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42章

后汉书-第142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湫K挖苏咛ㄒ病1碚卟恍柰罚涎浴寄逞浴卵浴匣坛峡郑偈锥偈祝雷锼雷铩蠓较赂皆弧彻俪技滓疑稀!
  注'七'礼记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尚书曰:“王言惟作命,弗言,臣下罔由禀令。”又曰:“令出惟行,不惟反。”
  注'八'诗大雅也。谌,信也。斯,词也。天之意难信矣,不可改易者天子也。
  注'九'前书陈平设六奇策以佐高祖。
  注'一0'说苑曰:“子产相郑,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子产从政也,择能而使之。晏子化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晏子请改道易行。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晏子对曰:‘臣前之化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君反以罪臣。今则反是,而更蒙贺。’景公下席而谢。”
  注'一一'史记曰,秦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闲之地。甘罗年十二,使于赵,说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闲,秦乃封罗为上卿。说苑曰,子奇年十八,齐君使主东阿,东阿大化。礼记曰:“四十强而仕。”
  注'一二'前书,终军年十八,为博士弟子,自请愿以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上奇其对,擢为谏大夫,往说越。越听命,天子大悦。贾谊年十八,以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文帝召为博士。
  注'一三'宣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理之。”
  注'一四'徱,削也。戾,乖也。
  注'一五'猒,服也。
  注'一六'瞽,无目者也。不察人君颜色而言,如无目之人也。孔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干,犯也。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一'爵以建事,'二'‘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三'‘五服五章’,天秩所作,'四'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五'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六'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七'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八'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
  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修守善,有所劝仰。”
  注'一'旌,明也。书曰“德懋懋官”也。
  注'二'能建立事则与之爵。
  注'三'明白考试之,有功者则授之以官。舜典、咎繇□皆有此言,故云“典□所美”也。
  注'四'五服谓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五者之服必须章明。尚书咎繇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秩,序也。
  注'五'丰,厚也。
  注'六'柔而不犯谓性和柔而不可犯以非义也。
  注'七'密勿,僶勉。
  注'八'诗云:“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
  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以病逊位。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以日食免。复为太常,拜太尉。
  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恚Ч约跛酪坏龋峋敉粒馕恕:蟀萏写蠓颉⑻!>拍辏窗菟就健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一'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二'
  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三'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四'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五'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
  注'一'盛弘之荆州记曰“菊水出穰县。芳菊被涯,水极甘香。谷中皆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七八十者犹以为夭。太尉胡广所患风疾,休沐南归,恒饮此水,后疾遂瘳,年八十二薨”也。
  注'二'礼记曰:“夫为人子者,恒言不称老。”
  注'三'逊,顺也。
  注'四'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注'五'质帝崩,固为太尉,与广及司空赵戒议欲立清河王蒜。梁冀以蒜年长有德,恐为后患,盛意立蠡吾侯志。广﹑戒等慑惮不能与争,而固与杜乔坚守本议。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一'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二'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頉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注'一'广以顺帝汉安元年为司空,至灵帝熹平元年薨,三十一年也。六帝谓安﹑顺﹑飻﹑质﹑桓﹑灵也。
  注'二'谢承书曰:“咸字符卓,汝南西平人。孤特自立。家贫母老,常躬耕稼以奉养。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三府并辟,司徒胡广举茂才,除高密令,政多奇异,青州表其状。建宁三年,自大鸿胪拜太尉。自在相位,约身率下,常食脱粟饭﹑酱菜而已。不与州郡交通。刺史﹑二千石笺记,非公事不发省。
  以老乞骸骨,见许,悉还所赐物,乘敝牛车,使子男御。晨发京师,百僚追送盈涂,不能得见。家旧贫狭,庇荫草庐。”
  初,杨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一'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余所着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二篇。
  注'一'杨雄传曰:“箴莫大于虞箴,故遂作九州箴。”左传曰,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夡,画为九州。经启九道,人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
  '一'
  注'一'谢承书载其颂曰:“岩岩山岳,配天作辅。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惟道之渊,惟德之薮。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之烝人,有则有类。我胡我黄,钟厥纯懿。巍巍特进,仍践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绂。奕奕四牡,沃若文辔。
  衮职龙章,其文有蔚。参曜干台,穷宠极贵。功加八荒,髃生以遂。超哉邈乎,莫与为二!”
