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120章

更宋-第120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菜式,都是郭浩手把手教的,外面根本不会做,陈林还说要开个酒楼,但郭浩却说:“你让我去给你陪养厨师?”

    陈林听出了郭浩的语气,觉得确实有点小材大用,他们现在的生意够赚钱了,餐饮这一块,现在也确实不太合适。

    不过郭浩虽然嘴上不愿意,但还是给了陈林一个菜谱,只是上面很多材料需要收集,有很多现在都没传进华夏呢。

    二人回到家,就听到爽朗的笑声,不是陈林是谁。

    郭浩走进屋子,只见李芙和李绾娘坐在一起,陈林正拿着一面精致的小镜子在逗妱梅。

    “你看看这是谁?”

    小妱梅显然没见过这么清晰的镜子,皱着眉看里面的人,还伸出小手去抓。

    “去,你当我闺女是小猫呢,去逗你儿子去。”

    郭浩说着抢过镜子,对着自己一照,欣喜道:“成功了?”

    陈林笑着点头:“成功了,你说的办法确实好用,除了镜子,还有这个!”

    说着,陈林打开了桌子上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郭永宁顿时看呆了。

    郭浩走上前去,拿起玻璃杯,对着阳光看了看,摇头道:“还不够完美,里面有气泡,不过现在只是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陈林闻言点点头,他表面上平静,其实内心十分激动,那哪是玻璃啊,分明是聚宝盆啊!

    郭浩放下玻璃杯,然后看了看几人,道:“我说,你们都看着我干嘛,我脸上有花么?”

    郭永宁闻言噗嗤一笑,随即觉得有些突兀,然后走到李芙旁边,拉着二人进了里屋。

    这时陈林笑了笑,走到郭浩身边:“帮主,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不知道该不该说就别说,玻璃都出来了,你这时候不应该去作坊里盯着么!”

    “作坊您放心,有咱们弟兄看着呢,只不过,有几个老乡找我,他们给了我几篇诗文,我看着还不错,要不您也看看?”

    说着,陈林拿出几个卷轴,上面都写着名字,郭浩一时没反应过来,拿过来一看,是几篇诗文。

    “考试还没开始呢,他们这时候给我干嘛!”

    陈林笑吟吟地说道:“等到考试开始了,不就晚了嘛。”

    “怎么会……”

    郭浩话说一半,忽然明白了陈林的意思,随手把几个卷轴扔在地上,冷哼一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林见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道:“没别的意思,就是几个江南来的同乡,听说我和您关系不错,想要请教请教您。”

    “请教我?我看是要走后门吧,你收了他们多少钱!”

    陈林闻言脸色微变,有些结巴地说道:“没,没多少。”

    “没多少是多少!”

    “每人,每人五百贯……”

    啪!

    郭浩一只手拍在桌子上,把陈林吓得一哆嗦,郭浩指了指陈林,起身走了两步。

    现金点币等你拿!

    “陈林啊陈林,你做生意赚的还不够多么,你为什么还要他们的钱!”

    陈林只觉得头脑一阵晕眩,忙道:“我,我只是看在同乡的份上,而且行卷本就是科举习俗,我也只是成人之美,大人您若是不愿意,我可以退回去。”

    听到“行卷”二字,郭浩的火气消了一些,重新坐到座位,然后示意陈林坐下。

    郭浩刚刚发了一通火,陈林哪里还敢坐,屁股只是搭了个边,只听郭浩继续说。

    “这是大周的首次恩科,事关重大,我深受陛下信赖,怎么敢弄虚作假。

    行卷的习俗古来有之,可你不觉得那是陋习么?

    若要科举考中,必须有当权官僚向主考官推荐,考生才有及第希望,所以考生们在考试之前多忙于到处拜叩公卿,献文章、送礼物,还美其名曰:‘求知己’。

    甚至还有的人,干脆跑到官僚的车马前跪献文章,以示其诚,他们这么做,能代表他们的文章写的好,能代表他们有能力么?

    那些学子有了推荐,就能做官,可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办,他们没有钱,送不了礼,没有人推荐他们,难道他们才华,就应该这样被埋没了么!”

    郭浩说的有些痛心疾首,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出于责任心,又或许是看不惯一些不公平。

    “可是大人,就算您不收这些卷子,还是会有其他人收的,而且在您忙着成婚这段时间,有人说名次其实都定好了。”

    “不可能!”

