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129章

更宋-第129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觉得,如今我大周周边的国家,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只有两个,契丹和唐国。

    这两个国家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我大周多有侵扰,所以儿臣觉得,应该从这两个国家开始!”

    柴荣说完,郭浩心里评论道:“南唐也就罢了,契丹?还是算了,那可是可以和大宋一较高下的王朝,凭借大周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契丹的对手。”

    可是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敢这么说,看到郭威看向他,于是拱手道:“父皇,儿臣觉得大哥说的有道理,只要我们打怕了这两个大国,那么其他小国自然望风而降。”

    郭浩随口找了个理由,柴荣确是高兴地点头,他就是这么想的,想要借此兵不血刃地收复那些小国。

    郭威闻言只是点头,示意二人继续说,柴荣继续说道:“陛下,如果要出征,军队还需要改革,现在军中冗弱较多,士卒良莠不齐,缺乏训练,我们可以进行筛选,如有不足就招抚流民,填补军队的不足。”

    郭威再次点头,郭浩对此也是赞成的,其实他也知道这些弊端,只不过他本着低调的原则,没有说出来,如今把这个机会让给柴荣,正和他的心意。

    “而且朝廷现在的赋税还是有些高,我们可以把赋税再降低一些,礼乐、制度、刑法都有不合理的地方,都需要重新修订。”

    随着柴荣侃侃而谈,郭威惊奇的发现,他这个养子竟然如此有才能,貌似丝毫不比郭浩差。

    而郭浩也是对他另眼相看,殊不知柴荣进京前,其实做足了功课,他身边有几个后来的名臣,为了他的太子之位,纷纷出言献策。

    发现郭威目光的变化,郭浩忽然意识到,今天这次奏对很不寻常,与其说是奏对,不如说是考校。

    柴荣说的很多建议,他都想到了,只不过他考虑的要比柴荣多,有些改革好是好,但是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

    知道这是一次考校,郭浩干脆不发表意见,只是顺着柴荣说,郭威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

    “好啊,荣儿你能想到这么多,为父很欣慰,以后国家就交给你们了,希望我们今天说的,日后都会实现。”

    “一定可以!”

    郭浩这次没含糊,因为他知道,只要柴荣当了皇帝,有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他现在做不了的事,柴荣也许可以做成。

    君臣父子,三人一直聊到半夜,刘松提醒了几次,郭威才让二人去休息。

    看样子郭威心动了,他要开始他的抱负了,在这之前需要准备准备,所以短时间也没有什么大动作。

    郭浩重新忙碌起来,谁让他是枢密使,改革军队少不了他出面,光这一件事就够他忙了,其他的事则是交给了冯道他们。

    就在所有人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郭威忽然病了。

    郭威自入秋以来,就受风得了痹病,影响饮食和行走,术士说应该散发财物来祛病消灾。

    郭浩对此很不屑,但他又不是医生,又他知道怎么治病,病急乱投医,不管什么办法都要试试。

    郭威打算在南郊举行祭祀,又因从后梁以来,祭祀天地常在洛阳举行,疑惑未决。

    礼部官员道:“天子所在都城便可以祭祀百神,何必非在洛阳!”

    于是,开始建筑祭祀天地的圜丘、社稷坛,在汴梁建造太庙,这个差事自然落到了郭浩身上,如此大事由他亲自主持。

    十月十六日,派遣冯道到洛阳,迎来太庙社稷的神主牌位,由于请的是神位,所以一路上仪式十分隆重,走的很慢。

    十一月十三日,太常请示比照洛阳修筑四郊各坛,后周太祖同意。

    十二月初一,神主牌位终于抵达汴梁,郭威到西郊迎接,恭敬地合供在太庙。

    郭威的病刚好一些,王殷又开始不老实,此时他乃是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已经算是位高权重,可是他恃仗有功专横不法,凡是河北藩镇卫戍部队应用皇帝敕书才能处理的事,王殷却直接用自己的手帖就实施了,同时大量盘剥百姓财产。

    郭威听了很不高兴,派人对他说道:“爱卿与国家同为一体,邺都国库非常丰盈,爱卿想用就拿取,还怕什么没财!”

