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485章

1625冰封帝国-第485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堪接过了话茬,“让湖北、江北的布政使准备迁徙十万户人家到四川来,另外,四川多山,平地上虽然地广人稀,不过山上依旧有众多丁口,出动猛虎骑,劝说这些人下山,给他们分田、修建房舍,川西大山上的夷人也按此办理,以前他们是迫不得已才窜到大山讨生活,如今平地上地广人稀,全部迁到平地上来,按照我国规制进行田地划分、登记账册、办理田契”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对于那些不愿意下山的夷人头目,除非是牧户,否则一律迁徙下山,违者立斩不饶!”

    王文慧点点头,“陛下,在您从雅州过来的途中,绵州的刘文秀带着少量人马越过龙泉山经剑阁到了广元,他收拢广元的人马南下与张定国汇合了,在此之前,张定国拿下了合川,咳咳,实际上,合川此时已经是一座空城,张定国收拢了不少船只”

    “雅州附近的张能奇、白文选在败于我军之手后,也向东逃窜,最后与同样向东逃窜的张献忠部与合川附近汇合了”

    “此时,张贼麾下还有五六万人马,不过在朱克图大将军的统一指挥下,大破之,张贼在外出勘察地形时被我军狙击手击中身亡,最后在张可望带领下勉强带了两万人马渡过了大江,并与先一步占据合川的张定国汇合,此后大西军估计还有两万多人马,按照陛下您之前的吩咐,我军水师并没有全力拦截,让彼等从容过江”

    “那之前,已经过江的张定国大败江南的王祥,如今整个江南除了播州一地,剩下的地方都在大西军的控制之下”

    尼堪问道:“张可望有什么动静没有?”

    他心里明白,区区江南之地是养不活大西军三万人马的。

    “回禀陛下,不出您之所料,张可望抵达江南后便立即联系上了前锋已经抵达重庆武隆县的李自成部,看来是准备向李自成投诚了”

    尼堪点点头,心想:“以大西军的骄傲,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会向大顺军低头的,张可望就算投靠了李自成,也会保持相对独立的身份,因为有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的前车之鉴,小小的西南之地,挤着明末两大‘义军’,我倒要看今后会擦出什么火花”

    想到这里,他止住了王文慧正欲进一步汇报的想法。

    “诸位,拿下四川之地后,我军也该歇一歇了,听说日本那里又出了状况,叶尔羌汗国内部也出了问题,欧洲的天主教、新教竟然携起手来在瑞士召开了秘密会议,而奥斯曼帝国击败了热那亚人,彻底占据了黑海的出海口,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国打起精神来一一应付,下面,朕来说说镇守四川的安排吧”

    “任命陈文盛为四川布政使兼镇守使,在未来的五年之中,四川全省赋税全免,你的任务是聚拢人口,恢复民生,这次我等缴获了张贼的财宝,折合白银也有几千万两,朕给你留下一千万两,五年之后,朕要看到一个全新的四川!”

    陈文盛心理一凛,他可是知晓这个任命的意义,因为这个位子原本是陈启新的,陛下这么做,明显是要让他继承陈启新的地位,这个地位,可不是简单皇帝的妹夫、侯爷那么简单(与陈启新一样,陈文盛娶了孙传廊的女儿,也就是郡主驸马),内中可是大有深意。

    这样的位置,除了陈启新,李延庚、郭天才等汉将都是有资格的,没想到最终落到了他身上。

    “陛下!”

    陈文盛跪下了。

    “臣一定不辱使命!”

    亲爱的读者,本书第十五卷《燃烧的大陆》到此结束,第十六卷《新冰封帝国》即将开始,从这一卷开始,以前的主人公尼堪会渐渐退居幕后,因为此时他的儿女们已经长大了,该出来显山露水了。

    在新的一卷里,将会对本土内政,诸如农、牧、工、商、官、军进行描绘,并以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描述,以帝国国土之广袤,人种不同、宗教不同,同样的工种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貌,值得一观。

    在这一卷,帝国将会介入叶尔羌汗国的内乱,届时大夏帝国的国境会延伸到天山附近吗?

    在哈萨克汗国摇摇欲坠之时,准葛尔汗国、哈萨克汗国的大汗巴图尔、江格尔先后去世,继任者僧格、头克都难堪大任,内部发生分裂,大夏帝国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绝佳局面位置捞取利益?

    三大汗国分裂,史称“大分裂时代”。

    日本出现厉害人物,在他的努力下,大败盘踞九州的豪格,尼堪筹划已久的满、日争霸,大夏收获渔翁之利得局面似有破灭迹象,大夏国该如何处之?

    天狼,这位纵横西域十余年的人物终于要揭开面纱了,他是谁?会为大夏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又有什么变数?

