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基地之天朝降临 >

第30章

基地之天朝降临-第30章

小说: 基地之天朝降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就至古缺少专业知识的培养,一贯教育都是全才教育,全才虽然好,可是每个人天分精力等一切都不一样那就代表不可能都成为全才。
而全才教育只能给予他们一个半桶水,基本就等于废了,这就导致专业人员的缺少,专业全才的缺少就导致了那些全才一个人要干几个人十几个的事,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活活累死,完全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看着几人依旧不是很赞同的表情,刘宇哈哈大笑了一声再度开口道:“几位先生,宇可没有说取消甚至不允许学习全部,我说的是分科时选择喜欢的科目进行专修,可没代表不能全选。”
刘宇之所以没有限制选修科目,就是考虑到了后世全才的缺乏,不正式由于分科太过仔细了吗,刘宇可不想到时候专业人员有了又得面对全才少了情况。
毕竟有些地方有些事情,还是全才比专才管用,刘宇这样一设定就直接将人分开了,有那个资质与那心性的完全就可以全选。
“主公英明,不知主公如何分科。”王林眼前一亮随即就明白刘宇话中深意,不由开口恭维道,随即再度问出一个关键问题。
刘宇呵呵笑着笑着道:“目前宇准备分为三科分别为文政学习管理知识与诸子百家理论等天文地理等,军事学习军事理论,工农,学习农业知识与各种建筑一切与工部有关的东西。”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刘宇直接笑着看向三人。
“好,很好!”三人都不由点点头。
“既然如此,学院就如此划分吧!文政院院长就有王老先生您当任,军事院院长由王林王老先生您当任,对了不知林先生您所学为何。”刘宇直接开口道最后更是转头对着林权开口问道。
“呵呵大人!小人所学乃小道而已不足为论。”林权呵呵笑道,但神情之中充满了自信,显然只是表面的自谦之语。
“先生你这就错了,世间哪有什么大道小道之分,若真要分,宇认为利己者为小道,利人者为中道,利天下者即为大道,不知先生可谓利天下者乎?。”刘宇也不在意而是开口笑道。
“大人说意笑了,曾经闲居在家专研了一些奇技盈巧术而已。”林权呵呵笑道。
刘宇猛然眼前一亮,果然这次捡到宝了。这时代被称之为奇技盈巧之术也只有一种职业,那就是工匠,也就是后世技术型人才。
对于林权这么自信刘宇也并不奇怪,虽然古代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十分低下,可还是有例外的,就如两宋,这时期等级就并没有显得很重要,很多士族自己本身就是工匠商人,想来这位也应该是个文人,“先生何来奇技盈巧之说,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恐怕如今我们还在刀耕火种,没有这些技术先生我们又如何远航万里,没有这些技术,我们又住在何方,先生何故贬低呢。”刘宇这次说话显得十分慎重。
士农工商等级至秦朝起就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宋朝由于本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几者之间的等级并没有体现出来,可那不代表没有,只要经济一落后,向明朝一样,工匠的地位就显得很低了。
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发展却绝对少不了这些技术人员,所以刘宇必须彻底的改变这一观念,而不是因外界的原因而无意识的提高。
“大人高见,是子建的不对。”听到刘宇那慎重的语气,林权的内心显得十分不平静,不过很快的反应过来,躬身施了一礼,语气之中少了之前的轻浮,而是多了几分慎重。

