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62章

崛起在黑土地-第62章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达雄和另一名队员用匕首轻轻拨开门栓,走进屋里。昏暗的灯光下,隔着蚊帐隐约看见两个昏睡之人。鲁达雄掀开蚊帐帘,见段芝贵仰面张着大嘴,睡相不雅。而那名妓女,侧身面朝里睡的十分香甜。
鲁达雄轻轻掀开被角,摆头示意一下,队员心领神会迅速拔出一根细细的银针,对准心脏部位,手法娴熟的、快速的扎下去,这动作恐怕不止练过多少遍。而鲁达雄麻溜的捂住段芝贵的嘴,只见段芝贵的腮帮子剧烈的抖动几下,然后渐渐平静下来。
过了一会,银针被拔出,鲁达雄用手去摸脖子,发现脉搏早已停止跳动死翘翘了。接着掏出药棉,把心脏部位的针眼,仔细擦拭一番,,外观看没有问题为止。
悄悄退出屋外,仨人顺原路返回。雨仍然在下,一个恐怖的夜晚。
而另一组人马也是在这个恐怖的风雨之夜,向曹锟的居所摸去。这个晚上注定要发生震惊的事情,一个让所有人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
曹锟的部队驻扎在城外,而他把师部却放在城里。几年来东奔西跑,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这下好了,民国大定,该安稳的过一段日子,眼下这个是他的想法。
曹锟是个有野心的人,做事很有章法,并且带兵有方。他和段芝贵不一样,从不张扬,为人随和。打起仗来果断、干练,是袁世凯的重要心腹之一。
曹锟的师部也是他的居所,有一个连的守卫部队。难得的清闲,曹锟要好好的享受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开拔了。因此,他把每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
曹锟抽大烟,但不上瘾,尤其钟爱河北梆子,经常以此为乐。其余时间广交朋友,使他获得了很好的人脉。这期间还曾拜访卢一鸣两次,出于礼貌,卢一鸣带着礼物回访了一次。回访时,卢一鸣让两名参与行动的特种队员,冒充自己的侍卫,彻底把曹锟的师部侦察了一番。
说实在的,通过和曹锟的交往,卢一鸣发现他这个人很不错,生活很严谨,至今为止,既没有妾,也没有姨太太,在当今民国大地上,以他所居的位置非常难得。卢一鸣不竟有了隐测之心。然而,曹锟作为袁世凯的羽翼必须除之,这是不容置疑的。卢一鸣深知,政治是最没有人性的东西。
这天,曹锟听完梆子戏,仍然意犹未尽,晚上请来几位朋友搓麻将,一直到很晚才结束。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曹锟哪里想到,他的生命将走到尽头。
五名特种队员异常敏捷的从围墙进入曹锟的师部,根据事先踩好的路线,来到曹锟的住所。两侧厢房是贴身侍卫住的房间,留下三名队员对其监视,另外两名迅速潜入曹锟的卧室,一把锋利的日本军用匕首插入曹锟的心脏……。
两名军政大员的离奇死亡,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震动了民国政坛。根据反馈来的信息,那天早上妓女醒来,发现段芝贵气绝身亡,吓的花容失色,一条白绫上吊自杀,随后老板娘被抓了起来,刑讯逼供自然少不了。那时的医疗诊断水平不过如此,最后结论段芝贵被定为疲劳过度瘁死。
而曹锟的死则不然,闻讯后政府机关迅速运作起来,宪兵、军队紧急出动,全城戒严,开始搜查一切可疑分子,有不少无辜者被抓了起来,闹得是鸡飞狗叫,均无果而终。事实明摆着,那把日本军用匕首不是很说明问题吗?然而这又产生出另一种猜疑,如果是日本人所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
民国政府不乏精英人物,经过反复酝酿,论证,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日本人留下证据,是故意而为之,他让你以为,我能那么傻吗,这明显是被人陷害。关于日本人的目的,又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鉴于前段时间民国政府的一系列动作,日本人的面子和利益受到了极大地伤害,这肯定是日本人在实施报复,用以震摄袁世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日本人。
民国政府在京召集各国使节,对日本的卑鄙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不少愤怒的民众还到日本使馆示威,各国领事也纷纷指责日本的人的行径。日本人懵了,又是发声明又是辩解,