    值得期待。

 第一章 大夏监国(1)梅与刀

    东兴三年,公元1653年,又是一个春季。

    一支约莫二十多人的骑队行进在尼布楚河东岸的道路上,你没看错,就是道路,自尼堪1625年起兵后,一直到如今接近三十的时间里,尼布楚大草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大草原上,出现了好几个城池,除了草原,在靠近几条较大的河流附近,还出现了农田。

    有了这些,自然就修建了道路,何况还是当今皇帝的老家所在。

    骑队以年轻人为主,都穿着在如今大夏国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呢绒大衣,这样的呢绒大衣,若是加上肩章、领章,再加上军帽,便是此时瀚海军在春秋季节常见的军服了。

    “看,前面就是尼布楚山!”

    队伍中有人喊了一句,听到这话,队伍中有两人的身上不禁抖了一下。

    这两人中,左边一人约莫十岁,长相英挺,而右边那人年纪略大一些,也就是二十左右,比他身边这人略矮一些,但更粗壮一些,满脸的剽悍之气掩盖不住。

    在他俩身后,还有一人,约莫二十五六岁,身形与右边那人差不多,长相却与此时陕北一带的汉子相似,那就是貌似憨厚中带着一丝冷酷的神色。

    在他的旁边却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刚才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喊叫声,眉头不禁皱了一下,不过看到眼前那座尼布楚山时,也不禁怔住了?只见他握住缰绳的左手还微微颤抖着。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人,约莫四十上下?却是一幅典型大夏文官打扮?他倒是有些好奇,骑在马上时不停地朝四周张望着。

    “驾!”

    最前面那英挺少年扬起皮鞭抽打在马身上?暗红色高头大马高声嘶鸣一下后便向前猛蹿,附近的人赶紧跟上。

    尼布楚山?被尼布楚河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河东之山叫东山,原本是鄂伦春部落柯尔特伊尔部落的领地,河西之山叫西山,原本是茂明安蒙古部落的领地?眼下却都成了柯尔特伊尔部落的地方。

    以前的鄂伦春部落?为了方便狩猎以及躲避敌人,希楞柱(窝棚)多半建在靠近山脚的地方,如今却全部依靠尼布楚河搭建,并且由以前清一色的希楞柱变成了眼下大部分是砖瓦房、木屋,少量希楞柱的格局。

    在河东?那里的房屋已经隐隐形成了一座街市,在街市的东面?有一片庄园,那里有牧场、农田?一片三进的四合院掩映其中。

    一行人抵近街市后并没有进入,而是拐到了一条小道?直通那座庄园。

    没多时?庄园门口?一位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老者在一众老小的搀扶下正在等候他们。

    当先那两人见到后赶紧在远处就下了马,小跑着来到那老人的面前。

    “外孙孙儿拜见外公爷爷”

    这两人说的都是索伦语。

    那老人见了也是老泪纵横,挣脱众人的搀扶,颤颤巍巍来到这两人面前,一人一只手将他们扶了起来。

    此时他突然跪下要向那英挺少年施礼,吓得那少年赶紧也跪下了,口里还说道:“外公,千万不要如此”

    这两人一跪,旁边那位叫爷爷的少年只得也跪下了。

    那老者倒是开心的很,仔细盯着这两人看了看,最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这一笑,包括这两位少年在内都大笑起来。

    那英挺少年将老者扶了起来,并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老者叹道:“莫德里,一晃就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间,没想到这世上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原来这老者就是大夏国当今皇帝的老丈人,皇后多西珲的老爹,原尼布楚山柯尔特伊尔部落的哈拉达乌力吉,多年前他就辞去了所有的官职,又回到尼布楚山颐养天年了。

    这英挺少年自然就是尼堪的长子,今年十九岁,汉名孙德威,索伦名莫德里,在去年被尼堪正式册封为太子监国者。

    而他身边这位则是从小与他一起长大,先是伴玩,后来是伴读,如今是他的护卫队长,同时还是东宫宿卫头目的阿楚珲,乌力吉长子阿克墩的儿子。

    而中间那位二十多岁的汉人护卫叫王进宝,是大夏校出身的新一代佼佼者,眼下也是东宫的护卫头目,阿楚珲代表着漠北诸部,而王进宝则代表着汉人。

    对了,王进宝,就是后世大清河西四将之一的那位。

    那两位中年汉子,一位是牧仁,瀛洲首任总督,后来长期担任理藩院总理者,他是当时尼堪手下的十八骑之一,骤然见到尼布楚山,自然感慨万千。

    而那年岁少一些的,则是如今的礼部右侍郎王骘,东宫詹事府詹事,孙德威事实上的首席政务老师。

    身为监国,孙德威却只带了二十多人,不过这一路走来也并没有什么意外,还是尼堪在临行前说得好,“威儿,你只管去,这世上,人家在乎的是你老爹,对于你,人家才不在乎,放心去吧”

