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 >

第13章

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第13章

小说: 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辛格故弄玄虚:“有好几吨重。还准备了不少,这仅仅是开场白。”
  邓小平机敏而坚定:“我们方面没有任何手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
  在谈到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时,邓小平严肃地说:“我必须先放一炮。”
  基辛格问:“对我?”
  邓小平说:“是空炮还是真炮,看你喜欢哪一种。那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如你们所说,你们欠了我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辛格还是亮出了美方的观点。基辛格说:“在美中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问题是我们怎样完成这一过程。我想将我们遇到的问题分成几部分:这就是台湾外交地位问题、与我们的外交关系问题以及我们在台湾的军事力量问题和我们承担台湾的防务问题。我们的问题与日本不同,或者说,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于与你们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任何国家。首先,我们存在着正式的防卫关系,美台间订有《共同防御条约》;其次,在美国存在着一大群人,他们在历史上就是亲台派。在这种情况下,美方提出:第一,美国准备按日本模式解决美中关系正常化问题,需有一种变通,即我们在台湾维持一个联络处,在北京建立使馆;第二,确定美国从台湾撤军的时间表,到1976年夏天撤出一半,剩下的在1977年底全部撤出。但在撤军的过渡期,我们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的方案,希望中方声明和平解放台湾,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
  基辛格的观点,明摆着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明显的倒退。邓小平对此十分不悦,不等基辛格将话全说完,他就打断他的话,问:“就这些啦?”
  基辛格说:“是的。这是基本的,这是因为美国有法律上的问题。”
  邓小平针尖对麦芒:“实际上这条法律是由你们自己制定的,对吗?”
  基辛格问到:“哪条法律?”
  邓小平说:“你们就是那些制定法律的人。就是你们对台湾防卫承诺的法律。那是你们自己确定下来的。”
  基辛格回答说:“当然,这完全是真实的。”
  邓小平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好。既然你们可以制定法律,那自然你们也可以废除它。”
  基辛格说:“这也是真实的。我们的观点不是那不能做。我们的观点是我向你解释的那些原因……”
  基辛格有些吞吞吐吐。邓小平严厉地说:“你的考虑,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中一台’的变种!”
  基辛格说:“为什么是这样?”
  邓小平说:“主要是你们的立场倒退了,改变了联络处的立场。现在的情况是,你们在北京建立了联络处,我们在华盛顿也建立了自己的联络处,你们在台湾还保持着大使馆。这本身表明,还不存在关系正常化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你颠倒一下位置,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在台湾设立联络处,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人民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实际上是‘一台一中’的翻版。因此我们觉得难于接受这个方案。”
  基辛格说:“我们希望实现的,是同台湾一步一步地分离……”
  “很明显,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就解决台湾问题而论,假定你们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台湾问题应该留给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至于我们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相信毛主席已经在他的谈话里讲得很清楚了。”邓小平寸步不让。
  基辛格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毛主席声明了两点:一个他相信问题最终要用武力来解决;但他也说,中国可以等待一百年使问题得到解决。”
  “是的,他是那样说的。当然,一百年这个数字是象征性的。”邓小平毫不客气。
  基辛格说:“当然,我理解。我要说的是,一百年以后,我将不再是国务卿了。”
  邓小平加重语气说:“毛泽东主席已经把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应该留给中国人来解决讲得很清楚了。”
  基辛格说:“我同意。这也正是我保存的谈话记录。”
  在这几轮会谈中,邓小平和基辛格广泛地谈到了核武器、中东冲突、柬埔寨问题、中苏关系及能源危机等世界上别的问题之后,话题又回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邓小平重申了中方的关系正常化三原则。
  邓小平说:“博士阁下,中方只能按照日本模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一旦华盛顿终止了它与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台湾问题就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内部事务。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形式的评判和保证,以及任何形式的卷入,我们都不予接受。如果是你们还需要台湾,以及你们国内还有困难,还有待于时间,那么,我们可以等待。”
