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56章

曹操秘史-第56章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还军敖仓,任命董昭为冀州牧,任命魏种为河内郡太守。“曹统区”目前已经发展到兖州刺史部、司隶校尉部的大部以及豫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的一部分,论势力范围已经不输于老朋友袁绍了。
  第四章 英雄的绝响
  〔吕布死了,公孙瓒死了,袁术死了,孙策也死了。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曾经叱咤风云的豪杰们纷纷谢幕,仿佛故意给留在舞台上的人们以更好的表演机会。曹操面前的对手越来越少,但也越来越强。〕
  【一、易京倒了】
  在曹操大打出手一举灭掉吕布的同时,袁绍也没有闲着,他也一举灭掉了另一个大军阀:公孙瓒。
  只不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更沉重。
  早在兴平二年(195年),袁绍历时一年之久终于攻破了东武阳城,杀了臧洪。之后,袁绍的主力被吸引至公孙瓒精心构筑的易京防线一带,在这条超级防线面前,袁绍一筹莫展,打不下来,但也不敢放着不打。
  易京防线是一条东西绵延数百里的立体防御网,巧妙地利用河流,以人工壕、人造土丘为依托,在强大的后援保障系统支持下,通过交叉配合,足以将任何来犯之敌消灭于城下。
  袁绍试着攻了几回,收效甚微。袁绍无奈,只得放弃速胜论,改打持久战。袁绍采取迂回之策,从公孙瓒的背后和外围下手,一点点蚕食对方的势力,最终把公孙瓒压缩到易水河边。
  为此,袁绍拉来了两股势力为自己助阵,一股是忠于刘虞的鲜于辅、阎柔等人,另一股是乌桓首领蹋顿。在他们的帮助下,袁绍才慢慢找到了感觉,在与公孙瓒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
  刘虞死后,他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继续坚持反抗公孙瓒的敌后斗争。鲜于辅听说广阳郡人阎柔很有名气,就共同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领导幽州西北部一带反抗公孙瓒的各路势力。
  阎柔是个汉人,小的时候被乌桓、鲜卑人俘虏,在少数民族中长大,熟悉这些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得到部族首领的信任。担任乌桓司马后,他率领反公孙瓒的武装,活跃于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等地,攻杀公孙瓒任命的官员。
  阎柔、鲜于辅还联合刘虞的儿子刘和,利用刘虞的召号力不断打击公孙瓒。袁绍派人找到阎柔、鲜于辅,策应他们的斗争,并派麹义支援他们,双方联合作战,曾取得潞河之战的胜利,斩杀了公孙瓒的部将邹丹以下四千余人。
  袁绍的另一支援军是乌桓人。
  乌桓在有的书上也写做乌丸,跟鲜卑族同是东胡部落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崛起,攻破东胡,乌桓这一支迁到乌桓山,即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该族遂以山名为号。
  西汉与匈奴开战后,乌桓族站在汉朝廷一边,后来南迁到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等塞外之地,生活在今辽河下游、山西和河北的北部以及内蒙古河套一带。东汉末年,乌桓有三个主要首领,分别是丘力居、难楼、苏仆延。丘力居死后,他的儿子楼班年龄太小,由侄子蹋顿继位,这是乌桓历史上最有名的首领之一,他开启了乌桓族的新时代。
  在蹋顿之前,乌桓族没有形成统一的联盟,三个主要首领都称王,各自为战。蹋顿有勇有谋(有武略),很快统一了各部,成为北部边境一股重要的势力。
  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中,蹋顿经过观察,发现袁绍更有前途,于是主动联络,请求和亲,帮助袁绍进攻公孙瓒。《英雄记》称,袁绍矫诏拜蹋顿等乌桓首领为单于,让他们从北面进攻公孙瓒。
  袁绍得到北部少数民族部族首领的支持,又有阎柔等汉人武装作呼应,对公孙瓒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公孙瓒的传统盟友,一个是袁术,远隔千山万水不说,而且已经自身难保,根本指望不上;一个是陶谦,已经身死众散;还有一个是自己的老同学刘备,但此时被吕布欺负得自顾不暇。在袁绍凌厉的攻势面前,公孙瓒只有龟缩到易水河畔那些高大的堡垒里不出来。
  唯一可能被公孙瓒引为外援的,是黑山军首领张燕。公孙瓒派人策动张燕,倒没费什么劲,张燕表示同意站在自己一边。
  在袁绍的左翼绵亘着大片的山陵和高原,这就是并州。黄巾军的余部黑山军活跃在这些山谷之间,袁绍为了统一河北进而统一并州,与他们发生了军事冲突,由于地形的关系,袁绍打他们并不是很顺手,拖拖拉拉,一直处于你来我走、你走我扰的状态。
  黑山军视袁绍为敌人,于是跟公孙瓒结成了盟友。到建安四年(199年)初,也就是曹操下邳之战刚结束准备回师时,公孙瓒在易水河畔的堡垒也所剩不多了,他派儿子公孙续到张燕那里搬救兵。
  张燕倒也不含糊,于这一年的三月集合所部,号称十万人,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援兵快到时,公孙瓒做了一个梦,梦见昔日的大本营蓟县城门崩塌,这是一个大凶之兆。公孙瓒感到最后的时刻到了,必须绝地反击,他想趁援军到来之际,给袁绍来个内外夹击(欲内外击绍),于是写了封信给儿子公孙续,悄悄派人送出易京。
  这封信保存在《典略》一书中。公孙瓒在信里对儿子说:袁绍的进攻神出鬼没(似若神鬼),虽然有易京高大的堡垒作支撑,但也弄得我心惊肉跳(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现在应该赶紧通知张燕,大军到后在北面燃起烽火(到者当起烽火于北),我看到烽火,就从里面杀出来。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事迹不详,但公孙瓒对这个儿子显然还不够特别放心,因为在信里他还有这样几句话:现在必须奋力一搏了,不然的话,我死之后,天下虽大,你要想安身立命,恐怕也难以做到!
