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从长坂坡开始 >

第172章

从长坂坡开始-第172章

小说: 从长坂坡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伯父,我的计划就是要开发大西南,充分利用蛮夷的力量,让他们认同我们的中原化,继而转变为我们的助力。”

    “开发大西南?”

    刘备面带笑意,对于关平的说法,倒是想起来了,武帝就曾如此派人做过。

    诸葛亮端起漆杯喝了口茶,示意关平继续说。

    “简单点来说,就是中间商赚差价。”关平环顾四周见没有外人,便直接说道:

    “我们用江东的盐先换取西南马,然后卖给江东,肯定能获利巨大。

    再从江东购买大量的盐,去换取更加高大河曲马,剩下的用盐换取西南的牛,来增加耕牛的数量。

    如此一来,我们只是付出了时间上与第一次所消耗的钱财,便可为我们赚来大量的好马。

    后续钱财成本皆是有江东出了,这便是商机。”

    关平如此一说,便让刘备想起资助过他的中山商人张世平与苏双两位旧友来了。

    他们两个也是通过地域差异的价格用来贩卖行商的,倒是与定国所言差不多。

    “定国若是在盛世,一定是个善于理财之人。”诸葛亮也是深得谈话技巧,随后又道:

    “可是这慢慢行商路上,不知道要遭遇什么危险,蛮夷的偷袭,瘴气,毒虫,很可能你在行商路上,血本无归,这些风险需要我们承担。”

    “军师说的对。”关平接过话茬也不恼,继续笑呵呵的道:“故而我们对西南夷人采取近交远攻策略。”

    “近交远攻?”

    诸葛亮诧异的瞥了一眼关平。

    “没错,我与沙摩柯歃血为盟的目的就在此,雇佣他们为我们所用。

    五溪人在山间行路,如履平地,我们自是比不上。

    大伯父可借此机会,征召一支专门可以在山地作战的部队。

    夷人不喜田地赏赐,多贪财,又狠辣。

    只有打服他们才能让他们为我们所用,主公可把大小溪中首领封为汉吏,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让这些底层蛮人成为我们汉军的一部分,到时候大西南有任何一族的叛乱,皆有他们出手平定。

    我们只给赏赐,做到以夷制夷的策略。

    此乃千金买马骨,也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牢固稳定我军后方。

    免得那些溪王或者蛮王拥兵作乱作乱,到时候前线兵力不足,也可调他们壮壮声势。”

    关平所言就是诸葛亮后来平定南中,花费不小所创立出来的无当飞军。

    这番话说的刘备心动不已,荆南四郡本就是人口稀少,百姓种粮食还不够用呢,在征兵,必然会惹得百姓不忿。

    关平从临湘县大姓手里敲出了万余人口,刘备心中是欢喜的。

    恨不得其余三郡,也能像侄儿这般,敲出如此多的人口来填充版籍。

    而且江东也总是征伐山越,强者为兵,弱者充户。

    若是此法用于五溪人,如果也能奏效,几十万人口,定能出现不少强兵,便是解决了兵源。

    这些人只爱钱财,不爱田地,可比中原士卒要好赏赐的多。

    毕竟土地也总是不够分。

    以夷制夷。

    对于这个说法,诸葛亮表示理解,就像那些臣服大汉的藩国一样。

    只是五溪人他们不是藩国,分散的也更加散乱。

    他们与五溪人交好,若是路上有夷人前来捣乱,完全可以让五溪人出手,这样转移了矛盾,就变成他们夷人之间的矛盾了。

    “定国所言倒是让人挑不出错来。”

    徐庶更是一阵点头,以夷制夷,这个词用的好啊。

    让原本臣服各个渠帅里的士卒,成为大汉的士卒,既保证了他们战斗力,还削弱了渠帅在本地士卒当中的威信。

    关平眨了眨眼,这就是大汉雇佣军,花钱买命。

    “大伯父,我还想起一件事,我与五溪人的大巫交谈的时候。

    他竟然希望我们派出几个通五经贯六艺之人前去教导他们族中子弟。”

    “哦,还有此事。”

    刘备只是听闻西域诸国仰慕大汉化,未曾听过西南夷人也是如此。

    “当真如此?”诸葛亮眼睛都亮了。

    “自是如此。”

    “太好了,主公。”诸葛亮拱手行礼道:

    “五溪蛮人地位分明,我等若是派出大儒去教导贵族子弟,将来他们要是学习我大汉之书,后代定能成为大汉之人。”

    血统论其实还是很严重的,四世三公,汉室宗亲,嫡子庶子等等。

    诸葛亮这话倒是让帐内众人有些不解。

    关平却是发现,诸葛军师果然是异于常人,西南夷人本就是华夏同宗。

    若是让他们接收大汉化的洗礼,自然也就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那些夷人据说参加过武王伐纣的活动。

    还有秦伯奔吴,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晋国以及大周都承认了越王勾践是姬姓血脉,认下了这个阔别已久的亲兄弟。

    “诸葛军师大才。”关平也是紧随其后拱手行礼道:“我大汉不只是有利剑,还有礼乐为武器。”

    “大侄子,跟蛮人说什么礼乐?”张三爷嚷嚷道:“一帮蛮夷,跟他们说,能听得懂吗?”

