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开局就登基 >

第416章

大明开局就登基-第416章

小说: 大明开局就登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炮威力明显优于当时清军所有装备的火器,而且重量只有300斤左右,在17世纪的火器制造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火器制造时总会有这种“顽疾”。

    一种火器如果追求射程远威力大,必然会造成体积重量巨大,一两千斤都是“小意思”。

    这必然限制了其机动性和运输困难等弊端,如果追求机动性高,以便于运输,往往会制约该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而戴梓所设计的子母炮,就是榴弹炮的前身。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扰世界火器设计界的“难题”!

    这他的这一设计不仅解决火炮的机动性差和运输不便的弊端,而且还兼顾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等优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麻子在参观完子母炮的演练后,圣心大悦赐名该炮为“威远大将军”。

    该炮在此后不久爆发的“昭莫多战役”中大显神威!

    铺天盖地的炮弹碎片,打得蒙古噶尔丹大军哭爹喊娘,顿时溃不成军,根本无法在清军如此猛烈炮火之中,保持严整的军列。

    顷刻之间,刚才还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便纷纷弃械逃命。

    至此一战,噶尔丹大军一蹶不振,十年不敢进犯国境,蒙古喀尔喀地区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后来他又发明了连珠火铳,火铳即火枪,宋朝时发明,宋、元、明时代均已装备军队为火器队。

    元代蒙古西征西亚欧洲,曾经有炮队发挥威力。

    后来,东方的火枪技术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人所学并改进。

    明末,努尔哈赤的东掳军即曾经请欧洲技师指导研制“红夷大炮”等军火。

    来华之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均曾经参与明清的制造枪炮活动。

    戴梓的发明是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

    据记载,铳背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戴梓在火器设计中频频大放异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

    不久,麻子便以“通倭”为名,将其一家流放到关外东北。

    此后的30余年间,戴梓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最终死于贫病交加!

    一代兵器大师,却以这种凄惨景象落幕,真是让世人为之惋惜。

    戴梓废逐而死后,华夏此后二百年间,就再没有能够研制近代火炮枪械的设计师与火器专家。

    而戴梓关于枪炮奇思妙想的设计,则通过南怀仁等递送的情报而流入欧洲。

    从此华夏军事火器技术即远远落后于西方。

    对于戴梓是如何获罪的历史上一直流传两个版本。

    1、当时麻子最为宠爱的传教士南怀仁,因为戴梓惊人的武器制造天赋,便心生妒忌。

    然而此公确实是技不如人,就使出毒计,勾结投降东掳的张献忠义子,上书污蔑戴梓“里通外国,勾结倭国”,不想麻子竟信以为真。

    2、麻子对戴梓并不信任,仅仅只是利用其火器设计制造方面的才能而已!

    在平定海内战事之后,便准备将其除掉,防止反清势力对其加以利用。

    因此麻子便借口戴梓勾结“倭国”,意图不轨的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全家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关外,严加看管。

    其实仅凭一个“洋和尚”和一个刚刚反水不久的“二五仔”,就将屡立奇功的功臣一举“拿下”?

    这实在不符合麻子皇帝一贯英明神武的形象,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满清统治阶级,有预谋地铲除潜在“隐患”的一个策略而已!

    戴梓是汉人,掌握先进枪炮的发明技术,毫无疑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东掳以仅数十万人的小族统治中国,深怕汉人掌握新式军火技术而起义颠覆之。

    清初所谓闭关锁国的海禁与禁止通洋,实际上深层思虑并非经济,而是政治问题,亦与怕汉人通洋而获得西洋军火技术的忌讳有关。

    麻子乃雄主,他对戴梓的发明与本事了若指掌,所以有事时用之,太平时即思虑抑制而钳制之。

    这就是戴梓蒙冤而被流放、冷藏于关外三十年悲剧的真正原因。

    朱由检看到大明兵器制造局制造的机枪后问赵士祯:

    “这个重量如何?是否方便携带?”

    赵士祯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此机枪重64斤,单兵携带有些困难!”

    朱由检点点头:

    “重量太大,给他加装两个轮子,这样士兵行军时可以推着走,同时也方便移动射击,你们要在朕御驾亲征之前完成,朕给你们七天时间!”

