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284章

更宋-第284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军队不一样,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以说是最容易控制的人。

    同时他们也是最能吃苦,最可爱的人!

 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团成立

    郭浩打算开发西部,同时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大臣们看到这两个方案,不由得佩服郭浩的思维。

    利用军队建设西部,郭浩不是头一次这么干,辽东的十万大军就是例子,事实上效果很不错。

    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标志着军垦事业出现了崭新的,完整的模式。

    这种屯垦戍边、寓兵于民,平时搞生产,战时能打仗的体制,自古以来并不罕见,古代称之为军户。

    只不过郭浩的政策比军户制更为完善,国家扶持的力度更大,给的福利更多。

    从全军挑选合适的士兵,到了西部后会获取土地,举家搬迁或者在当地成婚,还会得到朝廷的补助和免除三年赋税。

    战死或者受伤,会获得双倍的抚恤金,在边疆住满十年后,可以回到中原,朝廷回册封爵位,这关系到他们退役后的待遇。

    如此优厚的条件,所有人都觉得很多人会去,就算是他们也有些动心,没想到郭浩会这么大方。

    后世的中国,有很多建设兵团,但后来都裁撤了,只留下新疆一个。

    郭浩不打算建设那么多,他只设立新疆、西藏两个,主要是用来发展两地的经济民生,同时镇压当地的藩人。

    既然郭浩已经拿出办法,大臣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了,方案里写的很清楚,建设兵团要在短期内实现自给自足,这就等于变相的移民。

    朝廷的政策一出台,很多士兵都报了名,但是这不是报名就能去的,还需要进行体检,保证可以适应高原气候才行。

    建设兵团要抽走大量士兵,也就代表着军队需要补充,兵部不得不着手征兵,大宋还要要保证边防安全。

    拱锤殿内,站着两波人,一波是朝廷的将领,一波是军事学院的学员。

    郭浩走进大殿内,所有人纷纷行礼,郭浩摆手让他们平身,然后抬头看着众人。

    “建设兵团,意义重大,不但要戍边,还要开垦种田,发展民生经济,铺路架桥,是个苦差事。

    你们都是国之栋梁,新一代将领,国家培养了你们,就是让你们为国效力。

    你们到了西部以后,要团结当地百姓,宣传华夏化,无论是藩人、回鹘、羌人还是其他民族,都是大宋的子民,朕皆一视同仁。

    与此同时,你们要警惕黑汗、于阗,边疆防守不能松懈,必要时可以武力镇压,朕会给你们一批火器!”

    听到火器二字,所有人都两眼放光,尤其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经过训练后,最了解火器的可怕。

    郭浩给他们火器,外可击退来敌,内可威慑藩人,只要有火器在手,他们绝对是天下无敌。

    “敢问陛下,可是最新式的火器?”

    这时一个学员问起,郭浩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所谓最新式的火器,其实就是步枪。

    这种步枪不能连发,但技术比较成熟。

    至于处在实验阶段的半自动步枪,除了禁军以外都不能给,郭浩必须保证技术碾压,否则一旦发生叛乱,难以控制局面。

    即便如此,普通的步枪也足够威慑藩人了。

    “枪可以给你们,但你们要自己制作子弹,你们可以在西部开矿,保密工作要做好。”

    郭浩让他们自己制作子弹,也是考虑运输问题,这样做虽然有泄密的风险,可是随着热武器的发展,迟早会公之于众。

    所以封锁技术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继续发展,只要核心技术一直领先,就不怕被外人觊觎。

    接下来,郭浩又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甚至含蓄的提醒,他们到西部以后,可以攻略一下黑汗和于阗。

    这代表着建功立业的机会,哪怕是一座城池,也是一份功绩,将来他们返回中原,子孙后代都跟着沾光。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他们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前期朝廷会提供种子、农具、牲畜。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必须独立起来,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三月,建设兵团的人员已经选出来,全国各地派出二十万人,从各地前往西域。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目的地是高昌,以高昌为中心开始建设。

    令一路目的地是拉萨,对西藏地区进行开发,驻扎的同时还要提升人口。

    从汴梁出发的队伍中,还带上了步枪和制造子弹的工匠,他们到了西部后会建立兵工厂,从事枪械制造和子弹制造。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到大小队伍,有的三五一伙,有的人数更多。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百姓们发现当兵好像不是那么危险了,尤其是北境的驻军,依仗长城戍守边疆,平时没什么大战,每年朝廷都会给不少军饷。

    再加上这些年人口增加了不少,老百姓吃饱穿暖,自然就愿意生孩子,从各省市报上来的数据看,此时大宋人口已经达到一个亿!

