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欢乐土匪闹民国 >

第170章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70章

小说: 欢乐土匪闹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肖林信心满满的样子,魏益三心中暗自狐疑。在他看来,四十五师这两年虽然战功赫赫,但不过都是风云际会,恰逢其时。真要是一刀一枪比起战场指挥的真功夫。肖林怎么可能胜过自己这位百战老将?

肖林来到自家军旗下,命二百士卒开始构筑阵地,自己好整以暇地举着望远镜,向远处魏益三的军旗张望,耳后却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肖林兄,要让我帮你作弊吗?”

回头一看。来人正是蒋百里,肖林连忙迎上去笑道:“这不是作弊,这是用计。魏益三能征善战,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他深知蒋百里睿智高人,太过肉麻的吹捧之词不便出口,正好借着这场比试,不动声色之间拍了一记马屁。

“呵呵,该他魏益三倒霉,碰上你这个家伙,鬼点子就是多。”也知道降服魏益三的重要性,和肖林联手做些小小的手脚,蒋百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你闪开一旁,这场兵演就交给我了。”

。。

兵演进行的很快,往来几个回合就分出了胜负。无他,大家手里都只有200步兵,可用的手段不多。

被拔去的军旗又恭恭敬敬地送了回来,魏益三呆坐在军旗旁边,脸色灰败,铁青,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失败中回过神来。

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这面军旗虽是临时选定的,但被敌人这样彻底地拔走,魏益三还是感到羞愧异常。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引以为傲的亲兵卫队在这场兵演中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三。

回想自己刚才的指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只是对手的指挥更加老辣,调度更加流畅,攻击更加犀利,不知不觉中就积累起足够的优势,并一举转化为胜势,等到自己发觉不妙,已然无力回天……

“这肖林,还真是看不透呀!”

不知不觉中,魏益三突然发现,自己对肖林竟然隐隐有些敬畏。

这是对强者的敬畏,与年龄无关,与资历无关,只与实力有关。

“魏将军,橄榄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咱们一起上台观看。”

不知什么时候,肖林来到了他的身旁,一脸亲切的笑容,仿佛刚才那场兵演并不存在。魏益三刚想推辞,却突然发现,肖林的微笑中蕴含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好,唯肖将军马首是瞻。”

两人来到高台之上,场中已经做好了准备,用石灰画好的长方形场地,两头还各竖着两根高高的木柱。

“这木柱就是橄榄球的球门,射中可得一分,但主要的得分手段却不是射门……”肖林向魏益三解释着橄榄球的规则,这个年代国人也听说过这种新奇的洋玩意,但却很少亲眼见过,魏益三一时被橄榄球吸引,忘记了刚才军演带来的不快。

这时参赛的绿脚兵准备完毕,红蓝两队分别入场,开始比赛。随着火爆的肢体冲突,力量对抗,这项运动的魅力立刻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橄榄球不错,是军人该玩的玩意,比那足球还要好!”

魏益三一眼就看出了这项运动的优点,国人大多含蓄,橄榄球却奔放张扬,充满了阳刚之美,正好适合培养士兵的勇敢精神、合作意识。

在草原上玩上这么一场橄榄球,再忸捏的农家小子也会被激起血性,立刻融入到部队的集体生活中,兄弟袍泽,军人荣誉,都在这球场上一点点建立。

“肖将军,教教我的兵,让他们也去打一场!”魏益三欣喜不已,主动向肖林求教,这场比赛无关胜负,就是想学会这个新鲜玩意。

现场观摩,旁边又有懂行的人指点,魏益三的卫兵很快就弄懂了大概规则,呼兄唤弟拉起一支队伍,磨拳擦掌就准备上场。肖林看在眼里,命人将其安排在下一场比赛上场,又挑出一支普通队伍和他们对阵。

球场上的胜负相对不太重要,多少要让魏益三挽回点面子。

果不其然,面对新兵营的一支菜鸟球队,魏益三的球队经过一场苦战,终于29比20大获全胜。

“不过瘾,不过瘾!肖将军,再来一场好不好?”魏益三脸上终于见了笑容,缠着肖林不放。

 三一三章 草色遥看近却无(下)

连着赛了两场橄榄球,太阳已经挂在头顶,该吃中午饭了。

绿脚兵以连为单位分成队列,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开始拉歌。

二连指导员站起身,转身向手下战士们喊道:“三连来一个!大家说好不好?”

整个二连如雷鸣般应道:“好——!”然后有节奏地齐声大叫:“三连,来一个!三连,来一个!”

