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223章

更宋-第223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离开后,只剩下王纪和段思恭二人。

    “段知州好威风,竟然敢拘系回鹘使者,你知道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么!”

    “哼,不就是两个羌夷,有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段思恭还不知错,王纪眼睛一转,忽然缓声道:“段兄你好好想想,陛下派我前来,全权负责羌夷事物,自然是有他的考虑。

    吐蕃、回鹘是羌夷,可是人家既然来进贡,就是像大宋示好,我们哪有把人拒之门外的道理。

    况且我们和辽国的关系你也不是不知道,回鹘虽然偏远,可也挨着辽国,一旦他们依附辽国,我们岂不是又多了个敌人?”

    王纪苦口婆心地劝说段思恭,段思恭的情绪也好了一些,回想西北地区这几年的改变,忽然想到了什么。

    “王总督,陛下不会看上回鹘地盘了吧?那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呵呵,陛下怎么想,段知州就不要乱猜了,总之陛下说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交十分重要。

    所谓外交,就是国家对外交涉,弱小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得到尊敬。

    大宋周边的小国全来进贡,这代表着国家的强大,而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他们,掌控他们,即不是朋友,也不要成为敌人!”

    王纪带着郭浩的嘱托,正在进行着一个前无古人的计划,但这个计划现在还不能暴露,主要是避免辽国的干涉。

    作为当前的大国,大宋要有包容之心,以此来麻痹那些部落,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

    由于王纪的处理得当,两位使者没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历史上没有王纪,段思恭抓了二人,二人回到部落告状。

    回鹘部落首领得知后很生气,派人带着公文到灵州质问,段思恭理亏没有答复,结果几年后回鹘不再进贡。

    有时候一个人,做的一件小事,就可能影响两个国家的关系,郭浩未雨绸缪派来了王纪,这才缓和了两国的关系。

    段思恭虽然犯了错,好在没有造成恶劣结果,郭浩得知这件事后,在旨意中说教了他一番。

    与此同时,郭浩也意识到,既然短时间无法收复周边的国家,外交手段是有必要的,于是下令内阁组建外交部,宗旨就是不能损害大宋的利益。

    又一个新部门出现,大臣们都习以为常,此时还没有外交的概念,还是郭浩亲自解释的。

    “诸位爱卿,所谓外交,通俗来讲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朋友之间有合作有冲突,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虽然大宋周边的国家都很弱小,但是人家既然独立存在,就是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再不损害大宋利益的前期下,可以与这些国家合作交流,互通有无。

    当然了,一些机密的东西不能流出,可我们大宋地大物博,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交易的。

    就拿商业来说,西北缺少粮食、茶叶,而那边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你们要多想想……”

 第四百零二章 盛世景象

    “怎么样在不损害利益的前提下,使收益最大化!

    我们的技术比他们先进,军队比他们强大,可是打仗劳民伤财,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比如向西北运输食盐,让他们养成依赖,若是有一天忽然停了,你们说他们会怎么样?”

    郭浩只是举个例子,食盐西北也有,但是某些不产盐的地方,这个办法就绝对有用。

    大臣们都在思考,在他们看来,不打仗就是好事,但是光凭谋略控制一个国家,他们还没有那个本事。

    “有时候统治并不一定要依靠武力,帮助别人也不一定是资敌,外交部你们要重视起来,只要不违背原则,有些事情可以不择手段!”

    不违背原则,不择手段,郭浩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这么做很霸道,却是对大宋负责,为百姓负责。

    大臣们明白了郭浩的意思,开始制定一系列细节,同时对外来使者的接待做出了规定,由外交部的官员专门接待,地方官员不得插手。

    朝见了使者后,郭浩用一些他觉得没用的东西,换了一批对方不看重的矿石,双方签下通商书,回鹘的商路算是合法了。

    打通商路只是开始,下一步郭浩打算在西北设立驻地,迁徙一批人过去,要他们适应那里的环境。

    眼瞅着又要过年了,这时李庆男竟然回来了,这让郭浩十分惊喜,立刻召见了他。

    “怎么样,朕要的东西找到了么!”

    李庆男行礼过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口袋,三德子接过递给郭浩,郭浩打开一看脸上露出笑容。

    “没错,就是棉花,有了这个东西,寒冷的地方我们也不怕了!”