    郭浩再次拍案而起,桌子上的玻璃杯掉在地上,啪的一声摔的粉碎,屋子里传来三声惊呼,可郭浩眼睛都没眨一下。

    “我是主考官,将来阅卷我也要参与,我是不会让人蒙混过关的!”

    郭浩放下这一句话,转身回了书房,陈林哭笑不得地站在原地,他实在想不明白,郭浩为什么这么做。

    李绾娘带着孩子走了出来,李芙和郭永宁跟在后面,看着地上的玻璃碎片,都有些心疼。

    “陈公子,朝堂上的事,我们女人家不懂,但是夫君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天色也不早了,你带着绾娘先回去吧,小楚生也困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好吧。”

    回家的路上,陈林一直想着今天的事,他头一次见郭浩发这么大火,而且还是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哪怕是他们生意失利,郭浩都没指责过他。

    李绾娘看出了丈夫的失落,在一旁劝解道:“夫君,我觉得郭大人说的对。”

    陈林不解地看着李绾娘,李绾娘继续说道:“你从小家庭富裕,可能不了解穷人家的苦,我弟弟小时候也曾想过读书,正是苦于没有门路,才觉得读书无用。

    而郭大人出自寒门,他能拥有如今的地位,其实都是他用命拼出来的,你不知道当初我们把他救上来的时候,他除了有些心跳,呼吸都不见了。

    郭大人经历多了这么多,凭借他的才华,完全可以换一条路,可是他知道那条路走不通,所以只能去拼命。

    而像郭大人这样的人,全天下能有几个,所以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是在替穷人说话。”

    “替穷人说话……”

    陈林陷入了沉思,其实仔细想想,郭浩对普通百姓,一直都很重视。

    无论是从经商还是科举,郭浩始终没有忘了百姓,他说百姓才是最大的消费群里,而那些达官贵人,很有可能只是一时的荣光。

    而郭浩说的没错,茶叶确实深入了百姓家,虽然每个人赚的不多,可是薄利多销,利益确实很可观……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改制科举

    郭浩注重穷人,注重百姓,也就是注重大部分人,这就和魏征的看法有些类似。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郭浩是对的,只是大多数人理解不了,尤其是隋唐以来世家势力一直存在,后来演变成藩镇,一直是朝廷的隐患。

    而像对付世家势力,有的帝王选择扶持新的世家,这样就给了一些寒门子弟机会,但这个比例还是太少了。

    而科举的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推演,从一开始的推荐,到后来的公平选举,虽然舞弊频频发生,但作弊在后世也没有完全断绝,总得来说已经是进步了不少。

    第二天早朝,郭浩认真的准备了一番,昨天陈林提醒了他,既然郭威让他主持恩科,那他就该做点什么。

    广顺二年,这一年真的很平静,北汉平定后,慕容彦超也没坚持多久,一家人都死了。

    辽将高谟翰以苇为筏渡胡卢河南侵,至冀州,成德节度使何福进派兵屯于贝州拒之,辽军仓猝北撤。

    被辽军所掠数百名冀州丁壮,见后周军,呼喊,想与周军共攻辽兵,后周军竟不能响应,数百人皆为辽所杀。

    对此郭威很愤怒,斥责了一番后,走提到恩科的事。

    “郭浩,恩科在即,一切事务都准备妥当了没有。”

    郭浩闻言站了出来,拱手道:“回陛下,不妥。”

    “嗯?”

    郭威、冯道、张昭都是一愣,李谷、范质也是皱眉,没有几天就开考了,郭浩还有什么没准备好?

    “有何不妥?”

    “臣以为,制度不妥!”

    “制度不妥?本朝制度延袭李唐,自古以来皆是如此,有何不妥。”

    “回陛下,正是因为延袭古制,所以臣才觉得不妥,臣手里有几样东西,陛下可以看一下。”

    说着郭浩从袖子里拿出几个卷轴,他穿的是文臣的衣服,所以袖子可以放东西。

    郭威见状示意刘松,刘松走下来接过卷轴,递给郭威一看,郭威有些疑惑:“这是何物?”

    “回陛下,这是行卷。”

    “哦,行卷啊,这有什么不妥,士子们不是一直都这么做的么?”

    郭浩闻言表情肃然,施礼道:“陛下,这些行卷,都是有人送来的,和它一起送来的,还有这个!”

    说罢郭浩一挥手,立刻有禁军抬上来几个箱子,打开一看都是钱财,满朝文武的脸色有些古怪。

    郭威看到钱财,好像有些明白郭浩的意思了,把行卷放到一边,沉吟道:“你的意思是,有人贿赂考官,以求能够中举?”

