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界通史 >

第17章

世界通史-第17章

小说: 世界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色彩,并不完全真实可信。
  埃及金字塔
  前面讲过,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在离开罗10公里的尼罗河西岸,散布着70多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因为古埃及人认为人死了就如同太阳落到西边,所以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西岸。埃及修建金字塔最兴盛的时期是古王国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85年──公元前2180年)的500年间,这个时期在历史上就叫作金字塔时期。最初的金字塔是六级阶梯形,后来才被几何形的金字塔代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占地约5。29万平方米,差不多有5个足球场那么大。原来塔高146。5米,由于几千年来的风雨侵蚀,以及地面砂石堆积,现在已经不到140米了。塔底每边原来长230多米,现在也缩短了10米。绕塔一周,大约有1公里。塔身用270万块巨石构成,共201层,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重的竟有160吨。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完全是靠石块本身的重量和重心巧妙地堆砌而成。金字塔不但外观宏伟,内部结构也很复杂,直到今天,人们还没能完全弄清它内部的奥秘。据1986年10月来自开罗的消息说,经过埃及和法国的一个联合小组钻探,发现胡夫金字塔地底下还有寝宫,是用一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高级石灰石(叫作图拉石灰石)修建的,估计在进一步探测之后,将会有更惊人的发现。但是,也有一些考古学家担心这种钻探会破坏这座有4600年历史的古人类文明的杰作。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是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为他的王后修建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04年到公元前502年。这位王后的故乡在米堤亚(现在伊朗的西北部),那里到处山峦起伏,树木茂密,而巴比伦城却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过惯山林生活的王后觉得巴比伦的风光太单调乏味了,竟得了思乡病。为了让王后高兴起来,尼布甲尼撒下令为她在皇宫中建造一座人工花园。先是用人工堆起一座25米高的小山,山脚周围用沥青和铅围护起来,再种上浓密的芦苇,这样可防止的发拉底河水的渗透。小山方圆几百米,有好几层,每层之间用大石柱支撑着,上面铺着厚厚的泥土,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名贵树木。为了灌溉花木,还修建了从幼发拉底河用水泵汲水上山的装置。人们从远处仰望,只见绿树葱郁,鲜花似锦,就像一座空中花园。
  奥林匹斯山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在古代希腊有许多宙斯神庙。最著名的是希腊北部奥林匹斯山的宙斯神殿,大约建成于公元前460年。神殿正面有6根廊柱,两侧各有13根,殿堂内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宙斯雕像。这件艺术品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菲蒂亚斯的两大杰作之一(另一件是雅典巴台农神殿中的雅典娜女神像)。神像高12米,宙斯威严地坐在嵌有象牙、宝石、黄金的宝座上,两手伸展。右手托着一尊胜利女神奈基的塑像,左手握着一根黄金铸成的权杖,有一只鹰栖息在上面。据说菲蒂亚斯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杰作。宙斯神殿在公元426年被毁,神像也一起被毁了,是毁于天灾还是人祸,说法不一。1875年,著名雕塑家西德尼·巴克莱根据古代有限的记载,又创作了一个木雕宙斯神像,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奥林匹斯宙斯神像。
  以弗所阿泰密斯神庙
  阿泰密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2500多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王克里苏斯(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6年在位)为这位女神在以弗所(现在土耳其境内)修建了一座神庙。神庙建成后约200年,被一场大火烧掉了。后来重建的神庙比原来的更宏伟。神庙长110米、宽55米。女神雕像是直立的,用金、银、宝石、乌檀制作而成。女神双手伸展,双腿雕饰着各种牲畜和蜜蜂的图案。可惜的是,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时,又将神庙烧毁,以后再也没有重建。现在,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内还保存着神庙廊柱的一些残片。
  希腊罗得岛太阳神巨像
  罗得岛位于地中海和爱琴海之间,2300多年前,马其顿王国的军队进攻该岛,企图占领这个地方。岛上的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一年多以后,终于赶跑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胜利,他们用缴获来的兵器,熔铸成一尊太阳神巨像。神像高32米,屹立在港口上。这尊巨像在公元前225年被一次地震震倒。公元653年,阿拉伯人入侵罗得岛,将巨像打碎。据说装运碎铜片用了900峰骆驼才运完。
  哈利卡纳苏斯陵墓
  哈利卡纳苏斯是小亚细亚半岛西南部的一个古城。大约2300多年前,国王摩索拉斯死后,王后请来当时最优秀的设计师和雕刻家,为他修建了这座陵墓。陵墓呈正方形,四周长125米,立有36根圆柱。墓顶上有一座小金字塔形的建筑,有24级台阶,最上端有大理石雕刻的四匹马拉的战车。这座雕刻精美、设计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一次地震中遭到毁坏。遗留下来的一些残物,现在保存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中。其中有一尊8米高的石雕像,据说可能是陵墓主人摩索拉斯本人的雕像。
  亚历山大港灯塔
  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上,曾经有一座成为现代灯塔建筑原型的古灯塔,建于公元前280年。塔高135米,分为三层,底层是方形,中层是八角形,顶层是圆柱形,里面有盘旋坡道直通塔顶。塔尖有一尊巨大的太阳神雕像。中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将灯塔改建为清真寺。灯塔最后毁于15世纪末期。