  要命是的,这封重要的信竟然落到了袁绍侦察兵(候者)的手里。袁绍看到信,让人如期在北边燃起烽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从堡垒里杀出来,结果中了袁绍的埋伏。
  公孙瓒大败,赶紧退回堡垒中,依靠坚固的城防继续苦守。但即便到了如此危局,易京仍固若金汤,袁军居然奈何不了。
  据《英雄记》说,袁绍的参谋们想出一招,一边正面佯攻,一边分出一部分人挖地道(分部攻者掘地为道),一直挖向公孙瓒住的超级堡垒易京的下面。这条隧道应该挖得很长,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指引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袁绍的工兵一面向前掘进,一面用木头支撑巷道,跟现在开挖平峒式小煤窑的工序差不多。经过测算,估计挖到易京的正下方时,他们停了下来,尽可能扩大掘进面,在公孙瓒的屁股底下掏出个大洞来,不断用木头加固,差不多以后,开始放火,人员撤离。
  支撑的木头被烧坏,支架坍塌,不可一世的易京终于倒了。
  在易京倒掉的同时,公孙瓒知道大势已去,杀死老婆孩子,然后自杀。袁军攻入易京,找到了公孙瓒的尸体,袁绍下令将其首级砍下,呈送许县。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在下邳杀了吕布。仅三个月后,袁绍在易京便杀了公孙瓒。虽不是巧合,却预示着群雄兼并步伐的加快。
  公孙瓒的人头送到许县时,曹操应该已经回来了。据曹操后来跟鲜于辅的一次谈话记载,他曾亲自看了看公孙瓒的人头,这是曹操第一次看到公孙瓒的长相,在此之前他们并未见过面。
  袁绍把公孙瓒的人头送来,跟后来孙权杀关羽却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有同样的算计:人是我杀的,却是奉你的命令行事,想给公孙瓒报仇的兄弟们,你们都找曹操去吧。
  当然袁绍的用意不仅如此,他还为了炫耀和示威。曹操杀吕布威震中原,袁绍杀公孙瓒更足以威震华夏。
  袁绍消灭公孙瓒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自此以后,北方的幽州、冀州全部以及并州、青州、司隶校尉部的一部分尽入袁绍的掌握中。
  《典略》说,袁绍有了几个州的地盘,用审配、逢纪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大将,手下有十几万军队,于是更加自高自大,也不怎么好好地向朝廷进贡了(自此绍贡御希慢)。
  吕布、公孙瓒死了,但这只是个开头,在天王巨星级的割据群雄里,马上还有两位也要追随他们而去。
  建安三年(198年)到四年(199年)的这段时间,注定成了英雄竞相谢幕的时刻。
  【二、伪皇帝独坐江亭】
  袁术当了皇帝,但也惹了众怒,曹操发动吕布、孙策对袁术来了个三面围剿。袁术吃不消,在北面的梁国、陈国被曹操打败,又被吕布一度撵出了寿春,被驱赶到淮河以南。
  看到这时候的袁术,就想起来一千多年后也有个姓袁的军阀,势头比袁术还猛,也一心想过把皇帝瘾。结果他们都称了帝,也都因此在历史上落下了恶名。
  后一个就是袁世凯,他们的祖籍地相同,有人考证说他们还是同宗。袁世凯跟袁术差不多,没有当皇帝时还是个人物,一旦宣布当皇帝就迅速走向灭亡。袁世凯当了八十多天皇帝,袁术比他强一点,好歹当了一年多。
  皇帝,不是谁都可以自封的,现在有好多人想打架正愁找不着对手,你喊着要当皇帝,就给人家送上一个揍你的理由。大家一轰而上,这些人里既有曹操那样本来就想打你的人,也有孙策那样的聪明人,同时也有吕布那样心里本不想打但也不得不跟着打的人。
  袁术就这样被彻底毁了。这个反面教材无疑给袁绍、曹操、刘备这些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袁绍也动过当皇帝的念头,试探了一下就不敢往下进行了,曹操终其一生都坚决反对称帝,并且一再声明谁敢称帝就收拾谁。而且,当皇帝不仅要有政治资本、军事资本,也要有经济实力。皇宫、百官、后宫嫔妃、羽林卫队,光是备齐这些家当也得有相当的实力。袁术的地盘并不大,核心区域仅是扬州六郡里的江北二郡,加上豫州的一些游击区而已,以这点实力不用别人打上门来,就是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也困难。