    成德节度使何福进一向憎恶王殷,十八何福进进京入朝,秘密地将王殷之事禀报后周太祖,太祖由此怀疑王殷。

    十九日,王殷进京入朝,太祖颁诏留下了王殷,充任京城内外巡检。

 第二百三十二章 郭威驾崩

    自从郭威生病,郭浩就一直在观望,老郭貌似真的不行了,柴荣要上台了。

    然而御医却说,郭威的身体正在恢复,只要静心调养,就不会有什么大碍。

    郭浩不知道他说的真假,但也留了个心眼,他不知道柴荣怎么想他,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他已经秘密安排丐帮弟子,一旦有什么变故,一定要保他的家人周全。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郭永宁给他生了个女儿,让郭威彻底断了心思,郭浩给这个女儿取名雁菡,取意秋季雁南飞。

    但是那会儿郭威正病着,郭浩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再加上是个女儿,所以也没有人重视。

    广顺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郭威祭祀太庙,穿戴衮衣冠冕,由左右人搀扶着登上台阶,才到一室,刚斟酒进献,便低下头不能行拜而退下令,命令晋王郭荣完成祭祀。

    当晚,住宿南郊,病情格外加重,几乎没救了,夜半时稍有好转,把很多人都吓坏了。

    显德元年正月初一,郭威到圜丘祭天,仅能抬头瞻仰表示致敬而已,进献酒爵、奠放币帛都由有关官员代劳,宣布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同意蜀国在边境通商贸易。

    初三,撤销邺都,只设天雄军。

    初五,晋王郭荣加官兼侍中,管理京城内外兵马事务,大臣们很少能见到郭威,所以朝廷内外惊恐害怕,听说晋王掌管军队,人心渐渐趋于平静。

    军队将士中有流言说郊祀的赏赐比后唐明宗时少,郭威闻悉,初七召集众将到寝殿,责备说道:“朕从即位以来,节衣缩食,专门把保证军队供给放在心上。

    国库的积蓄,四方的贡献,除去供应军队之外,很少有剩余,你们难道不知晓!

    如今却纵容凶恶之徒乱说,全然不顾念君主的勤勉俭朴,体察国家的贫穷匮乏,又不想想自己有什么功劳而接受赏赐,只知抱怨,你们于心能安吗!”

    众将都惶恐,告罪退下,搜索军中不逞之徒立即杀戮,流言蜚语于是平息。

    这一天,郭威告诫柴荣说道:“震从前西征时,看到唐朝十八座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多藏金银宝玉的缘故。

    我死后,定当用纸衣给我穿上,用土烧的棺材收敛我;迅速办理安葬,不要久留宫中。

    墓穴中不要用石头,拿砖代替;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不要麻烦百姓。

    安葬完毕,招募靠近陵墓的百姓三十家,免除他们的各种徭役,让他们看守陵墓。

    不要修建地下宫室,不要设置守陵宫人,不要造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刻一块石碑立在陵前,写上:‘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你如果违背我的话,我就不施福给你。”

    又说道:“李洪义应当授予符节和斧钺,魏仁浦不要让他离开枢密院,郭浩是你的妹夫,不要让你妹妹伤心了,超儿已经疯了……”

    十五日,郭威命令赶快起草制书,任命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十七日,宣布制书完毕,左右的人将此事奏告郭威,郭威长处一口气道:“我没有遗憾了。”

    随即,他任命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军节度使,任命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兼任武信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兼任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兼任昭武节度使。

    郭威黜退一批恃功倨傲之臣,又任命一批新官吏,郭浩第一次行使宰相的权利。

    李重进年龄大于晋王郭荣,太祖召他入宫中,托付后事,并命他拜见郭荣,以确定君臣之间的名分。

    郭威安排这一切时,郭浩都在身边,因为他是枢密使,又是郭威的女婿,郭永宁已经来到宫里,但是家国大事女人不能参与,所以她只能待在后宫。

    说来也奇怪,自从郭威生病后,董德妃也许是由于忧虑过度,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所以郭浩陪着郭威,郭永宁则是陪着董德妃。

    傍晚时分,一代帝王,后周太祖郭威,驾崩于滋德殿,封锁消息不发丧。

    郭威驾崩不久,董德妃也咽了气,郭永宁伤心欲绝,可郭浩却没有时间安慰他,这时候正是关键的时候,容不得半点放松。

    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并没有出什么乱子,二十日宣布大祖遗制,二十一日柴荣即皇帝位。

    新皇登基,百官朝贺,再一次上朝,多了许多新面孔,有王朴、魏仁浦、王浦等,都是柴荣的心腹,也是后来的名臣。

    什么叫一朝天子一朝臣,郭浩竟然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郭威不在了,刘松也自愿去守灵了,冯道因为身体原因退休了,李谷去了洛阳,白文珂老将军已经去世,很多老臣都不在了。

    之前也许是注意力都在郭威身上,郭浩没怎么注意到他的那些同事,可是现在一看,都不在了,不是退休就是去世了,郭浩一时间有些出神。

    “郭大人,郭大人?”

