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欢乐土匪闹民国 >

第235章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235章

小说: 欢乐土匪闹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请消防队。

“不,我陪你去,这件事我也有责任。”

侯海波是个有担当的男人,怎么会让苏艳独背黑锅。如果和苏艳一起受批评,她也许会对自己产生好感。甚至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不行,受批评太轻了。最好受处分,或者干脆关禁闭,把我们俩关在一起。关上整整一年……

“那就一起去吧,都什么时候了,别再傻笑干站着,赶紧出发!”哪知道侯海波肚子里正在yy,忧心忡忡的苏艳带着几名工作队员一起赶往平地泉。

走了这么久,当然追不上,只好向上级报告,当天下午,苏艳又出现在任怀松的办公室。

“任组长,我将对赵传世的个人成见掺杂在工作中。以至于激化矛,和非暴力土改的指导方针背道而驰……”

。。。。。。

在火车上晃悠了两天,赵传世终于又一次来到沈阳。

走得匆忙,随身没带干粮,火车上卖的吃食实在太贵。赵传世家里虽然不缺钱,却不愿白白去当冤大头,一路上吃的都是茶鸡蛋火烧。好容易到了沈阳,赵传世发狠先去好好吃一顿,不料刚下火车,就被几名等候多时的警察抓了起来。然后送到绿脚兵沈阳联络处。

绿脚兵的军装他非常熟悉,被关进乔老板的小黑屋后,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因为得罪土改工作队,人家追到沈阳把自己抓起来了。

担心害怕,胡思乱想,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起来,气度俨然的赵老财变身国宝,面对还算精致的早点怎么都提不起胃口。

正在这个时候,门扇一响,肖林推门走了进来。

肖林一身军便装,赵传世摸不清他的身份,但这个年轻人的举止气度不凡,令他不自觉矮了三分。

“长官,我知罪,知罪了。你们放了我吧,我,我,我再也不告状了。”说到最后,赵传世的声音呜咽,涕泪横流,自己把自己吓得了。

“赵先生放宽心,我们是请你来做客的,没有恶意。”肖林心中很满意,关在小黑屋中一个晚上,赵老财的神经就顶不住了,主动求饶放弃上诉权利。这正是肖林想要的,如果他一直闹下去,的确很麻烦。

“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土改工作队在工作方式上有错误,他们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批评,也纠正了错误,等您回去以后,会诚恳地向你道歉的……”

“长官,我咋听不懂呀,不收我的地吗?”赵传世眼角还挂着一颗晶莹的泪珠,突然听到了一线希望,心里立刻悬了起来。

“不会的,我向你保证,只要你本人不同意,没人能强迫你交地。”肖林的笑容很真诚。

以绿脚兵的能量,有一百种方法可以让赵传世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但是肖林都不准备采用。一个转变的顽固分子顶得上一个土改宣传队,好好利用一下赵传世,用事实帮助他转变。

非暴力土改,从我做起。所谓千金买马骨,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来了沈阳,就在这里好好玩上两天,所有的费用支出,都可以找他报销。”肖林指了指跟在身后的乔老板,又轻轻拍了拍赵传世的双手,转身走了出去。

赵传世却犹自不敢相信,傻呆呆楞了半晌,突然拨脚追了出去,肖林却已经走远,不知哪里去了。两旁的绿脚兵早得着吩咐,也不再拦阻,笑呵呵地看着他激动彷徨的样子。

赵传世转了两个圈子,拉住乔老板问道:“长官,劳驾问一句,刚才那位长官是谁,说话顶用吗?”赵传世还是有些不放心,肖林年纪轻轻的又穿着一身便装,实在摸不清来头。

“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他说话最顶用了。”乔老板这两年发福的厉害,胖墩墩圆滚滚,再配上一副亲切的笑容,活像一尊弥勒佛。顿了一下,他终于揭开谜底:“他就是肖林先生。”

“肖林啊,好,好……”赵传世点点头,突然回过味来,身子猛的一晃,几乎摔倒在地:“肖林,他就是肖林!!!”