    李庆男这次下南洋,郭浩特提交代他找棉花,历史上的棉花是宋末传入中国的,可是郭浩谋划北方,最需要的就是御寒的衣服。

    女真族一直生活在东北,他们冬天穿的都是动物的皮毛,但那个东西太珍贵,郭浩不可能给大军都发一套。

    但是棉花不一样,可以大批量种植,他早就让绫锦院研究羽绒服,但没有合适的布料,所以羽绒服很难实现。

    有了棉花,郭浩在征讨北方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制造火器,但以现在的工艺,速度实在太慢了。

    有了回鹘使者的前车,十二月,塔坦国天王娘子之子策卜迪进贡于宋,又一个外国来朝。

    塔坦国,就是后世的新疆地区,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东北部河漫滩地。

    西域水道记云:“旧渠引水十余里至大桥入新界,又西二十里经锡伯馆南,其地与河北宁远城相直也”。

    锡伯馆,即为锡伯营塔坦的意译。

    西域国家纷纷进贡,营造了一种万国来朝的感觉,而郭浩也表现出天朝大国的气度,和塔坦国签订友好往来的国书。

    对于外国的进贡,郭浩一般来者不拒,但是在回礼方面,郭浩表现的和其他帝王不同,他只送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可即便如此,那些外国使者不知道,毕竟他们那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显得很珍贵。

    又迎来一个除夕,这是郭浩在这里的第二十个年头,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可看起来依旧很年轻。

    这些年来,他对养生之道越发的精通,他知道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可是养生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陈抟的指点下,郭浩会服用一些药物,其中不乏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加上经常锻炼,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就好像没变老一样。

    今年过年,郭浩去了不少地方,首先去了格物院,表彰了一些工匠,感谢他们这一年的辛苦钻研。

    而后去了军事学院,经过一年的训练,剩下的八百学员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质的变化,看起来更像后世的军队。

    之后去了绫锦院,因为接下来棉花的纺织很重要,一旦棉花普及开来,不对有利于战事,还对大宋的百姓大有裨益。

    最后郭浩去了国子监,这里是大宋高级人才聚集地,里面有的学子,未来很可能是内阁大臣,宰相人员。

    除此之外郭浩还巡视了汴梁中的商户,各个衙门,慰问了军营里的将士,探访了民间的民情。

    此时的大宋,可谓是蒸蒸日上,一副盛世景象,郭浩很是欣慰,很有成就感。

    军事学院放假,郭浩叫来两个儿子,这一年他们与学员们相处的不错,如今已经没什么架子。

    “尧儿,舜儿,过完年你们正式加入内阁,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虽然你们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是要多听大臣们的建议。”

    “多谢父皇!”

    兄弟二人很高兴,此时暂时放下了暗斗,因为他们看出来了,郭浩不是那种不放权的人,只是需要他们有能力。

    所以兄弟二人的由暗斗改为明争,谁表现好,更能得到认可,谁就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对于这个现象,郭浩没有制止,毕竟良性竞争有利于成长,如果两个儿子都有本事,大不了开拓一下海外。

    不过郭浩现在没有那个心思,大宋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其他人都不明白,认为大宋的国力已经是世界之最。

    只有郭浩清楚,现在的大宋底蕴还不够,如果冒然扩张,很可能造成内部动乱,元帝国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宋的人口多了一些,可是还远远不够,和后世动辄十亿起步的大国比,现在的大宋还是个婴儿。

    鼓励生育是国策之一,可人口多了也要考虑吃饭问题,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现在却没有袁院士那样的角色。

    所以郭浩看似豪迈,却不敢八步子迈的太大,看似野心勃勃,很多事情都再三考虑。

    随着各项政策越来越成熟,衣食住行都得到解决,盛世的景象已经浮现,可郭浩还在负重前行。

    所以他培养两个儿子,不是让他们继承皇位,而是分担他的压力,皇帝虽然是孤独的,可也要学会利用一切资源。

    太平四年,正月。

    新婚燕尔地耶律贤和萧绰,前往潢河游玩,自从耶律贤继位后,革除了不少弊政,同时选拔了一些汉人官员,加强了朝廷的统治。

    “陛下,我在汴梁时,宋帝经常会探访民间,亲自检查官员的政务,妾身觉得他这个做法很好,避免被大臣蒙蔽。”

    耶律贤点点头,通过萧绰的讲述,这段时间他也了解了不少中原的事情,有郭浩这么强大的对手在,他的心里其实很忧虑。

    “宋帝收回燕云十六州后,十分重视边防,我们的军队再也占不到便宜,很多统领开始骚扰汉人城镇。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不许这么做,可是还是会有部落因为粮食不得不去掠夺,好在这两年耕地的数量在增加,否则不知有多少人会饿死。”