第七十一章 火绳枪

林权此时的内心可谓十分不平静,他本来是个七品小官,原本身附才学,满心报国之治。可是官场的黑暗可不是他这位啥都不懂的菜鸟还满心正义的人混的下去的。
果然他这个官位还没坐稳就直接给稀里糊涂的下岗了,一次偶然的情况接触到了火器,火器的威力与便利直接折服了他。
想到如今大宋的处境,他突然想到了另一种救国之法,那就是直接专研火器,待有朝能够携火器一扫宇内,这何尝不是报国之法。
就这样他直接回到了山东老家,一专研就是二十载岁月,如今的他已经是四十多岁了,不过正当壮年没什么大不了,而火器的研究就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有成效了,他正准备完善后就去报效国家。
可还没等他完善,就传来了南宋灭亡的消失,顿时就让他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傻了,每天变得浑浑噩噩,直到刘宇将他带回琉球说了那翻话才缓缓的恢复过来。
古代中国对传承看得十分重,特别是文人有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坚持,刘宇说他是华夏人,那就代表希望,代表不是外人。
从伏羲召集各路部落组成联盟时,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名字,夏,可以称之诸夏,也可以称之华夏,而当华夏之主的必须要是这些部落之人,是谁并不重要,但绝对不能是外族。
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王也是最好的阐述,春秋之时列国分立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华夏,只有楚为了称王而自称蛮族。
战国时死敌的秦赵两国,都由于匈奴的原因在战场上直接停下,转而秦不顾一切的支持赵抗击匈奴。大汉时期更是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的绝世霸气。
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作为还没有被阉割掉的华夏子孙,林权还是将传承看得很重的,刘宇一系列举动都代表着他有争夺天下之志,这不由让他眼前一亮,准备考察一下刘宇再考虑是否投靠。
“不知先生专研为何?”刘宇不由开口问道,虽然刘宇对这种专业人才都十分看重,但事有轻重缓急如今他最需要的是军工与民业这两方面的人才,如果是其他的刘宇也只能将他闲置一两年了。
“呵呵!在下不才研究火器二十载,有点成果不知大人看好不。”林权不由自信的开口道。
眼前亮了,真的亮了,虽然南宋火器已经普及了,可研究的甚少,都可谓没有,军中用的还是一百多年前那本武经总要上面的。
一百年几乎没有创新过,连个纯粹黑火药都没有弄出来,这并不是华夏人都是一群笨蛋,如果是笨蛋四大发明就不会由中国发明出来,古代科技就不是华夏奠基。
而是宋代的军人地位实在太过低,相应的军工企业的地位也好不到哪去,能有创新才怪了,没倒退就不错了。
《武经总要》是一部中国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
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这书的确牛叉,可几百年不动在牛的书也变成渣了,这位林子建竟然说他研究火器二十载,而这个时代都喜欢自谦,没有成就绝对半个字不说。
林权说他有点成就,那就代表有大成就,而且看他那自信的表情刘宇就知道准没错,这不由让刘宇脸上的喜色更加浓烈了。
冷兵器虽然悲壮,也十分有视觉冲击刘宇对此也十分喜爱,可是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这是历史的必然,刘宇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那他就得在这变革的前夕掌握住先手,才能让华夏再度站在世界之巅。
“大人,子建给你看一个东西。”林权呵呵笑道,直接从他背后的那长长的木箱打开,其中平躺着一件普通至极甚至可以说是烂的古琴。
正当刘宇疑惑时,林权直接掏起旁边的一块大石猛然砸了一去,顿时木屑横飞,刘宇正想开口问时,突然在砸烂古琴之中一抹令人迷醉的黑色映入了刘宇的双眼,不由让他一愣,直接开口喃喃道“这是什么,快拿来给我看看。”语气都显得迫不及待。
“是大人!”林权应了一声,直接从中掏出一根让众人感到奇怪的铁棍,可刘宇在这块铁棍出来时,整个人就猛了,嘴里更是喃喃道:“火绳枪,火绳枪。”
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
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到17世纪末期燧发枪开始大规模取代火绳枪的时候,冷兵器已经退化成辅助手段。
这东西本应该还要过个几百年才会出现,而且和华夏没什么关系,可是刘宇这时看到的是什么,刘宇很肯定这玩意绝对是火绳枪,绝对没错。
当年他由于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华夏发明火药,结果华夏并没有发展,反而传至西方却迅速发展,所以对这些最原始的火器十分熟悉。
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
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
这无论从哪点看但是火绳枪的样子,除了少数的偏差几乎与刘宇映像之中的火绳枪记忆几乎完全吻合。这就不由不让刘宇欣喜,随即更是满心的狂喜。
这次可谓真的是宝,而且是真正惊天大宝,没想到随便去一下山东,不仅碰到位教育大家的大儒,更是搞到一位火器神人。