然而,日本人的声望一落千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京城的各大报纸,迅速掀起了舆论攻势,随后全国的媒体开始响应,连篇累牍的报道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迅速被掩盖,就连南方的作对行为似乎也没了声音。始作俑者卢一鸣的一箭数雕,产生了奇效,这是他始料不及的,甚至压根没想到。
要说最悲伤的人谁?当然是咱们老袁了。





第二部华夏风云 第75章施展手段
   

民国上下沸沸扬扬之时,老袁可谓是悲伤至极,心腹两员大将一个暴毙、一个被暗杀,如晴天霹雳,打得他措手不及。惊恐万状之下,发布了数道命令,所有部队严阵以待,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同时总统府及各大部门、显要人物等都增加了警力,做足了防范措施。
结论下来以后,老袁对日本人恨的是咬牙切齿,舆论的过度,没有横加阻拦。反而让他的心里好受一些,除日本之外,来自列强的支持,袁世凯心里似乎有了些底气,鉴于南方的情况,趋于缓和,停止了军事调动。
明显看出日本人的心思,是对付他袁某人,并且开始了行动。这让袁世凯的想法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面对强大的日本,该怎样应对呢?而国内的敌对势力,又怎样安抚,精明盖世的袁世凯一筹莫展,陷入困惑之中
杨度、段祺瑞等又被招到总统府商议。一见面袁世凯说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你们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能出事,否则我再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众人纷纷表态,对大总统的关心表示感谢
接着袁世凯分析了当前形势以及他的困惑,抹了对众人道:“外有日本挑衅,内又不稳,你们说说如何应对?”众人顿时陷入沉默之中,连袁世凯都没辙了,我们又能说出什么?说和日本人明目张胆作对,不切实际无疑是找死,只能不了了之。而国内的局势,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你大总统一手促成的,但这话谁敢说。
袁世凯气急开始点名道:“皙子,平时数你点子最多,你说说看应该怎么办?”杨度想了一会,突然灵机一动站起来道:“大总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何不让外人来点评一下?”袁世凯立起身子急问:“外人?你指的是谁?”
杨度道:“大总统你怎么忘了,那个卢会长,平时点子就多,想法匪夷所思,何不把他找来出谋划策。”与卢一鸣一段时间交往,杨度深受影响,并且受益匪浅。段祺瑞插话道:“此话不错,卢会长的确想法新奇,标新立异,很有头脑。”自从那次送枪以后,段祺瑞便和卢一鸣来往密切,并对卢一鸣渊博的知识,高度赞赏。
袁世凯精神一振,拍了一下自己脑袋道:“是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我还邀请他但当我的顾问呢?看样子我是老湖黩了。传唤下去,马上招卢会长前来总统府。”
事情发生以后,卢一鸣曾到总统府去过两次,想去探探老袁的口风,结果均被挡了驾。说非常时期,总统概不接客。卢一鸣无奈,只好耐心等待。结果不出预料,矛头成功的转向日本人,在舆论的共鸣下,国内的迹象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卢一鸣开始盘算,下一步如何遏制袁世凯的手脚,使他走一条平稳的路线,是卢一鸣重点考虑的问题。
这期间,杨度、段祺瑞如草木皆兵,几乎不敢露面,卢一鸣也没见着他俩。接着卢一鸣在京城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首先让京城情报站,密切监视所有日本人的活动。接着安排鲁达雄对京城的恶势力,流氓、地皮展开打击,采用秘密批捕的手段,铲除不安定因素滋生的土壤。并且再三告诫鲁达雄,力度不能过猛,影响不能过大,要分期分批的进行。秘密抓捕的人员,一律送到内蒙修铁路去,与其让他们胡作非为,不如强行让他们把精力用到正地方。
任务布置下去,自己不在插手,而把精力投身到商业计划当中。他准备采用半卖半送的形式,为政府组建一家电话公司,与洋人展开竞争。同时,以政府的名义办一家广播电台。舆论和喉舌将在今后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天,卢一鸣在工商总部与部分商家探讨,如何投资,如何和政府合作经商办厂等一系列计划。鉴于对政府公信的质疑,大家吵得不亦乐乎。卢一鸣没有参加辩论,他想让事实说话,由自己再加上东北来的商人,首先起表率作用。诱饵撒下去了,还怕鱼儿不上钩吗?
