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怅卧新春白袷衣 >

第58章

怅卧新春白袷衣-第58章

小说: 怅卧新春白袷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前头的邓Xiao平同他们道:“同志们,对于我们所执行的战略任务,过去曾强调了多次:这就是我们已经到达了大别山,下一步就要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对此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动摇,丝毫也不能有!在座的都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就应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以身作则,鼓励部队勇敢地战胜困难,消灭敌人。否则,你这个干部高级在哪里?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困难,但更重要更迫切的是必须增强斗志,反对You倾思想,克服纪律松懈等不良倾向。而这一切,首先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头你带好了没有?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一溃千里,只好退回黄河北,把到手的胜利再还给蒋介石。请问,哪个同志希望如此?如果有,请把手举起来!”
刘伯承见这些指挥员不做声的样子,仅有的一只眼因为充血而凸起:“我们一些干部怕这怕那,瞻前顾后,就像一些男人没有卵子,更像一些小脚女人。只好开个会,给你安上一副!给你们壮胆!有些同志打起仗来左顾右盼,顾虑重重,行动迟缓,错过了几次歼敌的好机会,这是不能允许的。”
邓Xiao平接口道:“就像个小脚女人,一步三摇摆。”
“打仗像小脚女人,你的卵子都哪里去了?作为一个男人要勇敢,什么叫勇敢,勇敢的‘勇’是男人头上安了一个矛。”刘伯承道:“刚付出点代价,饿了几顿饭,走了几
天路,就仿佛革命没有前途了。才碰上一点困难,就怀疑能不能在大别山坚持了。这些同志眼光短浅,自己也不想想,你把刺刀捅进人家的心脏,人家才咬破你一点皮,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进军大别山,蒋介石表现出失败情绪,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表现出失败情绪呢?好比两个人打架,你说你失败了,他说他失败了,那么是鬼胜利了?同志们,我们共Chan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宣誓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现在具体地消灭他们的代表人物、Fan革命的蒋介石,我们的手不要发抖啊!现在,我们就要称一称,你这个布尔什维克究竟是否足秤?就是要排排队看一看,你是不是个男子汉!”
刘伯承和邓Xiao平说相声似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这段话,直说的大家心潮澎湃,齐齐唱道:
刘邓大军真勇敢,
反攻歼敌六七万。
大别山好比一把剑,
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
……
于共军而言,真是风水轮流转,转到他们头上,不用他们出手,自有人帮他们解决明清远这个麻烦。
虽然明清远所到之处捷报频传,但是抗日卫国战争到底耗尽了国民政府的元气,美国又对其进行武器禁运,虽有周先生等实业家尽力周旋,但到底是杯水车薪。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国民政府将现有的部队加以调整编配以组成机动兵团,明清远被蒋介石一纸急电召回南京。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刚刚成立,下辖四个军和一个战车营,共计十二万人,整编第十一师也被编入第十二兵团。
同一时间,明清远被任命为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而司令却是黄维。
连年征战中,明清远战绩辉煌,论能力、论战功、论威望,明清远无不在黄维之上,官兵们都认为司令官非明清远莫属,谁晓得司令官居然是自抗日胜利后就再也没带过兵的黄维?
再者民间素来有明清远“挥金如土”的传说,这倒是不假,并非后来对他的抹黑。明清远对部下赏赐向来大方,杨伯涛的房子,李树兰的吉普车,还大兴土木为手下官兵家属建造了整洁温馨的家属村……整个国民政府的官兵们都晓得跟着明清远打仗能有好日子过,无不羡慕整编第十一师的官兵们。
这回第十二兵团司令官戏剧性的产生使得全军哗然,谁都晓得副司令听起来似是大官,但却无实权。对明清远的崇拜刻骨铭心的杨伯涛闹起“BA工”;一生以追随明清远左右为荣的李树兰愤恨不平;明清远最喜欢的前锋尹
俊嘀嘀咕咕……
黄维就算再傻再感觉迟钝也能感受到这些部将们阴冷的目光,与师、团以上干部见面会上,黄维强调道:“此来是过渡性质,打算只干半年就交给明副司令。”
他虽然说得很恳切也很真诚,可是他的话仍不能让这些官兵摆脱不平、不满和不安的情绪,赵进之首先拍了桌子怒道:“这还有什么好干的,等着做刘伯承的俘虏好了!”
明清远心中虽气为什么不让他继续追击共军而是回南京当什么第十二兵团副司令,但是仍帮着劝道:“我并不在意这些,你们也别这样让黄司令难堪。”
“师座,你这口气咽得下去,我们可咽不下去!”高魁元道,“师座,我们只愿意追随你!”
眼见着黄维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明清远正想安抚这些官兵们的情绪,突然有译电员急急奔入:“明师长,您有急电,是从美利坚拍来的。”
“美利坚?”明清远奇了,连忙接过电报,原来是阿婆拍来的,只四个字,“母病速归。”
第二天,明清远便向蒋介石告假,携了妻儿赴美。此去美国,母亲病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负气,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元一九六三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了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人生的轨迹就犹如列车的轨道,纵横交错之际,只一个小小的道岔,很可能就此完全改变列车的行进方向,其终点也就大相径庭。
这是明清远自接任整编第十一师师长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离开,这一离开,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改变了整编第十一师的命运,改变了第十二兵团的命运,改变了整个国民政府的命运,乃至改变了同一时期和许多年后亿万华夏儿女的命运。
蝴蝶效应。
作者有话要说:求打分,求评论啊~~~~


