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23章

崛起在黑土地-第223章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结果,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畅所欲言。”
特种兵小队长谭震道:“团长,对岸情况不明,我先派人侦察一下如何?”林彪否决道:“不可,天快亮了,我们没有时间了。”周建说道:“团长,我们选择苏军的巡逻区,抓住苏军巡逻队的间隙,穿过去如何?”林彪分析道:“按照惯例,巡逻区是警备最重视的地区,万一苏军有暗哨怎么办?”几人顿时陷入沉默,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不久,特种兵谭震咬咬牙道:“团长,不行我们强行突破防线,由我们掩护你们。”林彪道:“愚蠢,这是在苏军的防区,那样的话我们谁也跑不了。记住我们的任务就是安全通过防线。”大家又陷入沉默。接着林彪又开始询问卡赞采夫,毕竟他走过这条防线,虽然他以老百姓的身份通过的,但是或多或少能提供需要的情况。
经过初步了解情况,林彪果断决定从苏军的防御工事之间穿过去。他认为苏军认为最万无一失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安全的地方,一句话就是在苏军眼皮底下穿过去。林彪不容大家再有质疑,关键时刻当断不断,是最大的忌讳。
小分队重新上路,也许是白色的作战服和雪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起到了隐蔽作用,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小分队一路前行,最后一道河汊出现在眼前。队员们小心翼翼的踏上白雪覆盖的冰面,对面苏军防守阵地的轮廓,已经露出模糊地影子。大家屏住呼吸,几名特种兵走在最前面。
突然,对面苏军阵地响起“哒哒”的机枪声,小分队员们迅速卧倒在地。苏军的机枪把冰面上的雪打得飞扬起来。林彪顿时大惊,难道苏军发现了我们?





