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鲁迅评传 >

第70章

鲁迅评传-第70章

小说: 鲁迅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于是他勇猛的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

迅年谱
①②《鲁迅全集》第2卷,第412、202、372页
、^^、气、^^^〃^!^、———…I  ^ 一「國1國「國,國1     ~1 '…'^';^。1        1:
國 I 1 一國一國 I I 國1」」、國、1:」|」 ,」」  、、、、」 國 一 一
鲁迅评传
用吃剩的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考据,足足化掉了三九廿七工夫。〃①这便是写的顾颉刚。他对于顾氏就有这么深的怨恨,所以在那儿大大地讽刺了 一下,假使不知道那一段掌故的,是不会明白这篇小说的用意的(正如一般人不懂得《奔月》那小说的讽刺本意一般〕。
鲁迅和顾颉刚的不快意,迭见于《两地书》。后来,在他和郑振铎的
通信中,也说:〃三根是必显神通的,但至今始显,已算缓慢。此公遍身谋
略,凡与接触者,定必麻烦,倘与周旋,本亦不足惧,然别人那有如许闲工
夫。嘴亦本来不吃,其呐呐者,即因虽谈话时,亦在运用阴谋之故。在厦
大时,即逢迎校长以驱除异己,异己既尽,而此公亦为校长所鄙,遂至广
州,我连忙逃走,不知其何以又不安于粤也。现在所发之狗性,尽与在厦
大时相同。最好是不与相涉,否则钩心斗角之事,层出不穷,真使人不胜其扰。其实,他是有破坏而无建设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将古史
辨,成没有,自己也不再有路可走,只好又用老手段了。〃②读了这段信, 更可以了解《理水》那篇小说了。
《故事新编》中,另一篇历史小说《出关》,是引起了讨论的。他曾在答徐懋庸的信中说:〃先生的文章,我并不赞成。我以为那弊病也在视小说为非斥人则自况的老看法。小说也如绘画一样,有模特儿,我从来不用某一整个,但
一肢一节,总不免和某一个相似,倘使无一和活人相似处,即非具象化了的作品,而邱先生却用抽象的封皮,把《出关》封闭了。……那《出关》,其实是我对于老子思想的批评,结末的关尹喜的几句话,是作者的本意,这种'大而无当, 的思想家是不中用的,我对于他并无同情,描写上也加以漫画化,将他送出去。现在反使6热情的青年,看得寂寞,这是我的失败。但《大公报》的一点介绍,他是看出了作者的同意的。〃③
后来,鲁迅又写了一篇《〈出关〉的〃关〃》。他说:〃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縮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
《鲁迅全集》第2卷,第412;202;372页。《鲁迅全集》第12卷,第477页。《鲁迅全集》第13卷,第318页。
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
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
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的人阴私的。不幸我那《出关》并不合于
这一流人的胃口  ,于是一种小报上批评道:^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
不是。,既然'然而又不是、就可见并不'是在讽刺傅东华'了,这不是该从别
处着眼了么?然而他因此,又觉得毫无意味,一定要实在'是在讽刺傅东华', 这才尝出意味来。……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做不得模特儿,他
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自况,自说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先生。……老子的西出函谷, 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后来他写在《诸子学略说》中,但我也并不信为一定的事实。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不料竟惹起邱先生的这样的凄惨,我想,这大约一定因为我的漫画化还不足够的缘故了。〃①
附录一鲁迅年谱
鲁迅一生在翻译方面的努力(译介西方文学的贡献),不下于他在创作上的努力,我巳在上文说过了。倾读他的《二心集》,其中有一封《关于翻译的通信》,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倒是很重要的。
他说,严几道为要译书,〃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据我所
记得,译得最费力,令人看起来最吃力的,是穆勒《名学》和《群己权界论》的一篇作者自序,其次就是这论,后来不知怎地又改称为《权界》,连书名也很费解
了。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城气息十足,连一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免其头暈。这一点竟感动了桐城派老头子吴汝给,不禁说是^足与周秦诸子相上下,了 。然而严又陵自己知道这太'达'的译法是不对的,所以他不称为'翻译,,而写作'侯官严复达惜,,序
例上发了一通4信达雅7之类的议论之后,结末却声明道:什法师云:〃学我者
病〃。来者方多,慎勿以是书为口实也!,好像他在四十年前,便料到会有赵老爷来谬托知己,早巳毛骨悚然一样。……那么,他为什么要干这一手把戏呢? 答案是:那时的留学生没有现在这么阔气,社会上大抵以为西洋人只会做机器~~尤其是自鸣钟^留学生只会讲鬼子话,所以箅不了^士,人的。因此
他便去铿锵一下子,铿锵得吴汝纶也肯给他作序,这一序,别的生意也就源源而来了,于是有《名学》,有《法意》,有《原富》等等。但他后来的译本,看得'信,比'达'雅'都重一些。他的翻译,实在是汉唐译经历史的縮图。中国之译佛经,汉末质直,他没有取法。六朝真是'达而雅'了,他的《天演论》的模范就在此。唐则以4信,为主,粗粗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这就仿佛他后来的译书。〃①鲁迅的文字,本来是有分量的,他对每一问题的了解,都是有其深度的;他这一封信,虽是有意在调侃赵景深,但在翻译论的典范文学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篇。
他接着又说了另外一面的道理:〃我想,我们的译书,还不能这样简单,首
先要决定译给大众中的怎样的读者。将这些大众,粗粗的分起来,甲,有很
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识字的;丙,有识字无几的。而其中的丙,则在'读者' 范围之外,启发他们是图画、演讲、戏剧、电影的任务,在这里可以不论。但就
是甲乙两种,也不能用同样的书籍,应该各有供给阅读的相当的书。供给乙的,还不能用翻译,至少是改作,最好还是创作,而这创作又必须并不只在配合读者的胃口 ,讨好了,读的多就够。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本,无论什么,我是至今主张6宁信而不顺,的。自然,这所谓6不顺,,决不是说'跪下,要译作4跪在膝之下,,'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妨不像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咽完,却必须费牙来嚼一嚼。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完全中国化,给读者省些力气呢?这样费解,怎样还可以称为翻译呢?我的答案是:这也是译本。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人新的内容,也在输人新的表现法。中国的文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
字,就是好文章。讲话的时候,也时时要辞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所以教员讲书,也必须借助于粉笔。这语法的不精密,就是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
句话,就是脑筋有些胡涂。倘若永远用着胡涂话,即使读的时候,滔滔而下。但归根结蒂,所得的还是一个胡涂的影子。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