    凡事皆有因果,郭浩守住了北大门,契丹无法掠夺,逼迫着辽国开拓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可即便如此,由于契丹族不事耕种,汉人又只是少部分,如此下去必定无法维持。

    除非游牧民族开始耕种,可这样他们就失去了机动性,这也正是郭浩想要的,因为他们一旦适应了耕种的生活,就不用靠掠夺生存了。

    久而久之,他们会和汉人无异,郭浩如果这时候发动战争,到时候得到的会是另一种“汉人”,不用担心他们跑了的部族。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听说女真国那边新得到一种种子,打算明年春天开始耕种。

    如果这种种子可以得到很多粮食,我们也可以要一些来,宋帝从西洋弄来了几种作物,现在已经不再担心粮食问题,而我们却不行”

 第四百零三章 初夏狩猎(求订阅)

    宋太平四年,辽保宁二年。

    两个国家都在抓紧发展,由于耶律贤的身体比历史上好很多,所以有些事情亲力亲为,效果要比萧绰主持的要好。

    此时的萧绰虽然没有主政,却可以给耶律贤出谋划策,有了在大宋的经历,所以对汉人十分重视,尤其是汉人的一些手段。

    四月,耶律贤去了东京,这里的东京可不是后世的日本,而是辽宁省沈阳市。

    巡视了一番后,五月立萧绰为皇后,又向西行巡幸,皇帝出行是为了巡视地方,同时也会打猎游玩。

    “宰相,朕这次出来,可谓是收获颇丰,看着地里的庄稼幼苗,朕真的很高兴。”

    “恭喜陛下,陛下仁慈,广布仁政,善待百姓,休养生息,如此下去不出十年,我大辽必定国富民强,无人敢侵扰。”

    耶律贤点点头,他认可萧思温所说,其实他和郭浩一样,想做的事情很多,可很多事不能操之过急。

    “前面是闾山了吧,我们正好去打猎,然后宴饮一番。”

    萧思温知道皇帝都有这个爱好,所以也就没说什么,这次耶律贤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该放松也要放松。

    一行人向闾山前进,盘道岭上,有一伙蒙面人,望着进山的方向。

    就在这时,一个探子回来禀报:“首领,他们来了!”

    首领看了看四周,于是低声道:“叫弟兄们都做好准备,如有意外,谁也不许乱说话!”

    “是!”

    所有人目光麻木,耶律贤即位不久,有些忠于耶律璟的人就想着为他报仇,于是就埋伏于此,等着队伍过来。

    皇帝的队伍进了盘道岭,忽然破空之声响起,一支箭矢飞了过来,所有人立刻警惕起来。

    “有刺客,护驾!”

    萧思温大喊一声,连忙让耶律贤下马,把他护在身后。

    耶律贤抽出宝剑,警惕地看着四周,陆续又又几支箭射来,侍卫连忙用刀剑格挡。

    然而密集的箭雨过后,从山林中忽然冲出一群蒙面人,人数有上百人,比耶律贤的侍卫还多。

    “陛下,贼人有备而来,人多势众,为了陛下的安危,还请陛下先行离开,老臣留下拦住他们!”

    耶律贤看着前面的贼人,也知道形式对他们很不利,于是做出取舍。

    “宰相小心,朕这就去带兵,如有不敌,宰相要保护好自己!”

    “陛下放心!”

    说完耶律贤翻身上马,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离开,萧思温手持宝剑,指挥着战斗,替耶律贤争取时间。

    看到耶律贤跑了,为首的贼人想要去追,可是萧思温临危不乱,立刻让人拦住了对方。

    然而就在拉扯中,侍卫已经死伤不少,贼人的首领知道萧思温不好对付,于是张弓搭箭。

    嗖!

    “宰相小心!”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萧思温经历了多少次大战,都没有人能伤他分毫,没想到今天在这阴沟里翻船。

    一支箭正中萧思温的胸口,萧思温低头不可置信地看了看,抬手想说什么,终究无力地倒下。

    萧思温死后,侍卫们没有首领,立刻四散奔逃,此时耶律贤已经没了踪影,贼人见事不可为,果断下令撤退。

    半个时辰后,耶律贤带着援兵返回,结果哪还有贼人的踪影,一路上没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