这时来人传唤,卢一鸣放下手头工作,马不停蹄赶往总统府。一路上猜测,袁世凯找他的目的。看样子突发事件已经让老袁陷入了迷茫的状态,怎样利用这次绝好的机会,让老袁上钩,按照自己的意愿,让他走完三年的过渡期,是很棘手的问题。卢一鸣想的脑瓜子生疼,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马车到了总统府门前,竟然没有察觉。
进入老袁的密室,发现气氛很压抑,几位大员也缺少了以往的热度,唯独袁世凯露出勉强的笑容。一一见完礼后卢一鸣看清,老袁显得很憔悴,明显衰老不少,彷佛头发也白了许多。
坐定后,老袁开口道;“卢会长,客套话就不说了,眼下民国政府面临危机。外有日本虎视眈眈,不知道下一步他们又要干什么。正向你上次说的那样,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而内又四处生事,不让人安生。你作为局外人,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卢一鸣心里暗忖,老袁能把对日本人的看法,上升到这个高度,说明他有了变化,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说实在的是意外事件促使老袁改变些许,但他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必须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必须让老袁看清什么是利益的最大化,方能凑效。毕竟他只有三年的活期。
杨度见卢一鸣半天未发话忍不住道:“卢会长你就大胆说吗?不要顾忌,平常你可不是这样子。”段祺瑞道:“卢会长,你的想法很奇特,又与众不同。为国分忧,人人有责,何以前怕狼后怕虎,即使说错了也无妨。”大家七嘴八舌跟着附和。
卢一鸣站起来道:“大总统,属下说出的话也许逆耳,不知……。”袁世凯接道:“无妨无妨,只要对国家有利,袁某绝不怪罪于你,请讲。”
卢一鸣心里骂道,真他妈能唱高调,今天的乱局完全是你的罪过,否则也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道:“虽然表面上看民国陷入困境,实际上是一种假象,现在的形势要比去年组建民国政府时好多了。”
老袁眼睛一亮忍不住又发话道:“奥,卢会长你能具体谈谈吗?”
卢一鸣道:“我先从日本方面谈起。截止上个世纪末,日本基本完成近代工业的改造,进入世界工业大国的行列。由于底子薄,再加上国土面积的原因,和其他列强相比相差甚远。还有,日本是一个岛国,空间有限,矿产资源极度贫乏。日本若想在列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促成了它向外扩张的野心。”
杨度忍不住问道:“卢会长,你是一个商人,为何对日本了解的如此透彻?眼下在民国还没有一个人知道的这般详细。”
卢一鸣回答:“多年来我一直和欧美商人有大宗的商贸往来。欧美各国由于利益的关系,对日本了解的非常细致,我对日本很多情况,都是通过商业渠道得来的。另外,由于甲午战争的原因,我对日本人非常敌视,因此做了潜心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袁世凯震惊无比暗忖,这小子真不简单,看看他到底有何骇人之语又发问道:“有关日本人的情况,你到底了解多少?不妨都说说。”
卢一鸣道:“以甲午战争为例,日本人在武器、装备不如中国的情况下,一战而取胜,这里有诸多深层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是倾全国之力在和北洋一个地方势力作战,而腐败、无能的前朝又无力聚集全国的力量与之抗衡。双方力量对比之下,战争潜力立刻显现出来,战败就可想而知了。”
袁世凯深有同感幽幽说道:“一盘散沙,情理之中。你能看出这么深刻的问题,确让老夫没有想到。”卢一鸣接着说:“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加以说明。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大家也许不知道日本人把这笔钱用在什么地方。其中绝大部分用在提高国民素质上。十几年来,日本人培养了大量的工业人才,军事人才等诸多精英,国民素质提高了数个等级,反过来又刺激了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此消彼长,而我们中国更加落后了。”
此时,段祺瑞忍不住插话道:“卢会长,你说出了日本强大的根源,也很有道理,很多情况我们也是第一次了解。不过,综上所述,这和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局势有何联系呢?”
卢一鸣知道段祺瑞完全是在军事方面去考虑回答道:“日本岛国狭窄的空间,贫瘠的资源,限制了它的迅猛发展,眼睛自然瞄向了中国。截止到今年,估计他一年的钢产量才能达到二十多万吨,一句话战争打的就是钢铁,他的战争潜力还达不到那种程度。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眼下在大总统的英明领导下,是一个强势政府。因此我断定中日之间短期内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当然了,日本人不断地蚕食中国、搞摩擦,甚至发生局部战争都是避免不了的,刺杀曹师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座的众人包括老袁长出了一口气,脸上纷纷露出喜色,对卢一鸣的细致分析频频点头,不经意间卢一鸣成了中心人物。老道的杨度又发问道:“目前日本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为好呢?”
卢一鸣道:“日本人的中心目的一句话就是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他担心有一天中国强大起来。因此不断地制造麻烦、挑拨离间,甚至采用卑鄙的手法。这将是他们长期的国策。至于说到应对之策,这不得不牵扯出国内的局势。”
在座的人听到这敏感的话题又支楞起耳朵,老袁发问道:“这跟国内的时局有什么联系?你说的详细点。”
卢一鸣回答:“对于应对之策我补充一点。眼下国府应成立一个针对日本的研究机构,全面搜集日本人的情报,在战略布局上增取主动,继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知己知彼。另外还要保持相应的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