、第二十四章 兔寒蟾冷桂花白

原来真的有很多事情来不及,明清远一直想着,等这场仗打完了,他就带着妻儿去美国好好地陪母亲安度晚年,从此世外桃源任逍遥,再不理世事了。
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可现如今,却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也对,人生本就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太多的猝不及防。
原来,母亲已等不及。
他没能当好夫君的角色,没能当好父亲的角色,现在连儿子的角色都无法胜任了吗?
在飞机上的时候,明清远一直眉头深锁,任凭明林慕容怎么劝也是无用。恩祈与恩和已经快两周岁了,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他们一直在说:“爸爸,笑笑。爸爸,笑笑。”这才让气氛稍稍轻松了些。
走到机场大厅时,自是一大票人来迎,站在最前头的是一名Ba九十岁的美国老太太,到了这个岁数,便是腰板再直,也略见佝偻。
不过她还健康着呢,一双碧蓝的眼睛里也透着活力。
见到明清远,老太太满脸笑容,面孔上仿佛除了皱纹再没有其他,但确实是张可爱的笑脸。
她亲切的唤明清远:“玛窦。”
老太太的后面跟着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妇,男的看上去应是中美混血,女的金发碧眼,纯然乎一名洋人,另外又有两男一女,二三十岁的样子,看上去应该是他们的儿女。
因为抱着恩祈,明清远只是上前一一招呼,并没有拥抱:“阿婆,舅舅,舅母,马尔谷,若望,珊妮。”
“你可终于来了。”老太太看到抱着恩和的明林慕容,很是高兴,“你就是我的孙媳妇明林慕容吧?真漂亮,连小曾孙都带来了,他们叫什么名字呀?”
明林慕容望了一眼明清远,含羞道:“仲玉抱着的是老大,叫恩祈,他叫恩和,是老二。”
“这两个孩子,与你和路加小时候的样子一模一样,唉……”
老太太的话音未落,明清远的舅舅便问道:“玛窦,路加怎么没来?你没有告诉他吗?”
“玛窦?”已是第二次这般唤明清远了,明林慕容一脸疑惑——明清远叫玛窦?
“是我取的。”老太太笑道,“四个孙儿的名字是照着天主教四大福音起的,路加、玛窦、马尔谷和若望,他是老二,自然是玛窦。”
明清远忙道:“先不说这些了,我妈可好?到底是什么病?”
老太太道:“露西的父亲几个月前过世,你也是知道的。”
“是。”明清远有些黯然,那时候他正忙着追击共军,连阿公的葬礼都不曾回来。
“露西在葬礼
上呕血,送到医院,才发现原来是癌症,切开之后,满满都是癌,根本无法切除,现在日日注射吗啡度日。”老太太的面上并无悲戚之色,“玛窦,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栽种的也有时。”
似乎有的人天生就能把世间沧桑生离死别看得很淡,而有的人,至死也无法参透。
明清远也知道这是《传道书》里的句子,可是他现在根本无暇去想这句话究竟传达了什么,只急急问道:“阿婆,舅舅,我妈在哪里?你们快点带我去见她,可好?”
明清远的舅舅带了他们出来,有一辆闪闪发光的黑色轿车停在广场上,是加长版的林肯。明清远的舅舅道:“快上车,我们回家。”
他们所居住的纽泽西州恰好位于波士顿至华盛顿城市带,位于这个超级都会区群的正中央,被纽约市、费城、巴尔的摩、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等大都会所围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极多的美国人都乐于把家安在纽泽西州。
正是早晨上班的时候,街道上挤满了通往四面八方的汽车,往车窗外望去,到处都是大楼高耸,街道迂回。拥挤的行人过往匆匆,仿佛要去参加某种稀奇古怪的宗教礼仪一般。
在特伦顿的市区里堵了将近一个钟头,这才开了出来,接下来的路好开了许多,高楼大厦渐渐少了,两边的绿地像是绿宝石一样的翠,极目望去,一马平川。
“到了。”珊妮笑着同明林慕容道。
