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206章

明末之新帝国-第206章

小说: 明末之新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典指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流寇刚刚经过惨烈的大败,气势正乱,人心涣散,如果此时给他们以致命一击的话,就可以彻底的在短期之内解决流寇的问题。

    至于刘家军他也有他的用法,那就是凤阳地区兵力十分的空虚,又是中都,天下的根本,皇家的祖陵所在,必须派遣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军队,在此驻守才可以保万无一失,否则如果游客再次出现的话,没有人敢保证凤阳万无一失。

    并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一点,只要刘布坐镇在凤阳,流寇就绝对不敢来,因为刘布已经名闻天下,震慑了流寇了,流寇中可是在唱儿歌:“宁遇猛虎,莫遇刘布。”

    他们对刘布害怕之极,所以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刘布这一支军队,能够在此驻守,就可以稳住局面,稳定凤阳地区的局势,保证漕运的安全,同时他们还附上了数万百姓的万言书,都是称赞刘布,要求他继续留守凤阳地区,确保这里万无一失的。

    现在的情况变成了他们都在打刘布的主意,都在打刘家军的主意,谁都知道刘家军装备精良,强悍无比,拥有了他就可以确保所向无敌。

    刘布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成为了人人争夺的香饽饽,但是他也明白洪承畴争夺他,可不是为他好,而是想弄死他,消耗掉刘家军,所以他就在这里静观其变。

    刘布虽然他们在静观其变,但是他可是没有停下来,他一直都在宣传刘家军的各种好处和流寇的可怕之处,营造出一种形势,那就是只有刘家军在,凤阳才会安全,如果刘家军离开了流寇就会大举的反攻凤阳,所以城里面的百姓那也是纷纷的挽留刘家军,百姓们也都响应了巡抚朱大典的万言信。

    特别是洪承畴大军进驻了这里以后,洪承寿的大军军纪败坏,小偷小摸,抢劫偷盗时有发生,这可是令当地的老百姓们不胜其烦。

    更加令老百姓烦的,那就是洪承畴十多万大军驻扎于此,就必须由地方进行供养,凤阳经历过流寇的洗劫以后,已经非常的空虚,非常的虚弱,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他们也是需要从南京,从江南调来更多的粮食来支援他们,结果反变成他们要弄出大量的粮食来供养洪承畴的大军,如果不给这些大爷钱粮的话,他们就自己动手去偷去抢,搞到凤阳城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许多老百姓他们都纷纷的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调走这一支军队,不要来这里祸水老百姓,不要来这里祸害皇位家乡了。

    洪承畴他也是一个十分爱惜自己羽毛的人,他也都派出了执法队,严格的执行了军纪,但是现在谁人都知道他这一位总督大人跟巡抚大人在斗,还吃了不少的亏,所以很多人都不买他的账。

    甚至就连其他的几位总兵看在了眼里,也都愤愤不平,现在士兵们与军官之间的矛盾被挑起,许多士兵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样是当兵打仗,凭什么刘家军的伙食福利这么好,而他们就这么差?

    甚至还出现许多军队成队的逃走或者去投奔刘家军的场面,当然刘布是不敢轻易收留这些人的,只是送了一些米粮,礼送他们离开。

    刘布他知道,如果他公开收留其他军队的逃兵的话,肯定会彻底的激化他们双方之间的矛盾,令他们现在苦心维持的一点平衡都不复存在。

    而且刘家军跟其他军队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其他的军队,都是强拉壮丁入伍的,他们刘家军招兵可都是千挑万选,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加入他们刘家军的,他们可是有严格要求的,不会因为对方是那支部队的精兵,打了多少年的仗,然后就会迫不及待招入刘家军,他能够在现在都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那就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执行非常严格的标准。

    也就是因为他们执行了这些严格标准,才保持了军队的数量的同时,战斗力并没有因为军队数量扩大了而下降了。

    刘布他倒是明白一点,那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刘家军能有今天的威势,全靠着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他们的战斗力不存在的话,他这个凤阳总兵也当到头了。

