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263章

更宋-第263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整的军事体系,也是郭浩有信心打赢战役的原因之一,除了充分的准备外,李继隆现在最期盼的是郭浩的到来。

    因为郭浩带了一支步枪军!

    “诸位,这次陛下的目的,想必已经很清楚了,陛下对西域布局已久,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这次战役,直接影响到未来对辽战略,辽国的军队我们不用担心,我们只需要主动出击,直达西域腹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西北这么久,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李继隆说完,四位主将都重重点头,攥紧的拳头代表了他们的决心。

    李继隆回到住处,郭雁菡抱着孩子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父皇快到了吧,这次咱们能回汴梁么?”

    李继隆闻言一滞,随即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不想回去,可是看着妻儿和他一起受苦,他实在于心不忍。

    “能!只要打下了西域,父皇必然会重新部署,不只是咱们俩,还有惟正他们和两位皇兄,父皇应该都会考虑。”

    不得不说,郭浩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奇葩的皇帝,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女婿孙子,都放在了边境。

    郭浩这么做,除了锻炼他们外,就是表现对边境的重视,以及对边疆将士的安慰。

    如果可以,郭浩早就想迁都幽州,只是现在时机未成熟,可是他却没忘记那句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所以郭浩去不了,就把自己的儿女送过去,这样做不但可以稳定军心,还可以减少纷争。

    北境大营,郭致尧和潘美喝酒,这次契丹的动作,他们自然接到了消息。

    和三年前相比,郭致尧已经沉稳了许多,但是这么大的动作,他还是第一次经历,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潘司令,你说这次辽国会不会进攻我们,我总觉得这次辽国要来真的。”

    看到郭致尧有些紧张,潘美毫不在意,笑道:“殿下放心,这次辽国不会来的,那十万大军只是幌子,真正的战场在西域!”

    “话虽这么说,但谁知道耶律贤会不会改变主意,兵不厌诈的道理都知道,万一他们要是来了呢!”

    “来就来呗,陛下已经做好了部署,我们现在有二十万大军,以长城为天险,还怕守不住契丹?”

    是了,郭致尧想到的是,郭浩能想不到?

    就算辽国要开战,那也要先平定西域再说,现在还不是和辽国开战的时候,打也只能防守。

    郭浩的意图很明显,潘美等将领都明白,辽国的实力很强大,远不是西域那些小国可比的。

    以大宋现在的实力,打到上京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契丹可是游牧民族,打不过他们可以跑。

    如果不能一举重伤契丹,就会一直被其骚扰,秦汉的匈奴就是例子,明朝也一直被蒙元骚扰,还有清朝的准格尔等地。

    打是打的过,能不能打服才是关键,而且打服后的统治也是问题,辽国那么大的地盘,要多少汉人才能把他们同化。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实力,只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才能让这些游牧民族彻底臣服!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抵达西北

    太平九年,十一月。

    郭浩终于抵达西北大营,迎接他的人很多,其中还有女人和孩子。

    三年多不见,郭浩的变化很大,头发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

    此时此刻,郭浩已经学会了易容术,就算沈欣不在身边,他也可以自己化妆,而且就算最亲近的人,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看着眼前这些人,为首的不是西北大营的将领,而是他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妻儿,他们旁边是郭浩的两个女儿和她们的丈夫孩子。

    “儿臣拜见父皇!”

    几个人一起行礼,四个小家伙怯生生地站在母亲旁边,除了王承衍生的是女儿,剩下三个都是儿子。

    看着自己的儿女们,郭浩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可脸上依旧一副严肃的样子,弄得所有人十分忐忑。

    “都进去说话吧。”

    郭浩的反应,让儿女们有些意外,两三年不见了,难道他就一点不想念自己的儿女么?

    行营早就准备完成,郭浩进入后人群随着入内,韩玉和紫云一左一右站在郭浩旁边,手里拿着宝剑。

    李辉没有跟进来,他先是带人巡视了一周,发现没有问题后仔细部署了一下,这里是西北地区,虽然就在军营中,但环境还是有些复杂。

    行营里,郭浩没有理会自己的儿女,反而先问候几位将领。

    “咱们兄弟,有些年头不见了吧!”

    一声兄弟,让三人都有些激动,杨业连忙起身施礼道:“回陛下,已经有五年多了。”

    郭浩有些感慨,打量着李继勋三人,发现他们的须发皆白,脸上的皱纹比他还要多。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大家都老了,你们的孙子,应该也都不小了吧,都过得怎么样?”