    这话虽然令人伤心,但孙德威也知道,事实就是如此。

    他这次以监国之尊带着一众人外出,并不是为了“增广见闻”的,那样的事情,在他正式成为监国前就历练够了,他是带着任务的。

    就在一个月前,喀尔喀三部之一的扎萨克图部第二任大汗、原大汗素巴第第六子伊萨尔病逝,临死前交待族人,“自从先汗去后,扎萨克图部四分五裂,本汗也只能控制乌里雅苏台一带,如今大夏强盛,你等不如彻底加入大夏,接受大夏官方的管辖”

    他的族人,还健在的长兄、游牧于乌布苏湖附近的阿海,二兄、游牧于燕然山(杭爱山)北麓的思其布,四哥、游牧于吉尔吉斯湖附近的扎克比,五哥、游牧于哈拉乌斯湖附近的达尔汗都同意了。

    这些人,都是以前与大夏国关系较好的部族,在以前的扎萨克图部内乱中,他们站在大夏国一方,战胜了次子诺尔布、幼子达萨尔,形成了眼下的游牧格局。

    这么多年来,他们与大夏国的关系愈发亲密,牧户的生活水平绝大部分已经超过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了,加上大夏国四处开疆拓土,声势之盛连以前的大元也无法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伊萨尔做出彻底回归大夏国的决定,是札萨克图汗部所有人的愿望,因为在目前的状况下并无一人有绝对的威望争夺新一任大汗之位。

    大夏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尼堪让他的长子牵头,加上理藩院、礼部,前去札萨克图汗部处理此事,此事并不着急,尼堪让孙德威绕道尼布楚…赤塔…乌兰乌德…图伦…坚昆…克孜勒去西喀尔喀。

    因为这一带在大夏国眼下的疆域中,虽还是处于北境,不过东有三江流域,西有安西,南有喀尔喀,在大夏国的序列中,属于靠后的,尼堪自己也很少去那些地方了,这次让监国去,自然是顺带了解体察民情的。

    乌力吉拉着孙德威和阿楚珲来到一处地方,说道:“就是在这个地方,当时我与阿克墩带着三百骑,万分紧张地戒备着,生怕茂明安人一时兴起,将祸事带到我的部落,没想到尼堪这厮从小就不简单”

    孙德威、阿楚珲对望一眼,眼中也热切起来,对于乌力吉称呼当今皇帝位“尼堪”这一节两人都没说什么,在当今世界上,乌力吉是少数能直接这么称呼他的。

    “当时他身边才十八骑,而茂明安浑台吉车根却有三百骑,无论如何他都不是对手,他便将车根领向我们,他精得很,知晓我等肯定在一旁警戒着,果然,他谎称已经杀了车根,将我部卷了进来,剩下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孙德威、阿楚珲都郑重地点点头,孙德威还走到一处小山坡山四处眺望,尼布楚大草原的春季还是春寒料峭,不过孙德威的浑身却是热血沸腾,他闭上了眼睛,似乎自己也加入到大约三十年前那个形势悬殊的战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他的脑海里盘旋着尼堪一直谆谆教导的话。

    “梅花,不禁品行高洁,顽强绽放于冬季,还自带幽香,点缀着寒冬,这样的花儿才是独立特行的,超然卓立的,作为大夏国的继承人,我儿,你自然要倾听诸大臣的建议,不过保持独立的判断尤为重要,不过如何做出独立、有效的独立判断,你还需要历练”

    “我大夏以武立国,并不惧怕民间反抗,若是大夏皇帝暴虐昏庸,百姓大可拿起手中的钢刀推翻我等,刀,是大夏的象征,也是大夏人的象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偏废”

    “梅与刀,我儿,这是你的立国之本,千万记住了”

    孙德威想到了十余年前那个夜晚。

    “父皇在那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就是像冬日绽放的梅花?而他学会打铁后,为部落打造的第一批武器,就是横刀,那以后,横刀便成了乌扎部得象征,梅与刀,父皇一直在忠实践行着啊”

    远处的乌力吉见了,对着自己的孙子叹道:“莫德里这厮各方面都很像尼堪,就是性格倔强了一些,不过这也不错了,像尼堪那样的,恐怕千百年才能出一个,我等索伦人不能要求太多了,否则会遭受天谴的”

 第二章 大夏监国(2)生与死

    “外公,尼布楚大草原近况如何?”

    “与以前差别不大,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