    历史上同时期的大宋,仅有三千多万的人口,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也才一亿两千万。

    而大宋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口,是涵盖了青海、甘肃等地的人口,如果加上新疆、西藏、辽东等地,这个数字会更多。

    如此多的人口,代表着国家的兴旺,但郭浩来自后世,与后世的十多亿人口比,大宋还不值一提。

    建设兵团到达西部的同时,西部大开发也开始了,主要是四川和甘肃,作为第一批。

    而第二批就是贵州和云南,此时的云南还是大理。

    大宋这么长的动静,自然会惊动不少人。

    辽国知道宋国吞并了吐蕃、西域,可是一点办法没有。

    而完颜继在辽南的发展,让他们的心里有些慰藉。

    还有就是,吐蕃、西域和辽西差不多,多是一些不毛之地,地广人稀,没什么价值,所以辽国也就没太在意。

    但是,吐蕃和西域被吞并,就彻底切断了大理国与辽国的联系。

    历史上赵匡胤之所以不要大理,是因为唐朝的失败。

    唐玄宗天宝末年,南诏脱离唐朝、投靠吐蕃,并在安史之乱期间夺得了云贵高原大部。

    779年,唐朝击败吐蕃、南诏联军,蕃、诏之间裂痕加大,唐德宗时,剑南节度使韦皋招降南诏,与之结盟共同打击吐蕃。

    829年,南诏弄栋节度王嵯巅侵犯西川,攻下成都外城,郭钊、李德裕到成都代替杜元颖,与南诏立约,南诏再次归附。

    后来,南诏皇帝世隆在唐懿宗时,先后攻陷邕州、交趾,占据数年,被唐将高骈击败。

    南诏衰落,两国重归于好。

    唐僖宗时,有商议安化公主与南诏皇帝隆舜和亲之事,最终被唐朝拒绝。

    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起兵杀死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

    907年,唐朝灭亡,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三次战争,南诏三次背叛,直到大明七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

    因为历史原因,赵匡胤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如今两国依旧通好,可是郭浩却不打算放过他们,毕竟云南作为华夏的西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时大理的皇帝是段素顺,年轻的时候还有点作为,称帝当年即改元明政,同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

    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

    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

    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会盟、颁赏。

 第五百一十二章 迁都幽州

    段素顺平定内乱,保证了大理的和平。

    大宋建国后,大理曾派使臣前往祝贺,郭浩只是派礼部招待了使臣,本人并没有露面。

    如今吐蕃被灭,大理周边的国家自顾不暇,蒲甘王国还在为统一而奋斗,曾派遣使者来大宋朝贡。

    至于交趾,现在的大宋的附属国,郭浩不想动他们,所以就给与册封,正式列为藩王。

    还有天竺,此时也是四分五裂,王朝更替,面对到你这样强大的国家,根本不会招惹。

    所以郭浩等建设兵团到了拉萨后,一纸国书送到了段素顺面前,段素顺脸色巨变。

    “真是岂有此理!”

    接到大宋的国书,段素顺立刻找来氏族商议,氏族们看了国书,表情和段素顺差不多。

    因为国书的内容只有一点,那就是归顺大宋!

    当初郭浩覆灭南汉的时候,大理就已经有所警惕,并且做好了准备。

    但是郭浩和赵匡胤不同,他没做任何决定,也没和大理签订任何盟约。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双方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大宋讨伐吐蕃的时候,段素顺也曾想过自身的安危,但是他对大理还是很有自信的。

    大理国是很乐意用各种手段团结境内族人的。

    毕竟外面有来势汹汹的北宋,境内有东部糜乃等祸乱,大理王慷慨赐官,可以保证大家齐心协力对抗外来的宋。

    赐官和权族世袭应当是大理国建立初期主要的用人手段,被赐官的人多为各族掌权者,可以团结大理。

    世袭的人也不会中断,整个大理的官僚阶层组成异常单一和稳定。

    如此,士族把权,在动荡的国家中,有利于集中人力,可以说他们始终防备着大宋的入侵,只是不主动而已。

    况且,大理国主要组成部分为后世云南省。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4。东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以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还发育着许多可能漏水的喀斯特地貌。