    七天时间造两百机枪轮子,这对大明兵器制造局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赵士祯急忙领旨:

    “遵旨,兵工厂三天即可完成!”

    ?  ?感谢新朋友的加入,也感谢老朋友人生如戏,投,的不离不弃!谢谢你们!

    ?

    ????

    (本章完)

 第888章 检验新武器性能

    第888章 检验新武器性能

    朱由检在兵工厂视察之后,决定看看机枪和热气球的效果,于是对宋应星说道:

    “让你麾下准备一下,朕要检验你们新产品的质量。”

    “遵旨”

    宋应星领旨,立即命令兵工厂试验兵把重机枪和热气球运往演练场。

    作为大明兵器制造局,他们麾下肯定有一批试验兵,就想后世的试飞员一样,只有经过严格试验,新研制的武器才能正式量产。

    率先演示的是热气球,热气球的主体是朱由检从系统兑换的,但其他材料都是大明自己生产,燃料作为热气球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来自大明自己生产,它就是石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

    最早提及石油的是公元1世纪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汉代的上郡高奴县故城在今陕西延长县。可见,我国在汉朝时就在今陕北的延安地区发现了石油。

    晋代时,在今甘肃酒泉地区也发现了石油,当地人叫“石漆”。

    据张华博物志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水有肥如肉汁,这种“肥”就是石油。酒泉郡延寿县故治在今甘肃玉门县东南。

    不过,最初发现的石油是自然溢出地面的,后来随石油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就开始凿井开采。我国最早的石油井出现在元朝。

    据大元一统志中载:“在延长县南迎河凿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可见,我国在元代时便已钻井采油了。

    而西方却在进行残忍的杀生,因为他们要使用鲸鱼油,直到1859年才在美国凿成,看看西方使用石油的历史比我华夏足足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古代有很多地方都发现石油,并不限于这一两处。如明朝时期,四川,新疆库车一带也发现了石油。

    明朝中晚期,杭州的张瀚,西游入蜀描述当时内江、富顺间的自流盐井、火井外,还注意到油井。他说这些地方“有油井,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

    实际上,在四川盆地发现油井,并非偶然。四川民众自古以来都食井盐,在凿井取卤煎盐的过程中,发现了石油,甚至天然气。尽管最初凿井的目的是在寻找盐卤煎盐,而结果则在含油岩层中发现石油。

    至于对石油的利用,在我国古代主要用来照明。最初是制成蜡烛,后来开始提炼成灯油。

    后来还用于军事上。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周时期,突厥人围攻酒泉,北周军队用石油焚烧突厥人的攻城器械,突厥人泼水营救,火势却越烧越猛,结果可想而知,大败而归,酒泉最终得以解围。

    五代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在后梁与后唐作战中出现了以铁筒喷发火油的喷火器,用以烧毁敌船吴越备史。

    北宋时期,官府手工业的军工作坊里开始出现以石油为原料的“沥青作”、“猛火油作”。

    与敌方作战时,宋军把猛火油用“筒柜”“火罐”等机械装置喷出,威力不小。稍后,人们还研发出用沥青作为延发剂来控制火药燃烧速度,这比外国早了一千余年。

    此外,人们还将石油用于炼钢、医药、制墨等方面。

    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洧水”的描述:

    “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

    即认为用石油烟制成的墨,据说沈括的“石油墨”受到当时的制墨行家苏轼的极大赞赏,可谓上乘。

    宋应星他们使用的石油也是经过提炼的,虽然到后世的煤油汽油等还差很多,可是在明朝已经足够先进,要知道汽油在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

    看到士兵提着一个铁质罐子固定在吊篮上面,朱由检就知道那里装的是燃料,他走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东西黄黄的,用树枝挑了几下发现这东西还有些粘稠。

    宋应星看到皇帝如此,他急忙上前介绍:

    “陛下,这是皇家科学院用石墨提炼的热气球燃料,燃烧不是很快,火势也不是很大,很适合用在热气球上。开始我们用过固体燃料,但炭火和煤炭的火力都太小。”

    朱由检点点头,他知道现在石油提炼还不成熟,根本无法提炼出后世的汽油,其实用汽油做燃料反而不好,容易出事故。现在这种半成品更合适。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点火,大约半柱香时间,热气球缓缓升空,在热气球上升到一人多高时,朱由检伸手向一个士兵要颗手榴弹:

    “把这个带上,一会找个目标扔下去试试看。”

    话音未落,手榴弹被他扔进热气球的吊篮中,把旁边的宋应星下一大跳:

    “陛下,可不能把热气球被炸了!”