“到了?”哪里到了?明林慕容很是奇怪——眼前分明是一大片绿地,上百只绵羊正在草地上用鼻子拱来拱去,又有一群大鸟把脖子伸得老长,快速地奔跑,速度简直要追上他们坐的车。明林慕容问道,“这是什么鸟?这么大,又不会飞。”
“是鸸鹋,我爸从澳洲买来的。”珊妮微笑,蓝色的眼睛像是融溶的宝石,“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以迅跑代替疾飞,速度可比马快得多了。”
这种明林慕容见也未见闻也未闻的鸟在眼前一闪而过,前面又有大片的农作物,工人们正驾驶着收割车来收获粮食。
正当这样大的一爿庄园以令人措手不及的速度接二连三地使明林慕容感到惊骇不已时,他们的住宅终于到了,宅院门面甚是雅致,应是乔治王朝时代的风格,还有成千上万的蔷薇花丛,简直是童话里才有东西。
进入大门后,还有好十几分钟路程,一路上经过修剪的松树柏树纷纷掠过。
车子驶近大宅时,一个穿管家服饰的中年人开门出来等候,迎他们进去。
大厅里光洁
明亮,并没有炫耀的家俱陈设,但处处表现上好品味,落地的长窗外有大西洋的海风涌入,碧蓝的大海似乎能跃进屋内一样,置身其中,只觉得悦目舒适。
老太太牵着明林慕容的手,湛蓝的眼睛炯炯有光:“你先陪我做弥撒,接着我们一起吃午饭,然后,我要珊妮带你四处看看。”
明林慕容颔首:“好。”
明清远一到,便去寻母亲,她正在园子里休息,纽泽西州有一别名唤作“花园之州”,园子里自是花团锦簇,专门有人修整的草坪如张绿油油的毯子,不知怎地,却衬得明太太更加寂寞。
“妈。”明清远走过去,坐到她的旁边。
“清遐?”明太太又惊又喜。
明清远握住她的手,心里一阵难过,只是低声提醒道:“妈,我是清远。”
“是你?”明太太十分意外,“怎么会有空?你不是正在国内戡乱吗?听说你是战场上的救火队长,怎么能走脱?”
“以后都会有空,我会在这里住很久。”明清远有些歉意地说,“妈,阿婆拍了电报给我,我才知道,这回我是真的想多陪陪你。妈,我要陪你一起过完这个秋天,一起过双十国庆节,一起过耶诞节,一起过之后的每一天……”
她的手已经老了,手背上有了黄斑,指甲上也有了直纹坑,一切都表明她已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妇……明清远再忍不住,唤她一声:“妈。”
“你怎么了?”她倒是笑,“生老病死皆是世间常情,看淡便好。”
明清远勉强笑道:“是,妈说得对。”
接下来的日子,明清远一直陪伴着明太太。
国民政府多次自南京拍了电报来催,说共军平素皆是“闻狐丧胆”,如今明清远这一走,共军立刻翻了天,从山里头涌出来。杜聿明、胡宗南他们连吃败仗,被打得节节败退,要明清远快些回去带兵戡乱。
明清远不管不顾,只是专心照顾母亲。星光璀璨,大海浩瀚,自此方知,一寸光阴一寸金。
可到头来,仍逃不过那一日,明太太连这个秋天都不曾度过。
临去时,明太太已然意识模糊,拉着明清远的手直叫“清遐”,惨白着一张脸道:“清遐,你听妈的,别和你父亲一样和那些Gong党来往,你还年轻,不晓得他们的性质,别走你父亲的老路……”
声音渐渐低去,明清远一下子扑到母亲身上,将头深深地埋在母亲的颈窝,就如同小时候做过无数次的一样,可这一次,母亲再不会笑着拍他的头。
阿婆在旁边劝着,舅舅、
舅母在旁边劝着,明林慕容和表弟表妹也在旁边劝着,可是明清远什么也没有听见,他只是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妈,妈……
他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他和大哥讲故事,讲伊甸园,讲所罗门王,讲摩西分海,讲约伯……
他还记得从前和大哥最喜欢站在一起要母亲辨认谁是大哥谁是小弟,即使母亲猜对了,他也学着大哥讲话慢吞吞的样子道一句:“妈,我是清遐。”
他还记得那时候父亲猝然离世,母亲跪在灵柩前,惨白的面色愈发衬得眉目漆黑,那时他便在心中起誓,今生一定要好好待母亲。
他其实还有很多话来不及和母亲说,他其实还有很多事还来不及做……他其实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