“唱就唱,怕什么?”三连长也站了起来:“弟兄们,打仗咱们是尖刀,拉歌的时候也不能让人小瞧了。都把嗓子给我亮出来,使劲地嚎!”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

见到绿脚兵拉歌,魏益三开始只是笑呵呵地瞧着,这个年代的娱乐活动本来就很少,军营的生活更加鼓噪,部队借集合操练的时候拉歌并不稀奇。

但随着绿脚兵的歌声响起,魏益三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他们唱的歌曲都很新鲜,通俗上口,好听易学,明显是有心人专门编写的。

部队中的士兵文化素质不一,很多都是文盲半文盲,但军中的歌曲大都半文半白,生硬呆板,并不受普通士兵的欢迎。

相比之下,绿脚兵唱的歌曲都是大白话,偏偏却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歌词的内容贴近军营生活。寓教于乐。对战士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肖将军,这几首歌都叫什么名字?”

“第一首叫,第三首叫。”肖林的笑容很诡异,很得意。

“魏将军,来一个!魏将军,来一个!”场中的绿脚兵突然调转目标,向着魏益三大喊起来。

被绿脚兵叫着长官的名字挑战,魏益三手下的士卒有些坐不住了,纷纷请求道:“不能让绿脚兵小瞧了。军座,咱们也唱一个!”

“唱个什么好呢?”魏益三有些犹豫,他不善此道,会的歌曲不多。但绿脚兵珠玉在前,自己也不能尽往外扔砖头呀。

“就唱,弟兄们都会,正好应景。”副官却有些急智。

魏益三点头应允,不多时,那副官指挥着手下卫队,一起唱了起来。

营门浩荡,

国旗五色飘扬。

军容壮,

阒寂无声万帐。

喇叭溜亮,

结束戎装停当。

精神旺。

仿佛上了战场。

凝神望,

军队长璀灿勋章。

口令朗,

一字排开屹相向。

朝阳初上,

激射枪尖雪亮。

开步往,

万足齐声一样。

……

如同一幅画卷不断展开,歌声中描绘了一场三军会操的盛况,这首是北洋军中的老歌,相对更贴近普通士兵,在北洋军中十分流行。开始只是魏益三手下的二百卫队合唱,渐渐的。曲南杰、马三儿这样的北洋老兵也加入进来齐声高唱。

在空旷的草原上,这雄壮激昂的歌声越发沧桑,仿佛在追溯这个古老民族汉唐时的辉煌。

一曲唱罢,掌声四起。两军将士同出一源,都感到亲近了许多。多日来的明争暗斗、剑拔弩张仿佛都是过眼云烟。魏益三找回了几分平衡,脸上的笑意更浓。看向肖林的目光中也有了神采。

会操虽然输了,拉歌中却挽回了面子,这首将军人的荣誉和责任抒发到极致,看伱如何能胜过我。

“魏将军稍候,我们绿脚兵还有一首歌。”肖林却胸有成竹,向台下一扬手,魏益三抬眼看去,却不见那支绿脚兵出头,正在错愕间,一道清越的女声响了起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一身戎装的崔妮从高台后缓缓现身,腰间扎着一道武装带,身形玲珑,英姿飒爽,为充满阳刚之气的大校场带来了一缕清风。但没人觉得有什么突兀,都沉浸在他歌中描绘的场景中。

魏益三手下将士都是东北老兵,辽河和松花江是挥之不去的记忆,甜美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立刻就将他们带进了幸福的往昔,勾起了缕缕乡愁。

一段转折之间,场中数千名绿脚兵突然放声相合,歌声充满了男性阳刚之气,响彻云霄。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被数千人齐声高唱的气势所夺,魏益三楞在了当场,他知道又输掉了这场拉歌,但此时心中并无懊丧,却充满了阵阵翕动和共鸣。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

崔妮的歌声突然转入高昂,虽是个纤瘦的小女孩,浑身上下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投入之处,数千绿脚兵一同引吭高歌,气势就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夺人心魄。崔妮的眼中波光闪动,歌声更如闪电般穿云裂石,直叩心弦。

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对生活的赞美,对家乡的祝福,对祖国的誓言。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爱意!

一曲唱罢。众人仍然沉浸在歌声的意境中,大校场上良久寂静无声。

高台之上,魏益三正色起身,躬身一礼说道:“肖将军,枉我戎马半生,今日方知绿脚兵之志,但有遣派,魏益三敢不牵马坠蹬!”