    朱由检微微一笑:

    “朕没有拉引线如何爆炸,如果这样手榴弹都能爆炸,你们皇家科学院可以解散了!”

    宋应星老脸一红,急忙拱手:

    “微臣误会了,请陛下见谅”

    一炷香时间,热气球升到一千米左右高空,朱由检看看高度产不多了,马上叫停:

    “可以了,不用在升高。”

    其实就算让他升高,热气球吊篮里的士兵也没有那个能力,1500米差不多已经是热气球的极限了。

    朱由检回头看向子轩:

    “子轩,在前方画一个大圆圈,看看上面能不能把手榴弹扔到目标上。”

    “遵旨”

    子轩领旨,立即命令麾下在热气球下的地面上用石灰画一个直径五米左右的大圆圈,随后拿出对讲机:

    “看到。”

    “遵旨”

    士兵领旨,急忙把头伸出吊篮看看验兵拉开手榴弹的引线,把手榴弹扔向

    “嗖”

    手榴弹带着一阵划破空气的声音落下,随后发生爆炸:

    “嘭”

    等手榴弹爆炸后,朱由检一挥手:

    “子轩,快去看看爆炸点距离目标有多远!”

    本章完

 第889章 试验成功

    第889章 试验成功

    “遵旨”

    子轩领旨,转身上马跑到手榴弹爆炸的地方,爆炸点距离朱由检他们站立的地方有两千米远,不到跟前无法看清。

    在石灰线外两米远的地方出现一个土坑,那就是刚才手榴弹爆炸而产生的,子轩跳下战马用尺子测量一下,然后上马返回报告:

    “陛下,爆炸点距离目标有些远,偏差了两米多!”

    朱由检满意点点头:

    “嗯,今天风有些大,对从热气球上投掷手榴弹有些影响,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现在试试重机枪!”

    “重机枪?”

    听到皇帝说试试重机枪,宋应星毕懋康赵士祯都是一愣,皇帝要求他们造轻机枪,现在怎么说是重机枪?现在他们从哪里弄重机枪过来试验?

    宋应星拱手说道:

    “陛下,兵工厂造的是轻机枪呀,并没有造重机枪!”

    朱由检看看宋应星他们说道:

    “重量六十多斤还不是重机枪吗?轻机枪只有十斤左右,如果性能过关后面继续生产,至于轻机枪你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今年过年之前给朕研制出来,不然朕扣你们的年终奖!”

    “啊”

    “遵旨”

    宋应星等人现在才明白,怪不得皇帝看到机枪时表情怪怪的,原来他们造出来的东西不是皇帝想要的那样,看来还得加把劲在年底造出圣上心仪的机枪。

    反应过来后,宋应星毕懋康,赵士祯,子轩等人急忙躬身施礼:

    “陛下放心,皇家科学院一定在年底前给您一个满意的交待”

    朱由检点点头:

    “希望你们不要食言,马上试验重机枪!”

    “遵旨”

    宋应星现在是皇家科学院院长,毕懋康是兵器制造局长官,毕懋康是兵工厂长官,虽然各有分工,但他们同时也是黄家科学院成员和兵器制造局以及兵工厂官员。

    子轩还很年轻只有十五岁,但也已经是大明兵器制造局高级工程师,毕懋康已经八十多岁了,一旦他驾鹤西游,子轩将是他的接班人。

    子轩姐姐被皇帝认为义女,也就是大明三公主,但子轩这孩子很懂事也很能干,从不在工人面前提及姐姐,不知道的他的人还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

    重机枪很快被架在试验场上,朱由检仔细看了看它的样子和子弹,发现和早期的机枪样子差不多,子弹也都是连在一起的。

    “陛下,大明神铳是八个枪管和二十八连发,需要两个人操作,并且还需要手摇射击。这个和大明神铳性能差不多,但只要一个人就能操作,扣动扳机就能不停射击,速度每分钟一百连发。”

    在麾下安装子弹时,宋应星开始给皇帝介绍重机枪的性能,无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对朱由检来说都无所谓,只要性能优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