  曹操从徐州撤退前,起用陈登主持徐州南部以及扬州一带的军务。陈登很有两下子,在江淮一带干得有声有色,整天扬言说不用曹公亲自来他就能打下寿春。袁术眼看待不住,在内外交困之下决定放弃寿春。他下令一把火烧了寿春的宫室,前往大别山区的潜山,投靠他的部将陈简、雷薄。
  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简直生不如死。不幸的是,陈简、雷薄二人翻脸,拒绝接纳老领导率领的流亡伪朝廷。袁术好愤怒,但又好无助。身边的人看到此情此景,有些干脆溜之大吉,袁术又恨又忧,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办(忧懑不知所为)。
  实在走投无路之际,袁术想到了哥哥袁绍。虽然是势不两立的敌人,虽然这些年中原一带的乱仗大多数都与他们兄弟俩有关,但毕竟是同胞兄弟,别人都不管他,自家亲人总不能不管吧。
  袁术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将帝号让给他。袁术在信中写到:“天欲亡汉室很久了,袁氏可以受命当王,各种符瑞都兆示这一点。如今老兄您拥有四个州,人户一百多万,谨将大命呈上,您一定能带领新王朝兴盛起来!”
  袁术摸准了袁绍的脉,他知道这个老兄当皇帝的瘾一点都不比自己小,于是专从这方面下手。袁术手里有两大法宝,一个是他建立的新王朝,一个是传国玉玺。袁绍得到了这两样东西,称帝路上的障碍会小得多,对于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袁绍来说,这两样都相当有价值。
  果然,袁绍接到信,立即派长子袁谭从青州动身来迎接袁术。
  袁术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一路打到袁绍那里了,他只能等侄子来接。而袁谭要从青州到扬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必须经过已经是“曹统区”的徐州。
  曹操自然不会放小袁过去,他马上派重兵进行拦截。他派了两个部将带兵前往,一个是从袁绍阵营里投奔自己的朱灵,另一个是刘备。
  袁谭南下受阻。袁术还想冒险试试,到了徐州境内,根本过不去,于是只得折返回来,又到了寿春。
  寿春城里的皇宫已被袁术自己烧得一塌糊涂,在这里也待不下去。袁术只得继续往南,又走了八十来里,于这一年的六月到达江亭。
  此时,袁术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粮食也吃完了,袁术问厨师还有多少吃的,回答说只有三十斛麦屑。这时正是盛夏,天气闷热,袁术身体有些不舒服,想喝点蜜浆,手下人说找不到蜜。
  英雄一世的袁公路,就这样穷困潦倒地坐在江亭边的草席上回顾着自己的一生。想刚出道时的前途无量,想起兵反董卓时的叱咤风云,想当了皇帝以后的锦衣玉食,想想这些,看看眼前,袁术不禁老泪纵横。
  袁术一生都颇为自负,他也是个有血性的人,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此乎!”喊罢之后瘫倒在草席上,呕血不止,足足吐了一斗多。袁术就这样死了。
  袁术死时,他有个叫袁胤的堂弟在身边,袁术的后事便由袁胤来料理。袁胤害怕曹操,不敢回寿春,就率剩下没有走的人以及袁术的老婆、儿女投奔袁术的旧部、庐江太守刘勋。
  袁胤不清楚,这个刘勋虽然是袁术任命的,但跟曹操关系相当亲密,推测起来应该是年轻时在洛阳就和曹操认识。那时候刘勋似乎也认识袁术,袁术待刘勋也不错,不惜得罪孙策,让刘勋当上了庐江郡太守。
  袁术的另外一批旧部,在杨弘、张勋等人带领下准备渡江投奔孙策,随身还带着袁术积攒下来的大量珍宝。刘勋得知后,在半道上对他们进行伏击,将其全部俘虏,缴获了许多珍宝。
  孙策得知大怒,密谋除掉刘勋。他假装与刘勋结好,并且向刘勋提供情报,说豫章郡有一块地盘,与庐江郡隔江相望,上面有当地土著居民结伙聚守。孙策表示刘勋如果能打下来,这里就归他。
  刘勋刚刚兼并了袁术不少旧部,人马骤增,正要干一番大事业,没有看出来孙策这小子动机不纯,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