听其声,知其志,魏益三已经绝了和绿脚兵争锋的念头。和一般的军阀不同,这支部队有自己的灵魂,不可战胜。

。。

通过一场精心准备的兵演,又借着四十五师一年来的赫赫战功。肖林终于在魏益三面前确立了强者地位。

主客之位既定,随后的谈判十分顺利,两家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

第一件事就是划定地盘,双方以土默特右旗为界划定地盘,将绥远一分为二。

不过肖林又提出要求,将固阳县以北地区划入治下。这片地方足有上千平方公里,但却地广人稀没什么油水,魏益三也没有特意坚持,很痛快就答应下来。这片地区对魏益三无用,对肖林却有重要意义。最为重要的白云鄂博矿区就在那里。

地盘划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想要站稳脚跟,还得共同演上一出好戏。肖林将采取先剿后抚的政策,将魏益三重新收编进入奉张系统,不过这只是名义上的收编,魏益三实际上还是独立成军。

再往后,就是两家展开军事经济上的全方位合作,按照张学良的提示,肖林邀请魏益三共同进兵陕甘。包抄冯玉祥的大本营。但是魏益三对此有些犹豫,他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地盘,正想休养生息巩固根基,对向外用兵兴趣不大,更何况。挑战的还是西北军这只庞然大物。

肖林知他作难,也不强求。如果真的和冯玉祥开战,可信赖的部队还是自家子弟兵,不能把胜利的希望都压在魏益三一个外人身上。肖林相信,只要绿脚兵连续不断地取得胜利,魏益三见到有机可乘,自然会跳出来要求分一杯羹。

送走了魏益三,肖林神清气爽,心情不错。

张学良已经回到北京十多天了,四十五师扩军的编制还没有下达,不过有关他出任察哈尔副统的小道消息传得满天飞,齐恩铭、裴春生等人都发来电报贺喜,就连老泰山张作相都写来一封亲笔信,耳提面命,指点为官修身之道。

长辈的好意当然要领情,肖林的回信很快,对老丈人的教诲一一答应,自己的心思却根本没提。

作为一个穿越者,心里背负着天大的秘密,所作所为都没人理解,内心其实非常孤独,肖林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大龄剩女,已经习惯了独自一人的生活,永远不会将这扇心门打开。

不管有没有正式任命,肖林都加紧了扩军的步伐,二次北伐爆发在即,张家父子正在用兵的时候,肖林只要拉出一支强军,肯定会得到承认。

从天津到兴隆,从张家口到归绥,绿脚兵到处都在招兵买马,尤其是前线打散的老兵,或者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洋学生,都是肖林重点招揽的对象。

新兵营不断膨胀,又不断向一线部队补充兵员,不过短短的两个月,绿脚兵虽然还是一个师的编制,却已经膨胀到两万多人。加强班,加强排,再到加强的连营,还有学兵团、独立团、特务二营等等奇怪的编制,四十五师就犹如变魔术的迷伱库珀,小小的车身里硬塞进去了十几个彪形大汉。

好在过去一年里连番得胜,又有三棵树兵工厂暗中支持,绿脚兵并不缺武器。不管什么型号,新兵都能领到一支枪,还能在实际操练中打上几十发子弹。

从新兵到能打仗的老兵,中间有一个反复锻炼、淘汰的过程,肖林能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条件,促进其中的成功率,加快这个过程。

为此,肖林不惜以战代练。

这次扩编还缺乏大量的干部,肖林决定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从外界网罗人才,一方面加快自身干部培养体系的建立。

在这次部队扩编中,教导大队将升格为正式的野战部队,负责后备军官储备和在职军官轮训,其培训基层干部的功能。由新成立的“学兵团”代替。

经过肖林再三恳求。石醉六答应出任学兵团第一任总办,并负责筹办一个基层干部培训班,为创办绿脚兵自己的军事干部学校进行干部准备。

学兵团下设3个大队(营)、每队辖4个分队(连),每分队有3名队长,全团共36名队长,由四十五师优秀的青年军官担任。

“学兵团”以步兵团的名义呈报奉天参谋总处,另以“绥远三中”的名义报请北*京政府,实质上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军事学校,比原来的教导大队更加正规,更加重视教学培训。

“学兵团”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第一、采取正规部队的编制。具有实际战斗能力。第二、享受步兵待遇,津贴军饷与普通步兵部队相同。第三、既学“普通课”,又学“军事课”。普通课有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等;军事课以步兵典范令和野外操作为主。第四、加强政治教育,在学兵团中推行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五、学兵毕业后一律在绿脚兵军中留任。担任连排长等下级军官,成为军事骨干。

1928年3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