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322章

1625冰封帝国-第322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儿”,一瞬间,他想到了李过,他的亲侄子,以及他留在陕北协助高一功镇守榆林、宁夏一带的亲哥哥李鸿业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但愿你等能将大顺的基业延续下去”

    “嗡”

    他亲叩这把刘宗敏亲自为他打就的大刀,刀身发出嗡嗡之声,以前宋献策说过,这是龙吟之声。

    “还真是一把好刀啊,可惜”

    “驾!”

    李自成将大刀扬了起来,双腿一夹,胯下的乌骓马猛地向山下奔去。

    没多久,他便来到了山脚下,不过在这处小山附近,漫山遍野都是敌骑,将小山围得水泄不通!

    “这里,便是额的殒命之处?”

    李自成剩下来的那一只眼睛重新恢复了阴冷狠辣的模样,就在他就要策动战马冲向北边时,前面也飞过来一骑。

    “谈判?”

    李自成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稻草那样重新燃起了希望,当面那人难道是闯营刚刚兴起时在山西面临绝境时面对的监军太监卢九德,以及在汉中车厢峡遇到的总督陈奇瑜?

    那两次,闯营都是在绝境中利用诈降得以逃出生天,让大太监卢九德、总督陈奇瑜也成了义军耻笑的对象。

    不多时,一人年岁与他差不了多少的人在一大众将领的簇拥之下来到了他面前。

    “朕便是大夏国的皇帝,想要活命,我的条件也很简单,大顺军退出甘肃、宁夏、山西、山东,以及整个黄河以北之地,退出时有我瀚海军在后面盯着,你等只能带走原本你等就留在上述各地的本部人马,投降的明军、缴获的钱财一律不许带走”

    骑在一匹纯种的乞尔吉斯高头大马上,那匹战马的样子、颜色与尼堪的养父阿吉当时在因果达河救了他的那匹枣红马很像直到此时,他对乌扎部的归属感依旧很强烈,尼堪一字一顿将酝酿许久的条件说了出来。

    这样的条件,他在上都时就敲定了。

    眼下的黄河,入海口却在后世江苏境内,整个山东都在大河以北,按照孙秀节以及在北京的皇甫端传过来的信息,这时的京畿河北、山东的人口都在一千万以上,山东更是接近两千万,山西在八百万左右,甘肃宁夏加起来有一百多万。

    各地加起来超过四千万,这样的丁口,足够让尼堪喜出望外了,以他眼下的实力,还不足以很快统一全国,当然了,他若是像后世满清那样给汉军旗充分放权自然也办得到,不过他可不想出现马得功抢劫郑芝龙的白银以及吴三桂造反那样的情景。

    “收获一地,便稳固一地,经营一地,之后在地盘已经稳固,人才也培养足够之后再挥师南下,届时,以三四千万丁口的实力,一统全国完全不是问题”

    何况,若是放李自成南下,彼等不敌自己后,肯定会将目光投向长江以南以及张献忠部,等到彼等杀得不可开交,将境内的士绅又清过一遍后自己再介入将事半功倍。

    而黄河以北,在流贼、满清的轮流肆虐之下,已经没有多少士绅了,大夏国重新丈量、分配田地也不会有太多的阻力。

    这样的条件,李自成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非但如此,尼堪还大大方方让他带走了一万愿意跟着南下的骑兵。

    对于李自成来说,他的核心地盘,陕西、河南、湖北还在手里,大军也多半布置在那里,自己只要能逃出生天,一切还有机会。

    难道是第二个陈奇瑜?

    在盖上自己大顺国皇帝大营的一刹那,李自成心里竟然又浮现出那个人的名字。不过他在内心里还是摇了摇头。

    不大可能,此人明显是力有未逮罢了,算了不管这许多了,回到陕西再说。

    李自成暗叫侥幸,尼堪却在盘算着。

    “李自成没了中权亲军,还有西安的五大标营,还有四大营以及一些编外军卒,依靠这些人马,还是能与南京附近的黄得功、高杰等人决一死战的,何况,此时,张献忠已经拿下了四川,就算他再强大,两处受敌,肯定不会北上来招惹自己这个大敌”

    盟约议定后,在上面盖上了双方皇帝的大印,盟约并没有规定双方“和平”的时间,不过双方都清楚,眼下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待得一方实力大涨,肯定又会掀起战端。

    史称“山海之约”。

 第五十章 齐鲁风云之一:错综复杂

    山东。

    李自成大军进入京畿之后,很快便攻占了北京,之后又派遣制将军刘西尧督领右翼营三万人攻占天津沧州一带河间府,并相机协助赵应元攻占山东。

    赵应元,山东青州人,原本是贺一龙手下的将领,在各路义军在中原一带搅得天翻地覆时,赵应元所部与主力失去了联系,于是便蛰伏于沂蒙山区。

    李自成北上时,赵应元主动派人联系,李自成便任命他为青州守将,会同在陕西投降大顺军的潼关兵备道杨玉林一统管辖青州。

    不过此时,大顺军委派的将领、守备姚应凤已经占据了青州,但是好景不长,姚应凤被明国青州守备李士元杀死,由于青州知府等官员早已逃走,城里便只剩下守备李士元以及衡王朱由棷。