    “三叔,我们开发大西南,不是非要发动战事,而是要向他们传播礼乐,传播大汉化。

    就像当初大汉鼓励蜀中习一样,如今蜀中也成了化盛典的大州,汉字多优美,代表了明。

    我们把明传播到边缘之地,他们得感谢咱们,同为大汉疆土,凭什么他们就要做一辈子的蛮夷,子孙就不能学习汉字了呢。

    所以咱们有义务传播大汉明,就是为了传播礼乐,兴教化之事。

    做的乃是翁兴学之举,至于前期举刀,就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坐下来听咱们讲道理。

    他们尽管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得到了明的传播,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扬,免得连一些族中的先人故事都无法记录。”

    有了商路,贵州各地的民族有机会到内地进行交流,他们的经济化也会得到发展。

    并且历史证明了,他们是主动吸收了中原先进的化养分,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减小了他们与汉人居住地的差距。

    对于双方都是好事。

    可以说大西南的蛮夷总算是等到了春天,化入侵,礼乐同源。

    宣传华夏化,让他们尽早认识自己是华夏人的义务就在我等身上,更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等他们学习了大汉的明,谁还会一口一个蛮夷喊他们,大家都是一家人。

    成了一家人之后,大汉这个家庭有难,他们不得出钱出力啊。

    关平跟五溪人说的很是直白,但跟诸葛亮等人自然要说的婉约一些。

    徐庶笑了笑,此子当真是善诡辩也!

 第0261章 少年奇遇·迫真(求订阅求月票)

    关平开发大西南的计划,在军帐内细细的给众人一说,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不仅可以开疆扩土,还能收获一支忠于大汉的夷汉部曲。

    风险是有的,但若是做事不冒些风险,命运凭什么要青睐于你?

    张三爷瞪着眼睛,听着大侄子在这一同胡咧咧,好像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

    张三爷往旁边靠了靠小声问道:“二哥,你觉得小平儿这个主意如何?”

    “我自是听大哥的。”

    关二爷摸着长髯回了一句,虽然心中思量了一下儿子的想法,认为没什么太大的漏洞,但此事成不成的还是要看大哥的意思。

    “二哥说的对,俺也一样,就听大哥的。”

    张三爷立马就重新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听大哥的,不听大侄子在这忽悠的话。

    可是心中对大侄子说的话很是赞同,在军中,有马总比没马强啊!

    诸葛亮对于关平组建夷人部曲的事情,才算是真正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中原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在加之曹操败退,拔新野诸县数万人迁往中原腹地,填充人口。

    荆南四郡人口不多,也不怪关平会从豪强大姓当中搜刮浮客。

    又把主意打到五溪人的头上,雇佣他们当做为大汉的士卒。

    主要还是缺人的缘故。

    张家想要挑起战事,利用五溪人增加政治资本,结果连带五溪人的王都被干掉,关平顺便开箱扶持了一位亲汉的新王上位。

    整个五溪人摒弃了张家,倒戈投入了三兄弟社团的怀抱。

    如果再不好好利用一番,那还如何能行!

    “主公,用财宝雇佣五溪人,此事倒是可以商议。”诸葛亮挥舞着羽扇道:

    “既然定国说的如此有信心,那便姑且一试,若是遇到了麻烦,顶多会损失些财物,这些还是损失的起的。”

    “孔明言之有理。”刘备摸着胡须看向关平:“定国此去沅陵县,看来是收获颇丰。”

    对于能深入益州北部这件事,刘备也是觉得不错,毕竟益州是孔明给他定好的策略步骤。

    目前在荆州还未站稳脚跟,而且进入蜀中也无合适的借口,有心无力。

    但真的能如同定国所言一样,打通蛮夷的商路,倒是有些机会,可以进入益州腹地。

    “确实是实际调查了一番,才向大伯父说出我的计策,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

    关平微微拱手行礼道:“正所谓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

    “大善!”