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这并不是空想的事情。远的例子,如日本,他们的文章里,欧化的语法是极平常的了 ,和梁启超做《和文汉读法》时代,大不相同;近的例子,就如来信所说,
一九二五年曾给群众造出过'罢工'这一个字眼,这字眼虽然未曾有过,然而大众已都懂得了。我还以为即使为乙类读者而译的书,也应该时常加些新的字眼,新的语字在里面,但自然不宜太多,以偶尔遇见,而想一想,或问一问, 就能懂得为度。必须这样,群众的言语才能够丰富起来。〃①这段话是说得更切实了。鲁迅讨论翻译的文学,总有十多篇,我却认为这封信最富建设性的。
附縈一鲁迅年谱
①《鲁迅全集》第4卷;第381—383页。
附录
鲁迅生平和著述年表
鲁迅评传
一乂V、一年〈清光绪七年)一岁。
九月二十五日(夏历八月初三日;),在浙江绍兴城内诞生。
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七岁。进私塾读《鉴略》。
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十二岁。
二月(夏历正月〉,进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十三岁。
秋,因祖父介孚公下狱,暂时寄居皇甫庄和小皋埠舅父家。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十六岁。
十月十二日〈夏历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逝世,年三十七。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十八岁。
四月,往南京考人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触新的思潮。
九月,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十九岁。二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二岁。一月,矿路学堂毕业。
四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二十三岁。十月,译本《月界旅行》出版。为《浙江潮》撰文,计有《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三篇。
附录
鲁迅生平和著述年表
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二十四岁。
九月,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一九〇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二十六岁。七月,中止学医,回到东京从事提倡文艺运动。《中国矿产志》、译本《地底旅行》出版。
一九〇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二十七岁。夏,计划创办文艺杂志,拟名〃新生〃,未成。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人之历史》。
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二十八岁。
从章炳麟先生学《说文解字》,并加人光复会为会员。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未完〉,译文《裴彖飞诗论X未完;)。
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二十九岁。
二月,编译《域外小说集》二册。
八月,归国,担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三十岁。
担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古小说钩沉》约在本年前后辑录完成。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三十一岁。
十月十日,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十一月,绍兴光复,担任浙江省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冬,作小说《怀旧》。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三十二岁。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应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员。
鲁迅评传
五月,随部迁北京,寓绍兴会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佥事。八月,公余开始纂辑《谢承^后汉书》。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三十三岁。六月,回绍兴省母;八月,返回北京。十月,公余开始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三十四岁。公余研究佛经。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三十五岁。
一月,捐资刻印《百喻经》。四月,辑印《会稽郡故书杂集》。公余开始搜集和研究金石拓本画像。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补树书屋,十二月,回绍兴省母。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三十七岁。一月,返回北京。
七月,因愤张勋复辟离职,兵变平定之后仍回教育部。
—九一八年(民囯七年)三十八岁。
五月,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开始用〃鲁迅〃为笔名。
九月起,陆续在《新青年》的〃随感录〃栏发表短评。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三十九岁。
十二月,回绍兴移家来京,迁居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十一号。
发表小说《孔乙己》、《药》。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四十岁。
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发表小说《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四十一岁
月,《阿0正传》幵始在北京《晨报》附刊发表
发表小说《故乡
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四十二岁
发表小说《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不周山》
〔后改名《补天〉〉〉等。译爱罗先珂童话《桃色的雪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从秋天起,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世界语专门学
校讲师
九月,小说集《呐喊》和《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二 鲁迅生平和著述年表
五月,移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
号寓居
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四十四岁
月,《语丝》周刊创刊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七月,往西安讲学,八月回到北京。
发表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
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四十五岁
四月,《莽原》周刊出版,编印《乌合丛书》和《未名丛刊》。编辑《国民新
报》副刊
八月,因抗议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被章士钊违
法免职
「、圍圍?圍圍。圍圍〃國」」一國^1^?1 1。 。1。 :。。 11 ,」
魯迅评
十一月,《热风》印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