  在11月28日下午举行的最后一轮会谈中,双方各自谈了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基辛格说因为欧洲和日本不能构成强大的战略力量,所以美国基本上处于世界的“第一线”。邓小平委婉地反驳了美国在所有的地方都处在“第一线”的说法。
  邓小平说:“……刚才博士几次说到开炮问题。似乎博士对炮火非常关注。”
  基辛格说:“我要深挖洞。”
  邓小平说:“我赞成深挖洞。可炮必须开。博士说,炮火的频率和精确度都提高了,由于精确度提高了,炮火能否停下来就不好说了。我认为,研究一下炮开得究竟有没有道理是必要的。因此,我想提出这一点以引起你们的注意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现在在许多问题上,美国正处于第一线。当然,美国也并不是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处在第一线。”
  基辛格正想说什么时,邓小平看了一下时间,暗示会谈该划句号了。邓小平最后以一句幽默作为结束:“阁下对炮感兴趣,可以多研究我们的大炮。”
  由于美国从原有的立场上倒退了,当时美国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基辛格此次访华“受到了冷落”。尽管基辛格表达了包括会见毛泽东在内的全部的兴趣,但主人告诉他由于毛正在长沙而“不方便安排会见”。后来基辛格从另外的渠道听说毛泽东在长沙会见别的外国客人,他只好悻悻然地去访问了苏州。基辛格再次见到毛泽东、邓小平,已经是10个月之后的事了。
  □邓小平咄咄逼人,措词强硬,与基辛格尖锐交锋。毛泽东支持邓小平捅江青这个马蜂窝,称赞邓小平“以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不久,邓小平又“靠边站”了。
  这是基辛格第8次访问中国了。这次他是带着为美国总统福特年底正式访问中国来做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使命来到中国的。
  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坛,又到了一个非常时刻。周恩来总理因为病魔缠身,已经不能接待外宾了。尽管邓小平还在主持中央工作,但政治上已经开始刮起一股歪风邪气。毛泽东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又说到当前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不点名地批评邓小平已经开始了。
  10月19日,基辛格抵达北京。邓小平作为中国方面的主要代表接待了基辛格,并在人民大会堂南门接待厅与基辛格举行了三次长时间的会谈。
  会谈中,基辛格对邓小平说:“美中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两国都对对方无所求。”
  邓小平说:“我们非常欣赏尼克松总统在会见毛主席时首先讲的话。他说,他是出自美国自身的利益来到中国的,中方欣赏尼克松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我们理解他这个话的真实性,不是一种外交语言。就是说,他是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同中国打交道的。”
  听邓小平这么一说,基辛格不禁佩服邓小平的精明,有一种自知理亏的尴尬。
  邓小平接着说:“毛主席多次强调,中美之间当然有双边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国际问题。在对待国际问题上,我们认为,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才能在某些方面达到协调。正是这一点,我们欣赏尼克松总统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这次中国之行,基辛格是在即将离开北京的最后时刻,才被告知毛泽东将会接见他的。
  10月21日傍晚6时25分至8时05分,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毛泽东和基辛格进行了交谈。副总理邓小平、外长乔冠华、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等都参加了会见。
  这时毛泽东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他仍然坚持站着欢迎他们,握手寒暄后并让摄影者拍照。从现存的录像资料看,毛泽东说话已经相当缓慢,手势也显得困难。在毛泽东与基辛格的夫人握手时,说基辛格夫人个头比基辛格还高,还跟基辛格开玩笑说,娶了个高个子的女人是什么感觉。
  毛泽东讲话已经不甚清晰,是由唐闻生与王海容重复他说的话,确认没有错,然后才进行翻译的。要不然就是由他的护士拿着一本记事本,让他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在整个会谈过程中,毛泽东都不断用力地用手和手指作出手势,以强调他的重点。但他的头脑仍然非常清醒,思路十分明晰。毛泽东还用手指指着自己的头说:“这个部分还行,我能吃能睡。”然后又用手拍拍腿说,“这些部分运转不行了,我走路感觉无力,肺也有毛病。总之,我感到不行了。”
  他们的具体谈话,我们可以从《基辛格秘录》一书中了解到一些精彩片断:
  毛泽东:你知道我浑身是病,我很快就要上天堂了。
  基辛格:不会的。
  毛泽东:快了。我已经收到上帝的邀请信了。
  基辛格:我希望你还要很长的一段日子才会接受邀请。
  毛泽东:我接受博士(英语也是医生的意思,一语双关)的嘱咐。
  基辛格:多谢。(美国)总统非常希望能够访问中国,也非常希望能和毛主席见面。
  毛泽东:我们诚挚地邀请他来访。
  基辛格:我们非常重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毛泽东:是蛮重要的,但没那么重要。(用手指作手势)你们是这个(两个手指中间空间比较大),我们是这个(两个手指中间空间比较小);你们有原子弹,我们没有。
  基辛格:是的,但是主席过去常说,军事力量不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
  毛泽东:副总理邓小平说过,小米加步枪。
  基辛格:我们有一些共同的敌人。
  毛泽东:是的。
  基辛格:你用英文说,也写下来了。能不能把这给我?