。。。。。。

几天之后,赵传世又一次回到了赵村。

肖林果然没有食言。土改工作队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赵传世刚刚到家,苏艳就带着侯波涛上门道歉,诚恳地向他承认工作中的错误,并作出保证,绝不会强迫收地。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得着这个承诺,赵传世也让了一步。配合着工作队将自家田地丈量了一遍,认真核算了当年的产量。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才是会做人。

村子里其他几个小地主也以此类推。和赵传世一起没有交地,土改工作队的态度很好,一直没有难为他们。

过了不久。“三七五减租”开始执行,这个是必须配合的,赵传世老老实实地把地租降下来一块,眼看着兴高采烈的佃户暗暗心疼。

接着几个月土改不断深入,邻着的十里八乡不少村子都有地主交地,换回来一堆股票和债券,赵村的地主对此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心里,自家已有免死金牌,别人当然死得越多越好。

不过也有烦心的事情。

村里那些农会积极分子放出话来,要和地主们比比庄稼把式。看看明年谁家的收成高。

地主们对此不屑一顾,那些农会的泥腿子分到的都是荒生之地,没有三五年精耕细作,收成怎么也比不上熟地。直接应下挑战有失老爷身份,但在各种场合下。除了赵传世以外,赵村的地主们不放过任何嘲笑农会的机会。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泥腿子们分到地后兴奋不已,因为不用再给地主交租,打下的每一颗粮食都是自家收入,所以突然爆发出巨大的热情。没白天没黑夜的泡在地里,精心伺候着每一颗庄稼。

土改工作队也没闲着,帮着这些泥腿子推广使用化肥,在县里来的专家指导下,泥腿子地里的庄稼三天不见就长起一大截,其茁壮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傻子都能看出这些庄稼明年肯定大丰收。

这也土改的红利之一,也在肖林的预期之内。经过土改,佃农转变为自耕农,并成为农村中的生产主体,他们的耕作兴趣和投资意愿明显增加,对于农业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积极参与农业推广组织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改善活动,增加对土地的改良,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渐渐的,地主们不再随意评论泥腿子的庄稼,平时走路也有意绕过那些长势旺盛的“生地”。

瘸子的屁眼——邪门了,化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地主们不再是铁板一块,开始到处打听补施化肥的方法。

和其他地主不同,赵传世亲眼见过化肥的威力,一开始就偷偷在自家的地里使用,庄稼的长势一样喜人。赵传世在沈阳经过一场惊吓后低调了许多,虽然被各种艳羡的目光包围,在人前还能把持得住,只是心里暗自洋洋得意。

只是到了年底,传出矿山分红的消息后,让赵传世的好心情彻底消失不见。那些交了地的地主当年就有一成的净利分红,收入远远超出了地租。

听说,邻村的杜二爷要的股票最多,他这一年的分红就够在县城里买个中等门面的铺子。

听说,这些矿场以后还要扩大产量,分红只会越来越多。

听说,化肥投入使用后,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今年各村的庄稼都长势喜人,明年的粮价肯定要大跌,卖不上价。

听说……

原来交地才是最划算的,这个账不难算,决定也不难做。渐渐的,赵村的小地主坚持不住了,主动找到土改工作队要求交地。一个,两个,三五个,连最坚定的族侄也偷偷加入了土改。赵传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

经过反复思量,利益还是战胜了面子,赵传世最后终于投降,主动找到土改工作队,要求对进行土地兑换……

。。。。。。

乡野村中的改变总是缓慢而平稳的,天下大势却在这一年中风雨际会,变幻莫测。

1930年的年底,持续半年多的中原大战终于落下帷幕,蒋中正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各路豪强中纵横捭阖,将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各个击破。

张学良看准机会,率领十万大军再次入关,通电拥蒋(“凡我袍泽,均宜静候中央措置”),并迅速占领平津河北。眼看反蒋联军大势已去,阎锡山连忙缩回山西,李宗仁退回广西,只甩下冯玉祥独在中原死拼。

蒋中正及时拉拢西北二马和杨虎城,切断了西北军退路,然后采用美女金钱分化西北军阵营。熬惯了苦日子的西北军无法中央军“银弹”和“肉弹”之攻势,不战自乱,各路大将纷纷阵前倒戈,以至于冯玉祥事后慨叹:“西北军什么都好,就是见不得钱,见不得女人。”

韩复榘、吉鸿昌先后倒戈,冯玉祥仍在苦苦支持,不料十月底间,西北军遭受了最后沉重的一击。

十月30日,西北军大将石友三通电响应张学良,加入东北军服从中央,麾下六万四千人马编成六个师,盘踞冀南邯郸邢台、豫北安阳新乡一带。

随即,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名致电张学良,声明“即日下野,释权归田”。(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三九七章 反张战争