    魏仁浦推了郭浩一下,郭浩这才回过神来,柴荣有些不悦地看着他,魏仁浦小声道:“陛下问你,禁军改革的如何了。”

    郭浩闻言行礼道:“回陛下,命令已经下达,各军已经开始施行,中途因先帝大行暂停了一段时间,随时都可以恢复。”

    柴荣闻言点点头,郭威驾崩确实是大事,什么事都要让一让,所以郭浩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先帝大行,朕和诸位爱卿都悲痛万分,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臣,朕知道爱卿是重情之人,所以还请节哀啊!”

    郭浩听见这句话,哪里不明白柴荣的意思,明面上说让他节哀,实际上是不满他在朝堂上出神。

    “陛下,臣有罪!”

    郭浩忽然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是一愣,柴荣也有些错愕,他只不过想敲打一下这个妹夫,现在他是皇帝,该收收心了。

    哪成想郭浩忽然来了这么一出,柴荣没有说话,安静地看郭浩表演,只见郭浩继续道:“陛下,臣有罪。

    先帝大行,人心惶惶,臣身为枢密使,理应以身作则,稳定人心。

    然而臣却在六神无主,神游天外,臣现在的状态,实在不适合担任军国大事,臣请陛下免去臣枢密使一职!”

    “什么?”

    郭浩竟然要辞官,有的人惊讶,有的人却是敬佩。

    好一招以退为进!

    “这……朕刚刚继位,很多事还需要爱卿辅佐,你怎么忍心,你让朕……”

    柴荣太过惊讶,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想说些亲近的话,身份又不合适,至于皇帝该怎么说,他还不太清楚。

    “陛下,臣何尝不是如此,其实臣这个枢密使,实在是名不副实,继任以来,一直都是几位副使支持。

    郑大人为人端厚谨慎,言谈举止必遵于礼,臣觉得他出任枢密使最合适,还请陛下成全。”

    郭浩说的都是实话,他当枢密使确实只是个摆设,其实不是他不想行使权利,而是他不敢太张扬。

    而郑仁诲确实有声望,资历也合适,柴荣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答应郭浩,他不知道郭浩是不是在试探他。

    “陛下如果不答应,臣会挂印而去,还请陛下成全!”

    郭浩一个头磕在地上,看样子不是假的,柴荣心里有些复杂,难道自己又误会郭浩了?

    “爱卿快快请起,朕答应你就是,不过朕还需要你,你为驸马时,一直没晋封爵位,如此朕封你为宋国公,封地河东。

    不过你也不要去河东,如今朕当了皇帝,这禁军还没有人统领,从今以后你就为我统领禁军吧!”

 第二百三十三章 统领禁军

    “禁军统领?”

    所有大臣面面相觑,用一个枢密使的位置,换来禁军统领,貌似也不是很亏。

    “陛下,臣并没有统领过禁军,而且……”

    “好了,你的心思朕都明白,不过这是先皇交代的,他说如果你不当枢密使,就让你去掌管禁军,这样朕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柴荣说着,眼睛观察者郭浩的表情,郭浩察觉到柴荣的目光,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他要是再拒绝,岂不是不给柴荣面子?

    “多谢陛下。”

    郭浩领旨谢恩,柴荣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其实所谓的统领,也不一定有多么高的地位,这一切取决于郭浩的能力。

    至少目前为止,禁军中大部分统领都是柴荣的人,赵匡胤他们还没有爬到最高的位置,不过郭浩算是一步到位了。

    “既然如此,封宋国公郭浩,为禁军马步军指挥使,以后禁军就交给你了,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遵旨!”

    安排完了郭浩的位置,柴荣又说了一些其他事情,散朝后郭浩去了趟枢密院,拿回了他自己的东西。

    当天晚上,赵匡胤等人闻讯赶来,如今兄弟十人都在军中,以后相聚方便多了。

    “恭喜大哥,如此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

    “恭喜社长……”

    “恭喜……”

    郭浩看着兄弟几人,不由得有些感慨,赵匡胤如今是开封府马直军使,石守信是亲卫左第一军都校,杨光义是第二军都校。

    李继勋是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王审琦是铁骑指挥使,刘廷让是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刘守忠是殿前副指挥使,韩重赟是左班殿直副都知,王政忠是亲卫右军第一军都校。

    要说后周的禁军,主要分为两大系统:殿前司,侍卫司。

    其中,殿前司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