  很明显,这七大奇迹只是对某一地区而言。如果从全世界范围讲,亚洲东部和美洲有许多建筑,比起七大奇迹来毫不逊色,特别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堪称千古奇迹。只不过安提帕特当时还无法知道。
  长城最早建筑于公元前7世纪。在中国的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敌,都建造了长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以后,秦始皇嬴政下令把秦、赵、燕王国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成一线,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这条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着阴山山脉,一直到辽东,号称万里;它蜿蜒曲折,气势雄伟,像一条巨龙雄踞在北部中国的土地上。嬴政还下令为他修建了巨大的陵墓。现在已经发掘出来的兵马俑兵阵严整,威武浩大,如同待命出征的千军万马。无论是人还是马都逼真生动,铜车铜马更是瑰丽异常。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世界奇迹之一。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35。查理戴上了金冠
  中世纪的故事丰富多彩,我们先从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蛮族说起。
  蛮族这个称呼是罗马人叫起来的,带有轻蔑的意思。实际上,欧洲的蛮族包括许多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种族上说,他们和罗马人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原始民族发展起来,还有着亲戚关系呢!蛮族的首领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他们把罗马奴隶主的土地大部分没收过来,分给自己的农民和参加起义的奴隶。这样,在田野里劳动的主要是比奴隶自由一些的农民,而那些首领成了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封建主。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到了7世纪,出现了一个称霸西欧的人。他就是法兰克国王查理。
  法兰克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法国东北部,后来扩展到法国全境和周围的地区。从6世纪到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比较巩固,在查理统治的时期,它就大规模地向外扩张领土了。
  查理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骑士,身材魁梧,精力过人,直到晚年,还不知道疲劳和疾病。他做了近50年的国王(768814年),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战争上。据说,他曾经亲自参加了30次远征。后世流传的歌谣中把他形容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
  查理进行的最著名的战役是和西南面撒拉森人的交锋。撒拉森人是欧洲人对阿拉伯人和其他东方民族的称呼。当时有一支阿拉伯人从北非进入西班牙,建立了哥尔多瓦王国。查理想把这个王国消灭,但没有取得成功。这次战斗后来被编成一组著名的史诗,叫《罗兰之歌》。
  据《罗兰之歌》记述,查理率领大军进入西班牙以后,哥尔多瓦国王提议讲和。查理的侄子罗兰表示反对。他极力驳斥主张议和的同僚,特别反对让他们中的盖内隆担任谈判代表。查理没有接受罗兰的意见,仍然让盖内隆做了代表。这样,盖内隆和罗兰结下了怨仇。后来,在撒拉森人的宫廷中,盖内隆谈妥了议和条件,同时也和敌方订下密谋,要暗害罗兰。查理看到议和成功,就率领大军回国,让罗兰担任后卫。这时候,哥尔多瓦国王已经集结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按照盖内隆的布置,埋伏在比利牛斯山一个峡谷的两侧。这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撒拉森兵马隐匿在丛林乱石之中,居高临下,足以制敌于死命。
  查理的大军过去之后,峡谷里只剩下罗兰指挥的后卫部队还在行进。突然,撒拉森部队像猛虎下山似地扑过来,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罗兰的人马。在震天的喊杀声中,罗兰一再用骑士的尚武精神号召全军决战到底,并且一再拒绝同伴要他吹起求救号角,以便查理回师救援的劝告。最后,法兰克人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只剩下罗兰和两个同伴。他这才拿起号角,吹响求援的信号。可是,鲜血从号角中喷出来,罗兰倒在了血泊中。查理听到号角声,准备回师,在他身边的盖内隆却故意阻挠、拖延。直到查理听到罗兰临死前的最后一声微弱的号音,相信罗兰确已遇难,才甩开叛徒,赶回峡谷。可是,罗兰和他的所有同伴都阵亡了。
  《罗兰之歌》的这段故事,曾经以它悲壮的情节感动了中世纪的欧洲人,但它实际上是记述了查理对撒拉森人的一次不成功的战争。以后,查理虽然占领了西班牙东北部,却始终没能再向前推进。不过,在几十年征战之后,查理的帝国已经扩大到了今天的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以及德国、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在当时的西欧可以算是空前强大的国家了。因此查理被人尊称为查理曼,意思就是伟大的查理或查理大帝。
  查理称霸欧洲,引起了在罗马的教皇的注意。查理的父亲矮子丕平(因身材矮小得名)最初是法兰克王国的大臣,在教皇和教会的支持下,篡夺了王位,当上了法兰克国王。为了报答教皇,他进军意大利,把抢到的罗马附近的一大片地盘献给了教皇。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教皇国。教皇对丕平献土非常满意,现在又看到查理的势力这样强大,就想给查理加上罗马皇帝的头衔,以便和他共同控制整个西欧。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那天,查理亲自来到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正在他作祈祷的时候,教皇力奥三世冷不防把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教皇又带头高呼: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其他教士也跟着欢呼起来。查理对这个突然袭击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这样,他就正式称为皇帝,并且把他的查理帝国当作古代罗马帝国的继续。他的地位也就远远高出于一般蛮族国王了。
  查理把他的广大帝国分成98个郡,首都位于德国西北部的亚亨。但是,在查理死后不久,帝国就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