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恶魔导演的战争 >

第7章

恶魔导演的战争-第7章

小说: 恶魔导演的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八二年六月的一天。
  内阁会议已经持续了八个小时了。每逢商议重要事情,以色列的内阁会议必是“马拉松”式的。
  今天的议题:是否进军黎巴嫩。
  自从一九七O年“黑九月事件” 以来,中东各国的巴勒斯坦人渐渐都聚集到黎巴嫩来了;这儿离以色列最近。也就是说,离他们失去的家园最近。
  他们渴望重返家园。
  这是正义的要求,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
  巴解游击队以黎巴嫩为基地不断出击。
  沙龙提出:“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巴解问题:“
  有个议员问他:“你所说的‘一劳永逸’是什么意思?”
  “进军黎巴嫩!”
  “侵略一个主权国家么?”
  “为什么非要用‘侵略’这个字眼?不能换一个好听点的吗?”
  世事如此。强暴可以用任何美丽的词来描绘自己的行动。
  内阁分成了两大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无论哪一派,对于消灭巴解组织这一宗旨其实是绝无分歧的,只是手段不同罢了。有人形容得好:“主和派是化装成美女的蛇,主战派是张开血盆大口的蛇。”
  沙龙是最坚定的主战派。
  今天,他依然侃侃陈词:“为了以色列的安全,为了犹太民族的生存,我们必须进军黎巴嫩,必须将巴勒斯坦游击队全部赶走,赶得远远的。要让他们的头目象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巴黎街头喝咖啡聊天度日的白俄那样。”
  一个议员不以为然地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各种各样,为什么非要用战争呢?”
  沙龙道:“巴解的问题只能用战争方式解决!”
  “恐怕是要用沙龙的方式解决吧。”
  在一片哄笑中,沙龙涨红了脸。
  他可以算是以色列内阁中最不受欢迎的人。许多议员看不起这个出身卑微、言语粗鲁的将军。是的,现在他是以色列的国防部长,但他从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个小班长升到今天这个显赫的地位,不是凭借权势和学历,而是靠战功。以色列建国以来的数十次战争,哪次少了他!他多次负伤,几乎死过几回。这经历本身就让那些政客们很不舒服了。再加上他为人刚愎、残暴、目空一切,因此人们讨厌他、憎恨他,但同时又有点怕他。在背后,他们给他取了许多难听的绰号: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残忍的推土机,权欲熏心的大象……
  他听后付之一笑:“我是个粗人,他们怎样形容我都可以。”
  一个议员说:“以色列最宝贵的是男人。你为什么总想把他们往坟墓里送呢?巴解不过是乌合之众拼凑的小集团而已,不值得大动干戈。”
  沙龙狠狠一挥手:“不,那是一支正规军!”
  沙龙的话不错。近几年来,巴解的力量一天天壮大起来。他们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永久性的基地和设施,甚至盖了好几座巨型武器弹药库,储备了上万吨弹药。巴解的部队也日益正规化:换上了统一的军装;加紧训练;装备日益精良。
  “他们甚至在最近建立了一支坦克部队!”沙龙说。
  “他们是不是马上要成立空军呢?”
  讥笑声。
  沙龙的脸由红变白。
  “我去过黎巴嫩,我去过贝鲁特!”他加重语气道,
  “我最清楚他们在于什么。你们可知道,波福特古堡①里有一个地下工事,他们已经挖了十几年了!是不是要让他们一直挖到耶路撒冷呢?……”
  ——————
  ①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一个重要据点。
  ——————…
  他突然愤怒了,真实地愤怒了。他一面用近似吼叫的声音说着,一面拍桌子,整个大厅仿佛都被这种混合的声音震动了。
  他一发怒就爱拍桌子,而且从来不顾场合——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面前是什么人。
  反对派议员们并不示弱,也拍起了桌子。一个议员指着沙龙的鼻子说:“入侵黎巴嫩是个政治问题,会牵动整个世界。你不过是军人,不是政治家。你不懂政治!”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地坐在旁边的总理贝京慢吞吞地开了口:“啊,不能这么说。那是你不了解沙龙的本质。你们难道忘了阿里什问题了?”
  一句话令众人无言以对。
  一九七七年是世界公认的“萨达特年”。
  这位埃及前总统采取和平主动行动,力排众议,造访
  以色列,使埃、以两国结束了二十年对峙状态。
  萨达特提出和平建议以后,沙龙向以色列内阁提出了一项议案:将西奈首府阿里什归还埃及。
  象全世界被萨达特的行动震动了一样,以色列内阁被沙龙的提案震动了。
  “沙龙是不是疯了?”