    提起自己的孙子,三人脸上露出笑容,同时也明白郭浩的意思,郭浩这是不想冷落了他们。

    “多谢陛下关心,我最大的孙子今年已经十岁了,家里一切都好。”

    这次回答的是刘廷让,郭浩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让一些原本没有什么功绩的人,也得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郭浩问候了三人过后,目光落在赵匡义身上,赵匡义赶紧起身,郭浩笑着摆手让他坐下。

    “匡义啊,在诸多将领中,你算是年轻的了,但你的能力,朕还是知道的。

    西北的局面十分复杂,你能在这里扎下根,说明你很有本事,如今你和你兄长一文一武,赵家前途无量啊!”

    “多谢陛下夸奖,末将愧不敢当!”

    赵匡义的愧疚,可不是客套话,当初郭浩让他拿下河西走廊,赵匡义便信心满满来到西北。

    可是西北的局势,重重的给了他一击,就算是他敢出战,凭借一己之力,也没法同时对付那么多势力。

    好在郭浩并没有怪他,郭浩让赵匡义来西北,其实也是有别的考虑,那就是分散赵家的力量。

    如今赵匡义虽然独立成军,可是在军中却十分尴尬,他是最年轻的司令级别,手里有两万士兵,却无法融入老牌将军序列。

    后来赵廷美来到西北,不但没给他提供帮助,反而惹了不少麻烦,要不是赵匡胤写信让他看住赵廷美,赵匡义根本不想带着这个惹祸精。

    如今郭浩的态度,让赵匡义有些愧疚,同时也松了口气,好在兄长赵匡胤在朝中,否则赵家不一定怎么样。

    询问了将领的情况,郭浩勉励了一番后,给了些赏赐,就让他们离开了。

    将领们知道郭浩这是要和家人团聚,他们这些外人不好参与,郭浩能先招待他们,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将领们都走了,行营里也就没什么外人,郭浩看了看郭雁菡身后的小姑娘,笑着摆了摆手。

    “过来,让外公看看。”

    小姑娘今年才三岁多,已经可以走路了,但说话还有些不清楚,看见陌生的郭浩,有些畏惧不敢上前。

    “囡囡,快过去,让你皇祖父看看。”

    郭雁菡鼓励了一下,小家伙才敢靠近郭浩,郭浩看见眼前的小姑娘,粉雕玉琢的样子,可爱的不得了,心里十分喜欢。

    等到小家伙靠近,郭浩一把把她抱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摸出腰间的玉佩,递给小外孙女。

    “孩子起名字没有。”

    郭浩一边逗弄着外孙女,一边问郭妱梅夫妇,郭妱梅见此就知道,她的父皇还是疼爱她的。

    “回父皇,我等才疏学浅,不敢献丑,还请父皇赐名!”

    听到让他赐名,郭浩微微皱眉,又要起名字,起名什么的最伤脑筋了。

    但是看着自己的儿女们,郭浩略一思索,道:“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这丫头就叫妙仪吧!”

    郭秒仪!

    所有人在心里默默念了一句,都觉得这个名字真不错,而郭浩那句诗,出自《九叹·远逝》。

    意思是:品行纯正没有瑕疵啊,继承了先父的美好风仪,这是郭浩对后辈的希望。

    “多谢父皇!”

    王承衍高兴地道谢,郭浩笑着放下了小妙仪,小家伙拿着玉佩回到了父母身边,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行营中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安静,郭浩抬头看着众人,不由得有些头疼,看样子其他孩子也等着他起名。

    “尧儿。”

    “儿臣在。”

    “你的孩子起名了没有。”

    “还请父皇赐名!”

    郭浩有些无语,果然还没起名字,但这也不能怪他,毕竟皇家的名字不能随便起。

    郭浩抬头看了看三个孩子,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承、秉、延,郭承、郭秉、李延。

    看到这三个名字,众人怎么不明白郭浩的用意,秉承延续,同样也是寄以厚望。

    郭家的族谱,郭浩已经定下,取名字的规矩,也都是单双排列,至于他们的字,等日后他们的师傅取也可以。

    “多谢父皇赐名!”

