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

第10章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第10章

小说: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地区:以原129师的晋冀鲁豫边区和陈赓领导的太岳军区、李达领导的太行军区、宋任穷领导的冀鲁豫军区加上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合并成立了规模庞大的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委。1947年,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刘邓大军抢渡黄河,进军大别山,建立了大中原军区,与原李先念的小中原军区相区别。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原李先念部隶属刘邓指挥。
华北地区:晋察冀和其他战略区一样分为两部分,主力部队组建为野战军,军区管地方部队和后勤供应。刘邓大军南下后,原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建立了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华东地区:原山东军区在主力进军东北以后,其余八路军部队与新四军合并成立山东军区,陈毅任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军长。原新四军管辖的地区,建立了华中军区暨野战军,中央原定由粟裕任司令员,但他很谦虚,坚持由张鼎丞任军区司令员,自己任副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初,中央决定华中和山东地区部队合并为华东军区及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军区司令员和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张云逸任军区副司令员,粟裕任野战军副司令员。
1947年3月,蒋介石对延安发起重点进攻时,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和周恩来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同优势的敌军周旋的同时,继续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其战斗素质相差很大,既有嫡系部队,也有杂牌军。蒋介石一手培植起来的中央军,就是他的嫡系部队。其中,又有“王牌军”或曰头等部队,一般来说有“五大主力”之称,即第74军、第18军、新1军、新6军和第5军。他们均成名于抗战时期。
第74军的代表人物是王耀武、张灵甫,被称为蒋家王朝的“御林军”。由王耀武第51师和俞济时第58师合编而成。抗战期间,在万家岭战役中,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战绩;上高会战,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铁军”;常德会战中,第74军死守常德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极大的提高了国威、军威,给美国罗斯福总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师团3万余人。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指所辖的第51师,第57师,第58师,皆以5开头)。就战功而言,第74军在“五大主力”中最辉煌,与新1、新6军等比起来,战绩更为显赫;综合各方面因素,力压第18军,位列“五大主力”之首。
第18军的代表人物是罗卓英、黄维、胡琏,为陈诚军事集团别称“土木系”的支柱。“土”字代表18军骨干部队11师,“木“则代表18军。第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信赖的嫡系部队,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作战时又都能身先士卒,堪称主力王牌。抗战最有名的战绩为淞沪罗店拉锯战、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等。1944年11月,作为嫡系主力,得到了第一批更换美械装备的待遇,使得战斗力大幅度提升。在之后的湘西雪峰山会战中表现突出,与第74军联手作战,给日军重大杀伤。

毛泽东用三年时间打败蒋介石。三大战略决战,消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3)
新1军代表人物是郑洞国、孙立人,号称“天下第一军”。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而该师的底子则是宋子文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抗战期间,该军进入缅甸作战,仁安羌一战中,孙立人仅率领一个团前往解围,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甚至被媒体称为“东方隆美尔”。
新6军的代表人物是廖耀湘,成名于抗战时期的中国驻印缅远征军阶段。该军两次入缅甸,在印缅战场三年多的训练和作战中,战斗力飞速提高。第二次入缅反攻战中,该军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灭敌人2万多,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该军因作战勇敢,被誉为驻印军中的“中国虎”。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解放战争期间,我东北野战军流传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的说法。
第5军代表人物是杜聿明、邱清泉。该军主力是抗战时期大名鼎鼎的200师,该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1937年3月,该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团长是杜聿明,由军政部直接指挥。抗战期间,在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从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第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该军进入缅甸作战,在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200师孤军坚守12天,顶住了数倍于己之敌的进攻。同时,该师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仅论战斗作风,上述“五大主力”各具特长,各有千秋。第74军凸现“猛”,第18军显示“悍”,新1军表现“稳”,新6军突出“凶”,第5军尤其“滑”。中央军次等部队是杜聿明嫡系刘玉章的第52军,其攻守兼备,独具一格,被称为黄埔系“第六大主力”。再其次为青年军各师,陈明仁麾下的向凤武第71军,汤恩伯手下的石觉第13军,陈诚系统的阙汉骞第54军等。在“国军”杂牌军中,一直就流传着“川军、滇军、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头狼,桂军是虎又是狼!”的口头禅,桂系部队被认为是杂牌中的王牌,其第7军、第48军是王牌中的主力;得到顾祝同保举的广东人黄伯韬部第25军战斗力颇强;傅作义的第35军、马步芳的第82军战斗力尚可,而西北军刘汝明、冯治安部队战斗力一般。
1947年,蒋介石另一个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山东解放区。这时,第74军叫整编第74师,我们简称其为“整74师”。蒋介石以这个“头号王牌”打头阵,企图对我山东部队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5月11日,狂妄自大的整74师师长张灵甫冒进前突,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的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中我华野指挥中心。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我华野主帅陈毅和副帅粟裕决定采取:正面突破,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四面包围和阻击南北各路援敌的战法,将整74师从敌人重点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5月13日夜,我华野陶勇4纵、许世友9纵在正面吸引整74师;叶飞1纵、张仁初8纵分别插入其纵深,割裂了该师与其左右邻之整25师、整83师的联系;而从鲁南赶来的王必成6纵经过激战,在垛庄断敌后路。5月14日,整74师被包围。张灵甫自恃战斗力强,左右又有援兵,一厢情愿地上孟良崮安营坚守,企图形成“中心开花”的有利局面,与援军里应外合,吃掉我华野主力。然而整74师被我绝对优势兵力围得密不透风,外面的援军又在我4个纵队的阻击下,可望不可及。5月15日,粟裕亲自指挥华野5个纵队发起总攻,双方在孟良崮附近各制高点展开反复争夺,战况异常激烈。面对我军的逐波冲锋和炽盛火力,整74师再难坚守,当日下午倾尽全力先后向南、向西、向*围,然而均未得逞,最后只能利用剩下的几个山头负隅顽抗。5月16日晨,华野发动最后的攻击,强大的炮火对张灵甫盘踞的山头进行最后的地毯式轰炸。下午2时,整74师全线崩溃,师、旅、团、营完全失去通信联络。傍晚,整74师万余人悉数被歼,该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被双双击毙。我华野大军实现了“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目标,一下子吃掉了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头号主力”。张灵甫的整74师被全歼,令蒋介石十分震惊。