    他这凤阳总兵也不是铁饭碗,他是因为突然间立下惊天的功劳才破格的提升成为了凤阳总兵,也有可能因为他打败仗而被一撸到底,归根到底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进驻了凤阳城以后,刘布他们没有在乎朱大典和洪承寿之间的争夺和拉拢,而是全力以赴的训练他的军队。

    刘家军在这里损失了几百人马,但是他们却成功召回来了3000多的人马,这些人马都是好苗子,他们正在经过严格的训练,如果能把这一支部队训练成的话,可以让他们的战斗力进一步的扩大。

    刘布他既然身为凤阳总兵,那么他就可以合法的拥有更多的军队。

    如果是以前,朝廷会限制他手下的军队,但是现在朝廷恨不得他多招,最好拥有三五万军队才能够应付这么大的局面。

    他这一位凤阳总兵掌管的地方之大,就相当于一个省了,而且都是大明的精华地区和富有的地区,手下拥有几万军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前的凤阳总兵手下同样有几万兵马,只是他们吃空饷吃的太厉害了,名义上有几万兵马,实际上只是数千而已,而且大多数还是老弱病残,根本不能打仗的。

    而刘布的军队则是实打实的,每一个都是彪悍强壮的小伙子,都是能打能杀的骁勇战士,而且他们还不把辎重部队计算在内,他们的辎重部队算是他们的临时工和辅兵。

    这一点他们那是做得非常超前的,要知道即使是到了二战时代,日本都没有专门的辎重部队,在这一方面他们是走得比较靠前,走的是精兵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了。

    像历史上许多帝王名将出征,动不动就调动了数十万军队出去,其实真正的主力军队并没有那么多,他们大多数都是负责运送粮草的辅兵和民夫。

    这些他们也算上去的,虽然他们不能打仗,但是军方也把他们算进去的。

    像当年曹操南下远征东吴,出兵不过20来万,却敢号称83万,其中大多数都是后勤人员。

    而刘家军他们的部队则就是书面上有多少就一定会有多少,而且都是精兵的,并且他们只是都是只多不少。

    以前刘家军练兵可能要藏着掖着,但是作为了凤阳总兵以后,他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他直接可以公开的进行招兵买马,扩充手下的部队,他手下有几万人马都是正常的。

    由不他作为凤阳总兵,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已经成为了军方的大佬之一,单单如果在凤阳地区,它已经是顶尖的人物了,如果论起在军方的地位,他并不在他岳父之下,甚至比他岳父的登州总兵成色还要高,毕竟凤阳才是天下重地,才是公认的富裕之地,他能在地这地区掌兵,当上了总兵,这可是令其他人非常眼红的,比如说洪承畴手下的那十几名总兵,没有一个人的成色高于刘布,他们可是妒忌不已。

 第293章 各有盘算

    洪承畴福建英都人,早年家境贫寒,年少的洪承畴天资聪明喜欢读书,但是家境贫寒无力供给他的学业,洪承畴命好,遇见了名士洪启胤,后者资助洪承畴的学业。

    洪承畴刻苦学习,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考上进士,进入了仕途。历史上类似人和事的还有王冕和匡衡。

    洪承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可以说一帆风顺。

    天启二年擢升为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正式为为高级官员。

    崇祯元年七月,关中地区爆发民变,朝廷令三边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崇祯二年,叛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分管督粮道参知政事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不负所望,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积功被任为延绥巡抚,王左挂降而复叛,被洪承畴诛杀。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反而大力剿匪。

    而且他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流寇多达数万,心狠手辣名闻天下,人称洪鬼子。

    不过他只负责一方,于大局改变不多,崇祯四年,三边总督杨鹤因剿匪不力而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一改杨鹤的边剿边抚为全力清剿、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各地流行。

    崇祯五年春,一股流的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与总兵曹文诏、贺虎臣一起围剿流寇,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流寇损失惨重,首领满天飞被斩杀,部将白广恩投降,悍恃曹文诏又剿贼于耀州锥子山,贼杀独行狼等后投降,洪承畴命令屠杀四百人,剩下的皆遣散。

