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174章

更宋-第174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昨天他们还好好的啊。”

    “昨天是最后的期限,他们没凑够钱,办不了文书就不能开业!”

    郭浩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想要钱还不让人做生意,不做生意就没有钱,这是个恶性循环,根本不是他的本意。

    郭浩转身离开,那个商贩抬头一看,郭浩已经走远了,看背影有些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郭浩在房县等了三天,终于等来了一个人,赵匡胤带着五千兵马进了房州,这下惊动了不少人。

    李渔听说赵匡胤来了,立刻夹到迎接,可是赵匡胤根本不理他,这时城里骑马走出两个人,赵匡胤见了立刻行礼。

    “末将赵匡胤,参见陛下!”

    城门口,很多百姓都在围观,听到“陛下”二字,都吃了一惊。

    郭浩坐在马上,看了看前面的李渔,问道:“李渔,聚仙阁那个先生呢!”

    李渔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大变,忙跪下道:“臣不知陛下到来,未曾远迎,还请陛下恕罪!”

    然而郭浩根本不搭理他,继续问道:“朕问你,那个先生呢?”

    郭浩明显有些生气了,李渔的脸色有些难看,这时赵匡胤的兵马围上来,一把刀架在了李渔的脖子上。

    “陛下,这是何意,臣实在不明白……”

    “看来你还是有些胆识,可惜用错了地方,你做的是朕都知道了,这一纸公文,可花了朕五两黄金啊!”

    听到五两黄金,一旁的官员顿时腿软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郭浩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当着百姓的面,有些话不能说太多,于是郭浩下令把一干人等带回县衙,他要亲自审问这些人。

    兵马住宅在城外,城里已经被郭浩控制,县衙里是坐在大堂之上,李辉、赵匡胤一左一右站在两边。

    “说吧,你和南平往来密切,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如果你肯主动说出了,朕也许会饶了你的家人!”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复南平

    被郭浩抓个正着,李渔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是郭浩一句和南平往来密切,可把他吓个够呛。

    “陛下,我冤枉,我只是贪图钱财,却没做什么对不起大宋的事,就算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啊!”

    李渔知道,卖国可是重罪,此时郭浩来没来的及改革法律,所以卖国是要满门抄斩的。

    “你不敢?我看你胆子大的很,朕的规定全被你抛在脑后,你公然贩卖文书,朕可是亲身经历,你还有什么可说?

    而且据朕所知,你经常往来于归州房州,归州是谁的地盘你不会不知道吧,如此你还狡辩什么!”

    李渔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抬头看了看赵匡胤,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一个小小的知县,用得着五千人马么?

    郭浩想要抓他,根本不用兴师动众,他之所以往来归州,实际上是想转移钱财,其他的什么都没做,可是这不是他免死的理由。

    关键时刻,李渔灵光一闪,忽然磕头恸哭道:“陛下,臣也是万不得已啊,都是那周行逢,是他逼臣这么做的,为了房县的百姓,臣别无他法啊!”

    李渔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郭浩眯着眼睛,没想到这个李渔还挺上道,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周行逢?这与他有什么关系?”

    李渔闻言觉得有戏,于是开始了他的表演:“陛下有所不知,由于他畏惧我朝,所以上供颇为殷勤,可是南平只有三州之地,根本没有多少钱财,于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房州。”

    郭浩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渔一眼:“那你为何不上表朝廷,朝廷自然会替你出面。”

    李渔闻言苦笑:“陛下新登大宝,四方臣服,臣如果这么说,谁会相信臣,弄不好落一个挑拨两国关系的罪名。

    况且实不相瞒,臣的家人都在归州,周行逢以此相要挟,所以臣不得已,只能答应他。”

    所有人听了恍然,郭浩也是点点头,不是信了他的话,而是觉得这个理由还说得过去。

    “元朗!”

    “在!”

    “立刻联系周行逢,让他来见朕,如果他不来,就请他过来!”

    郭浩故意把“请”字说的很重,赵匡胤心领神会,立刻去办。

    江陵,南平治所,周行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苦心经营的关系,最终会被一个小小的知县破坏。

    “什么?说我威胁他?那个李渔是什么人,我根本没听过!”