    在原本的历史上,姚应凤、李士元、清国委任的山东巡抚王鳌永、赵应元之间的反复厮杀,在明末短短一年时间里,青州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端地精彩,不过此时,赵应元尚没有抵达青州,也没有清国委任的山东巡抚驾临青州。

    依旧是李士元与衡王朱由棷两人盘踞在青州城。

    而在济南,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清兵最后一次入关时攻克了济南,导致巡抚颜继祖被崇祯帝杀死,在这个时空,清兵并没有攻克济南,只攻占了鲁王所在的兖州,身在济南的德王朱由枢、巡抚颜继祖、总兵刘泽清都活得好好的。

    但当大顺军北上狂飙突进时,山东总兵刘泽清当即放弃了济南,带着大军退到了徐州附近,李自成委任的济南防御使也被留在济南的颜继祖斩杀,此时,济南附近还有副将倪宠,颜继祖便将倪宠招到济南协助他的标营镇守城池。

    登莱方面,巡抚杨文岳、总兵杨国柱都活得好好的,也与历史上大不相同,有这两人在,李自成委任的防御使肯定进不了城池。

    于是,与历史上完全不同,整个山东还在明国的掌控之下除了刚从沂蒙山区出来,蒙擦擦开向青州的赵应元以及还在半路乔装打扮准备赴青州赴任的原潼关兵备道杨玉林。

    当然了,盘踞在胶州一带的副将郑森依然还在。

    故此,虽然尼堪放过了李自成,不过想要拿下山东之地,还需要自己动手方可。

    时值五月初的时分,登州巡抚衙门。

    气温渐渐升起来了,对于登州来说,五月份是一个气候宜人的月份。

    “贼军”北上并成功占领北京的消息自然已经传到这里了,不过皇帝是被杀千刀的贼军杀了还是俘虏了依旧不知,作为大明来说,当大夏国攻占整个辽东之后,大明在山东设置登莱巡抚的意义就完全变了,若不是李自成突然北上,估计崇祯帝依旧会保留登莱巡抚,不过其意义将由防备满清变成防备大夏了。

    由于尼堪与大明的渊源,身在登州的杨文岳对于卧榻之侧的强大敌人倒是没有过多担心尼堪自从与明国发生联系以后,所作所为几乎都是协助彼等来着,在登州与孔有德叛军大战,在天津与清兵大战,完全尽到了当时一个“臣子”的本分,何况在天津一带差一点被皇太极抓住,就凭这一点,尼堪对于大明来说完全是仁至义尽。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对于整个山东官场来说,虽略有防备,不过比起满清、大顺军来说,那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不过眼下的杨文岳可是从孙传庭那里听说过,“只要崇祯帝在位一日,瀚海军便一日不会南下”,眼下无论皇帝是健在还是殡天,他这个承诺都已经过期了。

    这也是杨文岳担心的地方。

    不过杨文岳也不是完全没有依凭。

    太子朱慈烺已经在南境监国了,若是皇帝不幸殡天的消息一旦传出来,其肯定会马上登基。

    “太子在,国祚就在”

    杨文岳心里隐隐安定了一些,不过自从太子监国之后,围绕从龙之事也是闹得不可开交,为了稳定与大顺国有着密切联系的孙传庭,其隐隐有了从龙高官之首的地位,将史可法、马士英等人都甩在了后面,当然了,亲自护送太子南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年已七十的老臣李邦华也是不遑多让,隐隐与孙传庭有并驾齐驱之势。

    没有大的意外,孙传庭、李邦华将是新帝内阁排名前两位的成员,至于谁来担任首辅,就要看年仅十五岁的少帝朱慈烺的意思了。

    在这个关口,若是孙传庭真像传说中的那样与大夏国的皇帝关系密切的话,大夏国一定不会进攻大明的,因为,若是那样的话,就会将孙传庭推上火山口,届时,不但他不会入阁,罢黜不用、圈禁起来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眼下孙传庭正在九江就任提督操江,统管夷陵以下整个长江流域的兵马,想要轻易动他也是不容易的。

    在杨文岳的书房里,与他对坐的正是登莱总兵杨国柱,这两位由于尼堪的介入,如今都是好端端的,还在登莱这是非之地稳稳地坐了好几年,这与历史上登莱巡抚位子就像走马灯一样变换不停的景象大相径庭。

    两人正在商议登莱的防务,听着杨文岳的絮絮叨叨,杨国柱却有些心不在焉,他暗忖:“北京都没了,皇帝又下落不明,加强防务?兵力最强大的刘泽清都跑了,济南、德州一带加起来也有只有副将倪宠的三千兵马,无论是大顺军还是瀚海军打过来都抵挡不住,自己这边,整个登莱也只有三千精锐,你巡抚大人手下只有五百标营,拿什么来抵挡?”