  论曰:爵任之于人重矣,全丧之于生大矣。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一'夫纡于物则非己,直于志则犯俗,'二'辞其艰则乖义,徇其节则失身。'三'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四'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彁彁于岐路之闲也。'五'如令志行无牵于物,临生不先其存,后世何贬焉?'六'古人以宴安为戒,岂数公之谓平?'七'
  注'一'列,位也。
  注'二'纡,曲也。
  注'三'徇,营也。
  注'四'统者,总论上事也。方轨谓平路也。若履平路,易可因循;如践险涂,则难免颠覆也。
  注'五'呈材效职,则受之分明矣。彁彁,疑不前之貌也。明其分,则不可妄进。
  注'六'守志直道,视死如归,则后之人何从而贬责矣。
  注'七'左传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赞曰:邓﹑张作傅,无咎无誉。敏正疑律,防议章句。胡公庸庸,饰情恭貌。
  朝章虽理,据正或桡。'一'
  注'一'桡,曲也,易曰“栋桡凶”也。
  校勘记
  一四九五页一0行在所以二千石奉终其身按:王先谦谓东观记“在所”作“所在”。
  一四九六页三行赐爵关*(中)**'内'*侯据汲本改。按:刊误谓案汉无关中侯,“中”当作“内”。
  一四九六页六行天子亲临吊临殿本考证王会汾云上“临”字疑衍。今按:上“临”字训渑,下“临”字读如“临于大宫”之“临”,同字异训,非衍文也。
  一四九七页五行王*(自)**'白'*上据汲本﹑殿本改。
  一四九七页一0行当过江行部中土*(民)**'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李慈铭谓“中土民”及下文“民怀喜悦”两“民”字皆本当作“人”,此类皆宋以后校者妄以为章怀讳避而误改之。今据改。
  一四九七页一三行*(民)**'人'*怀喜悦据殿本改。
  一四九八页六行食糒饮水而已按:汲本﹑殿本“食糒”下有“音惫糗也干饭屑”七字,当原为小注而混入注中也。聚珍本东观记亦衍“干饭屑”三字。
  一四九八页一一行以为不宜冒险远按:李慈铭谓“冒险远”不成句,“远”下当有“行”字。
  一五0一页三行三*(世)**'代'*常道据汲本改。按:刊误谓“世”与“代”全别,缘太宗讳,遂更“世”为“代”。此合作“代”字,乃误为“世”,盖后人知此书中“世”字率皆换“代”,乃欲稍还正之,遂误为此字也。
  一五0二页五行六经衰微按:“六”原斗“大”,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二页七行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按:沉家本谓按防之免在永初元年秋,此传上言延平元年,又言安帝即位,而不着永初元年,则“其年”云者似即延平元年,未免稍疏。
  一五0四页八行*'永初元年'*征拜司空钱大昭谓敏代周章为司空,本纪在永初元年,“征拜”上当有“永初元年”四字,下文“六年”二字乃有根,否则下六年竟似延平六年矣,南监本不误。今据补。
  一五0四页一二行六世祖刚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渚宫故事“刚”作“纲”。
  一五0五页三行雄□真助*'其'*求*(其)*才据汲本﹑殿本改。
  一五0五页八行辄优*(文)**'之'*特劳来其举将据汲本改。按:校补谓劳来举将正所以优此孝廉,其举将,明谓孝廉举主也,且劳来由公府下诏书,非三公得自以文劳来之,作“文”误。
  一五0五页八行所掌*(辩)**'辨'*护也据汲本﹑殿本改。
  一五0六页三行年钧以德按:“钧”原斗“均”,径改正。
  一五0六页一五行不谋卿士按:“谋”原斗“博”,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七页一二行臣下罔由禀令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书说命“由”作“攸”。
  一五0八页一一行臣闻德以旌贤按:集解引苏舆说,谓“德”疑作“官”。
  一五0八页一二行天秩所作按:“作”原斗“祚”,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八页一三行探赜穷理按:“赜”原斗“颐”,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一0页五行大议不全按:刊误谓案文“议”当作“义”。
  一五一二页一行钟厥纯懿按:“钟”原斗“钟”,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后一页
  后汉书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 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一'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二'建武初,至成武令。'三'
  注'一'孟喜字长卿,东海人。明易,为丞相掾。见前书。
  注'二'续汉志曰:“太子舍人,秩二百石,无员。”
  注'三'成武,今曹州县。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一'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二'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三'后举孝廉,'四'除阴平长﹑任城令,'五'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注'一'续汉志曰:“县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注'二'续汉志曰:“每州刺史皆有从事史。”
  注'三'惧音九具反。
  注'四'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
  注'五'阴平,县,故城在今沂州承县西南。任城,今兖州县也。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觽。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
  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
  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猒,'一'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