    周行逢十分恼火,可是他生气也没用,郭浩假死时他也出兵了,虽然没有真正进攻,可是很多人都看到了。

    如今郭浩突然出现在房州,本来就不正常,赵匡胤还带着五千宋军已经来到边境,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权儿,宋帝让我去见他,为父不得不去,此行为父若有什么不测,你千万不要抵抗!”

    房间里,父子俩好似诀别,周行逢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周保权却有些于心不忍。

    “父亲,郭浩让你去,又没说做什么,也许只是要见见你,您不必太过担心。

    况且他只有五千人马,如果真打起来,我们也该不是他的对手,您到哪里就说不认识李渔就可以了。”

    周保权说完,周行逢摇了摇头,郭浩的心思他很清楚,之前之所以没有动手,只因为没有理由。

    如今凭空冒出一个李渔,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郭浩要南平的地盘,只带五千兵马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权儿,这里的事情你不清楚,咱们周家经营荆楚几十年,为何一直不敢称帝,就是因为强国环绕。

    如今大宋新立,隐约有一统之势,南平归附是迟早的事,我也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周保权闻言沉默,显然他还有些不甘心:“父亲,我们为何不联合蜀、唐二国,二国的实力加起来,未必不是宋国的对手。”

    周行逢再次摇头,道:“蜀主无能,不敢招惹宋国,唐国被宋军打败,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国土,此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况且我们只有三州的地盘,虽有十万余户百姓,可是可用兵力不多,真要是打起来,绝不是宋军的对手。”

    父子二人聊了很久,周行逢反复嘱咐儿子,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冲动,父子二人含泪告别。

    三天后,周行逢来到房州,郭浩很热情地接待了他。

    “周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

    “不敢不敢,老夫周行逢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郭浩把周行逢请进屋子,分宾主落座,周行逢看着郭浩,心里十分忐忑。

    “老将军,此次把你叫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个情况,是我治下不严,有个知县贪赃枉法,还冤枉你,我想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周行逢闻言赶紧站起来道:“陛下所说的官员,老夫并不认识,更别提什么威胁了。”

    郭浩听了点了点头,对赵匡胤道:“你去问问李渔,知不知道杨修,如果他知道,他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

    赵匡胤闻言离开,郭浩转头对周行逢笑道:“老将军近来身体可好?”

    周行逢忙回道:“还好,还好。”

    “呵呵,老将军不必客气。快坐快坐。”

    周行逢忐忑地坐下,郭浩继续道:“有时候,朕就在想,如果我老了,就不操那么多心,天下之大,还有很多是朕没看过的,守着偌大的皇宫,连个自由都没有,老将军你说呢。”

    “呃,陛下说的是。”

    “所以啊,人这一辈子,有时候就得看开点。”

    说着,郭浩忽然站了起来,周行逢也跟着起身,赵匡胤和李辉跟在后面,只见郭浩忽然拔出了旁边的宝剑。

    周行逢心中一紧,李、赵二人也以为郭浩要动手,此时已经是傍晚,郭浩走到蜡烛旁,摸索着手里的宝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哎!”

    一首词念罢,郭浩长叹一声放回了宝剑,周行逢松了口气,李、赵二人有些无语,你说你作诗就作诗吧,弄得吓人呼啦的。

    “老将军,你这满头华发,是你这一生的荣誉,朕听闻荆楚百姓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是你频繁给大宋纳贡,他们的好日子恐怕也持续不了多久吧。”

    一件事,一个人,一首诗,一句话。

    周行逢哪里还不明白,立刻跪下道:“是老夫糊涂,陛下英明神武,天下归心,我早就应该归顺,拖了这么久是老夫的错,陛下若要怪罪,老夫愿意一人承担!”

    “老将军这是哪里话,快起来。”

    说着郭浩就去抚周行逢,李辉不动声色上前一步,一只手已经放在了刀上。

    周行逢从地上起来,脸上老泪纵横,郭浩心有戚戚,道:“老将军哪里有错,其实都是朕的错,之前朕没有想明白这些道理,让老将军担惊受怕了。”

    周行逢连说不敢,二人客气了一番,郭浩让人备酒宴招待周行逢,赵匡胤作陪,李辉还要保护郭浩,所以没有喝酒。

    第二天早上,郭浩派人把周行逢送了回去,三天后周行逢上书,愿意归顺大宋。

    与此同时,郭浩下达了一个命令,公开让丐帮调查各地官员,人们这才意识到,丐帮随着郭浩身份的转变,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势力越来越大。