  西奈,阿里什,那是以色列的将士们用多大牺牲夺来的啊!如今轻易地拱手相让,是什么意思?
  一个议员高叫:“不能还!沙龙,你知道吗?我们的孩子们在那里洒下了多少鲜血?这样做太便宜萨达特了!”
  “沙龙,”另一个议员用质问的口气道,“把阿里什还给埃及,你想用来交换什么?”
  “主动!”沙龙大声说,“换取我们已经失去的主动:“
  对沙龙的提案进行表决,这位将军遭到了惨败。
  连他的朋友,总理贝京也不支持他,说:“沙龙的建议是不可接受的。”
  后来,沙龙又几次向内阁提出这个建议,均遭拒绝。
  不久, 萨达特和以色列前国防部长魏兹曼举行了一次私下会晤。 萨达特说:“犹太人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我很奇怪为什么在我提出访问耶路撒冷以后,你们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们提出把阿里什归还我们,那么你们就占了上风,我就不会净得一分。幸而你们当时没有想到。”
  他很得意地笑了。
  后来,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在埃及的坚持下,以色列终于将西奈归还了埃及人。
  有个将军对沙龙说:“历史证明了你是对的。可是,当初你怎么会想到那种提议呢?你是个军人,有人说你是强盗发善心。”
  沙龙说:“不是发善心的问题。我早就看到,西奈迟早是要还给埃及人的。不论从政治角度来看还是从军事角度来看,西奈对于以色列都是个沉重的包袱。这一点已为第四次中东战争所证实了。只有甩掉这个包袱,我们才能争取主动。与其在我手而失去主动,不如交给对手而摆脱被动。”
  那位将军发愣了。他一点也想不到从沙龙这个揪揪武夫的嘴巴里能吐出这样的话来。
  沙龙在意味深长地说完这段话后,突然笑了,笑得很响,很长久,令人听后心里发毛。
  “其实,西亲算得了什么?在我眼中,它只不过是个囊中之物罢了。以色列什么时候想要,只要给我一个装甲师,我保证把它拿过来!”
  好狂妄?
  〖ち业谋缏墼诩绦?
  一位反对派议员拍案而起:“叙利亚在黎巴嫩驻有重兵,如果一旦入侵,便肯定要与叙军发生正面冲突。你有把握打胜吗?”
  没有回答。
  “现在的叙利亚军队可不是赎罪日战争①时那个样子了。他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T—72坦克,有米格—23、米格—25飞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萨姆—6地对空导弹!你难道不知道吗?”
  没有回答。
  “贝卡谷地②已经布满了萨姆—6, 你的“长臂”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吗?没有“长臂”,靠什么制胜?”
  ————…
  ①指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爆发的那天正是以色列的赎罪节,故称。
  ②黎巴嫩境内的一条山谷,靠近叔利亚。
  ③以色列空军号称“长臂”。
  ————…
  依旧没有回答。
  “你要明白,是萨姆—6!”
  苏联的萨姆升天,
  山姆叔飞机落地。
  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大马士革的孩子们最爱唱的一首歌谣。他们亲眼看到了苏联制的最新式的防空导弹萨姆—6是多么名不虚传: 一道白线向以色列鬼怪式飞机射去,瞬间使击中了它,于是一团黑云坠落下来。
  萨姆—6是一种灵活的防空武器, 发射架是一辆履带装甲车,导弹长六米,一辆车上装三枚。它的射程为三十公里。瞄准器自动搜索敌机,哪怕是超音速飞机。两个雷达向导弹发射系统的电子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定向波束,电子计算机在几分只一秒内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高度、方向、速度,并操纵导弹发射。
  萨姆—6弹体不大,但威力是吓人的。即使不直接命中飞机,而只在附近爆炸,弹片也能将飞机打落。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萨姆—6成了以色列飞行员们的克星。
  战争的第二天,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第一攻击波有八架飞机,其中有七架永远不能返回以色列了。
  叙利亚最高统帅部把飞机残骸放在马兹拉阿区公园里展览。
  在埃及战场,情况更加糟糕。以色列空军再也不能重演六日战争①时的胜利了。一架又一架鬼怪式和海市蜃楼式战斗机冒着浓烟栽进荒凉的沙漠里。
  ————…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因为只打了六天以色列就获得了胜利,故名。
  ————…
  最后, 以色列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办法:派出突击队,从地面摧毁萨姆6导弹阵地。
  以色列空军重新回到了天空,却是很不光彩地回来的。
  萨姆—6一下成了举世瞩目的武器“明星”。
  一九八一年,叙利亚将大量萨姆—6导弹部署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
  世界上第二次导弹危机爆发了。第一次的对手是美、苏两个大国,地点在古巴;第二次的对手则是这两个大国各自的小兄弟,地点也在第三国。
  以色列扬言要摧毁这些导弹。
  叙利亚人鄙夷地说:“你们来吧!”
