮了一亮。见到则玉佩,典青的侍卫更紧张了,齐刷刷的向两旁闪开,手却从刀柄上松开。典青本人同样也是心中一惊,那玉佩是天子赐给贴身侍卫的传令印信,见佩如见冯宇本人,持玉佩之人便能被证明为乃大梁天子冯宇的信使。

    典青立刻抱拳道:“上差是天子御前信使?不知上差给本将带来了什么天子口谕?”

    对方却一字未开口,只是闪到一旁,给他身后的那名斗笠客让开道路。典青正在疑惑间,那斗笠客已然摘下斗笠。典青惊呼道:“陛下为何亲自光临…”他边说还一边要跪伏下去,要给冯宇行君臣大礼。冯宇连忙将他一把扶住道:“朕为了保密,是便服出行,汝且莫泄露朕的行踪。这里怎么说还是属于魏境敌后之地。”

    典青这才警觉起来,连忙直起了身体,抱拳小声道:“陛下有什么事,来封诏令即可,何必以身犯险啊?”

    冯宇道:“朕来是和卿商讨下河北的战事。有些事不当面谈是谈不清楚的。”

    两人说话间,已进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军帐之中。不等典青的亲兵端上茶汤,冯宇就开口问道:“此次,卿在河北的收获如何?”

    典青带着愧色道:“兵过河北后就直袭邺城,不想首战就失利。臣有负圣上信任,望陛下恕罪。”

    冯宇眨巴两下眼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汝将此次战事从头到尾讲给朕听。”

    待典青全部讲完,冯宇捋着须髯道:“此前,典韦魏锋攻宜阳时,也碰到这种情况,火爆弹落入城头不裂不燃,后来我们主力到此,夺取宜阳后,才发现是魏军在城头设置了缓冲用的构筑。想必此次邺城也定是如此。”

    典青道:“原来是这样,那河北各城怕是都会如此防范我军。臣为了行军迅速,除了弩炮,简易云梯,不曾带得重型攻城器具。若将这些重型攻城器械带上,那么不仅行军速度缓慢,而且因为随军携带的粮草不能多带,导致每次行程也有限。如此一来,在敌境中孤军纵横的我军极易被敌军围追堵截后歼灭啊。”

    冯宇思绪几息道:“不如,汝将弩炮,步卒全部撤回成皋。只留战骑与长弓战车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当然汝无须在攻城了。只需在河北郊野乡村中纵横驰骋,尽力阻碍他们的兵力集结与粮食征调即可。”

    典青听到这,立刻跪拜道:“臣谨遵圣上诏令。”

    ……

    徐州下邳,一夜之间,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几名穿着破烂不堪号衣的魏军辅兵沿街行走,不停的敲着锣唱道:“天子有诏,征四方青壮前往邺城。出丁之户,不仅皆免三年税赋,亦向本户其余各口发放三年口粮。”

    大街上不时能看到魏军辅兵役卒向城门口的小广场处汇集而去。以老弱妇孺为主的百姓们围着布告,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一名农妇带着哭腔道:“我两个儿子要去河北那么远的地方,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另一老汉应道:“嗨,这你就不用操心了,皇帝召集了几十万大军,岂能败于梁军之手。就是死些人,能那么容易轮到你家小子头上吗?”

    又有一人说道:“可这青壮都被抽调到那么远的地方,这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嗨,告示上不是说了吗,除了免税三年,还按人头给三年的口粮。”

    “天下那有这么好的事,这都是空口承诺,到时兑现不了,我们全村全县的人岂不是要饿死?反正我不信。”

    “呵呵,你不信?你不信也得信,这是皇帝诏令,违抗可是要杀头的。信了至少咱们还能宽心些时日。不信你又能怎样,能去造反?”

    “你…你这是胡说八道,我可没说要造反啊!”

    此时,聚集辅兵役卒的城楼前空地上,来了一名红面长髯皂衣的官员。他正是魏国徐州刺史钟繇。钟繇沿着街道巡视了一番,没发现什么状况便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他儿子钟毓小声问道:“父亲,朝廷连徐州的青壮辅兵役卒都调走了,以后梁军来了用什么抵挡?”

    钟繇苦笑道:“还等梁军来?再过三个月,即使梁军不来,这里也不会是魏国的了。汝还没看出来,天子已经完全放弃徐州了。所以什么三年免税,什么按人口提供口粮,都是愚弄百姓的,根本不可能兑现。”

    钟毓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继续压低声音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钟繇眼珠转了转道:“怎么办?当然是按诏令办,将这里的青壮骗往河北后,我们也要离开,徐州是不能呆了,粮也没有人也没有,终究会成为人间炼狱般。”

    “难道我们也要去邺城?”

    “当然不是,依为父之见,这大魏离气数尽时已不远,为父岂能为它陪葬。我们回老家,而后伺机而动。”

 第673章 壮丁

    从晚春开始,徐州,青州,燕州,幽州的荒原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魏军壮丁队伍。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却奔向同一个地点—邺城。

    钟毓也率领着,或者说押解着五六千人规模的壮丁队伍行进着,随军而行的还有上百车粮草。此时他们已经到达了黄河岸边。钟毓望着空荡荡的黄河河道,嘴里嘟囔了句“奇怪!这里不是朝廷指定的渡口吗?怎么一个人也没有?”

    他身后的一名魏军将官也摸着脑袋不解的说道:“不对啊,属下上次还带了两千壮丁从此经过。当时这里是有个码头的,还有不少船只。都是朝廷专门在这设立的,现在怎么会没了呢?”

    钟毓喝问道:“你是不是把地点记错了!”

    “不会有错,看,这颗大榕树,属下记得清清楚楚,不可能两个地点有两颗一模一样的大榕树吧。”

    此时,在河岸边芦苇荡中搜索的几民兵士惊呼起来:“看,码头在这,被烧的只剩一点残骸了!”众人纷纷涌过去,这才发现芦苇荡中有大片被焚烧过的痕迹,而且还有一小截被过了火的栈桥痕迹。

    钟毓顿时惊觉起来,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心头………附近有梁军。他的念头刚过,远方就传来阵阵马蹄声,听这声响,对方战马并不多。但即使如此也让钟毓魂飞魄散。他深知梁军铁骑的厉害,他手下虽然有五六千所谓的魏军步卒。但这些壮丁面对梁军铁骑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

    钟毓循声望去,对方果然是穿着梁军号衣和甲胄的铁骑,有两三百骑之多。钟毓扭过头来,高声呼喝道:“梁骑来袭,备战!”

    他身后黑压压一片的辅兵役卒的表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除了少数军官,这些壮丁既不惊慌失措,也没有斗志高昂的样子。皆手持杂七杂八的兵刃,木然的站在原地。钟毓又吼了一嗓子:“列阵!”,这些所谓的兵卒才开始在各个将官和喝骂下,互相推攘着,排起阵型。豆大的汗珠开始从钟毓的额头淌落下来。

    梁军战骑此时距离魏军人群还有五六十仗,魏军这些壮丁们此时才显出惧怕的表情。有人已开始腿肚子打颤,有的甚至脚底抹油开溜。

    数十上百的箭矢已从梁军骑队中飞射而出,这些魏军不少手中有盾牌,举起盾牌的动作却很迟钝,瞬间就被密集的箭矢射倒一片。接着又是一波箭矢射来,更多的魏军壮丁倒在血泊之中。此时梁军骑队距离魏军人群只有二十余仗距离。那些辅兵役卒已能清晰的看清,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