    郭浩点头,道:“不仅是如此,有的士子投递行卷,这还有情可原,他们仅仅是为了得到关注。

    可是据臣所知,所有得到行卷的官员,投递行卷都需要一块敲门砖,而这块敲门砖就是这些,那些穷苦的士子没有这块敲门砖,他们无法投递行卷,所以臣觉得这样很不公平!”

    郭威闻言点点头,不送礼不办事,这个很正常,他以前也经历过,不过士子们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行卷有时确实有失公允,不过寒门士子也可以纳卷啊!”

    纳卷,是举子将自己平日的习作送呈礼部,供主持进士考的礼部侍郎参考。

    但是,进士考一年名额二十五,考生却有千人左右,想出头,自然得多做些事,纳卷虽好,但不一定有效,行卷必要,这连皇帝都知道。

    “陛下,天下考生何其多,礼部才有几个官员,他们怎么会认真观看考生的试卷。

    而且递上了试卷后,往往还有举荐,这无异于内定了考试的名次,对于一些考生来说,这很不公平!”

    听到“举荐”二字,满朝文武有一大半脸色都不自然,他们明显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准备在恩科后举荐一些人。

    “嗯……”

    “陛下,郭浩满口胡言,您千万不能听他胡说,这些规矩都是盛唐流传下来的,怎么能因为他一番话就妄加怀疑呢!”

    还没等郭威开口,王峻就站了出来,身为枢密使,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次增加势力的机会,所以他已经选好了几个士子,等他们中了进士后,打算把他们安插在各个部门。

    “陛下,行卷、纳卷,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举荐之法,也为朝廷选举了不少人才,郭浩担心选拔有失公允,其实没必要担心。”

    李谷身为宰相,掌管官员任免,所以他也要扶持自己的势力,郭浩这边刚提意见,他们已经把话说在前面。

    郭浩听到二人的陈词,就知道他这个意见一提出,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应,因为他动摇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没有几人会同意。

    郭威看出了大臣们的态度,哪怕他知道郭浩是对的,哪怕他是皇帝,他也要听从大部分人的建议。

    “郭浩,你说之事,确实有些道理,不过投碟自应、亦听自举,寒门子弟也不是没有机会。

    至于你说的不公平,这天下哪有公平之事,这件事如果让你解决,那么多考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不成?”

    郭威本事随口一说,想要给郭浩一个台阶下,只要他说没有,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哪成想郭浩一脸认真的回答道:“回陛下,臣有!”

    “哎,这就是……什么,你说什么?”

    “臣说臣有办法!”

    郭浩把声音提高了一度,让文武百官都听见了,郭威看了看下面的大臣,大多数都面带不屑。

    “咳咳,此时非同小可,你可要想好了再说!”

    郭威再次提醒郭浩,然而郭浩已经打定主意,坚定地说道:“臣,已经想好了!”

    郭威看郭浩不像是开玩笑,沉吟了片刻,说道:“那你就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郭威话一开口,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落在郭浩身上,纷纷竖起耳朵,想要听听他怎么说。

    “糊名!”

    两个字,郭浩说的很大声,声音很坚定,所有人都听见了。

    “糊名?你是说,把考生的卷子上的名字盖住?”

    “陛下圣明,不但要糊名,而且还要找人誊抄,这样一来,就没有人知道作者是谁,朝廷就可以凭借真才实学选拔人才!”

    郭威听了不自觉地点点头,然而这时王峻不干了。

    “一派胡言,你把考生的名字盖住,岂不是对考生的不尊重,而且考生的名气,往往也是选拔的重要依据,如果不知道是谁,这还怎么选!”

    王峻说完,很多大臣都点头附和,郭浩闻言不阴不阳地说道:“敢问王大人,难道官员选拔,只要名气就够了么?不需要真才实学,我们还举行考试做什么!”

    “你说什么!”

    王峻没想到,郭浩竟然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他,而且话里话外都是嘲讽,王峻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好了,郭浩说的没错,朝廷举行科考,理应注重才学,有有名气固然是好,但学识更重要。

    郭浩这个办法不错,咱们可以试试,这是大周建国第一次科考,朕想给天下士子一个好印象。

    不过王大人也没错,名气其实也很重要,因为有的士子的能力,不一定体现在学识上。

    所以这次恩科采用糊名制,举荐制同样成立,只要考生有一技之长,朕就不会吝啬官职授予,大周正是用人之际,这次考试多选些人也无妨。”

    郭威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郭浩,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