    又想到:“胶州的郑森那里倒是有较为强劲的兵马,虽然在上一次进兵旅顺港的时候又大败亏输,不过他在福建总兵郑芝龙的支持下又拉起了上万的马步军以及大小战船上百艘”

    “看来山东的大小官员都要依靠这位小将军了”

    郑森来到胶州后,对于军政事务都很尽心尽力,还在济南、登州等地上下奔走联络,在山东的官场倒是落下了一个“小将军”的雅称。

    话说杨文岳此时说着说着也有些倦怠了。

    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今年年近七十,若是没有甲申之变,他肯定会上书告老还乡的,不过在发生那件大事后,他当即向南京方面也递上了辞呈,口称:“微臣年纪老迈,登莱,边境冲要之地,非得年富力强之人来运筹镇守不可”,在他的辞呈里,他强烈建议让孙传庭前来接任,按照他的想法,以孙传庭与尼堪的关系,尼堪就算想打登莱的主意,考虑到孙传庭的存在,多少也会照拂一下,只要给朝廷腾出时间来考虑、安排整个山东的镇守事宜就行了。

    何况,从兰州、大同传出来的消息,与满清、流贼都不同,这大夏国对于明国宗室以及文武官员并没有一味杀戮,兰州的肃王、大同的代王还通过大夏的国境安安稳稳回到了南京,看来,以前的情分还在啊。

    故此,在恍惚中,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杨文岳也有些懈怠了,他将杨国柱招过来也就是例行公事罢了,言语中,对于大顺的防备要远远多于大夏。

    “笃笃笃”

    外面响起了敲门的声音,杨文岳从倦怠中一下清醒过来了,在杨国柱进来后,他已经让管家将附近的下人都支走了,并告诉他没有什么大事不要打扰他,如今有人敲门,多半是有大事发生了。

    当门打开后,进来的竟然是他的标营将领蔡九仪。

    说起这蔡九仪,原本是洪承畴手下的旗鼓,洪承畴松山大败后,此人倒是单枪匹马逃回了关内,路过山东时被杨文岳留住了,刚好他身边缺乏一个有实战经验的人统管标营,便劝他加入到了登莱巡抚衙门。

    蔡九仪,广东人,出身于南少林,武举出身,松山大败后他就熄灭了继续为官的想法,原本是一门心思回到家乡肇庆建馆授徒了此一生的,没想到碰到了杨文岳,这也算是尼堪这只蝴蝶扇起的小小风暴吧。

    没了蔡九仪,自然也不会有武学大师洪熙官了,后世叱咤岭南的洪拳还有可能创造出来吗?

    闲话少说,那蔡九仪是一个岭南少见的彪形大汉,不到三十岁,走起路来虎虎生威,他见过两位上官后,面上略略犹豫了一下,便将接下来的话说出来了,这一说,无异于石破天惊。

    蔡九仪,作为少林子弟,与他一同北上的人还有不少,有的还在辽东,有的则在京城,可以说,杨文岳想要得到他想要的消息,除了眼前这位蔡九仪当不作第二人想。

    “军门、总镇,北面的消息职部已经有了”

    “哦?”,这下杨文岳、杨国柱都精神一振。

    “有好几个消息,这”

    “拣重要的说!”,杨文岳心急火燎地,赶紧叱道。

    “是,军门。这第一件要事,那便是皇上已在一个多月前殡天了!”

    “啊?!”,杨国柱还好说,杨文岳却大声大哭起来。

    “是这样的,职部的一个师弟正好在京城,李贼攻占北京后不久,皇帝他他就在万岁山投缳了,身边还有太监王承恩,同样投缳自尽”

    “皇上!”

    一想到皇帝做到了“天子守国门”的承诺,杨文岳更是老泪纵横,哭得稀里哗啦的。

    一旁的杨国柱也是颇有感触,也哽咽起来。

    等着两人稍稍平歇了一些,蔡九仪继续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那李贼由于对山海关总兵府邸进行了追逼钱粮之事,惹恼了吴三桂,吴三桂反出山海关,并在那里与李贼大军大战”

    “结果如何?”,杨文岳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双眼也冒出了精光。

    “吴三桂大败,东走宁远”

    杨文岳跌坐在椅子上,“那就是投了那大夏国喽”,声音里透露出来的失望意味满满的。

    “此时大夏国突然出现,其一部分从喜峰口、潘家口入关,一部分从宁远那边过来,将李贼的大军夹在山海关”

    “啊?!”

    这时,一直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