(今天更了一万多字,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求各种票,谢谢大家了。

阳历1931年元旦,北京中南海居仁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年酒会。

国人本来只过春节,不重元旦,但是这几年西风东渐,风俗习惯上也在不断融合,在元旦的时候举行一场辞旧迎新的典礼,是民国中最近兴起的风尚。

南京方面自有蒋中正主持,北京这场新年酒会的主人公当然非张学良莫属。

刚从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归来,少帅身上又增加了好几个头衔,比如哦国民政府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等等,但其中分量最重,也最为张学良看重的,还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一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张学良此刻的写照。一场中原大战,少帅坐收渔利成了大赢家,无论实力还是声望都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1930年9月18日; 张学良发出拥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 不失时机地出兵华北,10多天时间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东北军入关是压垮反蒋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没打什么硬仗,当然也没有什么损失,反倒名利双收,实惠多多。

在中原大战中贩卖军火就不说了,东北军刚一入关,蒋中正就发给开拔费500万元,还占领了平津青岛和河北地盘。阎锡山和冯玉祥下野之后,收编了不少晋军和西北军残部。东北军的实力大涨,山西在名义上也划进了东北军地盘。

形势大好,不是小好,过去的一年东北军顺风顺水,政治、军事、经济全面丰收,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东北军高官显贵再入北京。重游中南海居仁堂。

杯筹交错,灯红酒绿,华宴风光。不必细表,却不知与此同时,一海之隔的日本人正在蠢蠢跃动。企图通过战争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

大会开完开小会,接下来的两天中,北京城中的东北军显要各按圈子聚在一起,趁这个机会联络感情。东北军这么大地盘,有些驻地离得远的,见一次面也不容易。

肖林自然是众人争相宴请的目标,除了齐恩铭、张延枢这种本来关系就近乎的,许多原本泛泛之交的外派人物也贴了上来。如同旧时空的官场人物一样,肖林这两天匆忙地赶场,每顿饭都要分成几个部分。在不同的饭店酒桌上完成。

直到三号晚间,肖林才算腾出身来,和自己人聚了一场。

参加这场聚会的除了肖林和邵得彪几个,就只有李天宏、魏益三和李虎臣,他们三人都算是绿脚兵集团的外围奥援。和肖林荣辱与共,戚戚相关。

因为都是自己人,酒桌上的气氛很轻松,大家信口吹吹牛,聊聊天,其乐融融。酒意微酣。李天宏将酒杯往桌子上一放,一脸神秘地向众人问道。

“诸位,你们还不知道吧,猜猜看十三路军的军饷是多少。”

“十三路军?是阿个的部队?”李虎臣有点糊涂,这么多军阀打来打去,番号一天三变,对不上了。

“石友三的,石友三的十三路军。”苏民毅对这些记得最清楚。石友三投靠东北军之后,张学良给他了一个十三路军的番号,麾下六个师的部队,六万多人。

“还能多少,顶天50万元一个月。”魏益三略带醋意,一个师一个月10万军饷,这是东北军主力部队的待遇,魏益三相对混得较惨,三个师一个月只有24万。

“猜不到吧?一个月70万元!”李天宏爆料之余,也不以为然地大发感慨:“真不知张总司令怎么想的,一个杂牌军的叛将,对他何必这么好。”

“70万?!”

李虎臣和魏益三一起瞪大了眼睛,虽然跟着肖林搞了不少活钱,但还真没这么富过。

“南杰兄,你的部队现在军饷多少?”李虎臣弯弯绕绕少,他和曲南杰的关系好,想问直接就开问。绿脚兵是东北军中最能打的主力部队,他们的待遇就是一个标杆。

“和大家一样,一个月10万。”曲南杰微微一笑。一个月10万不假,但是绿脚兵现在已有6个师的正规编制,比石友三只少了10万。

“石友三是降将,为了稳定军心,照顾些可以理解。”肖林笑着说道:“各位,当兵吃粮不假,但也不能只盯着那份军饷,想要日子过得松快点,还得另寻路子。”

众人都是眼睛一亮,这几年只要跟着肖林,无论经商还是投资实业,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肖林兄,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好路子了?各位,咱们以前可说好的,我们陕军日子苦巴,再有好事得先紧着我。”李虎臣 第 403 章 中兵力,以陕军和包头军合力,迅雷不及掩耳拿下银川,进而攻占兰州……”

甘肃周围那么多实力派军阀,人人都有坐收渔利的想法,如果这一仗打成持久战消耗战,就算打败了马鸿宾,最后也得便宜别人。

“打完宁夏就打兰州。马鸿宾已经通电表示服从中央,这可实在说不过去。”魏益三有些担心。

“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就像肖林兄说的一样,没有摩擦制造摩擦,逼得马鸿宾不得不打!”李虎臣兴致勃勃,野心勃勃。

“没有关系,马鸿宾是冯玉祥旧部。一个降将而已,他虽然发表拥蒋通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