    郭浩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摆手让随行的太监送出礼物,竟然是一模一样的玉佩。

    此时他们拿到玉佩,才看清样貌,只见玉佩上雕刻着龙纹,而小妙仪那枚是凤纹,原来郭浩早就准备好了。

    儿女们再次感谢,郭浩让他们落座,赐名需要有仪式感,但说话没必要太拘谨。

    “都坐吧,你们都是朕的儿女,没有必要太客气,这几年把你们留在边境,也确实是哭了你们了。”

    郭浩说完,男人们没什么反应,女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变化,她们都不是普通女子,从小养尊处优,边境的条件自然不能和京城比,还要照顾孩子、丈夫。

    “朕知道你们苦,但这是你们必须经历的,朕当年就是苦过来的,那时候兵荒马乱,能活下去都很不容易,更别说享受了。

    朕让你们经历这些,就是想让你们知道,这太平的来之不易,我们在京城享受的时候,边关的将士还在为我们戍守!”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作为皇家子弟,最容易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惯,郭浩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对他们以后有好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之不远,其忧即至,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朕之谋略,也许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但你们翻翻史书看看,华夏历史三千年,那些游牧民族什么时候老实过!

    朕已年过百半,还要御驾亲征,为的是大宋江山,为的是子孙后代!

    那些大臣不理解朕,朕不会说什么,他们做官无非是为了名和利,此乃人之常情。

    但是你们作为朕的儿女,如果连你们都不理解朕,那么朕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灵州之战(上)

    郭浩抵达西北,召见了诸位将领和他的儿女们。

    此时西北战事已经开始,但辽国辽军只是试探性进攻,宋军也没有主动出击,都在等郭浩来做出部署。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郭浩召开军事会议,联军的情况和郭浩之前了解的一样,由吐蕃诸部和回鹘人组成。

    大营之中,李继隆给郭浩和几位将领讲了参谋部的方案,讲此次讨伐分为三步。

    第一步,打退辽军,令杨业赵匡义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围剿西北联军,正面对战。

    由李继勋、刘廷让各率领五万大军,分别从南北两路横扫,李继勋由北向南,攻占嗢末人的地盘,刘廷让由南向北,进攻吐谷浑。

    第二步,三路大军进入吐蕃诸部,快速压制推进,南北两路军队向中央军汇合,继续向西北推进,进攻甘州回鹘。

    平定甘州回鹘后,军队会继续前进,攻占沙洲归义军,打通河西走廊。

    第三步,打通河西走廊后,军队会暂时驻守,稳定攻占的地盘然后谋划西州回鹘。

    此次战役,意外打通河西走廊,切断吐蕃与辽国的联系,吐蕃诸部中最大的部落多弥不在这次目标之中。

    多弥是后世的西藏地区,海拔比新疆还要高,而且有昆仑山阻隔,此时大宋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暂时不进攻。

    这场战役不比辽东之战,涉及到的兵力调动、战线长度,都要大的很多,需要的时间自然也会很长。

    听了李继隆的汇报,将领们都不说话,心里都在思索,这场仗恐怕不好打。

    他们也经历过大型战役,当年大宋收复后蜀、南汉,单论地盘不比西北小,动用兵力也不少。

    但西北地区不比中原,出了黄土高原,中间是祁连山,北面是蒙古高原,南面是青藏高原。

    而且河西走廊的第一站威武郡,现在由嗢末人占据,他们都是鲜卑族后羿,原本是大宋附属国,现在归顺了辽国。

    而六谷藩和吐谷浑地区,是后世的青海省,两地中间隔着一个祁连山,想要汇合也不容易。

    当年汉武帝派卫青夺取河套地区用了两年,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用了一年,所以这场仗不会不会迅速结束。

    郭浩来西北之前,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论国力大宋不输于汉初,但是影响力却远不如大汉。

    将领们见郭浩没有说话,就明白他是认可了参谋部的策略,吐蕃辽军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预防辽国捣乱。

    “诸位,继隆的部署你们都听到了,这一战没什么计谋,大宋的实力足够碾压。

    吐蕃诸部虽然归顺了辽国,不过是虚以逶迤罢了,女真国的例子摆在眼前,朕要把西域彻底转化成大宋的疆域!”

    郭浩说完,众将领都面色凝重地点头,紧接着就开始议论,商量一下对战的细节。

    吐蕃联军这次由潘罗支统领,就驻扎在灵州城外,已经发动几次进攻,都被宋军防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