    耽误了这么久,郭浩也该回去了,他的行踪已经暴露,继续逗留已经没有意义了。

    房县大牢里,李渔翻着史书,寻找着杨修这个人,当他看到三国志里的杨修时,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

 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家之念

    回去的路上,郭浩还是坐的马车,这一次他确实在车上,主要是他有很多公务要处理。

    带有减震的马车行驶在官道上,即便如此郭浩还是觉得很颠簸,赵匡胤也在车里,是郭浩让他留下的。

    “哎,这路还是不行,即便我改进的车架,可还是颠簸的很。”

    赵匡胤闻言坐直了身子道:“那我让他们慢点。”

    郭浩摆了摆手:“不用了,这已经够慢了,再慢咱们什么时候能到汴京。

    元朗,有句话你可能没听过,要想富先修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他的富裕程度,其实与道路有关。”

    赵匡胤立刻聚精会神,郭浩时不时地给他讲一些从来没听过得事情,虽然没听过,但是都很有道理。

    “你看外面的官道,看起来是不错,可是遇到雨雪天气,还是会影响出行。

    如果全用石板铺地,耗费又太大,我曾在一本古书里得知一物,名叫水泥,可以代替石板,你这次回去就去实验一下,如果可行就是大功一件!”

    “是!”

    赵匡胤立刻答应,对于郭浩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其中感受最多的就是他和陈林。

    从茶叶到活字印刷,从宫中的香水到香皂,再从玻璃到炸药,郭浩制造出的新奇事物太多了。

    除了一开始的茶叶,每次郭浩都是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让人去研究,每一次都是新奇好用的事物。

    如今郭浩又提出了水泥,还说用它去修路,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好了,如果大宋全国都是石板一样的道路,那场景赵匡胤不敢想。

    七天后,郭浩回到了汴梁,百官到城门口迎接,同时也是祝贺郭浩收复了南平。

    七位内阁成员站在前面,身后是六部的尚书、侍郎等,郭浩没有下车,而是让他们直接进宫。

    拱锤殿,官员们都到了,郭浩一走就是一个月,朝廷里还算平静,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恭喜陛下,兵不血刃收回荆楚之地。”

    “贺喜陛下,陛下文武双全,实乃千古一帝!”

    赵普第一个发言,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陈玄紧跟其后,两个年轻的内阁大臣,感觉上和郭浩要亲近一些。

    郭浩表面上古井无波,其实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问道:“朕不在这段日子,朝廷里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众人齐齐摇头,其实内阁的组建,足以应付很多事情,郭浩不在这段时间,不是没有事情发生,而是重要的事情都报告给郭浩,他再路上已经做出了指示。

    “很好,我希望你们要一体公心,多为百姓办实事,官职改革还没有完成,要加大审查力度,杜绝李渔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臣等谨记。”

    “此次朕收复荆楚,只是一个开始,攘外必先安内,各地军队精简调度也要加快。

    朕打算给每个州郡陪监军一命,官职比节度使大半级,负责军务内政,却不能干涉将领打仗!”

    郭浩此言一出,大臣们又是一阵无语,之前的安排已经最大程度避免节度使做大,结果郭浩还不放心,竟然还要加监军。

    “所谓监军,不是监督将军如何打仗的,而是监督军队的思想意识的,监军可以是文人,也可以是武将,但是必须识字,负责教导军士,传授忠君爱国的思想。”

    太史飞快记录着郭浩的话,郭浩看了看赵匡胤,他是唯一就在京中的将领,主要是郭浩对他其实还是不太放心。

    “元朗,你本是军人,但是你也文武双全,这件事我打算交给你去办,当年我怎么教导禁军的你也看见了,按照我的方法,务必推行到行伍之间。”

    “是。”

    “如此改革,我大宋内部将减少许多隐患,至于天灾,朕相信,只要万众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

    六部的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做做样子,礼部多重视教育,户部多想法赚钱,兵部研究兵法战略,吏部多为国家选择优秀官员,刑部注意全国治安,工部多研究有用的东西。

    你们也知道,朕当年平定河东使用的炸药,其实就是工匠发明出来的,还有那活字印刷,如今也造福很多示人。

    士农工商,从古至今大多喜欢给人划分等级,但朕觉得,只要有本事,都应该受到尊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