第五部走向辉煌 310章危险的旅程


林彪震惊之余,发现苏军阵地发射的机枪根本没有规律,几乎就是在胡乱射击,他心中有了底,这肯定是苏军的值班机枪在扫射,其目的就是火力侦察。林彪心中有些好笑,竟然连这种招数都能想得出来,可见苏军的恐惧心理达到什么地步。
随后,林彪命令大家不要惊慌,苏军完全是无目的的射击。几分钟后,苏军的机枪声停止了,显然他们认为情况很正常。小分队继续向前运动,前面的尖兵已经接近苏军的阵地,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林彪挥挥手让大家跟上。
苏军的战壕挖的又深又宽,他们准备通过的地方,距离这段战壕20米外。有一个苏军的掩体,里面透出微弱的灯光。现在正是临晨4时,显然苏军官兵睡的正香。队员们一个个下到战壕里,然后又从对面爬上去。由于负重,大家显得很吃力。
突然,担任警戒的特种兵发出信号,大家立即停止了运动。只见苏军的掩体里走出一名高大的士兵,顿时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这名苏军士兵走了几步,便停了下来,接着传来“哗哗”的撒尿声。这名苏军士兵完事后,伸长脖子向工事外面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嘟囔了几句,大概是讨厌天气寒冷的缘故,从新走回掩体里。
也许苏军认为安全可靠,在战壕里并没有设置苏军的哨兵。一切又归于安静,林彪挥挥手,命令继续前进。倒数第二名的军官,由于身材矮小、再加上负重。在向上攀登的时候,手一滑眼瞅着出溜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最后面担任警戒的队长谭震,非常敏捷的用手接住,接着用力把他再次送上去,又是一场虚惊。
东方露出一抹亮光,小分队继续前进,随着能见度越来越清晰,小分队已经深入苏军防线5公里的区域。队员们紧张的心情似乎缓解不少。虽然队员们没有喧哗,但是从他们敏捷的步履中,看出了轻松的神态。尤其是卡赞采夫似乎想说什么,被谭震粗暴的制止。
小分队正在行进,突然前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林彪举起望远镜向前方眺望,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根据判断,这队骑兵几乎与己方处在同一条线上。想躲避已经来不及,林彪果断命令,就地卧倒并做好战斗准备。特种兵在卧倒的同时,纷纷拔出短枪,并且拧上消音器。
少顷,眼前出现苏军的马队,大约有十几个人,耀武扬威的奔他们而来。此时,队员们都屏住呼吸,眼睁睁的看着苏军骑兵距离他们约20米的地方交错而过。这么近的距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暴露目标。由于队员们趴在地上,而马蹄声却震得耳鼓隆隆作响。
就在队员们认为马队一跃而过之时,打头的骑兵突然勒住了缰绳,顿时马儿扬起了前蹄,发出“哕哕”的叫声。后面的马队顷刻之间乱成了团,一阵混乱之后,最先勒住马的骑兵,乌勒哇啦说了几句,只见全体骑兵的目光,瞄向队员们趴窝的地方。不难想象,30多人趴在地上,与周围地形地貌肯定有出入,自然引起了苏军骑兵的警觉。
打头的骑兵明显是一个军官,他又说了一句,只见一名骑兵慢慢地走过来,自然是要查看一番。顿时,情况万分紧急,被发现已经没有任何意外。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队长谭震抬手就是一枪,也许这是他本能的反应。随着枪口的火舌,那名走近的苏军骑兵一头栽下马去。
远处的苏军骑兵,还没有看清楚怎么回事,我特种队员纷纷开火。随着苏军骑兵一个一个的栽下马去,战斗也就结束了。这样近的距离,对于训练有素的特种兵来说,射杀对方简直就像儿戏。最后清点战果,共有12名苏军士兵,显然是一支巡逻队。
这时,小队长谭震上前道:“团长,还有三个喘气的,怎么办?”林彪不满道:“这种事情你还来问我,难道你不知道怎么办?”谭震苦笑一下一挥手,三名特种兵拔出匕首,迅速上前结果了三名负伤的骑兵。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令人可笑的是哪个车臣人,它不仅目睹了全过程,更为特种兵恐怖的射击而震撼。此刻他大脑一片空白,几乎看傻了。他简直难以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部队,仅仅几十秒钟,十几个人便被DD在地。等他清醒过来,也许出于好奇,忙跑过去察看苏军的尸体。
卡赞采夫发现,苏军骑兵的尸体,百分之九十都是头部中弹、几乎一枪毙命。这小子看罢,兴奋地他跑到林彪的面前叽里咕噜一通叫嚷,张家英忙过来翻译。林彪一挥手告诉他们不要干扰,因为现在他没有功夫搭理他们。
杀人很痛快,但是接下来怎么办?苏军的尸体怎么办,马匹怎么办?如果不及时处理,被苏军发现,小分队立刻就会陷入灭顶之灾。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几个人又坐在一起开始商议。时间紧迫,林彪语气很严肃,谁有好主意赶快拿出来。
这时,张家英站出来道:“团长,我看这样办。苏军的马队是从南边来的,常言说得好老马识途。我们把苏军的尸体捆在马背上,然后再绊住马腿,让马儿慢慢的走回兵营。这样一来,即使苏军发现了,也为我们赢得了时间。与此同时我们趁机改变方向,向东南方向转进。”别说这小子作为情报部的官员,也许见多识广,想出了这样的阴招。
“团长,我看这个办法行。”作训科长周建附和道。特种兵小队长谭震也赞成道:“团长,时间紧迫,就这么办吧。”其实林彪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道:“好,马上行动。”当小分队走出好远,那些拖着骑兵尸体的马匹,还在原地打转转,然后极其缓慢的向南边走去。
小分队向东南前行了大约十几里地,接着拐向西南,远处高加索北麓山脉已经历历在望,大家心里明白,只要进入山区,就安全了。又行了一段路程,林彪抬腕看看手表,已经是午后一时。刚才几个小时的急行军,队员们的体能已经相当透支。因此他决定原地休息、吃点干粮。命令一下达,队员们立刻趴在地上,东倒西歪、有些不成体统。
队员们躺在地上,气还没有喘匀,突然后面传来马蹄声。大家一惊忍不住抬头张望。“隐蔽。”林彪喊了一嗓子,又举起望远镜向后方察看,接着看到一大队苏军的骑兵奔这个方向而来。他吃惊之余再次吩咐准备战斗。
大约还有百十米的距离,苏军的马队画了一个圆弧,呼呼啦啦向西南方而去。林彪有些迷糊,根据时间推断,苏军肯定发现了战马上的、已经死亡的士兵。可是苏军为什么不沿着这个方向追击,这是为什么?其实林彪的猜测不无道理,不过一会儿,他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真是一波三折,林彪自从上前线,一直和苏军面对面的厮杀,从来没有经过这种“待遇”,此时此刻,郁闷的心情,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虚惊过去,尽管林彪想不明白,苏军刚才演的是哪出幺蛾子,不管是什么情况,但是小分队还得继续前进。
苏军的骑兵为什么没有直线追过来,原因是小分队已经进入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实际上他们已经进入美军的防区,所以苏军的骑兵怕引起误会,才没有追击而来。因此,林彪率领的小分队,恰好处在他们之间的结合部,没有被发现纯属巧合。
翻过了一道缓坡,大山近在咫尺,前边的尖兵突然发出了信号,众人顿时又处在紧张状态。不一会儿一名特种兵爬了回来道:“团长,前面的路口,发现有美军的哨卡。林彪突然恍然大悟,不由暗忖,已经进入达吉斯坦,这里是美军的防区。怪不得苏军骑兵没有追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看清了吗,前面的美军哨卡有多少人?”林彪询问那名特种兵道。特种兵回答:“团长,大概有一个排的美军。”林彪转身对队长谭震难道:“谭队长,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你负责组织好火力冲过去,否则我们窝在这里太危险了。”
一会儿功夫林彪和谭队长爬到山岗,发现前面美军的哨卡是一个高高的木质岗楼。岗楼左右歪歪斜斜拉着铁丝网,显然美军也是开来不久,哨卡布防得很简陋,他们也许是为对付山区的游击队而设置的。随后林彪吩咐,周建带领军官们,让张家英负责卡赞采夫的安全,由特种兵负责拔出美军的哨卡。并告诉大家动作一定要猛、要快,不能拖泥带水。
很快,特种兵在谭震的带领下,动作敏捷的扑向美军的哨卡,战斗显的波澜不惊。在特种兵们准确的射击下,不少美军士兵被DD在地,没死的撒鸭子似地向两边逃跑。而我队员也不恋战,迅速向山上冲去。由于两侧美军哨卡之间的距离约有1000米左右,等到两侧的美军反应过来,小分队员早已经没影了。
官兵们奋力向前,很快到达山顶。林彪清点人员,一个不少,一个也没有负伤。这时,山脚下传来密集的枪声,大家回头张望,不由笑了,彷佛美军在为他们送行……。