    后流寇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叛军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朝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崇祯七年十二月,崇祯帝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三边总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但当其调动官军出陕,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农民军聚集在陕西的有二十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洪承畴命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突围东走,转进灵宝、汜水等。

    谁知朝廷为了堵绝流寇,他们在各地拼命抽调兵力,造成防务空虚,让流寇钻了空子,一举攻入了中都凤阳,轰动天下。

    洪承畴也迎来了从政以后最大的危机,凤阳虽非其辖地,但作为五省总督,他剿寇有责,只能是率领军队赶来救援。

    可以说流寇攻陷了凤阳给洪承畴带来了极大的被动,也是他从政生涯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不但是别人对他充满了质疑,就连他自己也都对自己充满了质疑,但是洪承畴他有所有成大事者的优点,那就是意志坚定,他依旧是认为自己的方略是没有错的,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然后给流寇以致命一击。

    不要说什么剿抚并用,先抚后剿或者是先剿后抚,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把这些人杀光了,杀怕了,自然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目前他一直采用这种方略,至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什么错。

    在他们暂时的站稳了脚跟以后,他并没有追上去跟流寇进行决战,还是想办法在这里歇一下,喘一口气,准备练一支精锐的部队出来,再跟敌人决于死战

    但是洪承畴他这么想别人可是不会允许他这么想,他打的好一手如意算盘,别人可是不会配合。

    对于凤阳地方来说,恨不得他们马上就去消灭流寇,消灭敌人,这样就可以减轻地方的压力了。

    持有这种想法的不单只是凤阳地方官员,就连其他的人也都是这么想的,就连朝廷都是这么想的,因为只要他们是提前的消灭流寇,就可以减少大量的军费开支。

    大明的事情坏在这种事上又不是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那就是是打仗的时候,皇帝和上面的大臣偏偏在催着出战,催着去拼命,最终把事情给办砸了,把事情给搞惨了。

    所以现在朱大典他们提出这样的反辩建议,也是有市场的,毕竟站在朝廷的立场,那就是越快剿灭流寇越好,即使他是驻扎在这里,也是要支出大量的钱粮的。

    现在大明朝廷现在已经被各种支出和军费压的喘不过气来了,他们每天都有巨大的支出,收入才一天比一天的少,即使是再没有见识的人,都明白一点,如果他们可以减少经费方面的开支,就会令大明的日子好过上许多。

    所以洪承畴他想静下来专心练几个月的兵,然后再寻找机会跟流寇作战,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卢九德和朱大典他们都是门儿清,所以他们也知道洪承寿想向皇帝提出建议,皇帝那是不可能答应的,所以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抗辩疏。

    现在的大明朝廷已经被流寇给打怕了,能够剿灭流寇,他们绝对不会犹豫,而且连大明的祖陵都丢失了,这对大明朝廷的打击那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大明朝廷的信心的打击也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流寇,才是最好的方式。

    还有一点现在大明朝廷已经是被流寇打到了鹤类风声的了,这一次又丢失了中都凤阳,就连皇帝他都下了罪己诏,严厉的批评了自己。

    可以这么说。如果是再次丢失中都凤阳的话,吃不了兜着走的绝对不单只是供承畴一个,他们想全身而退都不不容易。

    朱大典他就是咬定了这一点,所以他绝对不点头,要想把刘布的兵调走,那是不可能的,他是凤阳巡抚,要做的就是守住凤阳,让凤阳保持不失,就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要让他从这里调走一兵一卒,他就不会对凤阳负责,作为一名巡抚,地方的封疆大吏,他这样子的抗辩和表态是十分强而有力的,即使是皇帝和朝廷都必须重视他的意见。

    如果把刘布调走,他就不承担责任,会令许多人都为此而担心和惊慌。

    在朱大典的眼里面,消灭流寇那是洪承畴这位五省总督的事情,他这一位凤阳巡抚即使在境内消灭了再多的流寇,他还是凤阳巡抚,升不了官,升不了级。即使是派刘布出去打仗,也是为人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