毛泽东用三年时间打败蒋介石。三大战略决战,消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4)
1947年6月,在敌我力量趋于均势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部署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南下,向国民党统治区进攻,在中原地区歼灭敌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随后各个战场都转入外线作战。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指导解放军开展以“诉苦”和“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并把解放军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制度概括为三大*。在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毛泽东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蒋介石寄予希望的所谓“五大主力”,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辽沈战役之初,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以潘裕昆的新1军、李涛的新6军为主力,从沈阳西进,解除锦州之围。谁知,在新立屯以北地区即遭到我东北野战军的万毅第5纵队、黄永胜第6纵队和梁兴初第10纵队的顽强阻击。昔日的“王牌军”,此时在解放军抗击下,畏首畏尾,行动迟缓,错失救援良机。我军解放锦州以后,蒋介石企图重新夺回,于是,再令廖耀湘继续西进。廖耀湘仍以新1军和新6军这两只主力出击,想一举突破梁兴初10纵的十指关。没想到,连续猛攻三天,既凶又稳的蒋介石两大“主力”毫无进展,我军黑山一线的阵地屹立未动。接着,我东北野战军主力50万大军及时赶到,将廖耀湘的10万精锐之师全部合围,展开了巨大的围歼战。包围与反突围,穿插与堵击,追击与逃跑,由于战术动作变化太快,国共双方军队在辽西走廊上缠斗在一起,一时形成胶着之势。此时,*一反常态,命令部队以乱制乱,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兵团司令部,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混战中,韩先楚率领3纵仅用3个小时,便一举端掉了新1军、新6军、新3军军部。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一举端掉了廖耀湘兵团的电台指挥车,使整个廖耀湘兵团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最后,不到48个小时,至10月28日辽西会战胜利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为主力的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新6军的代表人物、西进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被生擒,只有新1军军长潘裕昆侥幸逃脱。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蒋介石的嫡系黄维第12兵团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包围。该兵团主力即是陈诚起家的老底、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总前委遂于12月5日发出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以中野陈赓第4纵队、秦基伟第9纵队、王秉璋第11纵队,豫皖苏区独立旅,华野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组成东集团,由中野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指挥,向双堆集以东地区攻击;以中野杨勇第1纵队、陈锡联第3纵队、华野周志坚第13纵队和华野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组成西集团,由中野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指挥,向双堆集以西地区攻击;以中野王近山第6纵队、华野成钧第7纵队和陕南军区第12旅组成南集团,由中野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指挥,向双堆集以南地区攻击。激战至12日,刘伯承、陈锡联名发出了由*亲自起草的《促黄维立即投降书》,规劝黄维不要再作绝望的抵抗,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同时以华东野战军孙继先第3纵队、周志坚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以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并改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指挥,结合东西两集团直捣双堆集核心阵地。这时,黄维拒绝投降,企图作最后抵抗,以待援兵。我军各攻击集团于13日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日,蒋介石寄予重望的黄维兵团12万人马被全歼。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第18军军长杨伯涛、第10军军长覃道善等被俘,第14军军长熊绶春被击毙,只有副司令之官胡琏乘战车潜逃。
全歼黄维兵团以后,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指出“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杜聿明集团主要以自己的老部队“王牌”第5军为主力。1949年1月6日下午,粟裕指挥华野三个攻击集团同时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山东兵团司令员谭震林率叶飞第1纵队、聂凤智第9纵队、谢振华第12纵队组成的北集团,由北向南进攻;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率滕海清第2纵队、张仁初第8纵队、胡炳云第11纵队组成的南集团,由南向北进攻;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率孙继先第3纵队、陶勇第4纵队和袁也烈渤海纵队及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组成的东集团,由东向西进攻。9日,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在飞机掩护下向西突围,被击退。当晚,华野各部全力猛攻,杜聿明见部队陷于混乱,无法控制,遂决定各部队分头突围,他自己带着副官、卫士10余人单独行动。至10日下午16时,杜聿明集团全部被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第5军首任军长杜聿明被俘,第2兵团司令官、第5军第二任军长邱清泉被击毙,第5军时任军长熊笑山化装成伤兵才得以逃脱。就这样,蒋介石最后的王牌第5军,也落了个覆灭的下场。至此,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消灭殆尽。


毛泽东发出了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
1949年1月,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划江而治的阴谋。2月,全国各战略区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改编成四大野战军和一个军区,即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号称五大野战军。这时,毛泽东麾下的人民解放军已达到500万人,可谓雄师百万,王牌迭出,名帅涌现,猛将如云。
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