第七十二章 稷下学宫

“火绳枪,好名字,这东西我还没来得及取名字既然大人称之火绳枪,那他就叫火绳枪了。”林权不由眼前一亮开口笑道。
“那个……”刘宇懵了,难道火绳枪就是他命名的,这玩笑也开的大了,他竟然成为了火绳枪的命名着,让刘宇那个无语。
“大人你可知道这火绳枪相比与其他的火器的区别吗?”林权不由兴奋道,此时他早就忘了刘宇的身份就像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和刘宇兴致勃勃的介绍起火绳枪来,让刘宇都不由想起了后世推销员来。
最后林权更是兴奋的开口道:“大人,只要有十万甚至数十万人装备火绳枪,蒙元骑兵根本不足为虑。”眼中闪烁着让刘宇都心惊的光芒。
“好,先生我现在命你为学校工业院的院长,毕竟先生您一人是无法造出这么多的火器的,必须得教会更多人的制造,不知先生以为可否?”刘宇开口笑道。
当刘宇的话音一落,林权的心一下冷静下来了,古代的门户观念十分强,有些技术轻易不外传就算找徒弟传承也往往留一手。
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技术直接失传了,刘宇可不想这样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再度发生,他一看林权的脸色就明白是这回事。
尽管林权之前是文人门户观念并不是像这些技术人员一样强,可是还是有的,要他毫无保留的交给其他人根本就难以放下。
“呵呵!先生不为此伤神,先生所虑宇早已安排的好了,宇不久就会编撰一本书,用来记载记录华夏所有有利于人类的发明,并著名发明者。”
宇还会建立一碑,凡是这种发明者以死或者死后都会将名字刻印其中,受华夏香火,受万世祭拜,而在世的就会受我刘宇终身保护与赡养。
“不知先生,是否能同意为这一院长否?”刘宇再度开口道,刘宇这几条完全就将这些工匠的顾虑给完全解决了。
工匠之所以喜欢教徒弟留一手,技术又轻易不外流,无不是怕到时候自己无立足之地,可刘宇就直接解决了这一点,那就是发明者完全受刘宇供养,刘宇更是将他们的地位从本质上的提高。
要知道虽然工匠地位不低,可那是表面并不是本质,刘宇建立碑用来纪念他们那更是无法想象之事。至古能受香火的就只要帝皇,士族,武将,到了宋庭武将更是排除在外。其他的想都不用想,那完全就不可能。
“多谢大人,哦!多谢主公,子建愿意当这院长。”林权想了想直接开口答应了这事。
“哦!对了主公您是否为了这学校名了吗?还有这学校门口也需要提字。”这时王应麟突然插口问了一句。
刘宇一愣随即笑道:“名字宇已经想想好了就叫做稷下学宫,不知你们以为如何。”刘宇不由笑道。
“稷下学宫,主公是否取至战国时期齐国所建立的天下第一学府,召集诸子百家共议国事的那个。”王林不由疑惑的问道,作为精通古今的他们稷下学宫之名他们怎么不知道。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
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舆、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
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
因此,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者总是针对当时的热点问题阐述政见。他们学识渊博,长于分析问题,在表述上旁征博引,穷尽事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同时,由于稷下学者学派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异,而会竞长论短,争论不已。
最终促进了稷下学宫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成,使稷下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
刘宇此名就是想再度开启百家争鸣,儒家独大固然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可是却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从儒家发展越来越极端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