  沙龙不曾去过贝卡谷地,可是他看过一名化装成记者的“摩沙迪”①特工人员在贝鲁特—大马士革国际公路上偷偷拍摄的录象片:贝卡谷地的山头上到处是叙利亚人的帐篷。 一枚枚乳白色的萨姆—6导弹骄傲地把它尖尖的鼻子刺向天穹。真多呀,多得数不过来。
  ————————
  ①以色列情报机关的名字。
  ————————
  路透社一位到过贝卡的记者写道:“那幅情景谁看了都会心寒的。”
  关于对叙利亚的作战方案,沙龙早在肚子里酝酿成熟了,但他绝不能在这种会议上讲出来。
  他始终保持沉默。
  辩论没有结果。
  然而,有些注定要成为风云人物的人总是机运亨通的。
  六月三日晚上,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在伦敦遇刺,凶手自称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人。
  其实,巴解早就停止了一切恐怖活动。巴解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通过几十年的斗争实践痛切地认识到:恐怖活动非但不能复国,还只能帮自己敌人的忙。刺杀以色列大使的人是从巴解分裂出去的尼达勒和他的几个伙伴。
  不幸,他们所制造的苦果却要由整个巴解组织来吞食。
  六月四日,星期五。有些国家的习俗,把星期五看作不吉祥的日子,人们称其为“黑色的星期五”。以色列内阁在耶路撒冷的办公厅里举行秘密会议,讨论驻英大使被刺事件。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终于做出了决定:批准国防部长沙龙的战争计划。
  沙龙步出办公厅时,脸上没有丝毫表情。贝京问他:
  “你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沙龙笑了,那是一种冷冷的笑。他没有回答。
  还需要准备什么?他早就将一切准备就绪。从他当国防部长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准备了。
  对别人来讲,这场战争是突发的。对沙龙来讲,却是蓄谋已久的。“今天是星期日”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司令官卡拉汉少将亲自驾驶着汽车奔驰在宽阔的柏油公路上。
  今天是六月六日,星期日。碧空加洗,太阳放射出种懒洋洋的光。漫山遍野的油橄榄一片葱绿。农民们在地里忙碌着。黎巴嫩——以色列边境地区呈现一片升平之景。
  近日来,北线无战事,卡拉汉将军没有多少事情做。现在他四处顾盼,脸上带着微笑。他的心情同这天气一样好。他准备办完公务后到附近的小镇上去喝一杯呢。
  不久前,他得到过这样的情报:以色列可能会入侵黎巴嫩。他不以为然。他的部队就驻扎在黎、以边境上,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必经之路。近来,以军没有任何调动和备战的迹象啊。
  现代化战争是立体战争。如果要大规模入侵,准备工作将是极其艰巨的,大量的。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瞒过卡拉汉的眼睛。他是老练的职业军人,又与以军近在咫尺。
  可是当他走进以军前线总部时,一种本能的军人的嗅觉使他察觉到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变故。
  总部里充斥着一种逼人的气氛:参谋人员快速出进;电话铃声刺耳地响;他所见到的每一个男女的脸上都是清一色的冷峻的神情。
  更令他惊讶的是,他竟然在这里看到了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坦将军。
  后来他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一个可怕的字眼从他头脑中闪过:战争?
  ∷拾L梗骸澳凑舛墒裁矗俊?
  埃坦将军用坚定的声音向他宣布:“再过二十八分钟,以色列国防军将进入黎巴嫩!”
  卡拉汉心里充满了受骗与愤懑的情绪,脸色发白,高声质问:“为什么?你们这样做是为什么!”
  “为了加利利的和平①!”
  ——————
  ①加利利地区是以色列境内与黎巴嫩接壤的一个地区,经常受到巴解的袭扰。以色列此次行动的代号就是“为了加利利的和平”。
  ——————
  “我是联合国军的司令官,我不允许你们这样做!”
  埃坦冷然道:“我们以色列人做事,从不需要任何人批准。”他把电话送话器递到卡拉汉面前,“向你的部队发布命令吧。”
  “发布什么命令?”
  “为我们的军队让开道路!”
  卡拉汉象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站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哨卡外,望着以色列军队潮水般地向北涌去。
  走在最前面的是长蛇一般的装甲车和卡车纵队。号称“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