第五部走向辉煌 311章中方教官


车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接印古什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边和格鲁吉亚分享一条长长的边境线。车臣处在东西两侧的海洋之间,正好是里海{内陆海}和黑海之间,因此它的战略地位表现的非常突出。
车臣人是早期和突厥人等部落长期混血产生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车臣是穆斯林国家,近几百年来,车臣一直被战火所笼罩,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给车臣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由于它处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当年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
后来,沙皇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战争,并于1895年终于把车臣并入俄罗斯版图。苏十月革命后,把车臣改为自治州。然而,车臣人一直反抗不断,他们的有志之士,一直为民族独立在抛头颅、洒热血,和苏联人勇敢的作战着。
由于中苏战争爆发,使车臣人又看到了民族独立的希望。他们迫切想摆脱苏联人的控制,鉴于这种心理状态,自然被我利用。前不久我情报部门和车臣一支重要的**武装取得联系,在他们的要求下,这才促成了林彪这只小分队的长途跋涉和危险之旅。
鉴于高加索地区的特殊性,中国的战略就是彻底消弱苏联的大国优势,借战争之手争取把高加索地区按民族成分及地理分界线、分裂成若干个国家。而车臣是最有希望独立的国家,因此对车臣的重视程度,自然变成首选。
经过几天的跋涉,林彪率领小分队到达了位于自治州首府、格罗兹尼北部,距离格罗兹尼大约50多公里的有一处山脉谷间平地,一个坐落在此、不大的村庄。这里就是车臣抵抗组织所在地。由于车臣境内分布着数支抵抗组织,因此在我方要求下,责成他们必须整合在一起。并由我方负责训练他们的低级军官和组成一支正规部队。
不久,车臣各地武装力量整合在一起后,继而选出了他们的领导人——巴萨耶夫。此人以前在俄国的骑兵部队干过,后来又在格罗兹尼当上了律师。鉴于他的人脉和名气都不错,后经过我情报部门的考察,初步肯定了此人日后可以担起组建车臣政府的大任。
在小村庄一间石头房子内,巴萨耶夫在卡赞采夫的引荐下,亲自召见了林彪。双方进行完必要的礼节,林彪开门见山问道:“巴萨耶夫先生,请问你有多少部队?有多少军官?我想知道准确的人数。”巴萨耶夫回答:“目前部队人数有2000人,军官大概200名。”
林彪又道:“由于时间很紧迫,考虑到5月份高加索战役就要开始,因此我们的训练任务非常短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使部队达到战斗能力,必须实行强有力的管理。我需要先生给我绝对的指挥权,一句话就是处置任何官兵的生杀大权。”
巴萨耶夫惊闻这样的要求,一时语塞陷入沉默,他猜想面前这位年轻的中国军官,是不是太霸道了,竟然向我要这种权利,如果答应,他一旦处置过头,势必引起骚乱。如果不答应他,手下人马若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能力,恐怕难上加难。
此时,站在旁边的卡赞采夫看到巴萨耶夫犹豫、为难。便上前把小分队一路上的所作所为简单描述了一番,最后道:“将军阁下,中国军队的军事素质和纪律性无可挑剔,尤其是他们的战斗能力,是战胜一切强大对手的根本原因,这我得出的结论。”
巴达耶夫吃惊之余,望着眼前貌不出众的而又如此年轻的林彪,顿时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