    再加上处于热带地区,这里植物茂盛,雨林密集,即便海拔不如西藏,地理环境依旧复杂。

    交通方面,大理国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水运和陆运,但其与宋朝接壤的部分多通行内河运输与山路,交通不如南部归属的缅甸发达。

    这就不利于宋军以海陆结合的形式深入作战。

    与南汉相比,大理的统治者更加有能力,建国初期国王更迭速度很快。

    后任者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聪、段素顺四任国王共在位三十年,平均七年更换一个国王。

    并且宰相家族高氏在段思平死后就蓄谋力量逐步掌权。

    但在段素顺时期大理东部发生战乱的时候,国王段素顺还是能在关键时刻发号施令,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等平定战乱。

    这样看来,大理国当时虽然宰相势力膨胀,但国王还是有一定自主权,两者处于一种平衡的协调关系中。

    所以大理国统治还是安定有效的,哪怕是后世强大的蒙古骑兵,覆灭大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士马死者数十万,师至湖南,进攻力量大大减弱。

    如此分析,征讨大理的难度,要比南汉和吐蕃大的多。

    但是郭浩依旧下达国书,要求段素顺投降,不过郭浩没急着出兵,而是联系大理周边的国家。

    要求蒲甘、交趾、鹏伽罗、马来亚、波斯等国家,断绝与大理的往来,否则大宋的海军不介意去问候一下。

    众多国家收到大宋的国书,交趾第一个回复,愿意听从宗主国的安排,不在和大理往来。

    紧接着就是蒲甘王国,他们国内情况毕竟复杂,国王宫错姜漂作为柰丹之子,刚刚夺回了皇位。

    从王朝建立至今,几十年间出现了两位篡位者,宫错姜漂不希望皇位再有任何闪失,因为此时的蒲甘王国很落后。

    蒲甘王国随即断绝了与大理的往来,陆地上唯一与大理接壤的国家只剩鹏伽罗。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鹏茄罗国和大宋没有往来,郭浩干脆派出使者,出使鹏茄罗,转达大宋的意思。

    鹏茄罗历史上属于天竺帝国,曾经也听过话中国,对于这个东方巨人,他们也不得不臣服。

    三个国家都知道,大宋的目的是大理,而大理以后很可能是他们,只是他们依旧无法拒绝。

    此时大宋的海军,已经占据了南海诸岛,从海上封锁了马来亚的道路,并且进行通商贸易。

    拥有蒸汽轮船的大宋海军,在东南亚沿海畅通无阻,船上的大炮可以打出几百米,配备的火器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好在大宋的并不是想入侵,他们用丝绸、瓷器换取煤炭、粮食,配合往来的商队,大量获取资源。

    而海军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资源给养,他们更喜欢这种方式,都不用朝廷发粮饷。

    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和大宋交恶带来的经济损失,就是大宋那无敌舰队,也不是他们能抵抗的。

    所以大宋的国书下达不久,就没有国家敢和大理来往,段素顺和氏族们都觉得很憋屈,可是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大理等着大宋军队的时候,宋国那边忽然又没有了动静,因为郭浩忙着迁都去了。

    龙兴三年六月,郭浩带着武百官,从汴梁出发,迁都幽州北京。

    一个月后,众人到达了北京。

    看着眼前的紫禁城,大臣们都有些惊喜,因为大宋的新都比汴梁大了一倍不止。

    如此庞大的宫殿,远超历代皇宫,用了三年时间建造完成,显示着天朝大国的气魄。

    太和殿前,郭浩负手而立,武百官位列台阶之下。

    此次随行的官员,真的高达上百位,之前在汴梁的时候,皇宫根本装不下这些人。

    然而现在,上百名官员汇聚于此,地方还空了许多,显得绰绰有余。

    迁都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典礼是不可能的,郭浩带着百官祭拜了天地祖宗,这才进入大殿。

    大殿之内,郭浩坐在龙椅之上,头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太平有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