    诸葛亮忍不住出声赞了一句,他在出山之前,也是做了大规模的实地考察,并没有死读书。

    “军师谬赞了。”关平拱手行礼便回到了座位上。

    开发大西南计划,正式提上了三兄弟社团的日程。

    在关平看来,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贸易走起来了,那从荆州到益州南部的道路一定会被踩出来修好的。

    只有利益才能促成此事成功。

    将来从蜀中到益州的道路就多了一条。

    毕竟从汉中往下游走水路,大概率是不能回去的,当年蒋琬想要造大舟沿着汉水顺流而下袭击魏国。

    可惜群臣担心士卒一去不复返,水军没法返回,容易折在里面,太危险了,加之蒋琬病逝,此事便不了了之。

    “主公,我方才在路上听定国说,要把五溪人的沅陵县控制在我们的手中。

    那主公理应派一个人前去担任县令之职,争取把当地百姓编纂成籍。”

    刘备摸着胡须道:“我思来想去,便让邓孔山前往沅陵县担任县令一职。

    至于大儒,需要好好寻一寻有没有愿意前往五溪人那里担任教化一职的人。”

    “主公英明,有邓孔山前往,夷人必定会为其所折服。”

    诸葛亮提笔写了一道任命,会后找主公盖上大印。

    至于通五经,贯六艺之类的大儒,让他们跑到深山老林与夷人为伍,怕是有些困难。

    “对了,大侄子,你拉了好几艘船的石头,说是要送给大哥的土特产,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三爷又开始嚷嚷开了,路上自己问,大侄子总是搪塞自己,就说是好东西,可就是不说是什么好东西。

    这点上搞得张三爷心里痒痒,自然十分想知道是些什么玩意。

    “吃的玩意。”

    “什么玩意?”张三爷瞪着眼睛嚷嚷道:“那石头能吃?”

    张三爷看见船里装的那些血色的石头,第一反应就是大侄子从五溪人那里掠夺来了许多珠玉。

    即使他从未见过如此劣质的珠玉,但绝不是吃的。

    这些玩意,赏赐给士卒,自然是极好的。

    这叔侄俩的对话,倒是搞得帐内武摸不着头脑。

    可以肯定的是,五溪人送给了关平不少好东西,具体这石头好在哪里,众人不清楚。

    诸葛亮轻摇羽扇,仔细回想,五溪人那穷乡僻壤之地能有什么好东西?

    难不成是铜矿石头,这个倒是可以筑钱用。

    “现在这石头不能吃,可材料总得加工做一做之后,才能吃嘛,吃了之后也会让人身上有力气。”关平笑呵呵的解释了一句。

    “石头,什么石头能吃?”

    关平这话更是让人不理解,世上哪有能吃的石头啊?

    莫不是被五溪人的大巫给忽悠了!

    等等。

    徐庶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丝不妙的感觉。

    能吃的石头,五石散?

    北地士人初吃五石散也是会精力充沛,感觉自己有力气,但时间长了,便会死。

    张三爷笑呵呵的嚷道:“你小子莫不是在消遣俺老张,当真以为我看不用出来那是玉石啊!”

    关平先是冲着刘备一拱手,随即喊了一声道:“王喜,把东西带进来。”

    王喜拿着包裹小心翼翼的提了进来,对于少将军的本事,他当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可是五溪人口中的毒盐呐,少将军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煮完之后,放在没煮好的饭菜,说是自己试毒。

    身为亲卫的王喜能让少将军独自以身犯险嘛,自然也就分担了饭熟之后的大餐。

    饭菜当真是有滋有味,咸味就是咸味,不会夹杂着其他味道,吃完也不闹肚子。

    王喜放下包袱,先是拿出几小块血红色的石头,摆在主公的案上。

    接着又拿出一小坛罐子与竹简,同样摆在案上,便挨个给众人的案上放了一小块红色的石头。

    少将军管这个玩意叫晶石。

    众人端详着矮案上的血色石块,倒是不太明白。

    这种若是珠宝,品相也太差了一些。

    若是吃的。

    肥宅底子的简雍没忍住舔了一口:“呕!”

    什么味道,如何能吃?

    简雍如此动作,更是让人微微皱眉,连简雍都吃不下去,那只是说明当真是不好吃。

    “若是定国这小子能把他变得能吃,我当场把这个石头吃了。”

    徐庶倒是放下心来,这不是五石散,五石散的味道没那么差。

    “嘿嘿。”关平听闻简中郎的话,也不气恼,手里也捏着一颗血石道:

    “这个呢,叫岩盐,也就是五溪人口中的毒盐,我本以为是世上不存在的东西。

    结果平乱的时候,发现了五溪人口中说是被诅咒过的地方。

    我就想着来都来了,进山洞看一看,然后发现了这种晶体,我也舔了一口,有些咸味。

    但更多是乱七八糟的味道,也如同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