  毛泽东:好。(他把他写下的便条递给基辛格)。
  基辛格:我看主席学习英文大有进步。我说过,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毛泽东:不(把两个手指握得很近)。所以你们和他起了争执(指着副总理邓小平)。昨天,你对他说到,美国对中国无所求,中国对美国也无所求。我的看法是,这种说法一部分是对的,一部分是错的。台湾是小问题,全世界才是大问题。(开始咳嗽了,护士帮助)要是无论哪一边对另一边都无所求,你们干吗要到北京来,我们又为什么要接待你和贵国总统?
  基辛格:我们到北京来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也是因为我们认为你们对世界情势的看法比我们打交道的任何国家都要清楚,而我们和贵国若干观点一致……相当多。
  毛泽东:那样靠不住。那些话不可靠。……(拍自己的两个肩膀)我们认为你们做的是从我们的肩膀跳到莫斯科去,这些肩膀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
  基辛格:我们在莫斯科什么都得不到。
  毛泽东:但是你能在中国取得台湾。
  基辛格:我们能在中国取得台湾?
  毛泽东:但是你们现在有中国的台湾。
  基辛格:但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件事情。
  毛泽东:在一百年内。
  基辛格:上次我到这儿,主席也是这样说的。
  毛泽东:的确。
  基辛格:至少,我不认为需要一百年。
  毛泽东:要是现在你把它送回给我,我也不要。因为它现在要不得。现在那儿有非常多的反革命分子。一百年的话,我们会要它。……
  基辛格:不是一百年。
  毛泽东:(做手势,计数)很难讲。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实在难说得很。
  接着,毛泽东谈到了欢迎福特总统来访,也谈到了自己患病的具体病情。
  基辛格:主席,我看了我们两年前的对话记录。我认为它是最深入的国际事务记录之一。我们对它非常重视。
  毛泽东:但有些事我们必须等待观察,我做的一些评估还有待客观的情势来推动。
  两人在讨论了美苏在欧洲的争夺、在欧洲打仗会不会使用核武器等问题之后,毛泽东和基辛格还谈起了经常爱看报上的国际新闻,就说起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是犹太家族拥有的,还针对西方批评中国的论调,自嘲地说“我批准外国人都在我面前拍桌子,骂我的话,我只会感到高兴”的话。
  可见,毛泽东对邓小平在中美关系上的意见是肯定的。第二天,也就是在基辛格离开北京的前夜,基辛格与乔冠华讨论美国的声明草案。乔冠华拒绝了美方建议的公报,提出了一个美方觉得不能接受的公报,基辛格也拒绝了。乔冠华明确地说,中国准备举行不要公报的高级会晤,这使基辛格很恼火。会议在凌晨中断,没有达成协议。分手时,乔冠华表示说,中国政府不能保证美国总统将受到热烈的欢迎。有评论说,这次基辛格访问是从北京两手空空地返回华盛顿的。
  1975年12月1日,“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刚刚步出机舱的福特的脸色是阴沉的。眼尖的基辛格已在总统夫妇身后兴奋地报告:“好哇,邓小平已在舷梯前迎候总统了。”他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中方还是很重视福特的访问的。
  邓小平针对美方一系列违反《中美上海公报》的做法,在当晚以周恩来总理名义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特别强调说:“三年多以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